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应用

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应用

一、血浆置换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苗艳敏[1](2021)在《岭南医家痿证论治学术源流及临证经验整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岭南地处祖国南海之滨,土卑地湿,湿热蕴蒸,易致痿证多发。独特的地理环境亦富产对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的的岭南草药。历代岭南医家对痿证的论治不乏真知灼见,有研究价值。本研究尝试整理历代岭南医家痿证论治经验,挖掘治痿岭南草药,以期为痿证的现代治疗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理论评述与数据挖掘法相结合。文献研究:包括资料查找、鉴别和整理。将搜集到的一手资料拍照保存,整理成word文档,按照历史阶段汇编整理。本研究方法着重阅读的是相关古籍原着。现代痿证论治则以知网和图书馆搜集医案医论为主。理论述评:采用传统阐释、病证分析、追根溯源、横纵向对比、归类总结等方式,对岭南医家认识痿证历程和痿证论治学术源流进行梳理,探索其学术内涵及临床价值。数据挖掘:对临床诊治痿证患者的一手资料,整理筛选,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进行多维分析,挖掘用药特点,分析痿证治疗的临证经验。结果:共查阅古籍约121本,与痿证相关的岭南医籍共42本。明以前主要有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李珣《海药本草》、元·释继洪《岭南卫生方》《澹寮集验方》、明·盛端明《程斋医抄秘本》等。清代医着最多,占29本,主要有叶茶山《采艾编翼》、刘渊《医学纂要》、何梦瑶《医碥》、郭元峰《脉如》、黄岩《医学精要》、邓友凤《虚痨立卓》、潘名熊《叶案括要》、陈耀辰《南医辨论》、陈珍阁《医纲总枢》等,民国时期主要有黄恩荣《洄溪医案唐人法》、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卢觉愚《觉庐医案新解附医话录存》等。论文第一部分为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痿证论治文献古籍梳理,主要从痿证病名病位认识、病因病机、治疗及治痿南药等方面进行梳理,结果如下:1.病名和病位: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对痿证的认识逐渐具体和深化。晋唐时期痿证有其候无其名,宋代首见痿证之名,清代见痿证分类命名。对痿证相近疾病鉴别始于明代,首鉴痿和厥;清代鉴别种类渐增,清后期曾超然率先将痿证与脚气病进行区分。病位方面,综合元·释继洪《岭南卫生方·募原偶记》中关于筋膜等同于募原的解析、《内经》关于筋、筋膜和募原的相关理论、清·陈珍阁《医纲总枢》关于卫筋位置、形状和功能的描述,以及痿证的临床表现,推知“筋膜”联络大小粗细不同的“筋”成一张网,密布五官四肢、脏腑内外,受血气滋养,具有主肢体关节运动和屏障血气的功能,为痿证病位所在。气虚血弱,筋和筋膜虚痿则发病。根据其所伤位置不同,痿证呈现出复杂多样性。2.病因病机: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对痿证病因病机认识日益复杂。晋唐宋元时期以内虚不足为主;明代受李东垣、朱丹溪等着名医家影响,病因主要为脾胃不足及湿热浸淫;清代随引进医家增多,病因更加丰富,有内虚、气机不畅或经络失调等。痿证整体以内虚为主,有内伤虚损、肝肾亏虚、脾胃虚弱等,肺热叶焦和湿热浸淫也较为多见。3.痿证治疗: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对痿证的治疗方法日渐丰富。晋唐宋元时期主要为补虚损和补肝肾;明代重视脾胃,祛湿热,调气机;清代新增清肺热、分经论治、调情志等治法,尤以补法丰富。痿证治疗整体以补虚为主,其次为清肺热、除湿热和调脾胃等治法。元代释继洪在补虚方面提出很多精辟的观点,并在岭南后世医家中印证。如补虚应合脏腑之宜,脾肾双补谨防燥肾和濡脾。清代则出现分脏补益的趋向,如刘渊分补肝、脾、肾三脏之虚;邓友凤将损分为上中下分别补之等。释继洪指出精髓虚损,黄芪当归鹿茸地黄,未必滋补,多损胃气。岭南医家补肝肾精血,虽多用血肉有情之品,但常加苁蓉、巴戟或附子等温热之药,茯苓、牛膝等祛湿通脉之品;或加舶茴香温中理气,重视温通,通补兼施,以顾护胃气。释继洪还指出,补药不宜久服。针对痿证病程长的特点,邓铁涛及其学术传承人刘小斌治疗痿证时,在保持核心治法不变的前提下,常开具2~3个处方,对核心处方之外的补益之药适时调换,轮换使用,以减少药之偏性。外伤致失血过多可用十全养荣汤。内伤气虚血弱可用大补卫筋汤,其中马钱子为治痿痹的传统有毒中药,现代研究显示其通过多通路多靶点治疗痿证。现代临床常配伍甘草减毒增效。岭南医家治痿亦重视调畅气机,如用补中益气汤调中焦升降失常;肺热叶焦,清肃失调,可用熟地、知母、黄柏滋阴清肺热;或用麦门冬、沙参、石斛等养肺胃之阴,桑叶、杏仁、生石膏等清泄肺热,清润并举,或参“大气论”用薏苡仁、百合、淮山、桑白皮等甘寒退热之剂等;情志失调,气机不畅,除用桂枝温通外,亦可参“心病须心性医”,效仿慧能尊者,观见自身心性等。岭南气候常以湿热为患,多用东垣清燥汤、羌活汤清热燥湿,调畅气机;若湿热伴阳虚,清热燥湿之时,亦加川乌、肉桂等温经通络;湿热较重亦可用小胃丹攻之。但肝肾素虚,亦可见风寒侵袭致痿,治宜用麻黄、独活之类,或豨莶草、桑叶等先祛风寒之邪,再行补益。4.对引进医家学术思想的传承特点主要表现为选病用药结合岭南地域特征,如明盛端明抄录孙思邈论治脚气;清·何梦瑶学宗王肯堂,用药又兼顾岭南气候特征,慎用祛风、除湿或温补之药;清·刘渊崇景岳之法,开自己之药等。另一特点是对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如清·邓友凤将喻嘉言的大气论用于痿证治疗;民国卢觉愚借助中西药理知识,创造性运用越婢加术汤治愈伴热象之痿证。5.岭南三部草药着作中,仅“十大功劳”明确标注可治痿证。根据痿证临床特征,“强腰脚”、“壮筋骨”等类药亦可用于痿证治疗。经整理此类药物共有31味,其中卖木子早在《开宝本草》中已有记载;清·潘名熊率先将千年健用于足痿的治疗;邓铁涛治疗痿证常加五爪龙、牛大力等南药。十大功劳、辣椒头、走马箭等可制成痿证食疗方。第二部分采用医案医论分析和数据挖掘分析相结合,探索现代岭南痿证论治学术经验。医案医论主要用于分析现代岭南名老中医痿证治疗经验。经查询,陈金声、陈典周、邓铁涛、沈炎南、杨文辉、李任先等10位医家有痿证论治经验记载。其痿证论治特点可归纳为:病名与西医接轨。痿以虚为多,治以补为主;若因虚致实,可用姜黄行气活血消滞;或丹皮、土鳖虫等活血化瘀;若因虚引动内风,可用僵蚕、全蝎、蜈蚣等熄风除颤。注重南药的应用,如用五爪龙协黄芪益气升阳,补而不燥。现代岭南痿证论治传承出现融合多个医家思想的特点,如邓铁涛融合补中益气汤和补阳还五汤的之痿证论治思想,以补中益气汤为底方,重用黄氏,加南药五爪龙以治痿证等。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刘小斌治疗痿证用药特点,结果显示,常用药物为升举阳气(黄芪、升麻、柴胡)、益气健脾(甘草、五指毛桃、白术、茯苓)、补肾填精(山萸肉、熟地黄、杜仲)和理气行滞(陈皮)等之品。性味归经方面,温性和平性药物使用最多,微寒和微温次之;甘味药物使用占半数以上,其次为辛味和苦味药物;药物多入脾经。以上用药特点反映痿证治疗以益气健脾补肾为主,兼以清热,始终顾护脾胃,补而不峻的思想。对“西医疾病-中药”社团分析结果显示,四个社团重叠区域较多,反映不同神经肌肉病异病同治的思想。采用复杂网络分析可得出痿证治疗核心处方,按平均剂量大小排序为:黄芪(50.54)、五指毛桃(50.18)、党参(25.84)、山萸肉(13.47)、白术(13.43)、柴胡(8.68)、升麻(8.68)、当归(8.65)、甘草(5.06)、陈皮(5)。此核心处方为邓铁涛强肌健力饮方加一味山萸肉组成。由于痿证久病及肾,故在强肌健力饮中加补肝肾之山萸肉,是对强肌健力饮的完善和发展。整个用药规律,和刘小斌临床实践用药极其一致。