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丹方论文-李昊楠,孔浩天,史永平,李晓彬,张姗姗

双丹方论文-李昊楠,孔浩天,史永平,李晓彬,张姗姗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丹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丹方,网络药理学,冠心病,丹皮

双丹方论文文献综述

李昊楠,孔浩天,史永平,李晓彬,张姗姗[1](2019)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双丹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索双丹方治疗冠心病(CHD)的活性成分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取类药五原则筛选双丹方活性成分;经TCMSP数据库获得双丹方活性成分的靶蛋白,并在OMIN数据库查找CHD的靶点蛋白;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双丹方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双丹方活性成分-CHD疾病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通过度等网络拓扑特征评价筛选出双丹方在CHD作用的核心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采用斑马鱼模型研究双丹颗粒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结果从TCMSP数据库得到双丹方中丹参酮、丹皮酚等39个活性成分和205个蛋白质靶点,筛选出与双丹方作用CHD的IL6、MAPK1、TP53、AKT1、VEGFA等核心靶点111个,GO分析共包含RNA调节、炎症反应、G蛋白偶联、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细胞分化、血管收缩等19条富集结果。利用DAVID数据库对相关通路富集,筛选出对冠心病具有作用的VEGF信号通路、FXO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13条通路。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验证了双丹方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预测了双丹方在CHD中的主要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0期)

李骅[2](2015)在《双丹方成分分析及其主要成分丹参素配伍丹皮酚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背景冠心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其发作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祖国医学对于冠心病的用药施治,具有两千余年的丰富实践经验。双丹方由丹参、牡丹皮组成,为活血化瘀的经典古方之一,其系列制剂如双丹颗粒、双丹片、双丹口服液、双丹胶囊等长期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迄今为止,相对于广泛开展的临床研究而言,双丹方的基础研究则相对滞后。与多数中药复方一样,双丹方所含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至今尚不明了,治病的作用机理尚未阐明,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及在国际上的推广。因此,阐明双丹方的药效物质成分及其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不仅可以为祖国医学复方配伍的科学合理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也将为开发与国际接轨的成分清楚、靶点和作用机制明确的中药新药奠定坚实基础。本研究拟通过血清药物化学等研究手段,探寻双丹方的主要有效成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方有效成分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和抗心肌缺血的药效学研究,初步阐明该方的组方原理和作用机制。2方法2.1双丹方体外成分分析:建立双丹冻干粉的体外指纹图谱HPLC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ZORBAX SB C18(250 mm×4.6 mm 5μm,Agilent),柱温30°C,流动相为甲醇与2%冰醋酸,采用梯度洗脱程序:甲醇-2%冰醋酸(5∶95,v/v)0 min,(5∶95)10 min,(25∶75)30 min,(40∶60)50 min,(60∶40)70 min,流速1 m L·min-1,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80 nm;以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对双丹冻干粉进行指纹图谱分析表征,确认各物质成分归属。2.2双丹方体内成分分析: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双丹冻干粉经口灌胃后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体外样品指纹图谱,分析比较双丹冻干粉给药后所得血清样品,鉴定双丹冻干粉大鼠血中移行成分。2.3丹参素配伍丹皮酚与独用丹皮酚的大鼠血浆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性:建立大鼠含药血浆及组织样品中丹皮酚的HPLC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Sino Chrom ODS–BP C18(250 mm×4.6 mm 5μm,依利特),柱温30°C,流动相为甲醇-2%冰醋酸(70∶30,v/v),流速1 m L·min-1,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74 nm;以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对丹皮酚单独给药及丹参素配伍丹参素给药的大鼠血浆及组织(心、肝、脾、肺、肾和脑)匀浆进行检测,对比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及其在组织中分布的特性。2.4丹参素配伍丹皮酚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大鼠连续给予丹参素(160 mg·kg-1)、丹皮酚(80 mg·kg-1)或丹参素配伍丹皮酚21天,于第20、21天采用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5 mg·kg-1)方法造成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模型,戊巴比妥麻醉(35 mg·kg-1)后记录心电图,取血和心肌组织分别检测c Tn I、CK-MB、LDH及TBARS、SOD、CAT等系列生化指标的变化。3结果3.1双丹方体外成分分析:双丹冻干粉指纹图谱中有11个共有特征峰,其中1、6和11号峰分别为源自牡丹皮的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2、3、4、5、7、8、9和10号峰分别为源自丹参的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紫草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3.2双丹方体内成分分析:大鼠口服双丹冻干粉后经鉴定有8种血清移行原型成分,分别为源自牡丹皮的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源自丹参的丹参素、原儿茶酸、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此8种成分将有可能成为双丹方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3.3丹参素配伍丹皮酚与独用丹皮酚的大鼠血浆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性:丹参素配伍丹皮酚给药后血浆丹皮酚药物动力学参数及组织药物浓度较丹皮酚单独给药有显着改变,配伍给药后血浆丹皮酚浓度显着降低(P<0.01),药物平均滞留时间显着延长(P<0.001),表观分布容积显着增大(P<0.001),表明丹皮酚在心、脑及肺组织中的浓度显着升高(P<0.001)。3.4丹参素配伍丹皮酚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丹参素配伍丹皮酚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心肌损伤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各单用组及配伍组大鼠心梗面积、血清心梗标志物(c Tn I,CK-MB,LDH)水平、心肌组织TBARS水平、凋亡细胞数、凋亡相关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P<0.001),心肌组织抗氧化酶(SOD、CAT)活力、Ⅱ相解毒酶(GPx、GR、GST、NQO1)活力、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01),心电图及心肌病理形态也得到显着改善;配伍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用组(P<0.01或P<0.001)。4结论本研究分别采用血清药物化学、药物动力学手段、体内动物实验模型等方法,初步明确了双丹方的药效物质成分,证实了丹参素、丹皮酚配伍组合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激活机体内源性抗氧化通路以及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有关。上述研究结果为双丹方配伍作用的原理与科学合理性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开发与国际接轨的成分清楚、靶点和作用机制明确的现代中药新药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5-05-01)

