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词论文-葛恒新

身体词论文-葛恒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身体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嘴,隐喻,转喻

身体词论文文献综述

葛恒新[1](2018)在《身体词词义演变的认知解析——以口、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和转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在身体词"口、嘴"词语衍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逐步发展出一系列和"口、嘴"有关的词语。分析并总结其发展演变规律、隐喻和转喻的特征,并且发掘其丰富的文化蕴涵,有助于人们从文化方面理解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并且对语言学习者的词汇认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秦桦林[2](2017)在《也说身体词“眼睛”的始见年代》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身体词"眼睛"的始见年代可谓众説纷纭。论文立足于出土文献的实际用例,通过考察"眼"与"睛"二字各自的出现时间,以及"目、眼、睛"语义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情况,指出"眼睛"一词可靠的始见年代大约在唐代初期。(本文来源于《汉语史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窦贤路[3](2017)在《简析语言隐喻化中身体词隐喻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的隐喻化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而且由于人类由近及远,由熟悉到陌生,由抽象到具体的认知特点,身体词隐喻在语言隐喻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目的则是想探讨身体词隐喻中的映射机制,包括相似性,系统性以及突显和隐藏机制,此外,文章也分析了身体词隐喻中隐喻和转喻相互作用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37期)

卓婷,肖艳华[4](2017)在《《战国策》核心身体词“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战国策》出发,着重讨论核心身体词"腿"。我们首先构建以"腿"为核心概念的语义场,观察《战国策》所反映出的上古词汇的概貌,并结合类型学的研究理论,将汉语放入世界语言中进行比较,探索不同语言之间词义发展的共同规律。(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09期)

卓婷[5](2017)在《《战国策》核心身体词“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战国策》出发,着重讨论核心身体词"肠"。我们首先构建以"肠"为核心概念的语义场,观察《战国策》所反映出的上古词汇的概貌,并结合类型学的研究理论,将汉语放入世界语言中进行比较,探索不同语言之间词义发展的共同规律。(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7年06期)

汪亚云[6](2016)在《湖南石门方言身体词的语言文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石门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西南官话下的常鹤片。对石门话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语音、词汇、语法均有涉及,但将语言和文化结合,从一类词的角度分析文化,是不多见的。本文选取了石门方言的身体词,在语言调查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的分析。文章包括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石门县和石门方言的概况以及方言词的界定,接着交代文章的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历史与现状、研究方法与体例以及资料来源等。第二部分,介绍石门方言的身体词系统。交代了身体词的定义和特征并展示了石门方言的身体词。第叁部分,对石门方言身体词进行语音形式分析。主要从音节数和音节结构上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分析石门方言身体词的构词形式。主要从重迭法和加缀法两方面进行。第五部分,分析石门方言身体词的词义。从词的理据、词义形成和发展的方式、语义场、语义特点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结合语言特征分析了石门方言蕴含的文化。第七部分,对全文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文章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分析,文章得出了石门方言身体词的一些特点:多音节词多,重迭和加缀是两种主要的构词法,这些词有较为明显的词义理据,在其词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隐喻和转喻的特征,它们与普通话身体词的义域差距不大。从这些语言特点中我们分析出了它们分别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李清[7](2016)在《英汉身体词“脑”的隐喻认知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莱考夫和约翰逊指出,隐喻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思维模式,从而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隐喻革命”,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国内外学者从认知角度出发,探讨了隐喻的本质,产生的原因,工作机制以及作用与功能,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隐喻认知的发展,身体隐喻研究又被细化出来,国内外诸多学者通过研究不同的身体词,来分析解释人类的认知方式。但多数学者对身体词的隐喻认知研究主要集中在“头”(head)、“脸”(face)、“眼”(eye)、“舌”(tongue)、“齿”(tooth)、“心”(heart)、“手”(hand)、“脚”(foot)等身体词上,而对“头”的近义词“脑”(brain)的研究还比较少,对“脑”词群的英汉对比研究更为少见。“脑”和“头”一样,同属于身体词的核心词汇,也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随着英汉词汇的发展,近几年又出现了以“脑”为词素的新词,对这类新词的认知研究也非常少见。因此,本文采用描写与阐释、对比与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英汉身体词“脑”进行较为系统的隐喻认知对比研究,探讨英汉身体词“脑”的词义演变过程,并选取与“脑”相关的词汇、短语为例,分析英汉有关“脑”的词汇、短语隐喻认知的异同。研究发现,由于受语言、文化、思维和环境的影响,英汉“脑”词群在隐喻构成方式、隐喻认知方式和隐喻认知类型方面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性。通过了解这些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探究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有助于人们从词汇方面理解人类认知方式的异同,并且对语言学习者的词汇认知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语料选自《牛津高阶英汉双语词典》(第八版),《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以及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标、方法、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概述了国内外隐喻以及身体词汇隐喻认知研究现状。第叁章主要对英汉身体词“脑”词义系统的演变以及“脑”词群的隐喻构成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第五章对英汉“脑”词群的隐喻认知方式和隐喻认知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第六章为结论,对本研究的主要发现进行总结,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6-05-01)