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痿证论治的文献古籍梳理,以及采用医案医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岭南痿证论治经验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岭南医家对痿证论治存在精辟的认识和真知灼见,比如释继洪关于补益的思想以及陈珍阁关于卫筋病的阐述等,值得继续深入研究。晋唐至今岭南医家对痿证治疗多表现为补内虚、调气机和通经脉等方面。多脏同补须兼顾各脏之宜,用药配伍须给予更多的重视,以防出现燥肾濡脾之类而影响疗效。情志疾病最伤气机,治疗时给予患者心理更多关注,调畅情志,可提高治疗效果。第二,清代及以前岭南着名医家多为客籍,或多以引进医家思想为主治疗痿证,较少有南药使用的记载。而千年健、五指毛桃、牛大力以及豨莶草等南药在现代痿证治疗中发挥了较佳的作用,故现代岭南医家可以尝试将更多南药运用于痿证治疗或研究中。第三,关于痿证病位,文中经过推测可知“筋膜”联络“筋”成一张网,密布缠绕周身、五官四肢、脏腑内外,具有主肢体关节运动和屏障血气的功能,为痿证病位所在。根据其所伤位置不同,痿证呈现出复杂多样性。气虚血弱,筋和筋膜虚痿是发病的内在原因,故使气机升降正常、血气充盈,并使脉络畅通为痿证治疗的一个主要法则。历代岭南医家治疗痿证亦可多见此治法的体现。

赖丽梅,植亮媚[2](2021)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进展》文中认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是肌无力症状突然加重,出现呼吸肌、吞咽肌进行性无力或麻痹,可危及生命。在我国,发病率约8/100 000~20/100 000,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北方,发病年龄集中于20~60岁。其中20~40岁女性发病高于男性,40~60岁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可使危急症状快速缓解,从而脱离危险,大量研究表明血浆置换易产生较多不良反应,很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阐述不良反应及处理。本文将血浆置换围术期综述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不良反应的干预措施。

严玉英[3](2020)在《习练八段锦对重症肌无力ⅡA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运用中医传统运动-健身气功八段锦干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ⅡA型患者,观察其生存质量、临床症状、握力、运动耐力的改善情况,评价习练八段锦对MG-ⅡA型患者身心康复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丰富非药物手段提高MG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MG-ⅡA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以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在健康教育基础上以习练八段锦进行干预,在入组时、第四周末、第八周末应用重症肌无力15项生存质量评定量表(MG-QOL15)、重症肌无力复合量表(MGC)、握力、6分钟步行试验(6MWT)进行评价,研究此方案对MG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症状、握力、运动耐力的影响。结果:(1)一般资料:试验纳入60例患者,最终完成49例,其中实验组23例(脱落7例),对照组26例(脱落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是否有医保、是否做过胸腺手术等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2)主要评价指标:干预前两组患者MG-QOL15评分基线一致(P>0.05)。干预后组内比较,实验组患者MG-QOL15评分与入组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MG-QOL15评分与入组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MG-QOL15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要评价指标:干预前两组患者MGC评分、握力、6MWT基线一致(P>0.05)。干预后组内比较,实验组患者MGC评分、握力、6MWT与入组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MGC评分、握力、6MWT较入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MGC评分、握力、6MW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指标:所有入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1)MG-ⅡA型患者习练八段锦,可以提高其生存质量。(2)MG-ⅡA型患者习练八段锦,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握力、步行能力。(3)MG-ⅡA型患者习练八段锦对其身心康复是有益且安全的,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陈百铿[4](2020)在《免疫吸附治疗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自身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攻击神经系统为主要致病机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免疫反应中,作用于神经系统自身抗原的致病抗体统称为神经系统自身抗体。新型自身抗体的不断发现,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不断地发展和再认识,包括自身免疫性脑炎、吉兰-巴雷综合症、重症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免疫修饰药物、免疫抑制剂及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免疫吸附是相对较新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是将患者血浆分离后流经一种器械,通过该器械的活性配基的特异性结合,去除免疫球蛋白的血液净化疗法。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分别为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浓度在血液内的快速降低、脉冲诱导抗体的重新分布以及随后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应用在多种免疫性疾病,包括器官移植(主要为肾移植)、肾脏疾病(肾炎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血液系统疾病(血友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为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目前,我国国内对免疫吸附疗法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观察研究较少。