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荡体系论文-唐希,朱春霞,张月,王姣亮

振荡体系论文-唐希,朱春霞,张月,王姣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振荡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花黑茶,振荡反应,非催化振荡反应

振荡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唐希,朱春霞,张月,王姣亮[1](2019)在《金花黑茶-KBrO_3-H_2SO_4的非催化振荡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红茶的非催化振荡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金花黑茶的非催化振荡反应进行了研究,包括各反应物(金花黑茶、KBrO_3、H_2SO_4)的浓度、反应温度对非催化振荡反应的影响,并分析了催化反应与非催化反应的不同,计算了金花黑茶非催化反应的活化能为90.43 kJ/mol。当[金花黑茶]=20.016 mg/mL,[H_2SO_4]=0.48 mol/L,[KBrO_3]=0.056 mol/L时,出现最佳振荡图谱,并且对非催化振荡反应的催化机理作了更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张慧[2](2019)在《大环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体系在分析测定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宇宙的产生开始,自然界就存在着化学振荡。化学振荡体系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Belousov-Zhabotinsky、Briggs-Rauscher、Bray-Liebhafsky体系。在化学振荡中,中间物的浓度是周期性改变。科学家们利用这一特性把化学振荡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生物、物理等领域。在本文中的开头主要介绍的是BZ、BR反应体系的背景、机理、发展。其次,由于BZ、BR体系都与非线性化学相关,所以,对非线性化学的相关知识在第一章中也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介绍了一种新的鉴别官能团醛类和酮类的方法,即利用硫酸、具有催化作用的[CuL](ClO4)2、苹果酸以及NaBrO3构成BZ振荡体系鉴别醛类和酮类。先制备实验所用的[CuL](ClO4)2,利用I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鉴定。我们分别加入醛类和酮类到此体系中,发现醛类的加入使体系的电势降低。但是,当酮类加入到体系中时,体系没有受到影响。所以,通过醛类和酮类对体系的扰动差异,就可以成功地鉴别出醛类和酮类。并且体系的电势随着醛类浓度的增大降低程度更明显。其中被鉴定的醛类包括乙醛、丙醛、丁醛、戊醛、异戊醛和已醛,被鉴定的酮类包括丙酮、2-戊酮和2-已酮。由于溶解度的差异,被鉴别的醛类和酮类都有自己的范围。乙醛的浓度范围为1.8 × 10-4 mol/L到8 × 0-4 mol/L,丁醛的浓度范围为1.5 × 10-4 mol/L 到6 × 10-4 mol/L,异戊醛的浓度范围为1 × 10-4 mol/L到4 × 104 mol/L,丙醛和丙酮的浓度范围为3 × 10-4 mol/L到1.75 × 10-3mol/L,戊醛和2-戊酮的浓度范围为1 × 10-4 mol/L 到4 × 10-4 mol/L,已醛和已酮的浓度范围为1 × 10-4 mol/L 到2 × 10-4 mol/L。然后,我们利用CV和GCMS技术对醛氧化后的产物进行了确认,得出醛类被氧化为羧酸化合物,并根据FKN机理导出了反应扰动机理。第叁章介绍了如何用BR振荡体系检测丁香酸。该BR体系由硫酸、具有催化作用的[NiL](C1O4)2、作为底物的MA、碘酸钾以及H202构成。“L”指的是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4,11-二烯。先制备实验所用的催化剂[NiL](C104)2,利用I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表征。将丁香酸加入到上述体系中,发现振荡停止后恢复,这段时间用抑制时间tin表示。由于加入的丁香酸浓度C(丁香酸)的增大,恢复振荡需要更长的时间。然后,建立tin与加入的丁香酸浓度之间关系的工作曲线,通过工作曲线,发现它们之间是一次线性的关系,关系式为tin=5.03543E7*C(丁香酸)-6.94517(R=0.99477,N=19),此线性关系式要求丁香酸的浓度在2.50 × 10-7~1.00 × 10-5mol/L。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此关系式在2.50 ×10-7~1.00 × 10-5 mol/L测定丁香酸。另外,构成BR体系的物质的浓度的改变会影响此体系,所以,我们也对它们反应的最佳浓度进行了探究。最后,为了探究反应机理,我们进行了CV实验,并以NF、FCA为基础,推测出了丁香酸的扰动机理。最后介绍了一种新的测定芥子酸的方法,即用硫酸、[NiL](ClO4)2、作为底物的MA、碘酸钾以及H2O2构成BR振荡体系检测芥子酸。芥子酸的加入使振荡抑制后恢复,这段时间用tin表示。由于芥子酸C(芥子酸)的增大,恢复振荡需要更长的时间。建立加入的芥子酸浓度与tin之间关系的工作曲线。当芥子酸浓度在1.00 × 10-6~3.00 × 10-5 mol/L 时,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次线性关系,关系式为tin=1.23247 E7*C(芥子酸)+19.21534(R=0.9947,N=15)。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此关系式测定芥子酸。另外,我们也对BR体系的各物质的最佳浓度进行了探究。最后,我们进行了CV实验,并以NF、FCA为基础,推测出了芥子酸的扰动机理。(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杜宝中,张桂月,樊花,余炜[3](2018)在《基于BrO~-_3-Ce~(4+)-H~+-丙二酸/酒石酸振荡体系的中药电化学指纹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了BrO~-_3-Ce(SO_4)_2-H_2SO_4-丙二酸/酒石酸复合有机振荡反应体系,在考察各组分浓度对空白体系稳定性和特征参数影响的基础上,获得了30种中药的电化学指纹图谱。结果表明,电化学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的识别、不同部位区分及道地性鉴定,快速、灵敏、准确。同时,探讨并验证了振荡机制及中药指纹图谱的形成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21期)

