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厌氧反应器论文-李晨彬,Kim,Soomyung,金慧宁,李习武,李仙光

新型厌氧反应器论文-李晨彬,Kim,Soomyung,金慧宁,李习武,李仙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型厌氧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脉冲-混合厌氧消化反应器,餐厨垃圾浆液,厌氧消化,高容积负荷

新型厌氧反应器论文文献综述

李晨彬,Kim,Soomyung,金慧宁,李习武,李仙光[1](2019)在《新型厌氧反应器处理餐厨垃圾浆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试规模、中温(38℃)条件下,研究脉冲-混合厌氧消化反应器(IMD)处理餐厨垃圾浆液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负荷4.0 kgVS/(m~3·d)阶段,处理效果最好,VS产气率最高达到1.60 m~3/kgVS,沼气中的甲烷体积分数最高为68.9%;IMD反应器可在负荷6.0 kgVS/(m~3·d)下稳定运行,平均VS产气率为1.25 m~3/kgVS,平均VS去除率为79.11%。与其他厌氧反应器相比,IMD反应器处理餐厨垃圾浆液的容积负荷较高,处理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06期)

董方,陈林涛[2](2017)在《基于新型评估指标的厌氧反应器快速诊断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的在线过程诊断是实现厌氧水处理工艺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基于在线监测数据,通过整合反应器气相液相重要参数,建构了一对新型状态评估指标,稳定性指标S以及辅助指标a。评估指标可以对厌氧反应器状态进行全面定量的诊断,也可以对过程潜在不稳定性进行早期预警。通过对厌氧反应器进行多种类型冲击实验(有机负荷、HRT、温度和毒物),测试了指标对各种冲击状态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指标可以对反应器状态进行准确快速的在线诊断。作为诊断方法的核心,指标对厌氧工艺的过程评估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性,并且特别适用于智能化的在线诊断和自动控制。(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薛磊,王松岳[3](2017)在《新型厌氧反应器COD去除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污染的治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富含有机物的废水,一般会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即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不仅不需要消耗能源,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本文结合浙江卓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试验,对新型厌氧反应器COD的去除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污水的治理提供一些帮助。(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7年09期)

李志华,翟艳丽,俞晓阳,张明洋[4](2017)在《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代替UBF处理垃圾焚烧渗滤液》一文中研究指出垃圾焚烧厂内收集的垃圾在发酵腐熟过程中会产生渗滤液。采用自主设计研发的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替代UBF工艺处理垃圾焚烧厂产生的渗滤液,厌氧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为72.7%,对BOD5的去除率为90.7%,对SS的去除率为52.4%,处理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7年06期)

高庆礼[5](2017)在《一种新型沼气厌氧反应器底部布料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技术研究一种沼气工程厌氧反应器的底部布料器,包括进料总管、分流器、布料支管和锥形旋流布料器,进料总管和布料支管的一端分别和分流器相连,锥形旋流布料器位于所述布料支管末端的正下方,锥形旋流布料器的顶端与布料支管末端之间留有间隙无连接,分流器为立式圆柱形,其上端与进料总管采用法兰连接,底部固定在厌氧反应器底板上,侧面均匀分布若干布料支管,布料支管与分流器采用法兰连接。本技术解决了物料分布与混合问题,并且不会发生堵塞现象。(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贾超,高志清,王恒海,李荣,周晓勇[6](2017)在《IC厌氧反应器新型布水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IC厌氧反应器是新一代污水处理的高效反应器,设计的关键是如何使罐体内形成均匀稳定的内循环流动,其性能受控于布水器的布水结构、布孔方式、进水流速等。现有布水器结构复杂,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同时还存在排泥死角问题。针对该情况,对IC厌氧反应器的布水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在对反应器内气-液-固叁相流流场进行大量叁维非稳定流数值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适宜的上升流速及布水器进水口尺寸,并加工组装实体模型进行模型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的布水器结构有效可行。(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褚海云,喻鹏辉[7](2016)在《一种新型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工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一种新型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于进水水质水量的不稳定导致内循环系统的相对不稳定,且操作性较差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改进型反应器,它保留了集气室、叁相分离器等设施,在此基础之上再增加一套内循环系统,包括出水集水槽、循环管道、循环水泵和循环水布水器等。改进后,新型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内循环系统稳定性大大提高,新增的循环系统可进水水质的变化调整内回流比,同时可针对反应器内部不同位置进行内回流,大大增加了其操作性,即使在没有进水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进行内部循环,保持厌氧污泥的活性,防止因反应器底部沉积堵塞布水器和回流管以及污泥膨胀导致的污泥流失,延长反应器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6年04期)

