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二氧化碳图论文-齐广生,刘锦铭,顾文超,杨文兰,郭健

容积二氧化碳图论文-齐广生,刘锦铭,顾文超,杨文兰,郭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容积二氧化碳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腔,容积二氧化碳图,临床诊断

容积二氧化碳图论文文献综述

齐广生,刘锦铭,顾文超,杨文兰,郭健[1](201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容积二氧化碳图死腔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容积二氧化碳图(VCap)死腔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74例COPD患者(COPD组)和38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受试者的肺通气、容量、弥散指标及Threshhold死腔(VDT)、Langley死腔(VDL)、Fowler死腔(VDF)、Wolff死腔(VDW)、Bohr死腔(VDB)参数。首先,在健康组中建立以死腔为应变量,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潮气量及呼吸频率为自变量的预计值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计算各受试者的正常死腔预计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OPD组死腔预计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运用判别分析统计死腔对COPD患者和健康人的判别效率。采用偏相关分析统计死腔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在COPD组中,VDT实测值[(79.51±39.29)m L]较预计值[(97.42±30.53)m L]减小(P<0.01),而VDF[(190.20±57.41)m L]、VDW[(214.04±73.35)m L]及VDB[(294.89±93.12)m L]实测值较预计值[(177.18±38.99)m L、183.86±46.63)m L、(237.44±62.27)m L]增大(P<0.05)。在运用死腔参数对COPD组和健康组的判别分析中只有VDT和VDB占预计值%进入判别函数,总归类正确率为87.9%(116/132)。在COPD组中,VDT及VDF与FEV1、FEV1/FVC、DLCO均呈负相关(P<0.05),VDW与FEV1、FEV1/FVC、DLCO均呈负相关(P<0.05),与RV、TLC呈正相关(P<0.05),VDB与FEV1、FEV1/FVC、DLCO均呈负相关(P<0.05),与RV、TLC、RV/TLC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VCap死腔对COPD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6年12期)

齐广生,刘锦铭,顾文超,杨文兰,郭建[2](2016)在《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容积二氧化碳图斜率参数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容积二氧化碳图(volumetric capnography,VCap)斜率参数对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哮喘组)及43名健康者(健康组)进行肺通气功能及VCap测定。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肺通气功能与VCap斜率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哮喘组与健康组间的VCap斜率指标差异,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VCap斜率指标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与健康人的鉴别效能。结果:Ⅲ相斜率(d C3/DV)、SR23分别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呈负相关(P<0.05)。d C2/DV与FEV1/FVC%成正相关(P<0.05)。哮喘组d C3/DV、SR23均较健康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 C2/DV、d C3/DV和SR23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5、0.724、0.757。结论:VCap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指标,对急性发作期哮喘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6年03期)

齐广生,刘锦铭,周志才,顾文超,奚峰[3](2012)在《容积二氧化碳图死腔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中的异同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死腔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变化趋势的异同。方法对49例COPD患者、35例哮喘患者和35名健康志愿者的肺通气指标及Threshhold死腔(VDT)、Langley死腔(VDL)、Fowler死腔(VDF)、Wolff死腔(VDW)和Bohr死腔(VDB)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PD组VDT显着减小,而VDW、VDB则显着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中VDL、VDF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哮喘组中,VDT、VDL、VDF、VDW均较健康对照组显着减小,而VD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塞程度相同的COPD与哮喘患者比较,VDF、VDW和VDB在COPD组显着高于哮喘组,而VDT、VDL在两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在COPD组中,VDT、VDF、VDW及VDB均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5)。VDF、VDW及VDB还与FEV1呈负相关(P<0.05)。而在哮喘组中,除VDB与FEV1呈负相关外(P<0.05),其余死腔参数与FEV1/FVC、FEV1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由于COPD和哮喘患者在呼吸生理方面变化的异同,其各容积二氧化碳图死腔参数的变化也有所区别。通过分析两者死腔参数的变化趋势,可为临床工作者在COPD和哮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期刊2012年04期)

田立芝,魏浩成[4](2011)在《容积二氧化碳图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容积二氧化碳图(VCap)是一种属于气体交换范畴的肺功能检查,其以呼出气的二氧化碳(CO2)分压或体积分数为纵轴,呼出气容积为横轴,体现呼气过程中CO2水平随呼出气体积增加的变化。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技术,VCap具有便捷的优势,在国外已为许多临床领域所接受,但国内尚处于起(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1年10期)

孙晓丽,刘锦铭,杨文兰[5](2010)在《容积二氧化碳图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容积二氧化碳图(volumetric capnography,VCap)参数在组织胺激发试验中的反应性变化并与肺通气测定法做比较。方法对60例门诊慢性咳嗽,疑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组织胺支气管激发实验,于基础状态、每次吸入组胺后,及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后,先进行VCap测定,再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使用VCap来评价气道反应性。(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叁次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0-09-02)