肖艳菊[3](2012)在《自拟芩翘双丹方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寻常痤疮48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拟芩翘双丹方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寻常痤疮患者采用自拟芩翘双丹方联合中药外敷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48例患者中痊愈20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结论自拟芩翘双丹方联合中药外敷对寻常痤疮有较好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2年13期)

付志玲,刘春芝,房敏峰,王世祥,郑晓晖[4](2010)在《双丹方中丹皮对丹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双丹方中丹皮对丹参在兔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方法:丹参单煎液及丹参-丹皮合煎液灌胃给药,液-液萃取法提取血浆中的丹参素,以4-羟基苯甲酸为内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丹参素的血药浓度,用DAS2.0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丹参-丹皮配伍给药可使丹参中丹参素的药动学参数T1/2α、AUC(0~∞)、Cmax较丹参单味给药时明显增大。结论:丹参-丹皮配伍给药后,可明显促进丹参素的吸收入血,使其体内作用时间延长,生物利用度提高。(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0年01期)

刘春芝[5](2009)在《双丹方中丹参对丹皮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复方的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然而,中药自身组成的复杂性和临床用药的辩证灵活性使得复方配伍理论很难用现代科学技术清晰表达,因此,如何科学阐明复方配伍理论一直是中医药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论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选择双丹方中体现中药“相须”关系的君-臣对药丹参-丹皮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和组织分布等方面展开研究,为研究经方、效方中关键对药的配伍规律及作用物质基础提供思路,对研究中医药理论,开发创新药物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1.建立了君-臣对药丹参-丹皮含药血浆及组织样品中丹皮酚的GC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回收率、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为君-臣对药体内药代谢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2.采用GC分析法,研究正常家兔体内丹参对丹皮药代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配伍后,丹皮中丹皮酚吸收入血加快,消除基本不变,作用时间延长。同时发现血浆中产生代谢新物质,经GC-MS法鉴定,确定该物质为丹皮酚的代谢物—3,4-二羟基苯乙酮。3.研究丹参-丹皮配伍前后,丹皮酚在家兔体内组织分布特征的变化。配伍后丹皮酚在心、肝、脑、肺、肾中的浓度较丹皮组明显升高;初步证实了中药归经实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胡兴江[6](2006)在《液质联用技术对双丹方物质基础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千年来,中药因其有效性在大众健康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中药化学组成复杂,药效成分不明确,长期以来其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的难题之一。揭示中药物质基础是建立科学规范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关键,并能促进中药学科的发展,推动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本文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研究双丹方的物质基础和丹参与丹皮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建立HPLC-DAD-ESI/MS~n分析方法,揭示了双丹颗粒的物质基础,为提高其质控标准提供化学依据。论文首先对丹酚酸类、丹参酮类和芍药苷类成分的质谱裂解行为进行研究,深入探讨这些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色谱保留时间、紫外吸收光谱、分子量和多级质谱等信息,快速鉴定出了28个化合物,分别为14个酚酸类化合物、6个丹参酮类化合物、6个芍药苷类化合物和2个其它类型化合物,同时区分了数对同分异构体。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快速可靠地鉴定复杂体系的化学成分,所提出的质谱裂解特征可望应用于具有相似母核结构化合物的推定。 2.运用HPLC-MS技术研究丹参与丹皮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鉴定并归属丹参与丹皮配伍煎液中19个成分,其中11个来自丹参,8个来自丹皮。通过各成分的峰面积比较,发现配伍后丹酚酸类、芍药苷类成分含量高于单煎,而鞣质类成分含量降低。 研究结果表明,液质联用技术是研究中药物质基础的有力工具,可用于优化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5-01)

