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蛋白印迹分析论文-周昀,杨新智,周秋颖,王建华,孙玉萍

免疫蛋白印迹分析论文-周昀,杨新智,周秋颖,王建华,孙玉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蛋白印迹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艾滋病病毒Ⅰ型抗体,蛋白印迹试验带型,CD4+T淋巴细胞,免疫状况

免疫蛋白印迹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昀,杨新智,周秋颖,王建华,孙玉萍[1](2018)在《175例新发现HIV-1抗体阳性者蛋白印迹试验带型与机体免疫状况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丹东地区新发现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阳性者的疾病进程,探讨不同疾病进程阶段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根据CD4细胞计数结果进行临床分期,对不同疾病期感染者组的WB特异性条带检出率及带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2016—2017年新发现的175例HIV-1阳性者中,WB特异性条带gp160、gp120、gp41、p66、p31及p24检出率均为100%,p51为95.43%,p17为86.29%,p55为64.57%。p51检出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7和p55在艾滋病(AIDS)期的检出率与原发感染组和感染中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带型共出现6种类型:(1)全带型(未缺失),(2)缺失p55,(3)缺失p55+p17,(4)缺失p55+p51,(5)缺失p17,(6)缺失p55+p51+p17,各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60.57%(106人)、22.29%(39人)、8.57%(15人)、3.43%(6人)、4.00%(7人)、1.14%(2人);(1)全带型出现率在AIDS期组、原发感染组和感染中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7,P=0.001;χ~2=8.805,P=0.003),(2)次全带(缺失p55)出现率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v带型和pol带型的出现率不受疾病病程的影响;gag带型p55和p17的转阴可以作为疾病发展为艾滋病期的一个潜在判别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8年09期)

田永芳,李奇凤[2](2017)在《乌鲁木齐某医院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免疫蛋白印迹试验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认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乌鲁木齐某一HIV监测哨点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阳性的标本进行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WB)确认。结果初筛HIV抗体阳性的435份标本中,经WB法进行确认试验,HIV抗体阳性为347份(81.6%),HIV抗体阴性为31份(7.3%),HIV抗体不确定为57份(13.4%),且阳性的带型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出现的百分率都在90%以上,其中gp160、gp120、p24为100%,p55出现次数最少,仅为62.8%。在347例HIV确定感染者中,阳性率最高的为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nv)条带,平均达到99.6%;其次是多聚酶蛋白(polymerase protein,pol)条带,平均为94.5%;阳性率最低的是核心蛋白(gag)条带,平均为82.3%。在不确定的57份标本中,阳性率最高的为gag条带,平均为58.8%,其中p24条带出现频率最高,为80.7%(46/57);其次是pol条带,平均为28.1%;阳性率最低的是env条带,平均为12.3%。结论 HIV抗体初筛试验容易出现假阳性,只有进行确认试验才能得出准确结果,并且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避免引起初筛试验假阳性的因素,为AIDS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7年08期)

俞研迎,李之江[3](2014)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初筛结果与蛋白印迹法确认结果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初筛结果与确认结果的关系及相符性。方法选择2010~2012年初筛阳性且经蛋白印迹法(WB)确认的标本,对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筛阳性标本313份,经WB确认阳性225份,确认阳性率为71.8℅;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试剂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检后,阳性确认率从77.2%增加至97.6%。结论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试剂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复检可明显提高阳性确认率;初筛结果与WB确认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诊断应以WB确认结果为准。(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4年03期)

刘俊华[4](2013)在《血清HIV抗体筛查阳性与免疫蛋白印迹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血清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之间的关系,为艾滋病诊断和提高检测技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1]要求,对HIV抗体初筛阳性血清进行复检,复检阳性的血清采用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证。结果对2010-2011年共270份初筛阳性血清进行复检,复检后249份HIV抗体阳性血清经WB法确证,217份为HIV-1型抗体阳性(87.15%),15份为不确定(6.02%),17份阴性(6.83%)。复检结果 1≤S/CO<6、6≤S/CO<10和S/CO≥10与WB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1.28%、86.25%和98.46%。确证为HIV-1型抗体阳性的血清,gp 160、gp 120、gp 41、p 66、p 51、p 24出现频率都在93%以上。结论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结果的报告必需以确证结果为准。随着S/CO值的增高,与确证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也升高,但WB确证试验存在不确定结果,也有一定的缺陷。(本文来源于《河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梁彩云,韩志刚,陈绮珊,高凯,罗碧莲[5](2011)在《103例HIV检测第四代酶联免疫试验阳性而蛋白印迹试验阴性样本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蛋白印迹试验(WB)对第四代酶联免疫(ELISA)筛查试验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样本确证检测的漏检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方法收集103例第四代ELISA筛查试验阳性、WB确证试验阴性的样本,进行HIV-1核酸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并对HIV-1核酸阳性样本进行抗体追踪复检。结果 103例样本中,检出97例阴性,占94.17%;6例HIV-1阳性,占5.83%。97例阴性样本主要来源于没有或甚少高危行为的各类普通人群,且ELISA S/CO值多处于低值水平;6例阳性者均曾于近期有过相关接触史,其中ELISA S/CO值<6的2例,>6的4例,CD4+细胞数均低于正常值。结论实验室应采取措施对第四代ELISA阳性-WB阴性的艾滋病检测样本进行进一步诊断,以确定其真实的HIV-1感染状况,防止漏检。(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1年01期)

