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着作论文-华炫宁

法学着作论文-华炫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法学着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刑诉法,刑事诉讼法学,证明标准,侦查程序,证据规则,侦查讯问,律师事务所,实务部门,樊崇义,事实认定

法学着作论文文献综述

华炫宁[1](2020)在《走在刑诉法与制度实行有机结合的前沿》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2月28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主办的“樊崇义教授八十华诞系列着作发行仪式暨法律援助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实务部门、高等院校、律师事务所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200余人与会。研讨会围绕樊崇义教授研究团队刑事诉讼法学思想、法律援助(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20-01-08)

李琛[2](2019)在《论人工智能的法学分析方法——以着作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不能领先于社会现实,以猜想为基础、对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提出过于琐细的规则设计,没有太大价值。技术有变,法理有常。要评估人工智能对法律的影响,先要返回制度原理,研究现行制度蕴含的回应能力。有关人工智能与着作权的讨论,反映出人工智能的法学分析在方法上存在缺陷。与想象性规则设计相比,对讨论方法本身的先行批判、对现有制度回应新技术之潜力的发掘,更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知识产权》期刊2019年07期)

吴苌弘[3](2019)在《英美法学着作的汉译与中国现代法学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的法律翻译和移植,为近代中国带来了西方法律思想,也使传统法学话语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中国近代法律的移植以大陆法系为主,因此关注于英美法学汉译对中国法学影响的研究不多。本文通过梳理英美法学着作的汉译史、中国现代法学的发展史,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同时对改革开放至今法学领域学术论文中着作类引证进行了统计,认为英美法学着作的汉译对中国现代法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英美法学着作的汉译也受制于法学学科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上海翻译》期刊2019年03期)

莫旻丹,王怀勇[4](2019)在《培养法学思维之经典着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着名法学家卡尔·拉伦茨的《法学方法论》是法学思维的经典着作。作者在开篇即指明:法学,是指“以特定法秩序为基础及界限,借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并指出法学对立法工作的意义:一可以清楚地将“待决之物当作法律问题”显现出来;二可以与“其他学科,特别是(本文来源于《民主与法制时报》期刊2019-06-06)

[5](2019)在《法律出版社青年法学学术着作出版基金“金獬豸奖”评选结束(首届)》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出版社为支持优秀法学学术着作出版,扶持具有较大潜力的青年学者,鼓励和表彰优秀法学着作的创作出版,特设立青年法学学术着作出版基金,用于资助法学学术着作出版和奖励优秀法学图书(金獬豸奖)。关于"金獬豸奖"评选,经编辑推荐和作者自荐,截至2019年2月底,我社共收到(本文来源于《法人》期刊2019年05期)

都玉姣[6](2019)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法学着作中的名词化结构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间法律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作为传递法律信息的重要途径,法学着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法学着作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名词化具有客观中立和简洁凝练的特点,因而在法律英语文本中频繁使用,构成法律文本的重要特征之一。如何将名词化表现的客观事实传达给读者成为影响法律语篇翻译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本翻译实践研究的内容。本文尝试将“功能对等”应用于法律英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名词化结构简明扼要,语义密度大,结构成分之间关系复杂,晦涩难懂,翻译时其意义难于把握。现有的法律英语翻译大都是实际经验的总结,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理论来研究名词化结构,因此,本文拟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法律英语名词化汉译,旨在译文中产生和原文最确切的对等,有效地提高了法学着作汉译的翻译质量。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笔者结合翻译实践,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使名词化结构的翻译达到了原文与译文对等的效果,译文在忠实原文的基础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描述、功能对等理论与法律英语文本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案例分析和翻译实践总结。第一部分为翻译任务描述,介绍了《美国法律面面观》第十章的翻译任务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描述了译前准备工作、译中应把握的原则和策略以及译后的校阅工作;第叁部分介绍了名词化结构的定义和分类,总结了法律英语语篇中典型的名词化结构特点。该部分也介绍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内涵及其演变发展过程,并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随后笔者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对于法律文本中名词化结构的适用性。第四部分为本报告的主体部分,译者结合自身翻译实践,从词汇、短语和句子叁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名词化结构汉译中的难点,并通过翻译案例,结合具体的翻译策略,对不同的翻译难点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力求译文清楚自然,符合译语的语言表达习惯,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收,以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最后一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本翻译实践做了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本翻译实践报告中,译者运用翻译案例阐释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期待对今后的法律翻译实践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6)

