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轨残余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轨,矫直,矫直速度,残余应力
重轨残余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郭喜平,方伟欣[1](2015)在《重轨矫直速度对矫后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矫直速度对重轨矫后残余应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Pro/E建立60kg·m-1重轨九辊水平矫直模型,采用ANSYS Workbench对重轨矫直过程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现场矫直规程对采用现场矫直速度以及假定矫直速度得到的重轨矫后残余应力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在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轨的矫直速度在1.4~1.6m·s-1的范围内其轨底矫后纵向残余拉应力小于250MPa,且残余应力分布合理,满足矫直要求,相比于现场采用的1.2m·s-1的矫直速度其生产效率最大能够提高16.7%~33.3%。(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宋华,宋林邦,廉法博,李奎星,童山虎[2](2015)在《百米重轨热预弯冷却后复合矫直残余应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预弯冷却和复合矫直是百米重轨生产过程中最后两道连续变形的工艺环节,最终决定成品重轨的残余应力。采用ANSYS软件隐显转换的方法将热预弯冷却后的重轨模型导入复合矫直系统中,再利用LS-DYNA软件对重轨复合矫直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了重轨残余应力变化规律和分布状态。对轧后重轨残余应力的产生进行了更精确地系统地研究,这加深了对重轨残余应力产生机理的认知。(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5年01期)
祝洪川,李荣锋,杜丽影,邝兰翔[3](2011)在《重轨残余应力检测的全释放法和释放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释放法和释放法对矫直后重轨外表面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重轨外表面的残余应力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对于纵向残余应力而言,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得到的结果在应力分布规律上趋于一致,但在残余应力幅值上存在很大差异;对于横向残余应力,则只有全释放法能够得到有效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宋华,付丽华,王培龙,丁德欣,李辉[4](2010)在《重轨水平矫直规程对矫后残余应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具有原始曲率的60kg/m重轨九辊水平矫直有限元模型,应用显式动力学软件AN-SYS/LS-DYNA对矫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不同矫直规程矫后重轨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各辊压下量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对提高重轨矫直质量和矫直规程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0年11期)
杨彦宏,张松[5](2009)在《重轨水平模拟矫直后残余应力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重轨的残余应力是重轨成材率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重轨的残余应力有助于提高重轨成才率和重轨质量。通过对重轨矫直模型的建立、研究和分析,得出其残余应力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节能技术》期刊2009年02期)
周剑华[6](2008)在《高速铁路重轨尺寸精度、平直度及残余应力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高速重载钢材新技术”项目,为提高重轨尺寸精度、平直度以及降低残余应力,对影响重轨质量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在目前广泛使用的半万能成品孔型轧制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万能孔型系统生产60kg/m重轨的方法。根据攀钢轨梁厂重轨万能生产线轧机布置情况,坯料和成品的断面形状、尺寸以及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生产60kg/m重轨所需的孔型数量,轧制道次,各道次变形量以及各孔型形状和尺寸。(2)对比分析了采用全万能和半万能成品孔型轧制60kg/m重轨时万能轧机的压下系数和轧制效率。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了两种万能成品孔轧制60kg/m重轨道次,通过对比分析了X方向位移、应力和应变等结果,说明采用全万能孔型系统生产60kg/m重轨的可行性,并且最后道次采用全万能成品孔型更有利于提高重轨轨头踏面尺寸精度,控制轨高。(3)采用ANSYS热力学有限元分析了重轨在步进式冷床上冷却过程的温度场,并对冷却过程重轨轨底温度进行了连续测量。分析了重轨断面温度的分布,重轨断面温差以及换热系数对断面温差的影响。通过热-结构耦合法模拟了热轧重轨在空冷过程中的弯曲变形规律,研究了冷却后重轨纵向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通过分析100m长定尺重轨在冷床上的预弯效果,得到预弯曲线模型,以保证冷却后重轨达到平直。(4)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八辊辊式水平矫直机矫直60kg/m重轨的矫直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矫直过程重轨断面不同部位的应力、应变变化,矫后重轨平直度以及纵向残余应力的分布。研究矫直辊压下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矫前弯曲度对重轨平直度以及残余应力的影响。(5)通过测量现场60kg/m重轨矫直前后断面尺寸,以及计算八辊水平矫直机模拟矫直60kg/m重轨前后断面尺寸的变化,分析了矫直工艺和重轨矫前弯曲度在对重轨断面尺寸变化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8-11-01)