针对目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展快、致残率较高的特点,早期快速地清除致病性自身免疫抗体可避免神经细胞的广泛损害、减轻神经功能的缺损,尽早的免疫治疗与良好的预后相关。相对于传统的免疫疗法,免疫吸附显得更具优势,但免疫吸附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通过对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免疫吸附前后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结果、神经功能状态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评价免疫吸附的疗效,为临床上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法1、研究对象回顾性地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行免疫吸附治疗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16例。其中4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1例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重症肌无力。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脑脊液或血清检测中全部检测出相应自身免疫抗体。2、治疗方法2.1免疫吸附患者均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技术,使用广州康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康碧尔?蛋白A吸附柱进行免疫吸附,均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2.2免疫治疗16例患者中有15例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13例使用甲泼尼龙0.5g/d静脉滴注冲击治疗,连续应用5d,其余2例分别为80mg/d和120mg/d。10例患者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均使用吗替麦考酚酯口服。4例患者在应用血浆置换术无效后再进行免疫吸附治疗。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免疫吸附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住院时间长短、达到临床改善所需时间、前后辅助检查表现变化、吸附治疗再生血浆量、吸附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吸附前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C3,补体C4及血肌酐的变化。使用统一的改良Rankin量表来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记录吸附前、吸附后的m RS评分,临床有效定义为m RS评分治疗后降低至少1分。4、统计学方法所有结果经过SPSS 22.0进行分析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四分位数间距IQR)表示。两样本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采用威尔科克森(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记录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3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癫痫发作改善明显,免疫吸附治疗后神志转清,无癫痫再发。其中7例患者吸附后复查的检查结果有改善,其中1例患者头颅磁共振广泛多发病灶较前减少明显,1例患者的脑电图较前明显改善。免疫吸附治疗前的免疫球蛋白G定量为(17.87±9.08)g/L,免疫吸附后的免疫球蛋白G定量为(4.96±3.56)g/L。且免疫吸附治疗前后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均有所下降,大部分补体C3、C4在治疗后有细微下降,部分患者有所升高,免疫吸附治疗前后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6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的免疫吸附前后的m RS评分至少改善1分(范围在14分),其余3名患者m RS评分在5分,与吸附前相同,没有患者出现评分增加。免疫吸附前后的m RS评分之间的时间中位数为30天(IQR=16)。所有患者的m RS评分中位数从免疫吸附前的5.0改善至免疫吸附后的2.0(P<0.001)。结论免疫吸附在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观察中,安全性较高,效果是显着有效的,体现在临床症状的快速缓解上有较好的表现,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显着下降,在神经功能的恢复上有明显的改善。

张修铭(Cheung Shou Ming)[5](2019)在《邓铁涛诊治重症肌无力治未病思想及临床用药相关规律》文中指出目的:“治未病”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本文通过查阅邓铁涛教授关于诊治重症肌无力的学术研究及临床用药经验,介绍其应用在防治重症肌无力的“治未病”思想,以期唤起临床医生重视“治未病”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综合运用中医各种特色疗法防治重症肌无力,突显中医药优势,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方法:1.文献调研法:对邓铁涛的学术思想继承和发扬提出目标、要求,并从自身出发实践。整理出相关医案文献、临床用药相关规律等,再次汇总出邓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并请老师修订、总结。培养出一名合格的中医人才,建立出一套可供借鉴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传承的模式。2.数据挖掘:收集《邓铁涛医案与研究》和《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医案及验方》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处方等进行研究,从证治方药进行聚类,为重症肌无力中医药治疗规范化、临床推广提供参考依据。并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病例里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证型、治法、方药进行频数统计、对其药物功效进行系统聚类,并发掘药物配伍规律,并作出总结。3.总结:根据邓铁涛教授对于重症肌无力临证思维的运用,在实例中总结其临证思维、用药规律等,验证其“治未病”中治“已病”的思想。成果:邓铁涛教授通过对《黄帝内经》、《兰室秘藏》、《医林改错》等各家学说和养生心得的研究,总结出“重视脾胃、兼顾五脏”的“治未病”中心思想。为验证邓教授在重症肌无力治“已病”中“治脾”和“五脏相关、防治传变”思想,收集了 34位其曾诊治过的患者处方,分析其疗效、用药规律等,证明其有效性。临床统计表明:在已经收录的161份重症肌无力处方中,女性患者比例居多,相同发病的年龄高峰为18岁以下及40岁以上,占到总患者人数的四分之三。以症状分型来讲,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眼肌型和全身型的患者人数最多,共占总人数超过一半。由所用的中药来看,以药物四气可见以温性药为主,占总用药次数的近一半。以药物五味来说,甘味药使用最多,占总用药次数的45%。以药物归经来说,以归脾经的药物为主,归肺、肾、肝、心药物次之。最常用的中药是前12味的黄芪、甘草、白术、升麻、柴胡、何首乌、陈皮、党参、枸杞子、五爪龙、太子参、山茱萸。在各种药对组合中,以脾肾、脾肺或心或肝之兼证治疗用药为主。由此可得出邓老运用“治脾”和“五脏相关、防治传变”指导实践重症肌无力早期防治及诊治的理论及方法,并树立其“治未病”思想,总结其临床用药相关规律,供后人传承及借鉴。结论:通过临床研究表明,邓铁涛教授在重症肌无力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方面皆有建树。运用邓铁涛的“治脾”和“五脏相关、防治传变”思想在重症肌无力“已病”上行之有效。其“治未病”理论方法能调整人体机能、五脏六腑,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情志明显好转,不易受外邪入侵;对于重症肌无力兼证皆有成效。

