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舰船隔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管路系统,隔振器,结构设计,性能试验
舰船隔振论文文献综述
周冉辉,王锋,刘建勋[1](2019)在《一种新型舰船管路隔振器设计及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舰船管路隔振装置是降低管路振动传递及提高舰船声隐身性能的重要部件,采用高效的管路隔振器可有效地降低管路的振动和噪声。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舰船管路隔振器,并针对海水管路系统制备了管路隔振器装置样机。为验证新型管路隔振装置的性能,开展了管路隔振装置的静刚度、固有频率、隔振效果、抗冲击和破坏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管路隔振器具有良好的静动态力学性能。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管路隔振器设计提供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5期)
王俊华[2](2019)在《舰船隔振系统的数学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舰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海上航行安全稳定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特别是舰船隔振系统,其气囊隔震器的承载性较强且固有频率不高,具有较高的驻波频率,所以在舰船振动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既有研究结果显示,充气压力会直接影响气囊刚度,伴随充气压力的不断提高,气囊的刚度也会随之增大,非线性特性明显。在舰船隔振系统研究领域,为确保舰船隔振效果,需合理地构建数学模型,并通过必要的验证,确定舰船隔振系统的有效性,为舰船海上航行提供必要保障。为此,有必要重点研究并分析舰船隔振系统数学模型的构建。(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汪苗苗[3](2019)在《舰船隔振系统参数分析的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提高舰船隔振系统参数匹配度分析的准确性,设计一种舰船隔振系统参数匹配度分析模型。通过船舶当前隔振系统的数据嗅探分析程序,提取监听数据信息并通过变频处理,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设其为无阻尼结构建立振动方程,计算舰船隔振系统结构振动固有频率的灵敏度,依靠通量公式和约束条件建立匹配度目标函数,根据匹配度分析公式,实现当船船舶隔振系统匹配度分析,完成模型的建立。仿真环境下实验数据表明,应用该分析模型获取的匹配度结果,纵向振幅匹配度分析准确率提高了32%,横向振幅匹配度分析准确率提高了27%,可以有效提高舰船隔振系统参数匹配度分析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赵兴乾,帅长庚,徐伟[4](2019)在《大功率密度舰船推进电机的隔振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型舰船大功率密度推进电机低频隔振系统有限元实体建模计算代价大、结构尺寸不定等难题,以某新型推进电机隔振系统设计校核为背景,通过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隔振系统简化模型,分析了系统模态、船舶不同姿态下、主机不同工况下轴系对中校核。分析结果与理论模型的对比结果证明:基于有限元简化模型的船舶主机隔振系统研究方法简便可行,可为复杂隔振系统的设计及理论分析提供一种新的建模方法。(本文来源于《海军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计方,张华栋,李国楠,吴铭[5](2018)在《舰船隔振器安装参数与隔振效果相关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舰船隔振器安装参数与隔振效果相关性试验研究可为隔振器建造声学质量检测提供重要支撑。以典型船用隔振器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出舰船建造过程中对隔振器隔振效果影响较为显着的安装参数,接着通过系列化的工艺试验分析隔振器紧固力矩和安装面间隙对隔振效果的影响规律。在大量实船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得到了典型隔振器各安装工艺参数对隔振效果的贡献量。结果表明:BE300型隔振器隔振效果与预紧力矩、底面贴合间隙呈现复杂的变化规律,建议去除底面橡胶并选取适当预紧力矩进行安装;隔振效果与隔振器下水后变形量、连接管路后变形量、垫片厚度在多个1/3倍频程中心频率处呈现强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9期)
