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旅游论文-吴俊,孙宝鼎

小城镇旅游论文-吴俊,孙宝鼎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城镇旅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城镇,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层次分析

小城镇旅游论文文献综述

吴俊,孙宝鼎[1](2019)在《小城镇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具有众多的小城镇,探讨其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小城镇生态旅游规划、开发、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尝试构建符合小城镇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通过构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34个具体评价指标和因子权重。并以全国首批特色小城镇——红格镇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进行实证研究。(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20期)

王旭,及佳[2](2019)在《山地旅游小城镇“非正规”独立组团空间设计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论是深圳的较场尾还是厦门的曾厝埯,城市旅游发展片区周边总有一些"无心插柳柳成荫"(规划并未制定旅游发展计划或纳入规划统筹范围)的片区蓬勃发展,这些"非正规"的旅游组团形成并非人为设计而来,旅游从业者、服务业态也十分丰富,却可成为与主景区相得益彰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具有鲜明的空间特征和吸引力。本文探究"非正规"旅游组团的基础条件、多元人群和空间特征,探索在旅游小城镇规划设计过程中对"非正规"组团的刚性和弹性引导要求。本文以川西山地的旅游小城镇为例,由旅游服务的全过程要素入手,探讨在地形和区位条件影响下的独立建成组团旅游服务和空间设计策略:通过注入公共活动触媒、本土人员培训等方式引导多元人群参与空间运营、塑造空间活力和多元可能性;并通过重构空间结构、公共空间系统、公共环境品质等空间手段强化与突出山地空间特征、提升服务品质。(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期刊2019-10-19)

肖婷,赵守谅,陈婷婷,韩楚童[3](2019)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小城镇中心村评估方法研究——以恩施市叁岔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域旅游背景下,小城镇开发建设如火如荼。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确定中心村成为城乡建设空间布局的重点。本文以恩施市叁岔镇为例,通过层次分析和GIS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估模型,合理确定中心村,为其他小城镇中心村的选择提供借鉴经验。(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期刊2019-10-19)

杜青春[4](2019)在《北京历史文化型旅游小城镇产业培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是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的重要内容,北京历史文化型旅游小城镇在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显着问题影响了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性。本文筛选了九个北京市历史文化资源较为突出的小城镇,从产业布局、产业功能、产业形态和产业发展四个方面,总结其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显着倾向性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思路,以期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期刊2019-10-19)

王浩然[5](2019)在《全域旅游视角下西南小城镇转型升级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是新时期推进城镇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特别在转变小城镇经济增长方式、引导小城镇产业升级和彰显小城镇特色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助力作用。我国西南部小城镇基数大、发展慢,普遍存在生态脆弱、城镇化水平低、贫困面积大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省织金县为例,解析西南部小城镇在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和土地资源限制的双重阻力下,利用全域旅游理念转变发展思路的探索路径,提出"文旅品牌引领、多产融合驱动、体制创新保障"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通过确立以旅游业带动县域全面升级的总体战略,构建"农工文养运教"全面服务旅游的产业体系,构筑全域旅游促进经济转型持续推动力的发展策略,充分释放全域旅游对小城镇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旨在为西南部小城镇经济转型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期刊2019-10-19)

周鑫,陶特立,付志伟,陆军凯[6](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旅游小城镇规划探究——以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小城镇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吸纳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其中,我国民族地区因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多彩的风土人情,更具有培育成为旅游小城镇的先天优势,但也因其生态环境较为敏感、文化特质较为特殊,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小镇规划开发又有不同。本文以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为例,探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旅游小城镇规划。首先,本文剖析了沙雅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基础设施、旅游人才、品牌形象、产业融合、原住民参与等一系列困境;其次,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的指导下,结合发展困境,本文提出了产业融合、生态守护、文化彰显、设施保障、旅游扶贫五项规划策略,以期带动当地旅游小城镇发展,为民族地区的其他规划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期刊2019-10-19)