李少红[6](2019)在《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验证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或减停西药使用、降低西药副作用、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重症肌无力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学习;2、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32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结果1、本临床研究纳入32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中男149例(46.6%),女171例(53.4%);2、根据改良的Osserman分型:其中眼肌型168例,约占52.50%,轻度全身型51例,约占15.94%,中度全身型77例,约24.06%,重度激进型16例,约5.00%,迟发重症型8例,约2.50%;3、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胃气虚型75例,主要见于Osserman分型中的Ⅰ型和Ⅱa型患者;脾肾阳虚型患者221例,主要见于Osserman分型中的Ⅱa型、Ⅱb型患者;肺脾肾虚型患者24例,主要见于Osserman分型中的Ⅲ、Ⅳ、Ⅴ型患者;4、本研究中观察到治疗满3、6、9、12个月的患者分别有320、317例、303例、277例,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9%;97.79%;99.67%;100.00%。痊愈率分别为5.63%、26.18%、50.50%、76.53%;5、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前后的临床绝对计分均有非常显着的差异,根据临床评分可见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6、320例患者在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总体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统计,总体在治疗3个月时改善明显,期间有26例患者病情反复,但复发严重程度较前减轻,无患者病情进展及死亡病例;7、320例患者辅助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统计,所有患者一般情况未见异常变化,血常规、便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压、血糖及心电图检查等均未见明显异常;8、有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停用西药,多为眼肌型且以溴吡斯的明片治疗的患者。结论1、导师认为重症肌无力的核心病机主要责之脾气、肺气、肾阳虚,病位在标为肌肉,在本为肺脾肾等脏腑。2、导师在临床中将重症肌无力辨证分型归纳为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肺脾肾虚3型,临床分型严重程度逐渐递增,且基本可以囊括所有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分型。3、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评分,临床有效率高;4、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可明显降低患者复发率,可延缓进展;5、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可明显减停西药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其副作用;6、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为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周静汶[7](2019)在《益气升阳法治疗脾肾两虚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脾肾两虚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探讨益气升阳法(健尔痿方)治疗脾肾两虚型MG的临床疗效,并据此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搜集并纳入脾肾两虚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的30例患者予益气升阳法(导师自拟健尔痿方)联合基础西药(溴吡斯的明片+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予基础西药治疗,各治疗4周。期间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许氏临床绝对记分表、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表、MG-QOL15生活质量评分表等进行观察指标评定,分别记录两组的不良事件,并进行各组、各分型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从而评价益气升阳法治疗脾肾两虚型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性。结果:本课题一共严格筛选并纳入了60例患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56.67%;治疗组的西医临床总显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6.67%,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组间对比的结果显示,两组I型患者治疗后临床绝对记分比较p>0.05,并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Ⅰ型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量化评分、MG-QOL15评分比较P均<0.05,说明Ⅰ型患者使用中西结合疗法效果略胜一筹。两组ⅡA和ⅡB型患者中,分别对治疗后临床绝对记分、中医证候评分、MG-QOL15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升阳法能有效改善脾肾两虚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良好。