马建苓[8](2015)在《身体—词情绪Stroop冲突的脑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控制功能是个体认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指在变化的情景中灵活、有效的探测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近年来情绪领域的认知控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常采用情绪冲突任务考察情绪领域的执行控制。尽管已有研究对情绪冲突的行为学特征、神经活动特点、时间动力特征以及情绪冲突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这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研究不足:主要是研究范式较少、推广范围有限,对情绪冲突加工的阶段性认识不足,对其加工的领域特异性和一般性不清楚,以及对情绪冲突的影响因素探讨有限等。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对此进行考察。研究一发现身体-词情绪Stroop任务在行为数据上出现了强烈的干扰效应,在神经活动水平上出现了与面孔-词情绪Stroop相似的神经活动。研究二通过比较面孔-词和身体-词情绪冲突任务发现,被试完成面孔任务比身体-词任务更难,表现为反应时间更慢、错误率更高;两种任务在神经活动方面也存在相似和差异之处。在此基础上,我们探讨了情绪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叁发现,尽管混合效价和负性效价背景都产生了行为干扰效应,但与混合效价背景相比,在负性效价背景中被试完成任务的反应时间显着变慢,正确率显着下降,而且负性效价背景下的Theta活动更为强烈。研究四中,我们通过设置两个不同比例冲突试次的组块发现,冲突比例不影响行为干扰效应;只在低比例冲突试次条件下,冲突试次比一致试次诱发更强烈的N450波幅;而且只在低比例冲突试次条件下,Theta活动在一致和冲突试次上存在差异。在研究五中我们发现,在神经活动水平上女性比男性产生了更强烈的N450波幅。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情绪冲突研究的任务范式,初步探索了情绪冲突加工背后的神经振荡活动特点,扩大了对情绪Stroop加工阶段以及加工的领域特异性和—般性的认识,深化了情绪和认知控制关系的研究。首先,身体-词情绪冲突任务是一种有效的研究任务,这种任务丰富了情绪冲突的研究范式,可作为情绪冲突研究的工具,而且效价背景、冲突比例和性别是影响情绪冲突加工的重要因素。其次,负性效价背景下的情绪Stroop加工可能分为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情绪刺激的注意和感知觉阶段,主要负责对靶子情绪的注意和感知,N1和P2是这个阶段神经活动的指标。这些神经活动指标受到情绪刺激威胁性高低的影响。第二个加工阶段是冲突探测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负责情绪冲突的探测,主要以N450为这一阶段神经活动的指标。第叁个阶段就是冲突后的监测过程,主要负责冲突解决和监测过程,主要以SP为这一阶段活动的主要神经指标,这一阶段的神经活动受到冲突和情绪刺激威胁性的共同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双加工模型提供了双重证据。第叁,我们首次揭示情绪冲突的加工可能存在领域特异性和领域一般性,主要表现为不同来源的情绪靶子刺激调节情绪冲突的加工。未来研究需要探讨有哪些脑区参与了身体-词情绪Stroop冲突的加工,身体-词冲突与面孔-词冲突的脑区比较、Theta神经振荡的起源以及Theta频带和其他频带在情绪冲突任务中的相互作用等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4-08)

郑张尚芳[9](2014)在《汉泰身体词同源比较五十词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台语亲缘关系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以50个汉泰身体词为例,讨论汉台语的亲缘关系,(本文来源于《民族语文》期刊2014年03期)

本刊讯[10](2013)在《黄树先教授着《汉语身体词探索》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华中科技大学黄树先教授着《汉语身体词探索》于2012年11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依据斯瓦迪士的《百词表》,对"女、男、人、皮、肤、肉、血、骨、脂、卵、角、尾、羽、发、首、耳、目、口、牙、舌、腹、颈、胸、心、肝"等25个身体词进行了专门探讨。该书采用"叁级比较法",以《百词表》为依据,全面收集汉语文献中的材料,系联词族,词族底下再对单个的字词进行研究。此外,该书还运用词义比较法,在对汉语词汇内部系统的整理、研究基础上,又拿它们跟亲属语言的相关词进行了比较,继而在广阔的类型学视野下与其他系语言的词进行了意义的比较。(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身体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身体词"眼睛"的始见年代可谓众説纷纭。论文立足于出土文献的实际用例,通过考察"眼"与"睛"二字各自的出现时间,以及"目、眼、睛"语义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情况,指出"眼睛"一词可靠的始见年代大约在唐代初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身体词论文参考文献

[1].葛恒新.身体词词义演变的认知解析——以口、嘴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2].秦桦林.也说身体词“眼睛”的始见年代[J].汉语史学报.2017

[3].窦贤路.简析语言隐喻化中身体词隐喻的特征[J].校园英语.2017

[4].卓婷,肖艳华.《战国策》核心身体词“腿”研究[J].长江丛刊.2017

[5].卓婷.《战国策》核心身体词“肠”研究[J].课外语文.2017

[6].汪亚云.湖南石门方言身体词的语言文化分析[D].云南大学.2016

[7].李清.英汉身体词“脑”的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16

[8].马建苓.身体—词情绪Stroop冲突的脑电研究[D].西南大学.2015

[9].郑张尚芳.汉泰身体词同源比较五十词例[J].民族语文.2014

[10].本刊讯.黄树先教授着《汉语身体词探索》出版[J].语文研究.2013

标签:;  ;  ;  ;  

身体词论文-葛恒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