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美学论文-李丽

群体美学论文-李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群体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时代,群体,女子图鉴

群体美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1](2019)在《时代·群体·典型——论“女子图鉴”系列剧在美学建构上的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影视剧时代美学精神的内核,一方面体现在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与人文情思的主体性认同,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当下时代文化发展趋势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回应。中国影视艺术只有进入一个整体综合的新阶段,才能孕育希望,酝酿辉煌,才能在"无代"的综合中强化个性的创作,迎来一个群星璀璨、百花盛开的影视新世纪。(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08期)

谢雱,梁意爽[2](2019)在《群体精神的美学价值——大陆民间美术与台湾原住民美术的永恒魅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陆民间美术与台湾原住民美术都是中国本土繁衍出的"同宗一脉"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它们都在述说着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联系或关系。文章拟从寻根溯源的历史文化根基、合乎逻辑的运行轨迹、民族生存土壤长出的丰硕果实叁个方面,阐述两岸民俗美术中群体精神的美学价值,即大陆民间美术与台湾原住民美术的永恒魅力。(本文来源于《湖南包装》期刊2019年03期)

沈卫威[3](2019)在《哥大哈佛之争:两大留美学人群体对中国新教育及新文学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以日为师转向以美为师1905年,科举废止前后,朝野上下以日为师,学习日本的教育制度。为了培养中小学教师,中国开始创办师范学堂,几乎照搬日本的师范教育模式。各地兴学堂,特别是师范学堂/师范学校,几乎都是聘请近邻日本的教员或留日归来的学子。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新创立的高等师范学校在办学模式上逐步发生变化,以1915年郭秉文出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为转折,开始聘请留美学人(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9年05期)

李长鸿[4](2019)在《我观中国词作家群体的几种美学人生》一文中研究指出谈词容易谈人难,更何况当今中国音乐文学领域很难说是一个行业,但的确有一个庞大的群体,一种能辐射波及各行业和人群的不稳定圈子。词作家宋小明先生曾在一篇《歌词创作群体现状》中将歌词创作人群分类为:专业创作群体、市场型创作群体、铅字型创作群体,第四创作群体即权利或利益主导性创作群体,并以"大潮起(本文来源于《词刊》期刊2019年05期)

武峻,高云峰[5](2019)在《当代“新力量导演”群体及其“电影工业美学”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两年国内电影市场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多种隐忧,由陈旭光教授提出的"电影工业美学"这一概念是对国内电影产业的综合性思考。同时"新力量导演"是在产业实践中形成的符合我国体制的"电影工业美学"中的重要力量,他们需要在电影工业化的背景下提升电影的艺术性,同时还应该具备技术性、产业化生存能力和网络化生存能力叁种技能。(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5期)

王晓霞[6](2018)在《从吴越诗人群体看吴越地域文化及其美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江南文化,吴越诗人群体的创作呈现出典型的吴越地域文化特征和美学特征。本文以盛唐前期的诗人群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前人对吴越诗人的评价,从诗歌内容及美学特征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展现吴越诗人群体的独特魅力。(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陈丹[7](2018)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归国留美学人群体及相关问题研究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群体是中国近现代留学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抗日战争后期由国民政府选派赴美留学,学成后因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经历了艰难的历程才回到新中国的学生和学者。其主体是科学家和理工科学生,也有部分人文社科类的学生和学者。这里之所以使用"学人"而未使用更常见的"留学生"一词,是因为该群体不仅包括就读于美国高校的留学生,还包括进入美国高校任教、在美国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或实习的学者。(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陈旭光[8](2018)在《新时代 新力量 新美学——当下“新力量”导演群体及其“工业美学”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与新时代一同繁盛。其间中国电影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崛起了一个"新力量"青年导演群体。他们是技术化生存、产业化生存、网络化生存的一代,在主体性、电影观、受众观、电影美学风貌和创作思维等方方面面都表现出与以往导演不同的新特点。"新力量"导演在产业实践中摸索并逐渐形成自己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社会体制的"电影工业美学",既在电影生产的领域遵循规范的工业流程化和社会体制要求,又力图兼顾电影创作艺术品质的保障,在当下类型电影、艺术电影的创作中表现出色。他们是当下中国电影的新力量,更是中国电影未来的重要力量。(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8年01期)

马聪敏[9](2017)在《群体的“注视”——《百鸟朝凤》中的“围观”美学及其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说明"围观"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讨论电影《百鸟朝凤》中的群体性围观场景,并从电影文本出发,发现导演吴天明在群体性围观场景中"群体注视"的视觉模式,并就其视觉模式背后的创作逻辑以及逻辑演进做一说明。电影《百鸟朝凤》有意或无意地简单化了群体注视的复杂性,悬置并省略了小说原作中群体注视本身所承负的意义,以及主体对群体注视的迷恋和失去群体注视的惶惑,并呈现出对群体的省略、空洞化,以及真正的无名化的特点,其背后有着导演吴天明从"移情"到"悬置"的创作逻辑演进。(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7年05期)

王恬,覃文欣,周守利,周小娟[10](2017)在《生活美学与文学寓托——《红楼梦》丫鬟群体的服饰意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丫鬟群体的服饰描写在之前的《红楼梦》研究中往往易被忽视。本文从生活美学与文学寓托两方面探析《红楼梦》丫鬟群体的服饰及其描写,力图从较新的角度解读《红楼梦》的美学内涵与文学表现。(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17期)

群体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陆民间美术与台湾原住民美术都是中国本土繁衍出的"同宗一脉"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它们都在述说着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联系或关系。文章拟从寻根溯源的历史文化根基、合乎逻辑的运行轨迹、民族生存土壤长出的丰硕果实叁个方面,阐述两岸民俗美术中群体精神的美学价值,即大陆民间美术与台湾原住民美术的永恒魅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体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丽.时代·群体·典型——论“女子图鉴”系列剧在美学建构上的尝试[J].美与时代(下).2019

[2].谢雱,梁意爽.群体精神的美学价值——大陆民间美术与台湾原住民美术的永恒魅力[J].湖南包装.2019

[3].沈卫威.哥大哈佛之争:两大留美学人群体对中国新教育及新文学的贡献[J].探索与争鸣.2019

[4].李长鸿.我观中国词作家群体的几种美学人生[J].词刊.2019

[5].武峻,高云峰.当代“新力量导演”群体及其“电影工业美学”的建构[J].戏剧之家.2019

[6].王晓霞.从吴越诗人群体看吴越地域文化及其美学特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陈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归国留美学人群体及相关问题研究刍议[J].中共党史研究.2018

[8].陈旭光.新时代新力量新美学——当下“新力量”导演群体及其“工业美学”建构[J].当代电影.2018

[9].马聪敏.群体的“注视”——《百鸟朝凤》中的“围观”美学及其他[J].电影新作.2017

[10].王恬,覃文欣,周守利,周小娟.生活美学与文学寓托——《红楼梦》丫鬟群体的服饰意象探析[J].名作欣赏.2017

标签:;  ;  ;  

群体美学论文-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