由此可见,益气升阳法(健尔痿方)联合基础西药治疗脾肾两虚型MG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曾莉梅[8](2019)在《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配合甲强龙冲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术治疗。结果对照组血浆AchR-Ab水平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配合甲强龙冲击治疗联合血浆置换术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疾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蒋恒[9](2018)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比研究血浆置换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其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英文文献检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进行检索,英文关键词为“myasthenia gravis”,“Plasmapheresis”,“plasma exchange”,“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中文文献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中文关键词为“重症肌无力”,“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检索时间均从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2月20日,纳入所有血浆置换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对照试验,逐一进行数据提取,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随机对照试验参照Cochrane标准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非随机对照试验采用NOS标准进行评价,最后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非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5个随机对照试验(n=1206)。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临床有效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无显着差异[OR= 1.37,95%CI(0.89,2.12),P=0.16]。(2)起效时间:仅有一篇文献报道起效时间,其结果表明血浆置换组较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组起效时间(中位数)没有显着差异[9天vs 15天;RR=1.67;95%CI(0.38,1.18);P=0.14]。(3)机械通气时间: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无显着差异[MD=2.04,95%CI(-3.45,7.52),P=0.47]。(4)住院时间: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无显着差异[MD=-0.11,95%CI(-5.40,5.19),P=0.97]。(5)安全性: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优于血浆置换[RR=2.35,95%CI(1.65,3.36),P<0.01]。结论:1.对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法与血浆置换疗法在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无差异。2.对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法的安全性优于血浆置换疗法。

吴亭葶[10](2019)在《滚针配合强力益气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滚针配合强力益气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将符合中医诊断“脾气虚证”和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Ⅱb型”的72名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滚针配合强力益气方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强力益气方治疗。治疗组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3周,两组分别在治疗前、2周后、治疗后以及治疗结束后第4周进行疗效观察。疗效观察具体项目主要包括:重症肌无力相对量表、中医症候量表、总体疗效评价,炎症因子的测定:TNF-α、IL-6、IL-8、IL-17、IFN-γ,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测定。结果:两组均完成36例,无脱落病人。经过3周的治疗后,治疗组QMG积分和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时发现,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QMG评分较治疗前亦呈下降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QMG治疗组总有效率94.40%,对照组86.10%;中医症候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83.30%,对照组75.00%。3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8、IL-17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FN-γ细胞因子与治疗前对比,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FN-γ细胞因子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滚针配合强力益气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优于单纯采用强力益气方。滚针疗法可能通过降低MGⅡb型患者血清IL-8、IL-17的含量,调节身体免疫状况,引起复杂的双向调节作用,促进机体进行自我修复。滚针治疗重症肌无力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作用面积大,有利于的患者长期治疗,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的治疗方案。

二、血浆置换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浆置换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岭南医家痿证论治学术源流及临证经验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痿证的古代认识