余祖耀,陈书朋,毛文敏[6](2018)在《舰船低频天线隔振设计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灵敏低频磁性天线作为通信系统的关键设备,随着舰船振动会形成运动感应噪声产生信号失真,然而主动隔振方式的有源特性无法满足隔振需求,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被动隔振方式降低通信噪声。本文在掌握天线振动影响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双级隔振技术并完成隔振特性研究,基于隔振元件选型布置原则搭建了隔振叁维模型后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完成了仿真验证,最后搭建样机且利用振动试验台试验测试完成了试验验证,并投入上艇试验应用,为高灵敏低频磁性天线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9期)
李嘉兴[7](2018)在《面向舰船设备基座隔振的梁板组合结构振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舰船运行过程中齿轮箱内轮齿之间的撞击产生很大的振动和噪声,齿轮箱所产生的振动通过齿轮箱基座和舰船壳体向外传播,引起船体向水下辐射噪声,通过齿轮箱基座所传播的振动能量对舰船声隐身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提高舰船齿轮箱基座的隔振性能是舰船声隐身设计的重要任务。舰船齿轮箱基座是由梁和平板组合而成的复杂结构,齿轮箱基座固连在动力舱内底上,基座腹板与船舱内底以及船壳轴板和肋板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典型的十字型、T型和L型平板连接结构,为有效隔离齿轮箱的振动传递到船体上,在基座腹板上铺设方钢和敷设约束阻尼结构。论文以梁板组合模型研究方钢对典型平板连接结构中振动能量传播的影响,可为舰船齿轮箱基座方钢隔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齿轮箱基座隔振方钢根据基座结构形成十字型、T型和L型方钢连接结构,分析振动能量在方钢连接结构中的传播特性,为方钢隔振设计提供指导。然而隔振方钢无法将齿轮箱基座中的振动能量消耗掉,为进一步提高基座的隔振性能,在基座腹板上敷设阻尼结构,可以有效消耗通过基座的振动能量,同时降低基座本身的振动,减小通过齿轮箱基座向外传播的振动能量,提高舰船声隐身性能。齿轮箱基座振动过程中,组成基座的平板既有弯曲振动又有面内振动以及两者的耦合振动,因此铺设在基座腹板上的隔振方钢同样具有这样的复杂运动形式,腹板的面内振动引起隔振方钢的轴向振动,因此分析梁轴向振动以及横截面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对梁连接结构振动能量传播的影响,以及梁横截面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的影响随梁横截面高度以及激励频率的变化规律,为方钢隔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根据齿轮箱基座振动特点,研究面内振动对梁板组合结构中振动能量传播的影响,以及面内振动对振动能量的影响随着梁与板横截面几何尺寸变化规律,同时研究梁和板横截面剪切变形与转动惯量对梁板组合结构中振动能量传播的影响,分析了梁铺设位置、横截面尺寸等参数对典型梁板组合结构中振动能量传播的阻隔效果,为舰船齿轮箱方钢隔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阻尼在组成舰船壳体和齿轮箱基座梁板结构中的减振效果,可以有效指导齿轮箱基座阻尼隔振方案设计,首先分析阻尼梁减振特性,研究约束阻尼铺设位置、以及约束阻尼结构材料参数和几何尺寸等参数对其减振效果的影响,通过与约束阻尼悬臂梁测试结果对比,验证阻尼梁理论分析结果及其在实际结构中的应用效果。阻尼板是阻尼梁在结构上的扩展,分析局部阻尼片铺设位置、倾斜角、几何尺寸以及阻尼材料参数对阻尼板减振效果的影响,用来指导舰船齿轮箱基座阻尼隔振方案设计,通过对阻尼悬臂板理论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及其在实际工程结构中的应用效果。根据理论分析结果提出舰船齿轮箱基座方钢和阻尼隔振方案,并将该方案在齿轮箱基座上进行实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齿轮箱基座腹板中部铺设隔振方钢后,实验台加速度测点幅值比原结构降低4d B以上,基座腹板敷设阻尼后,加速度测点幅值比原结构下降9d B以上。将经过实验检验的方钢和阻尼隔振方案应用于某型舰船齿轮箱基座,结果表明,齿轮箱基座腹板中部铺设方钢后,加速度测点幅值比原结构低5d B以上,腹板敷设约束阻尼后加速度测点幅值比原结构低13dB以上。(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魏振东,李宝仁,杜经民,林磊,谭发兵[8](2016)在《基于声子晶体理论的舰船液压管路支承用隔振器轴向振动带隙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声子晶体理论,将隔振器设计成由金属和橡胶组成的一维周期性结构,利用其带隙特性实现舰船液压管路的振动控制。采用传递矩阵法和有限元法,对隔振器能带结构和频响函数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材料属性、晶格常数和径长比等因素对带隙频率范围和宽度的影响,根据舰船液压管路振动频率范围,最终确定了隔振器结构尺寸及材料,并对其轴向振动传输特性和减振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隔振器在600~10 000 Hz以内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轴向减振性能,能够有效地抑制管路振动向船体结构传播。本研究为舰船液压管路的振动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5期)
