湖沼地区论文-陆银伟

湖沼地区论文-陆银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湖沼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湖沼沉积相软土,物理特性,力学特性,叁轴试验

湖沼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陆银伟[1](2019)在《常州地区湖沼沉积相软土物理力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常州地区湖沼沉积相软土为研究对象,以某国道常州段路基拓宽改造工程为背景,通过开展系统的物理力学试验、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常州地区湖沼沉积相软土物理力学特性开展了系统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对常州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层构成及分布进行分析综述。利用常州市某勘察单位的土工试验室的试验设备进行室内试验得到含水率、重度、液、塑限等物理参数,利用统计学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湖沼沉积相软土的相应物理参数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工程地区实测的相应指标对比,得到了能够可靠反映实际情况的归一化数据。2.针对常州地区湖沼沉积相软土力学特性,开展叁轴试验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在不同的加载条件和围压下,湖沼沉积相软土的排水固结特性,讨论了围压与荷载对湖沼沉积相软土排水量、体积应变量以及体积应变速率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讨论了叁轴压缩下不同深度土样孔隙比的变化规律,以及深度对该地湖沼沉积相软土孔隙比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叁轴UU剪切试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拟合出了湖沼沉积相软土的抗剪强度随与变形量变化的综合曲线。3.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湖沼沉积相软土进行了有限元建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其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并与理论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参考常州地区相似场地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数据,结合BP神经网络方法,对某国道常州段路基拓宽改造工程场地的沉降变形进行预测,最后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叁者吻合度较高。表明运用土工试验方法得到的湖沼沉积相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符合实际情况,验证了数据和适用性。该成果对常州地区相似场地工程建设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4-01)