    1.2 痿证的现代认识
        1.2.1 现代医学对痿证的认识
        1.2.2 现代中医学对痿证的认识
第二章 岭南医家痿证论治文献古籍梳理
    2.1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痿证病名病位沿革
        2.1.1 晋唐时期:具痿证外候,无痿证之名
        2.1.2 宋元时期:首见痿证之名
        2.1.3 明代:新增肉痿、骨痿和痿邪等病名
        2.1.4 清代至民国:痿证见分类命名
        2.1.5 晋唐至民国岭南痿证病名病位小结
    2.2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对痿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2.2.1. 内伤虚损致痿
        2.2.2 肝肾亏虚致痿
        2.2.3 脾胃虚弱致痿
        2.2.4 肺热叶焦致痿
        2.2.5 湿热浸淫致痿
        2.2.6 内生热邪致痿
        2.2.7 经络失调致痿
        2.2.8 气血失调致痿
        2.2.9 气机不畅致痿
        2.2.10 饮食不节致痿
        2.2.11 情志失调致痿
        2.2.12 晋唐至民国岭南痿证病因病机认识小结
    2.3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痿证治疗特点
        2.3.1 补虚益损
        2.3.2 补益肝肾
        2.3.3 通补兼施
        2.3.4 治从阳明
        2.3.5 清肺热
        2.3.6 除湿热
        2.3.7 清内热
        2.3.8 治从气血
        2.3.9 分经论治
        2.3.10 益气消痞
        2.3.11 调畅情志
        2.3.12 晋唐至民国岭南痿证治疗小结
    2.4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痿证论治的争鸣
        2.4.1 痿证可治愈性
        2.4.2 补中益气汤与补肾
        2.4.3 补阳还五汤与痿证
        2.4.4 痿证是否兼痛
        2.4.5 痿证是否可作风治
    2.5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对引进学术思想的传承
        2.5.1 盛端明: 选病结合岭南气候
        2.5.2 刘渊:崇景岳之法,开自己之药
        2.5.3 何梦瑶: 治痿兼顾岭南气候
        2.5.4 黄岩: 宗景岳之法,筛景岳之药
        2.5.5 邓友凤: 使理论更贴实践
        2.5.6 潘名熊: 承叶氏思想,依岭南变通
        2.5.7 黄恩荣:参王肯堂,分经论治痿证
        2.5.8 卢觉愚: 中西汇通活用越婢加术汤
        2.5.9 其他医家: 多直接引用
        2.5.10 晋唐至民国时期对引进医家学术思想传承特点小结
    2.6.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痿证其他简便治法
        2.6.1 练功法
        2.6.2 针灸疗法
        2.6.3 简便廉验方
        2.6.4 治痿成药
    2.7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治痿草药整理
        2.7.1 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
        2.7.2 萧步丹《岭南采药录》
        2.7.3 胡真《山草药指南》
        2.7.4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治痿草药小结
    2.8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痿证论治讨论与小结
        2.8.1 痿证病位在筋和筋膜的探讨过程
        2.8.2 晋唐至民国时期岭南医家痿证论治小结
第三章 现代岭南痿证论治学术经验
    3.1 现代岭南医家论治痿证特点
        3.1.1 陈金声
        3.1.2 陈典周
        3.1.3 李藻云
        3.1.4 邓铁涛
        3.1.5 沈炎南
        3.1.6 关国华
        3.1.7 杨文辉
        3.1.8 李任先
        3.1.9 何世东
        3.1.10 卓权
        3.1.11 现代岭南医家论治痿证小结
    3.2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刘小斌治疗痿证用药特点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2.3 结果
        3.2.4 讨论
        3.2.5 案例举隅
        3.2.6 刘小斌对岭南医家痿证论治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3.3 现代岭南痿证论治特点及传承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2)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1.2 饮食指导
    1.3 术前护理
2 治疗中护理
    2.1 严格消毒及核查
    2.2 穿刺置管及管路护理
    2.3 治疗中的观察及护理
3 治疗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
    3.2 拔管后护理
4 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4.1 免疫系统
    4.2 循环系统
    4.3 呼吸系统
    4.4 体液平衡
    4.5 血液系统
5 小结

(3)习练八段锦对重症肌无力ⅡA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MG的研究进展
        1.1.1 MG的概述
        1.1.2 MG的治疗方法
    1.2 祖国医学对MG的研究进展
        1.2.1 祖国医学对MG的认识
        1.2.2 中医药治疗MG
        1.2.3 中医技术治疗MG
    1.3 MG与生存质量
        1.3.1 MG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
        1.3.2 MG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1.3.3 MG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工具
    1.4 MG与运动疗法
        1.4.1 MG的运动状况
        1.4.2 运动康复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1.4.3 中医传统运动在运动康复中的优势
        1.4.4 八段锦影响MG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临床分型
        2.2.4 纳入标准
        2.2.5 排除标准
        2.2.6 剔除标准
        2.2.7 脱落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分组方法
