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城论文-吴亚宁

黄陵县城论文-吴亚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陵县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黄陵,研究

黄陵县城论文文献综述

吴亚宁[1](2017)在《黄陵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一项重要内容。小城镇建设要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保护好自然环境,建设生态城镇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小城镇的绿地系统是小城镇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区域大环境的角度来研究,既要重点思考城区绿地系统的问题,也要注重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本论文通过系统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实地调研等方法,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展开了对黄陵县城绿地系统的规划研究。主要规划内容如下:对本论文中的小城镇进行界定,并分析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一般遵循的原则;结合黄陵实际,县域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叁个层面出发,分别提出了“东农西林中恢复、廊带片结网”的宏观县域绿地系统布局模式、“多核串网”的中观规划区绿地系统布局模式和“多点织网”微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综合黄陵县城绿地现状,根据地域特点、文化特色,做出符合黄陵县城长远发展、发挥绿地系统的复合功能、可操作性强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案。本论文将黄陵县城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五大类;进行了绿化树种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进行了分期规划,满足不同发展时期对绿地系统品质和生态效果的需求,并最大限度的改善黄陵县城的生态环境状况,引导绿地系统朝着健康、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最后研究总结出山地地区山水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5)

赵泽龙[2](2015)在《沮河黄陵县城段局部景观提升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沮河自西北向东南顺流而下贯穿延安市黄陵县城全境,黄陵县作为以人文历史资源而着称的旅游名地,自古相传沮河的最终形成是由于黄帝人间使命完成,玉帝派巨龙接黄帝回天宫而民众不舍,黄陵众生涕泗滂沱,眼泪自桥山汹涌而下,流入沮河汇聚成如今蜿蜒的形态。沮河自古以来作为黄陵人世世代代的母亲河,是关乎黄陵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而其历史渊源更成为凝合黄陵文化、打造黄陵县成为全国旅游名城的重要人文情怀的支撑。城市河岸景观作为展现城市风貌、突出滨水景观特色的城市核心景观区,它对于提升城市魅力、构建生态河道体系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当前在我国对河岸景观的处理均是以功能为主的河道治理、堤坝整治加固、临河道路的贯通,在传统防洪、水系统恢复层面构成了一道坚实的屏障。而如何依照河道治理为母本,对城市河岸有横向的景观拓展和植物均等保护,以及如何通过强有力的人文文化意识形态的输出,将其融于城市河岸景观,展现出与别处完全不同的文化表达方式,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宣传力度和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则是本文试图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所在,并通过沮河黄陵县城段局部景观提升规划设计作为论证。通过对规划地块的详细考察、城市河岸景观规划设计为理论核心研究,对沮河黄陵县城段局部景观进行综合性景观提升规划设计。在此过程中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具体分析,形成了城市河岸景观规划的理论支撑体系。本文经过对黄陵县城沮河景观提升规划总结归纳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黄陵县人文底蕴进行挖掘整理,在过程中提取文化层面的核心代表人物黄帝作为文化元素的代表,对其具有丰富表现力的重要贡献进行景观化罗列与沉淀,将各个元素最终聚合成匹配项目且在理论上构成完整体系的核心文化点,得出黄帝文化的集中总结,应用于各个景观节点,并以地面铺装、景墙浮雕、小品雕塑、城市家具等方式贯穿其中,体现地方文化特色。2.提升城市生态景观效应是本次规划中的又一着力点,保护原有的宏观生态体系,水土的有续保持,以及植物的本土性应用,以生态、功能、文化为核心定位,在保证生态景观为主的前提下,以受众对景观本体的感受、需求来对河岸景观提升改造。3.滨水地带的河堤整治与河岸景观的综合设计,要渗透出应有的人文关怀与以人为本的特征,打造让受众感觉舒适美好的环境,让人们体味到河岸景观带来的全方位感受,以检验河岸规划的突出性与有效性。不但要满足人们对人工环境的刚性需求,更要提前感知人对景观的反馈评价,升华河岸景观的实质内容。(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丁砚强[3](2012)在《基于河道综合治理的滨河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小型河流治理工程的全面展开,城市河道的防洪、排水、排污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随着河道治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滨河景观也逐渐成为城市中小河流河道综合治理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很多城市滨河景观建设开发与治理给经济带来了繁荣。中国河道生态项目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并进入工程措施治河阶段,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部分滨河项目存在诸多负面影响,城市市区内河道被大面积侵占或覆盖,或被改变航道,导致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城市地表水面积缺失严重,天然调蓄功能严重退化,河流水生态系统被破坏,打破了区域环境内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平衡。究其原因在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治理与景观提升的关系,只是考虑了硬化河床与河堤,表面上起到行洪、排污的作用,却忽略了现代城市河道治理的景观必要性与生态恢复性的原则。从而无法真正做到在治理河道的同时提升与加强地域水生态特色与滨河景观文化。本研究以沮河黄陵县城段景观设计为例对基于河道治理的滨河景观规划设计深入调研,通过考察、调研、提炼、归纳、概括等方法,提出在城市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基础上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主要探索在滨河治理与景观营建过程中巩固河道治理,文化元素与植物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滨河景观元素、符号如何在保证城市河道防洪、排水、排污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景观的形式合理表达。本研究对“河道治理”、“滨河景观”等概念进行界定,提出了滨河景观的定义,阐述了基于河道治理的滨河景观的类型及特征,滨河景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在上述理论指导下分别从自然水生态环境、河流历史文化、人文、生态、经济、城市可持续发展、社会效应等多个方面挖掘沮河黄陵段区域内的滨河景观元素、提取展现地方特色的河流文化符号,从河道平面形态、滩地、纵剖面、横断面、堤岸、护岸、河道附属景观、水生植物、跨河桥梁、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建设,以及亲水广场、亲水栈道、硬质景观、岸坡装饰、植物配置等多种河道景观元素表达滨河生态景观带组成的形式。研究的根本,其实就是对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和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充分详细了解滨河景观文化,在尊重河流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寻求最能体现滨河景观特色的景观元素,把大量有关社会发展、科学经济以及生态景观的精力投入到人类对河流的景观利用管理、景观提升改造的研究之中。融入历史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建筑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多角度、全面深入的研究河道治理的知识,并在此指导下分析符合本区域特色的滨河景观规划的理论内容和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2-11-01)