孙晓丽,刘锦铭,杨文兰[6](2010)在《容积二氧化碳图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容积二氧化碳图(volumetric capnography,VCap)参数在组胺激发试验中的反应性变化并与肺通气测定法做比较。方法对60例门诊慢性咳嗽,疑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实验,于基础状态、每次吸入组胺后,及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后,先进行VCap测定,再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使用VCap来评价气道反应性。结果 60例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阳性率为50%。激发试验阳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PEF)及VCap参数Threshold死腔(VDT)、Fowler死腔(VDF)、Wolff死腔(VDW)、Ⅲ期斜率(dC3/DV)在基础值和激发后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发后和舒张后值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FEV1、PEF在基础值和激发后值之间、激发后和舒张后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T、VDF、VDW激发后和舒张后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基础值、激发后、舒张后数据,FEV1均与PEF、VCap各参数(除dC2/DV、dC3/DV、SR23外)呈显着直线相关(P<0.05)。激发试验过程中各死腔参数的下降提前于FEV1和PEF的下降。激发试验终止时,ROC曲线提示VDT、VDF为最敏感指标,VDT较基础值增加28%、VDF较基础值增加20%,可作为VCap气道高反应性阳性判断标准。结论 VCap是一种定量评估支气管阻塞严重性的有效方法,可应用于气道反应性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期刊2010年04期)

孙晓丽[7](2010)在《容积二氧化碳图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容积二氧化碳(VCap)技术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一种新的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并与肺通气测定法做比较。评价容积二氧化碳测定技术与常规肺功能测定技术各自优缺点,探索容积二氧化碳图各参数在组胺激发试验中的反应性变化及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实验,并对60例门诊慢性咳嗽,疑诊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患者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激发试验结束后均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所有受试者每步均先进行容积二氧化碳图测定,随后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1、在健康人及疑似哮喘患者的两组实验中,肺通气测量的结果和VCap参数VDT、VDF、VDW、VDL均随组胺剂量增加的而减少,VCap参数dC3/DV随组胺剂量增加的而增加。2、40例健康成年人常规通气测定与VCap测定的参数比较,组胺剂量最大时,FEV1、PEF比基础值分别减少4%、8%(p<0.001),VDT、VDF、VDW则分别比基础值减少8%、7%、7%(p<0.001),dC3/DV比基础值增加34%(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组胺剂量最大时,死腔各参数与FEV1的下降没有显着相关性(P <0.05)。3、60例门诊可疑哮喘患者常规通气测定与VCap测定的参数比较,气道高反应性的阳性率为50%。激发试验阳性组FEV1、PEF及VCap参数VDT、VDF、VDW、dC3/DV在基础值和激发后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发后和舒张后值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FEV1、PEF在基础值和激发后值之间、激发后和舒张后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VDT、VDF、VDW激发后和舒张后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基础值、激发后、舒张后数据,FEV1均与PEF、VCap各参数(除dC2/DV、dC3/DV、SR23外)呈显着直线相关(P<0.05)。激发试验终止时,ROC曲线提示VDT、VDF为最敏感指标,VDT较基础值增加28%、VDF较基础值增加20%,可作为VCap气道高反应性阳性判断标。4、两组实验激发试验过程中各死腔参数的下降均提前于FEV1和PEF的下降,吸入沙丁胺醇后,死腔各参数增加,dC2/DV、dC3/DV下降。[结论]1、健康成年人激发试验显示VCap技术可作为气道反应性测定可选择的肺功能方法之一,揭示激发过程中支气管的生理变化特点,死腔参数VDT、VDF是较敏感的指标。2、疑似哮喘患者激发试验显示死腔参数VDT、VDF是VCap各参数中用于诊断气道高反应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指标,建议临床以VDT增加28%、VDF增加20%,作为气道高反应性的阳性判断标准。3、VCap技术可用于哮喘患者的协助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判断。(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0-05-01)