        2.3.2 盲法
        2.3.3 科研伦理
        2.3.4 干预方法
        2.3.5 评价指标
    2.4 统计分析
    2.5 干预措施质量控制
    2.6 研究结果
        2.6.1 病例入组及完成情况
        2.6.2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2.6.3 各观察指标分析
        2.6.4 MG-QOL15 量表各条目分析
        2.6.5 不良事件
第三章 讨论
    3.1 一般资料
    3.2 习练八段锦对MG-ⅡA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3.3 习练八段锦对MG-ⅡA型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3.4 习练八段锦对MG-ⅡA型患者握力的影响
    3.5 习练八段锦对MG-ⅡA型患者6MWT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附件

(4)免疫吸附治疗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5)邓铁涛诊治重症肌无力治未病思想及临床用药相关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研究
        1.1.1 重症肌无力的流行病学
        1.1.2 西医对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理的认识
        1.1.3 重症肌无力的危害
        1.1.4 西医的治疗方法
        1.1.5 西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不足之处
    1.2 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进展
        1.2.1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认识
        1.2.2 中医的病因病机研究
        1.2.3 一般分型和辨证论治
        1.2.4 重症肌无力危象之中医治疗
        1.2.5 现代中医之研究进展
    1.3 邓铁涛对重症肌无力病因病机之认识及诊治
        1.3.1 病因病机之认识
        1.3.2 对重症肌无力之诊治
    1.4 小结
第二章 邓铁涛“治未病”思想指导重症肌无力防治
    2.1 邓铁涛对“治未病”的见解
    2.2 邓铁涛诊治重症肌无力“治未病”的思想理论
    2.3 邓铁涛防治重症肌无力“治未病”实践
        2.3.1 “未病先防”在于“调”
        2.3.2 “已病防变”在于“治”
        2.3.3 “癒后防复”在于“控”
    2.4 邓铁涛诊治重症肌无力“治未病”的价值
第三章 基于中医辅助平台探讨邓铁涛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用药规律
    3.1 临床资料
        3.1.1 纳入标准
        3.1.2 重症肌无力诊断依据及排除标准
        3.1.3 中医的诊断标准、证候分类
        3.1.4 疗效评定
    3.2 研究方法
        3.2.1 处方来源与筛选
        3.2.2 研究工具
        3.2.3 数据的收集及规范化
        3.2.4 数据库的建立
        3.2.5 数据挖掘分析过程
        3.2.6 统计学方法
    3.3 临床资料分析
        3.3.1 性别、年龄构成
        3.3.2 症状分型
        3.3.3 治疗结果
    3.4 研究结果
        3.4.1 频次统计
        3.4.2 四气统计
        3.4.3 五味统计
        3.4.4 归经统计
        3.4.5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3.4.6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则分析
        3.4.7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3.4.8 药物用量分析
    3.5 讨论
        3.5.1 用药规律探究
        3.5.2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3.5.3 邓铁涛诊治重症肌无力“已病防变”之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1 概述
        1.1 发病原因
        1.2 临床症状
    2 重症肌无力研究历史
    3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
        3.1 胸腺异常相关的发病机制
        3.2 自身免疫相关的发病机制
        3.3 遗传因素相关的发病机制
        3.4 代谢紊乱相关的发病机制
        3.5 药物因素相关的发病机制
    4 重症肌无力治疗研究
        4.1 胆碱酯酶抑制剂
        4.2 免疫抑制剂
        4.3 血浆置换
        4.4 丙球蛋白
        4.5 胸腺切除术
    5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1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辨病分型
    2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2.1 中药治疗
        2.2 针灸治疗
    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益气温阳法治疗320例MG临床疗效评价
    1 一般资料
        1.1 病历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临床分型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整理
        2.2 资料提取
    3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
    6 结果与分析
        6.1 病历纳入及完成情况
        6.2 基本情况
        6.3 疗效评价
    7 讨论
        7.1 病因病机
        7.2 辨证分型
        7.3 治疗方法
    8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个人简历

(7)益气升阳法治疗脾肾两虚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沿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痿证源流犀烛
    1 中医学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1.1 痿证的病因病机
        1.2 痿证的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2.1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
        2.2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案