李化斗[7](2018)在《本土方法学的本体论及对社会学的意义——基于对加芬克尔着作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大陆社会学界,对本土方法学本体论的解读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在行动-结构维度上,加芬克尔的"形式结构"观以及从中提炼出的"亚结构"概念是对传统物化结构观的重要改进,这一点已经被当代理论所认识和吸收。但在更为根本的个人-社会维度上,目前对该学派存在比较严重的误读。从其主体间性理论、对"规则"的理解以及核心概念"成员"的内涵来看,该学派秉持了一种与主流社会学针锋相对的彻底个人主义立场。这一立场从渊源来看是胡塞尔早期"唯我论"思想的修正和演化。但这一"反社会学"立场无力动摇主流社会学的地位,其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与后者产生的张力和制衡促使其保持对自身知识生产风险的警醒。(本文来源于《青年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江小琳[8](2018)在《解读古典自然法学派之“社会契约理论”——读霍布斯、洛克及卢梭着作有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在第一部分对社会契约理论的概念、历史沿革以及古典自然法学派对该理论的发展贡献做出详述,第二部分中,笔者将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订立的过程以及最终立约后主权者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叁方面,阐述霍布斯、洛克、卢梭叁人社会契约理论的异同。最后即第叁部分,本文将简要总结学术界对社会契约理论的批判,以此作结。(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8年16期)

陈玺,景倩倩[9](2018)在《东法西渐:当代中国法学学术着作的世界传播——以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法学类作品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背景之下,推介优秀法学研究成果走向世界,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命题。回溯百年法制建设心路历程,"东法西渐"的文化输入模式应当成为"西法东渐"历史旧迹的时代回应。文化的交流与共鸣是各个国家之间深层次了解的过程,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翻译成不同国家的语言向世界传播,为我国优秀学术成果提供了走向全世界的媒介,为国外学界发现中国、了解中国、认知中国提供了重要平台。(本文来源于《法学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邓凌宇[10](2018)在《法学着作翻译对译者翻译能力的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告涉及的文本来源于翻译项目《中美涉老法律概论》,笔者对该书进行了汉译,以此为依托撰写该翻译报告。该书为法学类着作文本,从属于法律类文本,但却能给予译者较大的自由空间。《中美涉老法律概论》主要介绍中美法域现状下,老年人的生活境况、福利待遇、潜在受到虐待的风险及情形、临终关怀等问题,就此梳理中美有关老年人问题的立法的成就和不足,并就此给出对策何建议。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以及未来几十年,世界各国无法绕开的问题,笔者选择翻译该书,亦是想更多的人尤其是法律工作者能够重视该问题,并能做出突破。笔者依据翻译该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总结的不足,探究翻译法学着作类文本需要译者具备的能力。通过对《中美涉老法律概论》一书的翻译,进一步研究该书的翻译过程并形成报告。笔者希冀探究法学基础较弱的译者或者对某一细分领域了解甚少的译者如何着手翻译法学着作类文本的路径。笔者以翻译能力为出发点,延展至译前、译中、译后各个层面,通过译前背景知识补强、译中术语查证、译后注重反思及积累等方法,提升译者应对特定翻译项目的翻译能力,提升译文质量,也希望笔者在该项目的经验能够为其他译者提供解决该类问题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8-04-15)

法学着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法律不能领先于社会现实,以猜想为基础、对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提出过于琐细的规则设计,没有太大价值。技术有变,法理有常。要评估人工智能对法律的影响,先要返回制度原理,研究现行制度蕴含的回应能力。有关人工智能与着作权的讨论,反映出人工智能的法学分析在方法上存在缺陷。与想象性规则设计相比,对讨论方法本身的先行批判、对现有制度回应新技术之潜力的发掘,更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法学着作论文参考文献

[1].华炫宁.走在刑诉法与制度实行有机结合的前沿[N].检察日报.2020

[2].李琛.论人工智能的法学分析方法——以着作权为例[J].知识产权.2019

[3].吴苌弘.英美法学着作的汉译与中国现代法学的发展[J].上海翻译.2019

[4].莫旻丹,王怀勇.培养法学思维之经典着作[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9

[5]..法律出版社青年法学学术着作出版基金“金獬豸奖”评选结束(首届)[J].法人.2019

[6].都玉姣.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法学着作中的名词化结构的翻译[D].浙江理工大学.2019

[7].李化斗.本土方法学的本体论及对社会学的意义——基于对加芬克尔着作的解读[J].青年研究.2018

[8].江小琳.解读古典自然法学派之“社会契约理论”——读霍布斯、洛克及卢梭着作有感[J].法制与社会.2018

[9].陈玺,景倩倩.东法西渐:当代中国法学学术着作的世界传播——以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法学类作品为中心[J].法学教育研究.2018

[10].邓凌宇.法学着作翻译对译者翻译能力的要求[D].华东政法大学.2018

标签:;  ;  ;  ;  ;  ;  ;  ;  ;  ;  

法学着作论文-华炫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