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域主义论文-王东浩

城市地域主义论文-王东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地域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地域主义,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史,精神文明

城市地域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浩[1](2019)在《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各类生活设施正在越来越完善,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变得愈发重要。城市改造中,城市建设大放异彩,走上了新高度,各类项目在紧密的规划与建设中,各项技术都迈上了新台阶。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城市景观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人们对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而为了让人们更加愉悦与舒适地生活,景观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而新地域主义的兴起给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文章分析了城市景观设计与新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就新地域主义背景下的城市景观设计展开了探论,得出新地域主义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新思路,具有很先进的设计理念,运用其进行城市景观设计能够获得更佳的设计效果。(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9年07期)

张慧[2](2018)在《新地域主义认知下的城市街区环境改造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当代城市更新过程中街区环境改造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入探究,剖析新地域主义的思想内涵,对比国内不同城市的改造案例,总结改造设计的模式和经验,从而探索出适宜现代城市街区环境改造设计的策略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期刊2018年06期)

包悦鹏,刘娟[3](2018)在《基于新地域主义的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方法探析——以潍坊市高新区建筑色彩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色彩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体现城市地域特色。目前,我国的城市特色缺失,城市色彩并不乐观。针对这种现象,文章引入了"新地域主义"城市色彩观的概念,以潍坊市高新区建筑色彩规划为例,研究出将传统地域色彩传承转化为城市建筑色彩的规划方法,构建具有地域性的色彩格局,并希望能对我国其他城市的建筑色彩规划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5期)

李婉秋[4](2015)在《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发展的产物,触及到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多个层面,其总体的演变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景观设计在体现商业步行街的品质和精神诉求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侵蚀,商业步行街景观也逐步标签化和商品化,脱离城市的文化内涵,因此,地域主义的景观表达实践被认为是缓解“千街一面”现象的一剂良药。然而,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对地域主义的理解和诠释仍然有失偏颇,或矫枉过正,或以偏概全,缺乏辩证的视野和批判的精神。本研究以批判性地域主义为视角,对已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相关理论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地域主义在城市商业步行街中的表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的案例中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景观设计手法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构建出批判性地域主义在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手法及策略上的应用体系,以期对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地域主义诠释给出更为准确的指导及借鉴意义。本选题的具体研究过程:①从自身研究兴趣出发,通过系统性的收集、归纳、整理文献,结合在实例分析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选定研究主题;②在全面了解国内外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脉络、发展模式与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对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索,得出妥当的视角,对相关的内容和概念进行界定,拟定研究框架;③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地域主义、历史街区改造的理论,从城市商业步行街情感文化设计和物质空间设计两方面展开,分析城市商业步行街地域主义表达的失衡;④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本次研究目的和视角来拟定调研的内容,以“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为实证对象,根据其具体设计方法剖析,为对策的提出给予支撑。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文章的绪论。表明研究目的,对文章的出发点进行简明扼要的说明,阐释和界定研究内容中对相关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是研究对象现状分析及调研对象认知。结合国内外基于地域性的现代城市商业景观设计的实例,归纳、总结现存城市地域主义特征在商业步行街景观中表达的良莠。第叁章是案例调研研究。对“瑞安天地”系列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概况进行简述,针对目前案例所在六个城市背景进行探究,通过实地的调研、归纳、分析,将实践与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的设计手法加以剖析,针对每个案例提出各自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设计要点。第四章是对策研究。通过案例调研中得到的实践总结,与批判性地域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理论观念进行结合,得出通用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设计的方法。第五章是总结与展望,探讨研究结果对基于地域主义表达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指导性意义,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本文通过问题背景-问题现状-途径探索-途径对策的脉络来展开行文,针对城市商业步行街中对地域主义理解缺乏批判性、表达形式单一以及在具体设计中从整体到局部表现对策不恰当等问题,对其景观设计中情感文化和物质空间两方面提出了①理念·文化的外向性创新;②情感·环境的诗意化建构;③整体·布局的认同感营造;④段落·组团的综合化体现;⑤节点·细部的归属式处理五项联系批判性地域主义景观设计的对策,运用于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表达。(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5-01)