张望宁,张慧,周颖,胡刚[4](2019)在《利用四氮杂大环二镍催化的新型Briggs-Rauscher振荡体系定量分析测定槲皮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一种分析测定槲皮素的新方法,即利用Briggs-Rauscher(BR)化学振荡体系实现对槲皮素的分析测定.在BR化学振荡体系中,利用四氮杂大环二烯镍配合物[NiL](ClO_4)_2做催化剂,其中配体L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4,11-二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槲皮素的加入,会使振荡体系受到抑制,产生抑制时间.根据加入不同浓度的槲皮素溶液与产生的抑制时间(tin)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工作曲线来实现对槲皮素的定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浓度1.0×10~(-6)~4.5×10(-6)?mol·L~(-1)范围内,抑制时间与槲皮素浓度之间呈一次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tin=5.394 524+2.423 81×10~7c(槲皮素)(N=8,R=0.997);在高浓度4.5×10(-6)~3.5×10-5 mol·L~(-1)范围内,也呈一次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tin=-423.965 94+8.170 44×10~7c(槲皮素)(N=7,R=0.994).此外,探索了测定槲皮素的较佳浓度条件.根据循环伏安实验,推断了体系中可能与槲皮素作用的反应物.根据NF、FCA模型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制.(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鉴娴,龙立平,杨晶,贺铖[5](2018)在《B-Z化学振荡体系法鉴别黑毛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黑毛茶-丙二酸-硫酸铈铵-溴酸钾-硫酸B-Z振荡体系,得到不同地域黑毛茶的指纹图谱并讨论其特征参数和相似度﹒实验表明,振荡反应的最优实验条件为:溴酸钾0.301 7 mol/L,硫酸3.0 mol/L,丙二酸0.799 mol/L,硫酸铈铵0.006 09 mol/L,黑毛茶原液0.50 g/L,振荡体系的总体积为50 mL,且反应温度为30℃;在此振荡反应条件下,不同地区的黑毛茶有各不相同的指纹图谱,可根据指纹图谱的特征参数来计算黑毛茶的相似度,从而辨别出不同产地的黑毛茶﹒(本文来源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王姣亮,胡传财,唐希,张月,朱春霞[6](2018)在《红茶-KBrO_3-H_2SO_4的非催化振荡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红茶-KBrO_3-H_2SO_4的非催化振荡反应,研究了各反应物(红茶、KBrO_3和H_2SO_4)浓度、反应温度对非催化振荡反应的影响,计算了反应活化能,并分析了催化反应与非催化反应的不同,最后对非催化反应的催化机理作了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杨珊,张精精,张瑞[7](2018)在《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钠对BrO_3~--SO_3~(2-)-Fe(CN)_6~(4-)体系pH振荡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葡萄糖(Glu)和葡萄糖酸钠(Glu-Na)对BrO_3~--SO_3~(2-)-Fe(CN)_6~(4-)(BSF)体系pH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lu加入浓度的增加,体系的pH振幅基本不变,而振荡周期则按多项式关系增大,这是由于Glu不是酸碱化合物,因此不干扰体系pH变化,而Glu的还原反应及其还原产物葡萄糖酸与Fe~(3+)的络合平衡则会减慢BSF体系反应速率;随着Glu-Na加入浓度的增加,体系的pH振幅则减小、周期线性增大,这是Glu-Na弱碱性、缓冲作用以及与Fe~(3+)络合平衡的共同作用所致。(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04期)