王臣,王建国,陈林,程爽,云海滨[7](2007)在《重轨压力矫直过程中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重轨的压力矫直过程进行了叁堆有限元模拟,对重轨矫直过程中的弹塑性变形过程进行了分析。采用静态接触分析,模拟了七次反复弯曲的过程。通过分析,得出了压力矫直过程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并对几种不同的矫直规程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07年18期)
陈林,杨启荣,任慧平,杨文庆,李春龙[8](2007)在《重轨多辊矫直变形区内纵向残余应力演变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 ANSYS/LS-DYNA 有限元软件,对重轨钢矫直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研究。重轨在计算机模拟矫直过程中,轨头、轨底、轨腰在第七个变形区内所产生的残余应力状态符合实际矫直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轨底、轨腰、轨头在不同的变形区内残余应力变化显着,其应力状态以拉—压—拉的形式变化。(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08-01)
王臣[9](2007)在《重轨压力矫直变形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轨是铁路上的重要部件,钢轨内部存在的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状态将直接影响钢轨的使用性能。矫直作为钢轨生产的最后一道工艺,对钢轨的平直度、残余应力的大小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主要是通过压力矫直研究重轨辊式矫直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本文以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静态接触分析,模拟了重轨的压力矫直过程。将辊式矫直简化为连续七次反复弯曲的过程,建立了压力矫直的反复弯曲模型,并考虑接触应力对矫直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叁维有限元模拟。分析了重轨压力矫直过程中应力应变规律及矫直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在模拟的基础上进行了压力矫直过程的光塑性实验。通过建立重轨叁维压力矫直模型,分别分析了经过七次反复弯曲后中间断面等效残余应力分布情况,中间断面的纵向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等效残余应力的大小分布状态都与压下量的大小有关,当压下量较大时,钢轨内部发生了较大的弹塑性变形,对等效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都有一定影响;当压下量比较小时,钢轨内部没有发生塑性变形时,等效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状态就没有大的变化。从应力的角度解释了重轨压力矫直过程的弹塑性变形机理,得出压力矫直过程的应力应变关系。并通过对比叁个不同矫直规程的等效残余应力、截面纵向残余应力,得出了现场现行的矫直规程矫后残余应力的分布更合理。并得出了矫直过程的接触应力分布状态。采用光塑性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了压力矫直弯曲过程的光塑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矫直过程中的弹塑性变形不是很大,故在常温下按标准规程进行矫直过程的实验中,矫后不能将残余变形很好的保留下来。而在矫直过程中能够观察到清晰的彩色条纹,说明在矫直压下过程中的有一定的弹塑性变形。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等差条纹看出应力分布与矫直压下量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期刊2007-06-01)
陈道云[10](1989)在《重轨表面残余应力测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钢轨在轧制、矫直、处理等工艺过程中,都会产生宏观残余应力。该残余应力对钢轨的机械性能和其它一些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为此,我们对钢轨表面残余应力进行测试。二、试验方法,仪器及试验结果本试验采用机械切割法测试钢轨表面的残余应力。取试样全长1米,在其中间0.5米处划线。用砂轮、砂纸将划线的贴应变片处去掉锈蚀层,打磨达到贴应变片的光洁度要求。然后划线,给应变片定位,应变片布置见图。试验采用13E120-3AA型应变片,电(本文来源于《物理测试》期刊1989年05期)
重轨残余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热预弯冷却和复合矫直是百米重轨生产过程中最后两道连续变形的工艺环节,最终决定成品重轨的残余应力。采用ANSYS软件隐显转换的方法将热预弯冷却后的重轨模型导入复合矫直系统中,再利用LS-DYNA软件对重轨复合矫直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到了重轨残余应力变化规律和分布状态。对轧后重轨残余应力的产生进行了更精确地系统地研究,这加深了对重轨残余应力产生机理的认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轨残余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郭喜平,方伟欣.重轨矫直速度对矫后残余应力的影响分析[J].锻压技术.2015
[2].宋华,宋林邦,廉法博,李奎星,童山虎.百米重轨热预弯冷却后复合矫直残余应力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5
[3].祝洪川,李荣锋,杜丽影,邝兰翔.重轨残余应力检测的全释放法和释放法的比较[J].钢铁研究.2011
[4].宋华,付丽华,王培龙,丁德欣,李辉.重轨水平矫直规程对矫后残余应力的影响[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
[5].杨彦宏,张松.重轨水平模拟矫直后残余应力的分析[J].节能技术.2009
[6].周剑华.高速铁路重轨尺寸精度、平直度及残余应力控制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
[7].王臣,王建国,陈林,程爽,云海滨.重轨压力矫直过程中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8].陈林,杨启荣,任慧平,杨文庆,李春龙.重轨多辊矫直变形区内纵向残余应力演变规律的研究[C].第二届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9].王臣.重轨压力矫直变形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07
[10].陈道云.重轨表面残余应力测试探讨[J].物理测试.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