李孜,石会娟,杨侃[4](2011)在《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依托城镇和谐发展途径——以黄帝陵与黄陵县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黄陵县城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黄帝陵区的用地不断被侵占,陵区景观环境、生态环境及整体风貌遭到破坏,因此,规划通过构建"大陵区"的空间意识,对县城功能进行重新定位,逐步弱化县城行政、经济职能,强化其文化、服务职能;合理控制县城规模,构建分区域、分层次、分步及分级的管制体系,打造县城与陵区和谐、生态优良的中华民族祖陵圣地、文化圣地和精神家园。(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1年01期)

路绳飞,李彦君[5](2008)在《黄陵县城所有居民禁烧有烟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路绳飞 李彦君)日前,黄陵县2008年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目标任务明确。从今年开始,城区内居民开始禁烧有烟煤。为减轻居民使用环保煤带来的负担,县上决定对城区使用环保煤、天然气和(本文来源于《延安日报》期刊2008-09-09)

孙宏生,苏钠[6](2008)在《黄陵县城旅游产业分析与发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黄陵县城的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了黄陵县城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黄陵县城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与措施,以促进黄陵县城及全县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8年09期)

路绳飞,白维斌[7](2007)在《黄陵县城沮河水变清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经过两个多月的综合治理,环绕黄陵县城的沮河如今河道畅通了,河水更清了,沿岸环境也美化了,为县城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沮河发源于子午岭,是一条流经黄陵县(本文来源于《延安日报》期刊2007-05-31)

王春梅,寇军龙[8](2007)在《要抱着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保护好建设好黄帝陵和黄陵县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2月24日,春风习习,阳光明媚。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放弃节假日,专程来到黄陵县,在县委书记曹明周、代县长呼世杰的陪同下,对黄帝陵的建设、防火、清明祭祖活动筹备及黄陵的城市(本文来源于《延安日报》期刊2007-02-25)