王玉文[7](2006)在《金果榄及双丹方毛细管电泳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细管电泳具有分离效能高、分离速度快、样品和试剂耗量少、操作简便及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分析工具。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制剂含有众多的化学成分,其物质体系十分复杂。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检测中药主要成分是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选取金果榄和双丹方为具体研究对象,开展了中药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为了减少焦耳热、提高分离效率和分析灵敏度,本文研究非水毛细管电泳中药分析方法,建立了金果榄药材中巴马汀和药根碱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亦可用于黄连、黄柏和元胡等药材中相关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2) 中药复方制剂中含有离子化合物以及中性化合物,分离难度较高。为同时分离带电和电中性化合物,本文研究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建立了双丹颗粒中原儿茶醛、丹参素、丹酚酸B和没食子酸等四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3) 研究提出了丹皮中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测定的分段变波长检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4) 采用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各方法学效能指标,对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与分段变波长检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性能接近。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药分析中,毛细管电泳的性能与高效液相色谱接近。由于其具有快速简便、环境污染小及分析成本低等优点,应予重视研究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5-01)

潘坚扬[8](2006)在《双丹方入血成分分析及药物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液质联用技术在众多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液质联用分析方法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使其成为药学研究领域特别是体内药物分析中的有效工具。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中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运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以双丹方为具体研究对象,开展血清化学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方法,对大鼠灌服双丹颗粒后的血浆样品进行分析,共鉴定和推测出双丹颗粒主要入血成分16种,分别为没食子酸、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醛、芍药苷、丹酚酸D、丹酚酸G、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C、丹皮酚、异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丹参酮Ⅴ及隐丹参酮。同时,推测出5种代谢产物结构,分别为2-羟基苯乙酮-4-O-葡萄糖醛酸酯、4.甲氧基苯乙酮-2-O-葡萄糖醛酸酯、2,4-二羟基苯乙酮-5-O-硫酸酯、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5-O-硫酸酯及2,4-羟基苯乙酮,并通过实验证实它们均为丹皮酚的代谢产物。 在定性研究双丹颗粒入血成分的基础上,对其中10种主要入血成分的体内动态变化过程作了初步研究。作者采用液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联用方法,考察了实验兔灌服双丹颗粒后24小时内这些成分的变化情况。 最后,本文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双丹方4种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芍药苷及丹皮酚的液质联用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及专属性好,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5.2%和9.9%。使用该方法对这4种活性成分的药动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Topfit软件的非室模型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5-01)

潘坚扬,程翼宇[9](2006)在《高效液相色谱/质联用测定大鼠血浆中双丹方活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LC/MS联用技术,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芍药苷和丹皮酚4种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在Agilent XDB-C8柱上,以乙腈-水-0.1%醋酸为流动相,流速0.6mL/min,柱温35℃,梯度洗脱于26min内完成分析。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同时以负离子模式检测丹参素、原儿茶醛、芍药苷及正离子模式检测丹皮酚。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和专属性较好。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5.2%和9.9%。据此研究大鼠口服双丹方提取物后10h内血浆中上述4种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丹参素和原儿茶醛浓度在30min达到峰值,而芍药苷与丹皮酚浓度分别在60min及20min达到峰值。(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6年03期)