吴家洲,刘锡涛[2](2017)在《汉魏时期洛阳地区湖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魏时期是洛阳湖沼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该时期洛阳地区见于文献记载的湖沼共有55个,湖沼数量多,面积大,多为人工开凿,缘渠分布,注意与寺庙、园林相结合。湖沼功能多样,既可供水给城市,又可灌溉农业;既可漕运,又可提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还可以旅游观光。对汉魏时期洛阳地区湖沼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汉魏时期洛阳的城市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湖沼资源。(本文来源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杨发海[3](2017)在《昆明湖沼相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及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挖和利用成为城市基建的热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正遇到越来越多的深基坑工程。在具体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缺乏正确的设计或精准的施工,容易诱发严重事故,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而昆明地区软土成因复杂,工程地质特性较为特殊,与我国目前采用的以沿海地区为主要依据建立的国家标准差别较大,因此对于昆明湖沼相软土地区深基坑变形特点研究具有重要科研意义。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昆明软土区某深基坑工程,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了现场检测、非线性有限元和理论法等,研究了以排桩+环形内支撑等多种联合方案下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内力等规律,支护结构厚度和嵌固深度等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为实际工程项目作借鉴和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昆明湖沼相软土分布规律和工程地质特征,针对昆明湖沼相软土区某基坑工程特点,提出了以排桩、环形内支撑、坡面喷锚网等多种手段,结合坡顶大面积卸土减载的基坑支护方案,该方案在昆明湖沼相软土区基坑工程中首次运用,具有技术可靠,施工便利安全的特点。(2)针对昆明典型软土区建设场地深基坑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了该深基坑监测内容、相应监测点、设计方案及细节方面的内容,对具体基坑的工程监测数据加以综合分析,从而获得该施工环境下的支护结构变形以及内力的动态规律等。(3)运用有限元分析法,基于MIDAS/GTS软件系统构建本工程的模型,对涉及到的相关施工工况进行模拟,将具体的模拟结果和实际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发现两者基本一致,说明本次模型具有科学可行性。对应的结果: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相应内支撑被构建,侧向位移最大值开始呈现下移趋势,支护结构位移曲线也由悬臂式型位移逐渐呈现出抛物型位移曲线。(4)利用该数值模型,进一步研究了围护墙的厚度,以及对应的嵌固深度对支护结构稳定性所产生的影响。对应的结果:这两个参量在增加后,围护结构的变形减小,当两个参量达到一个临界值后,防范变形的效果基本上没有变化,成本开始大量增加。表明在满足结构要求时还需考虑造价。(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谭先玉,何亮才,王加松,荣先兵,袁梅枝[4](2016)在《湖沼地区不同剂型灭螺药现场灭螺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剂型灭螺药在湖沼地区水位不稳定沟渠的现场灭螺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荆州市江陵县一条有螺排水渠作为试验现场,分为6段;除一段为空白对照组,仅观察钉螺自然死亡率外,其余5段作为观察组,分别施用4%杀螺胺乙醇胺盐粉剂、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25%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施药前后均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观察灭螺药物近期和远期效果,并比较水位线上坡面与水位线下沿边水体钉螺死亡率。结果各观察组水位线上坡面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为79.52%~97.87%,施药后15 d为90.43%~96.30%,与灭螺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观察组水位线下水体施药后7 d钉螺死亡率为17.11%~50.00%,均低于各组水位线上坡面钉螺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施药后15 d,钉螺死亡率为9.43%~95.24%,25%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26%四聚·杀螺胺乙醇胺盐悬浮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组钉螺死亡率低于水位线上坡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灭前比较,灭螺后6个月各观察组活螺平均密度下降率为70.21%~78.98%。结论粉剂与颗粒剂适用于无水或有水环境灭螺,悬浮剂与可湿性粉剂适用于有水环境灭螺。(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刘宗传,贺宏斌[5](2015)在《湖沼型地区钉螺控制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阻碍疫区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唯一中间宿主,对血吸虫病传播具有重要影响。如何有效控制或消灭环境钉螺,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为了解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控制技术进展,现就常见的环境改造灭螺、药物灭螺、植物灭螺、生物防制和物理灭螺等研究应用情况以及当前灭螺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简要概括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田建国,黎桂福,彭丽霞,李俊,靳艳军[6](2015)在《模拟湖沼钉螺迁徙水网地区生长繁殖的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输入性钉螺在模拟环境下螺点的形成情况。方法采用安徽省贵池自然生钉螺,按照雌雄各25、50、100、200、400、800只的剂量分别随机投入面积为4 m2的钉螺池中饲养约2年,每日记录钉螺及后代新螺生存、繁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2012年泥土表面总螺量呈下降趋势,不同剂量间泥土表面总螺数经秩和Wilcoxon W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螺数经秩和Kruskal-Wallis检验,除12.5只/m2和100只/m2剂量组外,其他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泥土表面总螺数2011、2012年剂量关系式分别为Y=19.08Inx-21.66(R2=0.217,调整R2=0.2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Y=6.31Inx-6.09(R2=0.299,调整R2=0.29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泥土表面新螺数2011、2012年剂量关系式分别为Y=0.05Inx+0.14(R2=0.002,调整R2=0.00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Y=0.39Inx-0.13(R2=0.041,调整R2=0.04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湖沼型钉螺在异地可以生殖繁衍,但各投螺剂量组在2年的观察期内未出现成规模的螺点,提示湖沼钉螺在水网地区生长繁殖不良。(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胡合华,余晴,张瑕,曹淳力,李石柱[7](2015)在《基于人畜疫情分层的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治理投入与效果评价Ⅱ2006-2013年湖沼垸内型地区疫情变化与费用投入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湖沼垸内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与经费投入和防治费用的关联性,为优化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江陵县为研究区,采用直线相关与回归法分析当地2006-2013年血吸虫病疫情;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与路径递归模型分析经费投入与防治费用对当地疫情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 2006-2013年,江陵县人群校正感染率、耕牛存栏数与钉螺面积分别下降了77.42%、76.34%和19.43%;钉螺感染率与人群血检、粪检阳性率及耕牛感染率均呈显着相关,且与耕牛感染率呈直线回归关系(P均<0.05)。各级投入与人群血检和粪检阳性率、耕牛和钉螺感染率,以及各类费用与人群粪检阳性率、耕牛和钉螺感染率的回归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各类费用与人群血检阳性率回归模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人群血检阳性率、人群粪检阳性率、耕牛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的分别为县级投入、综合治理费用、人工费用与查治病费用、国家级投入与查治病费用(P均<0.05)。结论 2006-2013年,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与各级投入、防治费用均有关联;各疫情指标相互显着相关的现象提示应开展综合性监测体系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曲国立,汪伟,李洪军,戴建荣,梁幼生[8](2014)在《湖沼地区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并比较湖沼型流行区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差异。方法在我国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省疫区现场采集感染性钉螺,于实验室内收集新鲜逸出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并分别暴露于10-5、5×10-6、10-6、5×10-7和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20、40、60、80和100m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各地理株的断尾情况,计算断尾率及40min时的吡喹酮半数致死浓度(50%lethal concentration,LC50)。结果经相同浓度吡喹酮溶液作用一定时间后,各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断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喹酮对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湖沼区日本血吸虫尾蚴作用40min的LC50分别为6.32×10-7、1.78×10-7、1.61×10-7、1.66×10-7和1.62×10-7 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大陆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无显着差异。因此,通过测定并比较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可为建立吡喹酮抗药性检测/监测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4年12期)