高志清[8](2016)在《IC厌氧反应器新型布水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C厌氧反应器是新一代污水处理的高效反应器,作为目前最高效的厌氧反应器之一,其广泛应用于造纸、啤酒生产、食品加工等领域的污水处理中。该类型反应器设计的关键是如何使罐体内形成均匀稳定的内循环流动,而其性能则主要受控于布水器的结构形式、布孔方式及进水流速等。根据工程应用经验,IC厌氧反应器现有布水器结构复杂,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同时还存在排泥困难及排泥死角问题。针对该情况,本文对IC厌氧反应器的布水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在对反应器内流场进行大量叁维非稳定流数值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新型布水器结构的尺寸参数,并通过数值分析及实体模型试验,对新型布水器结构作用下的IC厌氧反应器使用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现有布水器结构分析。系统分析第叁代IC厌氧反应器的运行特点及相关研究理论及方法,重点分析IC厌氧反应器现有布水器结构的优缺点,并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2)新型布水器结构优化设计。根据单孔及多孔布水器结构相关理论,尤其以环状管网布水器结构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现有布水器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将布水器结构由原来的叶片迭加式锥形结构设计为倒锥形一体式结构,布水孔采用柱状孔。(3)新型布水器结构作用下的IC厌氧反应器数值分析。查阅有关计算流体力学数值计算资料及工程实例,建立新型布水器机构作用下的IC厌氧反应器几何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确定新型布水器结构的规格尺寸,以及对该新型反应器内流场特性进行分析。(4)现场实体模型试验。建立实体模型,并进行现场实体模型试验,通过观测、定量及定性分析方法研究新型布水器布水效果、IC厌氧反应器的正常使用性能及新型布水器结构的排泥效果,并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25)

宿程远,李伟光,邱锐,陈孟林,蒋瑜[9](2015)在《新型双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设计与水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IC与EGSB的特点,同时根据厌氧处理理论,设计了新型双循环厌氧反应器,用于处理高浓度含有毒物质工业废水,并以Li Cl作为示踪剂,对该反应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循环时,各HRT下双循环厌氧反应器的C-θ曲线为不对称的单峰曲线。HRT为6,9,12 h时,反应器的死区比例分别为0.165,0.155,0.146。反应器呈推流流态,且随着HRT的增加,推流作用逐渐加强而完全混合作用逐渐减弱。当存在双循环时,在HRT为6,9,12 h的条件下,反应器第一反应区的σ2分别为0.249,0.179,0.113,第二反应区的σ2分别为0.135,0.112,0.106。双循环增大了反应器的返混程度,且与第一反应区相比,第二反应区更趋于推流式。(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5年01期)

王恺尧,宿程远,李伟光[10](2015)在《新型双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的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EGSB与IC反应器的特点,设计了新型双循环(DC)厌氧反应器,对其处理中药废水的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C厌氧反应器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HRT由24 h减少为12 h时,其对COD的去除率仍维持在93%左右,出水VFA在3 mmol/L以下,平均产气率为0.39 m3CH4/kg COD。在HRT为12 h的条件下,温度由30℃降为20℃时,未对DC厌氧反应器的运行造成显着影响,其出水COD维持在300 mg/L以下,COD去除率稳定在95%左右,出水VFA在2 mmol/L以下,ALK保持在30 mmol/L以上,同时平均产气率为0.28 m3CH4/kg COD,表明该反应器具有在室温下运行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5年03期)

新型厌氧反应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效的在线过程诊断是实现厌氧水处理工艺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基于在线监测数据,通过整合反应器气相液相重要参数,建构了一对新型状态评估指标,稳定性指标S以及辅助指标a。评估指标可以对厌氧反应器状态进行全面定量的诊断,也可以对过程潜在不稳定性进行早期预警。通过对厌氧反应器进行多种类型冲击实验(有机负荷、HRT、温度和毒物),测试了指标对各种冲击状态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指标可以对反应器状态进行准确快速的在线诊断。作为诊断方法的核心,指标对厌氧工艺的过程评估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性,并且特别适用于智能化的在线诊断和自动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型厌氧反应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晨彬,Kim,Soomyung,金慧宁,李习武,李仙光.新型厌氧反应器处理餐厨垃圾浆液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9

[2].董方,陈林涛.基于新型评估指标的厌氧反应器快速诊断方法[J].环境工程学报.2017

[3].薛磊,王松岳.新型厌氧反应器COD去除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

[4].李志华,翟艳丽,俞晓阳,张明洋.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代替UBF处理垃圾焚烧渗滤液[J].中国给水排水.2017

[5].高庆礼.一种新型沼气厌氧反应器底部布料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7

[6].贾超,高志清,王恒海,李荣,周晓勇.IC厌氧反应器新型布水系统[J].环境工程学报.2017

[7].褚海云,喻鹏辉.一种新型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工艺探讨[J].江西化工.2016

[8].高志清.IC厌氧反应器新型布水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6

[9].宿程远,李伟光,邱锐,陈孟林,蒋瑜.新型双循环厌氧反应器的设计与水力特性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5

[10].王恺尧,宿程远,李伟光.新型双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的效能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5

标签:;  ;  ;  ;  

新型厌氧反应器论文-李晨彬,Kim,Soomyung,金慧宁,李习武,李仙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