胡大平[5](2014)在《从批判性地域主义到批判性营造诗学——对当代城市建筑哲学的一种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的新奇建筑,集中表现了在现代化与全球化浪潮中地方性的"瓦解"及其所带来的深层文化危机。建筑与生活和历史脱节,从而意义流失,它以一种最直观和普遍的方式彰显了现代性的迷失。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现代性建筑的问题不是这种形式或那种形式的问题,而是营造理念的问题。今天的建筑理论和实践需要重建建筑与地域的联系,而批判性营造诗学通过反思营造与历史的联系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能。在当代,批判性营造诗学需要直面两个问题:一是营造活动的整体性,它强调营造不是独立的活动而是在特定政治经济过程中的权衡、建筑知识不是纯粹的理智而是源自生活需要的智慧、营造所处理的对象反映的是整体性的关系。二是营造的诗学品质,它在营造活动中体现为人类学的感受力、历史学的敏感性与地理学的想象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倪春洪[6](2014)在《地域文化在城市招贴设计中人文主义思想演绎》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地域文化与城市招贴设计之间的互动交流形式,分析图形语意和文字语言的形式,探析人文主义思想在城市招贴设计中的呈现方式。通过对建筑图形、城市色彩和饮食文化等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城市元素,利用创意新颖的新图形和新色彩分析,地域文化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与表达,人文主义思想在招贴设计中的交互依存关系。(本文来源于《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期刊2014-10-29)

张霁雪,田毅鹏[7](2014)在《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对我国地域政策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为解释城市动荡与重构社会秩序,以空间研究为核心,透视资本主义在空间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过程中的本质特征,批判城市空间扩张的唯物质主义、权力对空间权益的任意宰制以及优势空间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地域政策发展方向。这一学派的研究对我国城镇化也有如下启示:在地域开发中,应倡导以生活共同体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的社会性规划;在地域流动中,应主张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入口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在地域协同中,要推进以缩小地域格差为目标的都市圈一体化的均衡发展;在地域共享中,应实施以消解集体消费危机为指向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反贫困政策。(本文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冯海宁[8](2014)在《地铁连通京冀的民生示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上,由市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宣传片介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的地铁线路将修往河北相关城市。这是官方首次公开这一信息,但未透露具体修建到河北哪座城市。目前地铁6号线二期东小营站已经做出东延的条件,东小营站距离河北的(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14-05-23)

牛征,刘婷玉[9](2014)在《改变居住方式,就是改变城市——山本理显的地域社会圈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域社会圈"是山本理显先生在横滨国立大学大学院做教授的时候,和学生们一起思考的一个课题。这是一个研究住宅的课题,意即"改变居住方式,就是改变城市"。城市本身是由住宅和其他建筑构成的,如今的住宅于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居住的场所,然而山本先生认为住宅并不只是单纯用作居住的空间,它是构成城市的非常重要的元素。"1户住宅=1个家庭"系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德国建立了魏玛共和国。德国因战事许多住宅被毁坏,大部分劳动者身陷无家可归的境地。这就是当时建成的一个项目,一个名为路得维希·希贝尔塞默的德国建筑师设计的住宅。许多栋如出一辙的住宅建筑排成了一列,旁边是(本文来源于《城市环境设计》期刊2014年05期)

刘启波,李慧玲,李宸[10](2013)在《批判的地域主义下的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中国,城市的特色却在不断削弱,批判的地域主义植根于特殊地区的地理、地形和气候,在"地区主义"与"全球主义"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本研究运用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设计方法进行城市设计的实践,从场址营建、建构具有地域特征的质感和肌理、强调体验文化叁大方面深入分析,以湖北省郧西县的"天河旅游商贸中心"为案例进行概念规划,拓展了批判的地域主义的应用范围,对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价值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3年12期)

城市地域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当代城市更新过程中街区环境改造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入探究,剖析新地域主义的思想内涵,对比国内不同城市的改造案例,总结改造设计的模式和经验,从而探索出适宜现代城市街区环境改造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地域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东浩.新地域主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

[2].张慧.新地域主义认知下的城市街区环境改造设计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

[3].包悦鹏,刘娟.基于新地域主义的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方法探析——以潍坊市高新区建筑色彩规划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

[4].李婉秋.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5

[5].胡大平.从批判性地域主义到批判性营造诗学——对当代城市建筑哲学的一种反思[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

[6].倪春洪.地域文化在城市招贴设计中人文主义思想演绎[C].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2014

[7].张霁雪,田毅鹏.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对我国地域政策的启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

[8].冯海宁.地铁连通京冀的民生示范意义[N].新华每日电讯.2014

[9].牛征,刘婷玉.改变居住方式,就是改变城市——山本理显的地域社会圈主义[J].城市环境设计.2014

[10].刘启波,李慧玲,李宸.批判的地域主义下的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J].建筑与文化.2013

标签:;  ;  ;  ;  

城市地域主义论文-王东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