赵菁[9](1993)在《黄陵县城在黄帝陵总体规划意义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黄帝陵陵区规划与建设中,怎样认识县城与黄帝陵园的关系,是黄帝陵规划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把黄陵县城作为一种空间形象,探讨了它与黄陵陵区意义结构的关系。由于把今日的县城城区看作黄帝时代居住场所的变迁与发展,从而使得县城空间形象不仅在陵区总体空间结构中具有“意义”,而且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其与黄帝时代的居住活动联系起来,将获得更深的意义。因而,从理论上,从审美活动的深层次上,把握县城的发展方向及其内部空间规划设计的准则,以保证黄帝陵陵区总体规划设计意义结构的丰富与完整。(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3年S1期)

黄陵县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沮河自西北向东南顺流而下贯穿延安市黄陵县城全境,黄陵县作为以人文历史资源而着称的旅游名地,自古相传沮河的最终形成是由于黄帝人间使命完成,玉帝派巨龙接黄帝回天宫而民众不舍,黄陵众生涕泗滂沱,眼泪自桥山汹涌而下,流入沮河汇聚成如今蜿蜒的形态。沮河自古以来作为黄陵人世世代代的母亲河,是关乎黄陵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而其历史渊源更成为凝合黄陵文化、打造黄陵县成为全国旅游名城的重要人文情怀的支撑。城市河岸景观作为展现城市风貌、突出滨水景观特色的城市核心景观区,它对于提升城市魅力、构建生态河道体系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当前在我国对河岸景观的处理均是以功能为主的河道治理、堤坝整治加固、临河道路的贯通,在传统防洪、水系统恢复层面构成了一道坚实的屏障。而如何依照河道治理为母本,对城市河岸有横向的景观拓展和植物均等保护,以及如何通过强有力的人文文化意识形态的输出,将其融于城市河岸景观,展现出与别处完全不同的文化表达方式,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宣传力度和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则是本文试图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所在,并通过沮河黄陵县城段局部景观提升规划设计作为论证。通过对规划地块的详细考察、城市河岸景观规划设计为理论核心研究,对沮河黄陵县城段局部景观进行综合性景观提升规划设计。在此过程中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具体分析,形成了城市河岸景观规划的理论支撑体系。本文经过对黄陵县城沮河景观提升规划总结归纳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黄陵县人文底蕴进行挖掘整理,在过程中提取文化层面的核心代表人物黄帝作为文化元素的代表,对其具有丰富表现力的重要贡献进行景观化罗列与沉淀,将各个元素最终聚合成匹配项目且在理论上构成完整体系的核心文化点,得出黄帝文化的集中总结,应用于各个景观节点,并以地面铺装、景墙浮雕、小品雕塑、城市家具等方式贯穿其中,体现地方文化特色。2.提升城市生态景观效应是本次规划中的又一着力点,保护原有的宏观生态体系,水土的有续保持,以及植物的本土性应用,以生态、功能、文化为核心定位,在保证生态景观为主的前提下,以受众对景观本体的感受、需求来对河岸景观提升改造。3.滨水地带的河堤整治与河岸景观的综合设计,要渗透出应有的人文关怀与以人为本的特征,打造让受众感觉舒适美好的环境,让人们体味到河岸景观带来的全方位感受,以检验河岸规划的突出性与有效性。不但要满足人们对人工环境的刚性需求,更要提前感知人对景观的反馈评价,升华河岸景观的实质内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陵县城论文参考文献

[1].吴亚宁.黄陵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2].赵泽龙.沮河黄陵县城段局部景观提升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3].丁砚强.基于河道综合治理的滨河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李孜,石会娟,杨侃.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依托城镇和谐发展途径——以黄帝陵与黄陵县城为例[J].规划师.2011

[5].路绳飞,李彦君.黄陵县城所有居民禁烧有烟煤[N].延安日报.2008

[6].孙宏生,苏钠.黄陵县城旅游产业分析与发展对策[J].山西建筑.2008

[7].路绳飞,白维斌.黄陵县城沮河水变清了[N].延安日报.2007

[8].王春梅,寇军龙.要抱着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保护好建设好黄帝陵和黄陵县城[N].延安日报.2007

[9].赵菁.黄陵县城在黄帝陵总体规划意义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

标签:;  ;  ;  ;  

黄陵县城论文-吴亚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