王成元[7](2019)在《基于小陇山林区的休闲生态旅游小城镇建设策略——以天水市麦积区东岔镇生态小城镇建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地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进,为林区发展生态旅游小城镇创造了条件。林区借助政策机遇以及独特区域优势、良好的森林环境、人文生态、气候和森林养生功能,采用生态友好型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森林科普等旅游休闲养生活动,让人在身心愉悦中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王群[8](2019)在《旅游小城镇利益主体适应性评价——以皖南宏村和汤口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相关利益主体面对旅游发展变化的适应情况,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重要表征。文章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内的汤口镇和宏村镇为案例地,采用潜在类别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和聚类分析,对案例地相关利益主体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得出:旅游小城镇利益主体适应能力可分为游离式、融入式和沉浸式叁种,分别约占41.06%、52.61%、6.33%,沉浸式是最理想的适应结果;旅游小城镇利益主体适应行为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行为适应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心理适应,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适应行为均处于中等水平,而经济心理适应却处于中等偏下,社会和环境心理适应处于中等偏上;游离式、融入式利益主体与沉浸式利益主体在经济增加、社会和谐感知、环保责任意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尤其是游离式利益主体还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失衡。(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10期)

张忠训,杨庆媛,王立,苏康传[9](2019)在《基于空间句法的山区旅游型小城镇多尺度空间演变——以镇远古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山区旅游型小城镇的空间演变,对其空间保护及旅游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镇远古镇为案例地,运用空间句法分析山区旅游型小城镇的空间特征与人类行为关系。从古城空间格局、旅游用地结构变化及古城内部区域特征探讨其整体空间演变过程。研究发现:(1)镇远古城空间呈现向西南和西北方向的放射状变化趋势,其扩展路径同时受到河流水系和山体等自然环境的影响。(2)镇远古城内人口逐步向外围疏散,游客不易识别商服用地空间;文物古迹用地的全局空间可达性不断增强,但其局部空间可达性减弱;居住用地便捷区域在拓扑距离较大时向全局集成度更高的交通干道转移,拓扑距离较小时则向区域内部局部集成度更高的区域转移,中等拓扑距离时居住中心向重要交通节点区域转移。(3)府城街道密度提升,但集成度提升不明显,智能度降低,这有助于传统街巷的保护,但不利于游客体验;卫城的交通和旅游资源优势使其集成度和智能度均有所提升,空间便捷程度较高,游客感知较好。本研究可为山区旅游型小城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江东桂,徐小菊[10](2019)在《新时期传统旅游特色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以庐山市海会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旅游小镇只是特色小镇当中的一种类型,从已公布的两批次"全国特色小镇"当中可看出,传统类旅游小镇数量相对较多。本文结合相关政策,以江西省庐山市海会特色小城镇为例,在立足于旅游固本、产业建镇等基础上分析探讨传统旅游类型的特色小城镇在新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9年07期)

小城镇旅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不论是深圳的较场尾还是厦门的曾厝埯,城市旅游发展片区周边总有一些"无心插柳柳成荫"(规划并未制定旅游发展计划或纳入规划统筹范围)的片区蓬勃发展,这些"非正规"的旅游组团形成并非人为设计而来,旅游从业者、服务业态也十分丰富,却可成为与主景区相得益彰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具有鲜明的空间特征和吸引力。本文探究"非正规"旅游组团的基础条件、多元人群和空间特征,探索在旅游小城镇规划设计过程中对"非正规"组团的刚性和弹性引导要求。本文以川西山地的旅游小城镇为例,由旅游服务的全过程要素入手,探讨在地形和区位条件影响下的独立建成组团旅游服务和空间设计策略:通过注入公共活动触媒、本土人员培训等方式引导多元人群参与空间运营、塑造空间活力和多元可能性;并通过重构空间结构、公共空间系统、公共环境品质等空间手段强化与突出山地空间特征、提升服务品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城镇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1].吴俊,孙宝鼎.小城镇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9

[2].王旭,及佳.山地旅游小城镇“非正规”独立组团空间设计策略[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2019

[3].肖婷,赵守谅,陈婷婷,韩楚童.全域旅游视角下小城镇中心村评估方法研究——以恩施市叁岔镇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9

[4].杜青春.北京历史文化型旅游小城镇产业培育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2019

[5].王浩然.全域旅游视角下西南小城镇转型升级策略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2019

[6].周鑫,陶特立,付志伟,陆军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旅游小城镇规划探究——以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2019

[7].王成元.基于小陇山林区的休闲生态旅游小城镇建设策略——以天水市麦积区东岔镇生态小城镇建设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

[8].王群.旅游小城镇利益主体适应性评价——以皖南宏村和汤口镇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9

[9].张忠训,杨庆媛,王立,苏康传.基于空间句法的山区旅游型小城镇多尺度空间演变——以镇远古镇为例[J].山地学报.2019

[10].江东桂,徐小菊.新时期传统旅游特色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以庐山市海会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

标签:;  ;  ;  ;  

小城镇旅游论文-吴俊,孙宝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