杨明月,孙玲玲,王晓乐[9](2015)在《舰船浮筏混合隔振系统建模及约束输出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舰船内部动力机组浮筏系统低频隔振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有源前馈控制解决方案。建立由多向扰动振源、分布参数主被动一体式隔振器、中间柔性筏体及弹性安装基础组成的浮筏混合隔振系统结构声传递广义数理模型。基于导纳矩阵理论,定量考虑实际作动器输出的阈值限制,给出浮筏混合隔振系统动态传递特性统一数学模型。从声振能传递与控制角度揭示系统耦合振动机理并给出浮筏系统隔振设计遵循准则。研究表明,力矩激励在浮筏隔振系统能量传输中扮演重要角色,应尽量减少力矩扰动所致能量注入;中间筏体结构柔性及与隔振器内共振的耦合交互作用使中高频段系统隔振性能恶化;全主动控制策略可结合上、下层主动控制策略在低、中高频段的振动控制优势,能实现宽频域内声振能控制最优化。(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5年20期)
艾葳,金良安,迟卫[10](2015)在《舰船隔振技术现状及研究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舰船隔振技术是当前备受重视的一个研究热点。在综述了国内外舰船隔振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今后舰船隔振技术应重视利用气液固混合隔振元件耗能衰波特性的发展建议。研究结果对发展新型的舰船隔振技术,提高舰船隐身能力具有一定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造船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舰船隔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现代舰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海上航行安全稳定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特别是舰船隔振系统,其气囊隔震器的承载性较强且固有频率不高,具有较高的驻波频率,所以在舰船振动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既有研究结果显示,充气压力会直接影响气囊刚度,伴随充气压力的不断提高,气囊的刚度也会随之增大,非线性特性明显。在舰船隔振系统研究领域,为确保舰船隔振效果,需合理地构建数学模型,并通过必要的验证,确定舰船隔振系统的有效性,为舰船海上航行提供必要保障。为此,有必要重点研究并分析舰船隔振系统数学模型的构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舰船隔振论文参考文献
[1].周冉辉,王锋,刘建勋.一种新型舰船管路隔振器设计及性能试验[J].舰船科学技术.2019
[2].王俊华.舰船隔振系统的数学建模与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9
[3].汪苗苗.舰船隔振系统参数分析的数学模型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9
[4].赵兴乾,帅长庚,徐伟.大功率密度舰船推进电机的隔振系统设计[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9
[5].计方,张华栋,李国楠,吴铭.舰船隔振器安装参数与隔振效果相关性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6].余祖耀,陈书朋,毛文敏.舰船低频天线隔振设计及验证[J].舰船科学技术.2018
[7].李嘉兴.面向舰船设备基座隔振的梁板组合结构振动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8].魏振东,李宝仁,杜经民,林磊,谭发兵.基于声子晶体理论的舰船液压管路支承用隔振器轴向振动带隙特性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6
[9].杨明月,孙玲玲,王晓乐.舰船浮筏混合隔振系统建模及约束输出控制策略[J].振动与冲击.2015
[10].艾葳,金良安,迟卫.舰船隔振技术现状及研究展望[J].造船技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