张华明,余晴,张瑕,曹淳力,李石柱[9](2014)在《基于人畜疫情分层的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治理投入与效果评价Ⅰ2006-2010年湖沼垸内型地区费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湖沼垸内型血吸虫病流行区2006-2010年期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投入与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为此类亚型地区加快消除血吸虫病进程,进一步合理配置有限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湖北省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简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农业部联合防治血吸虫病试点之一的湖北省江陵县,参考全国血吸虫病防治传播控制达标考核、湖北省阶段防治工作目标要求,2006-2010年以人畜感染率分层(即人和畜感染率都≥3%为一层村,3%>人和畜感染率≥1%为二层村;人和畜感染率均<1%为叁层村)为依据,采用分层分析方法,选择当地当年各分层覆盖流行村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收集防治工作效果与费用数据,所有数据经汇总后进行费用-效果综合分析。结果疫情防治效果显示,截止2010年,江陵县无一层村,二层村共计114个,叁层村共计18个。血吸虫病病人数,一层村绝对数逐年减少直至0,二、叁层村绝对人数增加。粪便管理方面,无害化厕所覆盖率仅二层村2009、2010年分别为27.45%、48.74%,而一、叁层村均为0。防治费用经贴现后,当地5年总防治费用中,综合治理投入(10 266.39万元)远高于查治投入(418.30万元)与人工投入(223.95万元)。综合治理费用中,国土、农业、水利部门费用占据前3位。卫生经费投入显示,分层村均呈国家级>省级>县级,且年均都呈增长态势;费用-效果比显示,人群、耕牛感染率与病人数下降1%、感染性钉螺面积下降1 hm2的单位成本比值均逐年趋高。卫生投入的半对数差值稳定性分析显示,各分层村两两比较均<1,叁层村(5年年均差值均<1)投入与费用较稳定,一、二层村均呈年均费用大于投入的波动状态。结论 2006-2010年江陵县血吸虫病疫情逐年降低,但主要传染源尚存,需加强控制与清除;扩大粪便管理覆盖面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资源配置上,卫生领域内重点投入与单位成本控制、费用的年均分配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洪希成,陈曦,徐兴建,魏凤华,朱惠国[10](2014)在《湖沼地区钉螺密度与环境关系的广义相加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湖沼地区钉螺密度与环境因素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方法 2012年3-5月,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湖北省嘉鱼县等5个县市的钉螺资料。利用3S技术和现场调查获取螺点的环境因子。应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钉螺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结果坡度对钉螺密度有负相影响(P=0.0328),螺点的上一年上水天数、高程、地表温度与钉螺密度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分别为P<0.0001,P=0.0418,P=0.0022)。上年上水天数为90d,高程为29 m,地表温度为26℃的螺点钉螺密度最高。结论湖沼型地区钉螺密度与环境因素间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应用广义相加模型能够比较方便地分析它们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4年18期)

湖沼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魏时期是洛阳湖沼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该时期洛阳地区见于文献记载的湖沼共有55个,湖沼数量多,面积大,多为人工开凿,缘渠分布,注意与寺庙、园林相结合。湖沼功能多样,既可供水给城市,又可灌溉农业;既可漕运,又可提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还可以旅游观光。对汉魏时期洛阳地区湖沼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汉魏时期洛阳的城市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湖沼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湖沼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陆银伟.常州地区湖沼沉积相软土物理力学特征研究[D].江苏大学.2019

[2].吴家洲,刘锡涛.汉魏时期洛阳地区湖沼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

[3].杨发海.昆明湖沼相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4].谭先玉,何亮才,王加松,荣先兵,袁梅枝.湖沼地区不同剂型灭螺药现场灭螺效果观察[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6

[5].刘宗传,贺宏斌.湖沼型地区钉螺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

[6].田建国,黎桂福,彭丽霞,李俊,靳艳军.模拟湖沼钉螺迁徙水网地区生长繁殖的适应性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

[7].胡合华,余晴,张瑕,曹淳力,李石柱.基于人畜疫情分层的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治理投入与效果评价Ⅱ2006-2013年湖沼垸内型地区疫情变化与费用投入关联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

[8].曲国立,汪伟,李洪军,戴建荣,梁幼生.湖沼地区不同地理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

[9].张华明,余晴,张瑕,曹淳力,李石柱.基于人畜疫情分层的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治理投入与效果评价Ⅰ2006-2010年湖沼垸内型地区费用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

[10].洪希成,陈曦,徐兴建,魏凤华,朱惠国.湖沼地区钉螺密度与环境关系的广义相加模型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

标签:;  ;  ;  ;  

湖沼地区论文-陆银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