        2.2 疗程
        2.3 观察指标
        2.4 不良反应
        2.5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治疗前、后许氏临床绝对记分组内比较
        3.3 治疗前、后许氏临床绝对记分组间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MG临床疗效总体评价
        3.5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组内比较
        3.6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组间比较
        3.7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总体疗效评价
        3.8 治疗前、后MG-QOL15生活质量评分组内比较
        3.9 治疗前、后MG-QOL15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5 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资料结果分析
    2 组方思路
    3 验案举隅
    4 关于MG分型的选择
    5 课题的创新性
    6 不足及展望
        6.1 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实验组:
    1.3 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9)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2 检索策略
    2.3 偏倚风险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纳入研究概述
    3.2 纳入研究一般资料
    3.3 纳入研究质量评估
    3.4 有效性的Meta分析
    3.5 起效时间
    3.6 机械通气时间的Meta分析
    3.7 住院时间的Meta分析
    3.8 安全性的Meta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主要缩写词表
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10)滚针配合强力益气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试验对象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办法
    2.1. 样本量的估算
    2.2. 随机分组
    2.3. 干预办法
        2.3.1. 基础干预
        2.3.2. 治疗组
        2.3.3. 对照组
    2.4. 操作办法
    2.5. 注意事项
    2.6. 禁忌症
    2.7. 技术操作规范
    2.8. 疗效评价
        2.8.1. 西医疗效评定标准
        2.8.2.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2.8.3. 疗效观察
        2.8.4. 安全性指标
    2.9. 观察时间点及随访时间
    2.10. 针刺不良事件记录及报告
    2.11. 统计学方法
    2.12. 伦理审批
    2.13. 技术路线图
3. 统计分析与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疗效分析
        3.2.1. MG相对评分量表
        3.2.2. 中医症候量表
    3.3. 炎症因子
    3.4. 总体疗效评价
    3.5. 病例完成情况
    3.6.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和分析
    4.1. 结果分析
        4.1.1. 一般资料分析
        4.1.2. QMG积分对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评价
        4.1.3. 中医症候积分对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评价
        4.1.4. 总体临床疗效评价
        4.1.5. 炎症因子对重症肌无力的影响
    4.2. 西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4.2.1. MG的临床表现
        4.2.2. MG分型
        4.2.3. 发病率
        4.2.4. MG的发病机制
        4.2.5. MG的治疗
    4.3.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4.3.1. 病名介绍
        4.3.2. 病因病机
        4.3.3. 辨证论型
        4.3.4. 针灸治疗
        4.3.5. 综合疗法
    4.4. 立论依据
        4.4.1. 滚针的理论
        4.4.2. 选穴依据
        4.4.3. 强力益气方义阐释
    4.5. 问题与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重症肌无力相对评分量表
附录四:中医症候量表
附录五:不良事件(AE)表
附录六:合并用药表
附录七:随机数字表
附录八:伦理审批件

四、血浆置换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岭南医家痿证论治学术源流及临证经验整理研究[D]. 苗艳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进展[J]. 赖丽梅,植亮媚. 中国医药科学, 2021(07)
  • [3]习练八段锦对重症肌无力ⅡA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 严玉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免疫吸附治疗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研究[D]. 陈百铿. 广州医科大学, 2020
  • [5]邓铁涛诊治重症肌无力治未病思想及临床用药相关规律[D]. 张修铭(Cheung Shou Mi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评价[D]. 李少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7]益气升阳法治疗脾肾两虚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观察[D]. 周静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血浆置换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观察[J]. 曾莉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02)
  • [9]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D]. 蒋恒.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10]滚针配合强力益气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D]. 吴亭葶.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