高凯,李燕,梁彩云,徐慧芳,韩志刚[6](2007)在《用蛋白印迹确认实验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不确定”结果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蛋白印迹实验(W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不确定”结果的特点、产生的原因、WB确认实验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改善措施。方法归纳分析本实验室2004~2005年的WB检测结果为“HIV抗体不确定”者的人群分布特点、实验检测特点、受检者随访复检及抗体转归情况。结果“HIV抗体不确定”者人员构成中相对健康的自愿咨询检测者、献血员以及孕产妇占50%,“HIV抗体不确定”者随访困难、复检率较低;WB实验存在假阳性、尤以P24带较为严重。结论“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与WB实验的假阳性有关,实验室应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HIV抗体不确定”及对结果进行准确解释。(本文来源于《微生物与感染》期刊2007年01期)

马义才,秦光明,郑国英,刘莉,张灵麟[7](2002)在《两种不同初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联合检测以替代艾滋病病毒抗体蛋白印迹试验确认检测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为评价两种不同初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试剂联合检测艾滋病病毒 (HIV)抗体的可靠性 ,以替代艾滋病病毒 (HIV)蛋白印迹 (Westernblotting ,WB)确认法。 方法 79份初检为HIV抗体阳性的吸毒人员血清 ,重新统一用两种抗体初筛ELISA试剂 (Vironostika○RHIVUni FormⅡ plus 0和UBIHIV 1 / 2EIA)进行复测 ,之后随机选择前 51份样品进一步做WB确认 ,并做对比分析。 结果 51份血清中 ,有 49份样品 2次初筛复测时至少有 1次复测的结果显示为S/CO≥ 6 ,它们的WB确认结果均为HIV抗体阳性 ;其余的 2份样品 2次初筛复测时 ,其S/CO均 <6 ,但其中 1份 (样品“0 5”)的WB结果为HIV抗体阴性 ,1份 (样品“584”)为HIV抗体阳性。确认为HIV抗体阴性的样品“0 5” ,在整个初筛的 3次检测中曾 2次出现过S/CO >1 ;确认为HIV抗体阳性的样品“584” ,虽然 3次初筛检测中S/CO值均 >1 ,但因本试验中 2次复测得到的S/CO都 <6 ,因而其确认结果亦显示出较少抗原带 ,即只有p2 4和Gp1 60。 结论 两种不同原理的ELISA试剂 (最好为进口试剂 )联合检测HIV抗体可替代WB确认法 ,以监测具有一定HIV流行率的风险人群 (如哨点监测人群 )的HIV/艾滋病疫情。报告为HIV抗体阳性的临界判断指标采用 2次初筛S/CO≥ 6应是可靠的 ;初筛中(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02年06期)

陆逸[8](1992)在《快速蛋白印迹法分析系统检测1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1)抗体的优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推广应用的自动化快速蛋白印迹法分析系统——WesPage HIV-1免疫印迹系统(WesPage WB)具有省时、价廉、特异性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作者报告采用此系统检测HIV-1抗体的结果。将120份经酶免疫试验(EIA)检出HIV-1抗体的血清用WesPage WB进行分析,以另100份EIA未检出HIV-1抗体的血清作阴性对照。为了评定WesPageWB方法的敏感性,对2例经HIV-1 EIA检出血清阳转患者的血清进行复测。为了分析此法的特异性,对5份EIA阳性但WB阴性的标本,以及2份病毒(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期刊1992年04期)

免疫蛋白印迹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认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乌鲁木齐某一HIV监测哨点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阳性的标本进行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WB)确认。结果初筛HIV抗体阳性的435份标本中,经WB法进行确认试验,HIV抗体阳性为347份(81.6%),HIV抗体阴性为31份(7.3%),HIV抗体不确定为57份(13.4%),且阳性的带型gp160、gp120、p66、p51、gp41、p31、p24出现的百分率都在90%以上,其中gp160、gp120、p24为100%,p55出现次数最少,仅为62.8%。在347例HIV确定感染者中,阳性率最高的为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nv)条带,平均达到99.6%;其次是多聚酶蛋白(polymerase protein,pol)条带,平均为94.5%;阳性率最低的是核心蛋白(gag)条带,平均为82.3%。在不确定的57份标本中,阳性率最高的为gag条带,平均为58.8%,其中p24条带出现频率最高,为80.7%(46/57);其次是pol条带,平均为28.1%;阳性率最低的是env条带,平均为12.3%。结论 HIV抗体初筛试验容易出现假阳性,只有进行确认试验才能得出准确结果,并且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避免引起初筛试验假阳性的因素,为AIDS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蛋白印迹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昀,杨新智,周秋颖,王建华,孙玉萍.175例新发现HIV-1抗体阳性者蛋白印迹试验带型与机体免疫状况相关性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

[2].田永芳,李奇凤.乌鲁木齐某医院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免疫蛋白印迹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7

[3].俞研迎,李之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初筛结果与蛋白印迹法确认结果比较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

[4].刘俊华.血清HIV抗体筛查阳性与免疫蛋白印迹试验结果对比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

[5].梁彩云,韩志刚,陈绮珊,高凯,罗碧莲.103例HIV检测第四代酶联免疫试验阳性而蛋白印迹试验阴性样本的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

[6].高凯,李燕,梁彩云,徐慧芳,韩志刚.用蛋白印迹确认实验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不确定”结果的分析[J].微生物与感染.2007

[7].马义才,秦光明,郑国英,刘莉,张灵麟.两种不同初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联合检测以替代艾滋病病毒抗体蛋白印迹试验确认检测的对比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2

[8].陆逸.快速蛋白印迹法分析系统检测1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1)抗体的优点[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2

标签:;  ;  ;  ;  

免疫蛋白印迹分析论文-周昀,杨新智,周秋颖,王建华,孙玉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