周童[8](2008)在《容积二氧化碳图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容积二氧化碳图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分级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6例COPD稳定期患者和20例健康者进行肺通气功能、肺容量指标以及容积二氧化碳图测定,前者依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进行分级。所有受试者首先进行容积二氧化碳图测定,随后完成肺通气功能及肺容量测定。所有患者受试前6 h内未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12 h内未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结果]肺通气功能检测FEV1占预计值%[Ⅰ:(88±4)%,Ⅱ:(63±8)%,Ⅲ:(38±7)%,Ⅳ:(22±4)%]、FEV1/FVC[Ⅰ:( 67±3)%,Ⅱ:( 59±7)%,Ⅲ:( 47±8)%,Ⅳ:( 36±8)%]、MMEF占预计值%[Ⅰ:( 67.9±26.7)%,Ⅱ:( 21.1±5.9)%,Ⅲ:( 12.0±4.2)%,Ⅳ:( 6.7±1.8)%] COPD各级别组较对照组[(101±9)%,( 80±6)%,( 96.6±12.4)%]显着下降,肺容量检测RV/TLC [Ⅱ:( 52±8)%,Ⅲ:( 67±9)%,Ⅳ:( 74±4)%]自COPDⅡ级组较对照组[(39±6)%]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PD组容积二氧化碳图图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Ⅱ期升支的坡度变缓,而Ⅲ期呈现出缓慢的上升趋势,Ⅱ期和Ⅲ期间的夹角α角亦增大。容积二氧化碳图参数dC2/DV自COPDⅡ级组[Ⅱ:( 22±3)/L,Ⅲ: 19±3)/L,Ⅳ:( 14±3)/L, P <0.05]开始较对照组[(30±8)/L]下降,dC3/DV自COPDⅡ级组[Ⅱ:( 2.2±0.4)/L,Ⅲ:( 3.1±0.8)/L,Ⅳ:( 4.1±1.9)/L]开始较对照组[(1.1±0.4)/L]显着增大,SR23自COPDⅡ级组[Ⅱ:( 10.0±2.7)%,( 16.5±3.4)%,( 29.1±6.9)%]开始较对照组[(3.7±1.4)%]显着增大,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PD各级别组相互间dC3/DV及SR23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C2/DV与FEV1/pre、FEV1/FVC、MMEF/pre呈正相关( r = 0.769、0.715、0.669, P <0.01 ),dC3/DV( r = -0.803、-0.687、-0.740, P <0.01 )及SR23( r = -0.840、-0.755、-0.700, P <0.01 )与FEV1/pre、FEV1/FVC、MMEF/pre呈显着负相关。[结论]容积二氧化碳图是一种定量评估支气管阻塞严重性的有效方法,它简便易行且只需潮气呼吸即可测得,可应用于COPD的临床诊断及病情分级。(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8-04-01)

周童,刘锦铭,杨文兰,高蓓兰[9](2007)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容积二氧化碳图改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容积二氧化碳图参数在支气管哮喘诊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者进行肺通气功能以及容积二氧化碳图测定。所有受试者首先进行容积二氧化碳图测定,随后完成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肺通气功能检测FEV1/pre、FEV1/FVC、PEF/pre、MMEF/pre支气管哮喘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容积二氧化碳图参数dC2/DV支气管哮喘组较对照组下降,dC3/DV及SR23支气管哮喘组较对照组显着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肺通气功能检测FEV1/pre、FEV1/FVC、PEF/pre、MMEF/pre显着升高,容积二氧化碳图检测dC2/DV增大,dC3/DV及SR2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dC2/DV、dC3/DV及SR23与FEV1/pre、FEV1/FVC、PEF/pre、MMEF/pre有显着的相关性。结论容积二氧化碳图是一种定量评估支气管阻塞严重性的有效方法,它简便易行且只需潮气呼吸即可测得,可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等。(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梁樟标,张乐群[10](1995)在《用二氧化碳进行档案库房大容积杀虫的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如如何进行档案库房大容积杀虫,是档案馆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常用的气体杀虫法,大多限于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容易产生副作用。一是档案库房密闭程度很难达到完全不漏气,泄漏的有毒气体将使档案工作人员的健康受到影响,使周围环境受到污染;二是杀虫后仍有毒气残留(本文来源于《浙江档案》期刊1995年06期)

容积二氧化碳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容积二氧化碳图(volumetric capnography,VCap)斜率参数对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哮喘组)及43名健康者(健康组)进行肺通气功能及VCap测定。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肺通气功能与VCap斜率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哮喘组与健康组间的VCap斜率指标差异,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VCap斜率指标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与健康人的鉴别效能。结果:Ⅲ相斜率(d C3/DV)、SR23分别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呈负相关(P<0.05)。d C2/DV与FEV1/FVC%成正相关(P<0.05)。哮喘组d C3/DV、SR23均较健康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 C2/DV、d C3/DV和SR23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5、0.724、0.757。结论:VCap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指标,对急性发作期哮喘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容积二氧化碳图论文参考文献

[1].齐广生,刘锦铭,顾文超,杨文兰,郭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容积二氧化碳图死腔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6

[2].齐广生,刘锦铭,顾文超,杨文兰,郭建.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容积二氧化碳图斜率参数变化[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6

[3].齐广生,刘锦铭,周志才,顾文超,奚峰.容积二氧化碳图死腔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中的异同特点分析[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2

[4].田立芝,魏浩成.容积二氧化碳图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的改变[J].天津医药.2011

[5].孙晓丽,刘锦铭,杨文兰.容积二氧化碳图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应用[C].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叁次大会论文汇编.2010

[6].孙晓丽,刘锦铭,杨文兰.容积二氧化碳图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应用[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0

[7].孙晓丽.容积二氧化碳图在气道反应性测定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0

[8].周童.容积二氧化碳图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08

[9].周童,刘锦铭,杨文兰,高蓓兰.支气管哮喘患者容积二氧化碳图改变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10].梁樟标,张乐群.用二氧化碳进行档案库房大容积杀虫的设想[J].浙江档案.1995

标签:;  ;  ;  ;  

容积二氧化碳图论文-齐广生,刘锦铭,顾文超,杨文兰,郭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