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氨基酸和铵态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吸附态氨基酸,铵态氮,甘氨酸生物有效性,无菌培养
氨基酸和铵态氮论文文献综述
Xiao-chuang,CAO,Qing-xu,MA,Liang-huan,WU,Lian-feng,ZHU,Qian-yu,JIN[1](2016)在《铵态氮施用量对水稻幼苗吸收土壤吸附态氨基酸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采用无菌土培培养方法,阐明外源高铵态氮施用量与水稻幼苗生长、土壤吸附态氨基酸吸收之间的关系。创新点:借助无菌培养和~(15)N同位素示踪方法,揭示高铵态氮浓度条件下土壤吸附态氨基酸对水稻幼苗生长发育及其氮营养贡献的影响。方法:采集两种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A和B,经0.5 mol/L K_2SO_4连续淋洗5次,121℃灭菌30 min,~(15)N-甘氨酸处理后,根据甘氨酸吸附曲线(图1)确定甘氨酸吸附饱和点和吸附半饱和点,然后向土壤中添加一些不同浓度的铵态氮,水稻幼苗无菌培养21天后,用MAT-271质谱仪测定水稻幼苗氨基酸吸收量。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甘氨酸吸附能力大小与土壤理化性质紧密相关,如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外源高铵态氮水平显着抑制水稻幼苗生长发育(P<0.05),但甘氨酸吸收及其氮营养贡献与甘氨酸吸附能力大小无关,而与土壤吸附态甘氨酸和铵态氮的浓度比值显着相关(P<0.05)。经过21天的无菌培养,土壤吸附态氨基酸对水稻的氮营养贡献率达8.8%~22.6%,表明土壤吸附态氨基酸理论上可能作为植物的一种潜在重要营养氮源。(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期刊2016年04期)
胡晓航,周建朝,陈立新,王秋红[2](2015)在《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配施对甜菜生长特性及碳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甜菜(Beta vulgaris L.)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施以无机氮(铵态氮)和有机氮(氨基酸态氮)不同比例(有机氮分别占总施氮量33%和67%)配施,分析了甜菜不同生育阶段叶片叶绿素含量、块根和茎叶全氮含量、干物质、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转化酶、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以及甜菜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甜菜生长特性和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氮(铵态氮)和有机态氮(氨基酸态氮)不同比例配施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甜菜的生长特性和碳代谢的影响不同。不同比例有机态氮的处理可以增加甜菜地上和地下的干物质积累,在收获期之前,有机氮(占总施氮量67%)处理明显促进甜菜生长,到收获期之后有机氮(占总施氮量33%)处理的甜菜干物质量积累最多;在全生育期,不同有机氮(占总施氮量33%和67%)处理均增加甜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糖分增长期之后,有机态氮处理的甜菜块根和叶片氮积累量均大于无机氮处理,说明氨基酸态氮也可以成为良好氮源;不同比例有机态氮的处理可以在甜菜不同生育期提高甜菜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和转化酶活力;随有机态氮比例的增加,块根中可溶性糖、蔗糖含量明显增加,还原糖含量降低,对块根蔗糖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块根中含糖率有机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但块根产量和产糖量以有机态氮占总施氮量33%时最高。(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莫良玉,吴良欢,陶勤南[3](2003)在《无菌条件下小麦氨基酸态氮及铵态氮营养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铵态氮 (硫酸铵 )、氨基酸态氮 (甘氨酸 ,谷氨酸及赖氨酸 )和缺氮无菌砂培条件下小麦单株干物重、全氮量及根、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均可被小麦吸收 ,且吸收量相当 .培养 3 0d后 ,甘氨酸和谷氨酸处理的小麦干物重显着高于缺氮及铵态氮处理 ,而铵态氮、赖氨酸及缺氮处理的干物重相近 .低浓度铵态氮 (0 .7mmol·L-1)培养 15d的小麦仅根的GPT活性显着高于缺氮处理 ,而高浓度 (3 5 .7mmol·L-1)处理 6h对这两种转氨酶活性影响不大 .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氨基酸态氮培养 15d或处理 6h后 ,小麦植株根、叶的GOT或GPT活性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异 ,这反映出小麦外源氨基酸主要同化部位及同化量 ,与氨基酸种类及浓度有较大关系(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莫良玉,吴良欢,陶勤南[4](2002)在《高温胁迫下水稻氨基酸态氮与铵态氮营养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温胁迫无菌砂培条件下对无机氮 (硫酸铵 )、有机氮 (甘氨酸 ,谷氨酸和赖氨酸 )和缺氮 (对照 )培养的水稻植株干物重、总氮量及其根、叶谷草转氨酶 (GOT)和谷丙转氨酶 (GPT)活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氮均被水稻吸收 ,且吸收量相当。低浓度无机氮 (N 10mg/L)或有机氮培养 2 0d后的水稻植株总氮量比对照的高 5 0 %以上 ;无机氮培养的植株干物重显着低于有机氮培养和对照 ,表明植株受NH+ 4 毒害。培养 15d后 ,多数有机氮培养的植株根或叶GOT或GP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 ,但根、叶间有较大差别 ;而无机氮培养的植株根GOT及根、叶GPT活性是对照的 2倍或以上。高浓度无机氮 (N 5 0 0mg/L)处理 6h后稻株根、叶GPT活性分别是对照的 2 5和4倍 ,而高浓度甘氨酸 ,谷氨酸和赖氨酸态氮 (N 5 0 0mg /L)处理 6h后 ,根、叶GPT活性分别是对照的 5 7、9 4、1 9倍及 1 8、2 3、1 4倍。(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氨基酸和铵态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甜菜(Beta vulgaris L.)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施以无机氮(铵态氮)和有机氮(氨基酸态氮)不同比例(有机氮分别占总施氮量33%和67%)配施,分析了甜菜不同生育阶段叶片叶绿素含量、块根和茎叶全氮含量、干物质、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转化酶、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以及甜菜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甜菜生长特性和碳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氮(铵态氮)和有机态氮(氨基酸态氮)不同比例配施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对甜菜的生长特性和碳代谢的影响不同。不同比例有机态氮的处理可以增加甜菜地上和地下的干物质积累,在收获期之前,有机氮(占总施氮量67%)处理明显促进甜菜生长,到收获期之后有机氮(占总施氮量33%)处理的甜菜干物质量积累最多;在全生育期,不同有机氮(占总施氮量33%和67%)处理均增加甜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糖分增长期之后,有机态氮处理的甜菜块根和叶片氮积累量均大于无机氮处理,说明氨基酸态氮也可以成为良好氮源;不同比例有机态氮的处理可以在甜菜不同生育期提高甜菜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和转化酶活力;随有机态氮比例的增加,块根中可溶性糖、蔗糖含量明显增加,还原糖含量降低,对块根蔗糖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块根中含糖率有机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但块根产量和产糖量以有机态氮占总施氮量33%时最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基酸和铵态氮论文参考文献
[1].Xiao-chuang,CAO,Qing-xu,MA,Liang-huan,WU,Lian-feng,ZHU,Qian-yu,JIN.铵态氮施用量对水稻幼苗吸收土壤吸附态氨基酸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2016
[2].胡晓航,周建朝,陈立新,王秋红.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配施对甜菜生长特性及碳代谢的影响[J].植物研究.2015
[3].莫良玉,吴良欢,陶勤南.无菌条件下小麦氨基酸态氮及铵态氮营养效应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
[4].莫良玉,吴良欢,陶勤南.高温胁迫下水稻氨基酸态氮与铵态氮营养效应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