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数据接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遥测系统,水雨情数据,云平台接收
数据接收论文文献综述
许亮[1](2019)在《广东省水雨情遥测数据云平台接收方案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广东省水情遥测系统数据接收方式为树枝状分散接收的状况,在新的技术条件下,为了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水利"行动计划的实施,促进我省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广东省水文局将全省水情遥测系统的数据接收方式转为云平台接收,即在新的通信规约框架下,水雨情遥测站均采用GPRS/GSM为遥测主信道组网方式将水雨情数据发至云平台,构成了相对集中的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水雨情数据传输的时效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广东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10期)
朱杰[2](2019)在《以高标准引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数据接收业务高质量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其中,极轨气象卫星数据接收业务,经历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气象行业标准《风云叁号A/B/C气象卫星数据广播和接收规范》(QX/T 238-2014)和《风云叁号B/C/D气象卫星数据广播和接收技术规范》(QX/T 2018-30)的科学指导。本文回顾了上述两个标准编制的背景、意义、过程和内容,以及对实际业务的指导作用。两个标准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全球气象观测与智能观测能力、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了新动能,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10-14)
张明[3](2019)在《AMS-Ⅱ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数据接收处理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AMS-Ⅱ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气象观测工作,许多工作场景需要获取该系统的实时观测数据,满足日益多样化的航空气象服务需求,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本文介绍分析了该系统的数据传输接口,以及通信方式和其输出的数据格式,并据此设计研发的MS-Ⅱ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实时观测数据接收处理软件。该软件实时接收观测数据,并为其它相关系统提供数据预处理和数据提供服务。(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2019年09期)
郭帅[4](2019)在《年度现金捐赠总额突破1000亿元》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21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在第七届中国慈展会上发布《2018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接收国内外款物捐赠1624.15亿元人民币。其中,我国内地全年接收捐赠1439.15亿元,香港约160亿元,澳门约25亿元(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9-09-24)
刘丕亮,李扬,崔桂梅[5](2019)在《基于WinCC与单片机通讯的高速数据接收》一文中研究指出WinCC可使用MSComm控件通过串口与单片机进行通讯。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和发送速率较高,而相比于单片机,WinCC的通讯速率和归档速率均较低,正常情况下无法匹配。在针对WinCC与单片机在高速数据传输方式进行研究后,提出了采用数据缓存技术,整体打包发送的方式,间接提高WinCC与单片机的数据通讯速度。经实际测试,可在保证数据正确率的前提下,将WinCC与单片机单条数据的传输时间缩短为10 ms。(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9年09期)
胡寅龙,邵靖净[6](2019)在《风云叁号气象卫星地面数据接收进机分包系统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风云叁号气象卫星国内卫星地面站数据接收与质量分析为背景,设计并开发了风云叁号气象卫星地面数据接收进机分包系统,分析了系统组成及框架设计,阐述了数据传输模式及质量分析设计,该系统可实现卫星数据的记录存储、质量分析以及快视显示,具备本远控自由切换功能,支持数据实时记录与事后回放等任务流程。经过业务实践证明,该系统界面友好,能够有效提高地面数据接收站网的接收成功率,简化地面站操作人员的运行维护流程,同时提高故障定位的精细化程度,保证故障排查的可靠性和实效性,对实现全球高时效卫星数据组网接收与传输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刘畅,邰贺[7](2019)在《基于辅助环路的双极性天线数据接收处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GNSS信号的处理,简要介绍了双极性天线的特性,提出了使用双极性天线同步接收右旋极化和左旋极化两种信号的处理方法,设计了对该天线耦合的双信号同步处理辅助环路,并给出了方法的要点。最终在软件接收机平台下,通过仿真实验探讨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城市勘测》期刊2019年04期)
肖峰[8](2019)在《基于STM32F1的多通道无线数据接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应用的普及,无线通信技术在诸多智能应用领域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某些特殊应用情况下,无线数据传输方式是实现数据传输的唯一方式。为顺应这一趋势,设计了一种多通道无线数据接收系统。系统主机部分为数据接收端,由无线收发模块、单片机、存储器、液晶屏、按键、串口通信模块组成;上位机的显示交互部分采用C#编写,界面简洁友好、操作简单。与其他复杂的或距离受限的无线组网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简便、快捷、距离长的优势,便于在工作现场快速搭建起多点无线组网平台。(本文来源于《微处理机》期刊2019年04期)
王政,张宾[9](2019)在《一种基于FPGA的LVDS数据接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LVDS传输方式越来越多的用于高速信息传输中,基于FPGA的LVDS数据接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一种接收ADS5263芯片输出的LVDS数据的方法,以及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通过测试,该方法能够适应不同LVDS数据率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付东兵,焦阳,徐洋洋,邱雅倩,姚亚峰[10](2019)在《基于JESD204B的接收端数据链路层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行业新标准JESD204B支持高达12.5 Gbit/s串行传输速率,是解决数据转换器与逻辑器件之间高速数据传输问题的主流接口。采用四字节并行处理方案实现了JESD204B协议接收端数据链路层电路,完成协议功能的同时将电路工作时钟频率由1.25 GHz降低到312.5 MHz,使其能在CMOS工艺下使用标准数字电路设计流程实现。将Verilog HDL实现的电路与XILINX JESD204B 6.1v版本的发送端IP核进行对接,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在Design Compiler平台上,采用65 nm LP CMOS工艺数字标准单元库,对设计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工作频率和功能方面均能满足JESD204B协议规范。(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9年04期)
数据接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其中,极轨气象卫星数据接收业务,经历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气象行业标准《风云叁号A/B/C气象卫星数据广播和接收规范》(QX/T 238-2014)和《风云叁号B/C/D气象卫星数据广播和接收技术规范》(QX/T 2018-30)的科学指导。本文回顾了上述两个标准编制的背景、意义、过程和内容,以及对实际业务的指导作用。两个标准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全球气象观测与智能观测能力、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了新动能,提供了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据接收论文参考文献
[1].许亮.广东省水雨情遥测数据云平台接收方案实践[J].广东水利水电.2019
[2].朱杰.以高标准引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数据接收业务高质量发展[C].第十六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9
[3].张明.AMS-Ⅱ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数据接收处理实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
[4].郭帅.年度现金捐赠总额突破1000亿元[N].人民政协报.2019
[5].刘丕亮,李扬,崔桂梅.基于WinCC与单片机通讯的高速数据接收[J].电气传动.2019
[6].胡寅龙,邵靖净.风云叁号气象卫星地面数据接收进机分包系统设计与应用[J].电子测量技术.2019
[7].刘畅,邰贺.基于辅助环路的双极性天线数据接收处理方法研究[J].城市勘测.2019
[8].肖峰.基于STM32F1的多通道无线数据接收系统设计[J].微处理机.2019
[9].王政,张宾.一种基于FPGA的LVDS数据接收方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
[10].付东兵,焦阳,徐洋洋,邱雅倩,姚亚峰.基于JESD204B的接收端数据链路层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