左柱敏[8](2017)在《新型化学振荡体系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化学振荡体系因其方便快速、操作方便等优点,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被测物对振荡化学反应的测量,将其作为生命代谢探索与研究的依据,其成果在食品药品分析、疾病诊察以及临床检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7年24期)

李杰,郑朝晖,丁小斌[9](2017)在《基于BZ振荡反应的自主变形凝胶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微凝胶交联的P(Ru(bpy)_3-CONIPAAm)互穿PNIPAAm网络协同BZ振荡反应,构建了在封闭体系中不依赖外界刺激就可发生往复"弯曲-伸直"变形的自主变形高分子凝胶体系。合成了可聚合的BZ振荡活性单体Ru(bpy)_3,用FTIR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光引发聚合的方法在PNIPAAm网络的基础上形成互穿结构的Ru(bpy)_3浓度梯度凝胶。考察了在不同温度下P(Ru(bpy)_3-CONIPAAm)互穿PNIPAAm凝胶处于氧化态/还原态时的平衡溶胀率,证明在相同温度下处于氧化态的凝胶具有更大的平衡溶胀率。将制备的Ru(bpy)_3浓度梯度凝胶置于BZ振荡底液中,随着BZ反应的进行,凝胶自主往复地发生"弯曲-伸直"变形。本文中提出的利用光引发聚合快速固定浸润过程中形成的浓度梯度的不对称凝胶制备方法,有望拓展自主变形凝胶的变形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期刊2017-10-10)

李德梅[10](2017)在《亚氯酸钠及二氧化氯相关化学振荡反应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分别用动态建模分析软件Berkeley Madonna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ClO_2-I_2-乙酰乙酸乙酯(EAA)体系及NaClO_2-KI-乙酰乙酸叔丁酯(BAA)体系理论计算模拟和实验探究,研究不同化学振荡体系的振荡行为及振荡规律。在ClO_2-I_2-EAA体系中,采用动态建模分析软件Berkeley Madonna对其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理论模拟。发现改变ClO_2、I_2、H~+以及乙酰乙酸乙酯的初始浓度,会对I_3-、ClO_2-、H~+以及I~-的振荡行为产生影响,即改变其振荡周期、振幅及振荡波的数目。将模拟数据用Origin软件数学曲线拟合,得出:随着C1O_2初始浓度的不断增大,I_3-ClO_2-、H~+以及I~-的振荡行为出现相同规律,即振荡周期、振幅都随之减小,振荡波的数目先增多后减少;随着EAA初始浓度的不断增大,I_3~-、ClO_2~-、H~-以及I~-的振荡周期、振幅随之增大,而振荡波的数目逐渐减少;随着H_2SO_4初始浓度的不断增大,I_3-ClO_2-、H~+以及I~-的振荡周期、振幅随之增大,而振荡波的数目逐渐减小;随着I_2的初始浓度的不断增加,I_3~-、C1O_2-、H~+以及I~-的振荡波的数目先增多后减少,振荡周期逐渐减小,振幅逐渐增大。同时进行空间模拟,利用MATLAB软件,建立简化的机理模型,得到该体系可发生振荡的浓度范围。发现发生振荡的空间区域随着pH的增大而不断减小。本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新的化学振荡体系:NaClO_2-KI-BAA。着重探究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反应温度、pH值对振荡行为的影响。首先选取297nm、360nm、585nm加淀粉和287nm不加淀粉条件下,通过改变NaClO_2、H_2SO_4、KI、BAA的初始浓度,探究对振荡周期、诱导时间及振幅的影响。实验数据曲线拟合,得到各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分别与振荡周期、振幅、诱导时间的数学关系式。其次研究了反应温度对振荡现象的影响规律,计算得到诱导阶段和振荡阶段的表观活化能。本文对BAA-I_2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得出其反应速率方程及H+表观反应级数与pH值的线性关系式。H~+表观反应级数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5)

