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肿瘤生物标志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标志物,肿瘤,ctDNA,中国临床肿瘤学,临床决策,北京宣武医院,顾晋,陆舜,结直肠癌,早期筛查
肿瘤生物标志物论文文献综述
王辉[1](2019)在《肿瘤精准检测:生物标志物重要价值获临床认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诊断技术及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不断精进与融合,个体化医疗(PHC)发展迅猛。2019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期间,罗氏诊断“PHC 2.0精准检测+数字化方案推动精准医疗”卫星会邀请到北京大学附属首钢医院顾晋教授、北京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上海(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9-11-06)
刘丹丹,韩雷,于津浦[2](2019)在《肿瘤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治疗是继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后的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疗法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ICP在临床的应用,用于肿瘤诊断、疗效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也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在当前精准医疗的背景下,多项临床研究证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以及肿瘤微环境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与免疫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然而,许多患者并不能从这些疗法中受益,缺乏有效的疗效和预后生物标志物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文总结了有关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文献,重点关注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及治疗方案选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陈旭,冯娟,胡晓波,王昌富[3](2019)在《假尿嘧啶核苷作为肾病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假尿嘧啶核苷(PU)是尿嘧啶核苷异构体,主要由转运RNA(tRNA)代谢产生,机体不再重新利用,直接从尿液中排出。随着对PU认识的深入,其作为肾病、肿瘤等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对PU的代谢特点、检测方法及其在肾病和肿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综述,并展望PU等小分子物质在代谢组学研究方面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侯莎莎,李宁,孟召伟,谭建[4](2019)在《Midkine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期因子(MK)是一种新的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因起初在孕中期小鼠胚胎肾脏发现其大量表达而得名。MK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肿瘤血管生成等过程,并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而在正常组织或癌旁组织中低表达甚至不可测。值得注意的是,MK是一种可溶性细胞因子,在血液和其他体液,如尿液和脑脊液中升高非常明显,这使得其成为一种相对方便、可获得、非侵入性和廉价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人群筛查和早期疾病检测。目前MK已被证明是一种能够显着提高癌症检测、管理和治疗水平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MK与肿瘤发生发展、预后及在生物标志物中的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吴贤文[5](2019)在《化学发光免疫法在甲状腺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对医院同期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研究,以4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观察组,以42例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来进行研究,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来检测人员血浆中的甲状腺球蛋白的浓度、尿CK19指标,从而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的甲状腺球蛋白浓度指标要明显高于放射免疫法,且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检出率也优于放射免疫法,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尿CK19指标的检测也非常明显。(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王宇瑄[6](2019)在《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运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进行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当中,对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运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416例原发性肿瘤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选择同一时期内在医院进行体检的416名健康人员,将其作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作为肿瘤生物的标志物,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验,比较和分析两组人员的检验结果。结果:CA199研究组是(52.30±9.51) U/m L,高于对照组(5.39±0.72) U/m L(P<0.05); CEA研究组阳性检出率是82.21%(342/416),比对照组0.00%(0/416)高(P<0.05);联合检出阳性率对照组是1.68%(7/416),低于研究组96.39%(401/416)。结论:对于肿瘤生物标志物,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检验效果非常显着。(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3期)
丁春彦[7](2019)在《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肿瘤患者为试验组,同期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选择化学发光免疫法对肿瘤生物标志物进行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试验组的各项肿瘤生物标志物水平与阳性检出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能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指导,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4期)
吴丹,朱建奎,张艳,张杨帆,王献伟[8](2019)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择取4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设为研究组,并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400例设作对照组,均行CLIA对肿瘤生物标志物予以测定,比较两组检测水平及阳性率。结果研究组CA19-9(50. 32±9. 58) IU/ml、AFP(152. 39±144. 11)ng/ml等肿瘤标志物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 <0. 05);研究组CA19-9、AFP、CEA、GGT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5. 00%、48. 75%、55. 00%、80. 00%,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P <0. 05);研究组四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7. 50%,较单独检测阳性率高(P <0. 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且联合检测阳性率较单独指标检测阳性率高,可推广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宫苗,王晓英,王晓宁[9](2019)在《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电化学传感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液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主要累及骨髓、血液及淋巴组织。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定量检测是实现疾病精细化病理分型以实施靶向治疗进而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对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种类、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概述,重点阐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检测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电化学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拟为其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江龙凤,陈正徐[10](2019)在《预测宫颈癌临床结局的肿瘤生物标志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据统计显示,宫颈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6年,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70%左右。宫颈癌发病机制复杂,是一个多因素、漫长的过程。在体液或组织中定量存在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在治疗监测和预测疾病的预后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研究的宫颈癌转移的生物标志物,并强调其潜在的治疗用途。(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17期)
肿瘤生物标志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免疫治疗是继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后的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疗法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ICP在临床的应用,用于肿瘤诊断、疗效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也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在当前精准医疗的背景下,多项临床研究证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以及肿瘤微环境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与免疫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然而,许多患者并不能从这些疗法中受益,缺乏有效的疗效和预后生物标志物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文总结了有关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文献,重点关注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及治疗方案选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辉.肿瘤精准检测:生物标志物重要价值获临床认可[N].健康报.2019
[2].刘丹丹,韩雷,于津浦.肿瘤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
[3].陈旭,冯娟,胡晓波,王昌富.假尿嘧啶核苷作为肾病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2019
[4].侯莎莎,李宁,孟召伟,谭建.Midkine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应用[J].天津医药.2019
[5].吴贤文.化学发光免疫法在甲状腺肿瘤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生物化工.2019
[6].王宇瑄.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运用效果[J].科技风.2019
[7].丁春彦.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月刊.2019
[8].吴丹,朱建奎,张艳,张杨帆,王献伟.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原发性肝癌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9
[9].宫苗,王晓英,王晓宁.血液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电化学传感检测[J].化学进展.2019
[10].江龙凤,陈正徐.预测宫颈癌临床结局的肿瘤生物标志物[J].智慧健康.2019
标签:生物标志物; 肿瘤; ctDNA; 中国临床肿瘤学; 临床决策; 北京宣武医院; 顾晋; 陆舜; 结直肠癌; 早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