双丹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研究背景冠心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其发作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祖国医学对于冠心病的用药施治,具有两千余年的丰富实践经验。双丹方由丹参、牡丹皮组成,为活血化瘀的经典古方之一,其系列制剂如双丹颗粒、双丹片、双丹口服液、双丹胶囊等长期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迄今为止,相对于广泛开展的临床研究而言,双丹方的基础研究则相对滞后。与多数中药复方一样,双丹方所含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至今尚不明了,治病的作用机理尚未阐明,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及在国际上的推广。因此,阐明双丹方的药效物质成分及其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不仅可以为祖国医学复方配伍的科学合理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也将为开发与国际接轨的成分清楚、靶点和作用机制明确的中药新药奠定坚实基础。本研究拟通过血清药物化学等研究手段,探寻双丹方的主要有效成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方有效成分的药物动力学研究和抗心肌缺血的药效学研究,初步阐明该方的组方原理和作用机制。2方法2.1双丹方体外成分分析:建立双丹冻干粉的体外指纹图谱HPLC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ZORBAX SB C18(250 mm×4.6 mm 5μm,Agilent),柱温30°C,流动相为甲醇与2%冰醋酸,采用梯度洗脱程序:甲醇-2%冰醋酸(5∶95,v/v)0 min,(5∶95)10 min,(25∶75)30 min,(40∶60)50 min,(60∶40)70 min,流速1 m L·min-1,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80 nm;以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对双丹冻干粉进行指纹图谱分析表征,确认各物质成分归属。2.2双丹方体内成分分析: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双丹冻干粉经口灌胃后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体外样品指纹图谱,分析比较双丹冻干粉给药后所得血清样品,鉴定双丹冻干粉大鼠血中移行成分。2.3丹参素配伍丹皮酚与独用丹皮酚的大鼠血浆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性:建立大鼠含药血浆及组织样品中丹皮酚的HPLC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Sino Chrom ODS–BP C18(250 mm×4.6 mm 5μm,依利特),柱温30°C,流动相为甲醇-2%冰醋酸(70∶30,v/v),流速1 m L·min-1,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74 nm;以建立的HPLC分析方法对丹皮酚单独给药及丹参素配伍丹参素给药的大鼠血浆及组织(心、肝、脾、肺、肾和脑)匀浆进行检测,对比药物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及其在组织中分布的特性。2.4丹参素配伍丹皮酚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大鼠连续给予丹参素(160 mg·kg-1)、丹皮酚(80 mg·kg-1)或丹参素配伍丹皮酚21天,于第20、21天采用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85 mg·kg-1)方法造成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模型,戊巴比妥麻醉(35 mg·kg-1)后记录心电图,取血和心肌组织分别检测c Tn I、CK-MB、LDH及TBARS、SOD、CAT等系列生化指标的变化。3结果3.1双丹方体外成分分析:双丹冻干粉指纹图谱中有11个共有特征峰,其中1、6和11号峰分别为源自牡丹皮的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2、3、4、5、7、8、9和10号峰分别为源自丹参的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紫草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3.2双丹方体内成分分析:大鼠口服双丹冻干粉后经鉴定有8种血清移行原型成分,分别为源自牡丹皮的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源自丹参的丹参素、原儿茶酸、咖啡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此8种成分将有可能成为双丹方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3.3丹参素配伍丹皮酚与独用丹皮酚的大鼠血浆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性:丹参素配伍丹皮酚给药后血浆丹皮酚药物动力学参数及组织药物浓度较丹皮酚单独给药有显着改变,配伍给药后血浆丹皮酚浓度显着降低(P<0.01),药物平均滞留时间显着延长(P<0.001),表观分布容积显着增大(P<0.001),表明丹皮酚在心、脑及肺组织中的浓度显着升高(P<0.001)。3.4丹参素配伍丹皮酚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丹参素配伍丹皮酚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心肌损伤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各单用组及配伍组大鼠心梗面积、血清心梗标志物(c Tn I,CK-MB,LDH)水平、心肌组织TBARS水平、凋亡细胞数、凋亡相关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P<0.001),心肌组织抗氧化酶(SOD、CAT)活力、Ⅱ相解毒酶(GPx、GR、GST、NQO1)活力、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01),心电图及心肌病理形态也得到显着改善;配伍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用组(P<0.01或P<0.001)。4结论本研究分别采用血清药物化学、药物动力学手段、体内动物实验模型等方法,初步明确了双丹方的药效物质成分,证实了丹参素、丹皮酚配伍组合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激活机体内源性抗氧化通路以及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有关。上述研究结果为双丹方配伍作用的原理与科学合理性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开发与国际接轨的成分清楚、靶点和作用机制明确的现代中药新药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丹方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昊楠,孔浩天,史永平,李晓彬,张姗姗.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双丹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草药.2019

[2].李骅.双丹方成分分析及其主要成分丹参素配伍丹皮酚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

[3].肖艳菊.自拟芩翘双丹方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寻常痤疮48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

[4].付志玲,刘春芝,房敏峰,王世祥,郑晓晖.双丹方中丹皮对丹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中成药.2010

[5].刘春芝.双丹方中丹参对丹皮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09

[6].胡兴江.液质联用技术对双丹方物质基础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

[7].王玉文.金果榄及双丹方毛细管电泳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6

[8].潘坚扬.双丹方入血成分分析及药物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

[9].潘坚扬,程翼宇.高效液相色谱/质联用测定大鼠血浆中双丹方活性成分[J].分析化学.2006

标签:;  ;  ;  ;  

双丹方论文-李昊楠,孔浩天,史永平,李晓彬,张姗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