振荡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宇宙的产生开始,自然界就存在着化学振荡。化学振荡体系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Belousov-Zhabotinsky、Briggs-Rauscher、Bray-Liebhafsky体系。在化学振荡中,中间物的浓度是周期性改变。科学家们利用这一特性把化学振荡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生物、物理等领域。在本文中的开头主要介绍的是BZ、BR反应体系的背景、机理、发展。其次,由于BZ、BR体系都与非线性化学相关,所以,对非线性化学的相关知识在第一章中也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介绍了一种新的鉴别官能团醛类和酮类的方法,即利用硫酸、具有催化作用的[CuL](ClO4)2、苹果酸以及NaBrO3构成BZ振荡体系鉴别醛类和酮类。先制备实验所用的[CuL](ClO4)2,利用I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鉴定。我们分别加入醛类和酮类到此体系中,发现醛类的加入使体系的电势降低。但是,当酮类加入到体系中时,体系没有受到影响。所以,通过醛类和酮类对体系的扰动差异,就可以成功地鉴别出醛类和酮类。并且体系的电势随着醛类浓度的增大降低程度更明显。其中被鉴定的醛类包括乙醛、丙醛、丁醛、戊醛、异戊醛和已醛,被鉴定的酮类包括丙酮、2-戊酮和2-已酮。由于溶解度的差异,被鉴别的醛类和酮类都有自己的范围。乙醛的浓度范围为1.8 × 10-4 mol/L到8 × 0-4 mol/L,丁醛的浓度范围为1.5 × 10-4 mol/L 到6 × 10-4 mol/L,异戊醛的浓度范围为1 × 10-4 mol/L到4 × 104 mol/L,丙醛和丙酮的浓度范围为3 × 10-4 mol/L到1.75 × 10-3mol/L,戊醛和2-戊酮的浓度范围为1 × 10-4 mol/L 到4 × 10-4 mol/L,已醛和已酮的浓度范围为1 × 10-4 mol/L 到2 × 10-4 mol/L。然后,我们利用CV和GCMS技术对醛氧化后的产物进行了确认,得出醛类被氧化为羧酸化合物,并根据FKN机理导出了反应扰动机理。第叁章介绍了如何用BR振荡体系检测丁香酸。该BR体系由硫酸、具有催化作用的[NiL](C1O4)2、作为底物的MA、碘酸钾以及H202构成。“L”指的是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4,11-二烯。先制备实验所用的催化剂[NiL](C104)2,利用I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表征。将丁香酸加入到上述体系中,发现振荡停止后恢复,这段时间用抑制时间tin表示。由于加入的丁香酸浓度C(丁香酸)的增大,恢复振荡需要更长的时间。然后,建立tin与加入的丁香酸浓度之间关系的工作曲线,通过工作曲线,发现它们之间是一次线性的关系,关系式为tin=5.03543E7*C(丁香酸)-6.94517(R=0.99477,N=19),此线性关系式要求丁香酸的浓度在2.50 × 10-7~1.00 × 10-5mol/L。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此关系式在2.50 ×10-7~1.00 × 10-5 mol/L测定丁香酸。另外,构成BR体系的物质的浓度的改变会影响此体系,所以,我们也对它们反应的最佳浓度进行了探究。最后,为了探究反应机理,我们进行了CV实验,并以NF、FCA为基础,推测出了丁香酸的扰动机理。最后介绍了一种新的测定芥子酸的方法,即用硫酸、[NiL](ClO4)2、作为底物的MA、碘酸钾以及H2O2构成BR振荡体系检测芥子酸。芥子酸的加入使振荡抑制后恢复,这段时间用tin表示。由于芥子酸C(芥子酸)的增大,恢复振荡需要更长的时间。建立加入的芥子酸浓度与tin之间关系的工作曲线。当芥子酸浓度在1.00 × 10-6~3.00 × 10-5 mol/L 时,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次线性关系,关系式为tin=1.23247 E7*C(芥子酸)+19.21534(R=0.9947,N=15)。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此关系式测定芥子酸。另外,我们也对BR体系的各物质的最佳浓度进行了探究。最后,我们进行了CV实验,并以NF、FCA为基础,推测出了芥子酸的扰动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振荡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唐希,朱春霞,张月,王姣亮.金花黑茶-KBrO_3-H_2SO_4的非催化振荡体系研究[J].广州化工.2019

[2].张慧.大环配合物催化的化学振荡体系在分析测定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9

[3].杜宝中,张桂月,樊花,余炜.基于BrO~-_3-Ce~(4+)-H~+-丙二酸/酒石酸振荡体系的中药电化学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8

[4].张望宁,张慧,周颖,胡刚.利用四氮杂大环二镍催化的新型Briggs-Rauscher振荡体系定量分析测定槲皮素[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刘鉴娴,龙立平,杨晶,贺铖.B-Z化学振荡体系法鉴别黑毛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王姣亮,胡传财,唐希,张月,朱春霞.红茶-KBrO_3-H_2SO_4的非催化振荡体系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杨珊,张精精,张瑞.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钠对BrO_3~--SO_3~(2-)-Fe(CN)_6~(4-)体系pH振荡的影响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

[8].左柱敏.新型化学振荡体系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J].饮食科学.2017

[9].李杰,郑朝晖,丁小斌.基于BZ振荡反应的自主变形凝胶体系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2017

[10].李德梅.亚氯酸钠及二氧化氯相关化学振荡反应体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

标签:;  ;  ;  

振荡体系论文-唐希,朱春霞,张月,王姣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