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轴转向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车辆工程,转向系统,双前轴转向系,Ackermann转向原理
多轴转向机构论文文献综述
王成志,王云超[1](2019)在《双前轴转向机构的运动分析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完成转向杆系的优化设计,用空间坐标变换理论,推导了双前轴转向系统控制的各轮转角解析关系式。根据Ackermann定理,以最大绝对误差为目标函数作数学优化,以最大绝对误差及最小传动角的等值线图等可视化技术为辅助,对双前轴转向车辆转向杆系,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保证最小传动角的情况下,使双前轴的转向车轮在一定的转角范围内的最大转角误差皆小于1.18?。该方法减少优化过程的盲目性,容易获得符合实际需求的机构参数。建议:应选择合适的梯形臂长作为数学优化下限;转向机构应保证车轮能在叁个运动位置精确实现纯滚动。(本文来源于《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于宾,但斌斌,任中立,耿会良,张吉胜[2](2018)在《多轴式无轨钢包车转向机构仿真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多轴式无轨钢包车转向运动特性进行分析,以车辆基本转向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钢包车在"八"字形转向时各车轮的理论转向角度公式,以转向轮的实际转向角与理论转向角的最小误差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轴式车辆转向机构的优化数学模型。采用仿真与优化软件对典型六轴式钢包车转向机构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前各车轮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协调性不足,经过优化之后车轮组协调性得到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鲜前,黄松和[3](2017)在《基于ADAMS的多轴车辆前叁桥转向机构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转向摇臂机构对转向系统的影响,通过在ADAMS里建立多轴车辆前叁桥转向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结合阿克曼转向原理验证其转向性能。根据仿真过程中的误差,提出了基于转角误差最小的优化方法,并在ADAMS对前叁桥转向摇臂机构进行了结构优化,结构表明,优化后的转角相比优化之前转角误差进一步减小。(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期刊2017年06期)
陈前有,常健[4](2017)在《多轴汽车的转向机构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货车的需求越来越大。多轴汽车作为承重能力良好的货车,是改善我国货物运输的强力工具。本次研究依据阿克曼转角的几何原理与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规律使用多目标优化的方法,进行复核加权函数的优化设计,结合多轴汽车车轮转向的特性,构建数学模型对优化方法进行分析。希望本次研究有利于完善多轴汽车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缩减研发周期,促进我国多轴汽车的设计与生产。(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高岩,王龙江,曹静[5](2016)在《多轴汽车转向机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是根据车轮转向特性,构建了一种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可行的优化方法,对10×6双前轴转向汽车的转向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优化从而协调了转向轮的转角关系,并利用UG软件建立其转向机构的仿真模型;利用ADAMS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其有效性。为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提高其设计效率,缩短了研发周期。(本文来源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李喆[6](2016)在《多轴转向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及转向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平行四边形为耦合机构的多相六连杆转向系统为研究内容,进行了软件开发、仿真分析、方案设计与试验论证。主要建立了转向机构的数学模型与平面力系模型对转向机构进行理论分析,最后通过试验论证多轴转向系统的合理性。首先,利用C#编程软件编制多轴转向系统进行可视化设计,主要功能是对Watt-II型六连杆多轴转向系统进行尺寸设计、结构简图的设计以及受力分析。通过可视化设计软件计算一套较为理想的机构尺寸,并绘制驱动力矩以及各轴肘节臂受力曲线图,在车辆常用转角(0°,45°)范围内能较好满足阿克曼转向原理。其次,根据实际车辆在转向过程中,地面对转向系统的力和力矩进行分析。在考虑构件弹性情况下,对转向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当转向构件尺寸发生变化时,最大转角偏差不超过2°。然后,按照实际车辆转向操纵机构原理对试验台进行驱动部件的改进设计,并设计了试验台专用电气线控柜;同时针对测试系统编制了配套的PLC试验程序。完成试验台搭建后,利用误差控制理论进行方案设计,依次进行各轮转角测试分析、各轮转角与转向摇臂的关系测试分析以及各轴不同加载工况下的驱动力与轴间力试验分析。忽略试验杆组间的内部摩擦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也能够良好吻合。通过本文前期的设计理论结果搭建试验台,并进行试验分析。分别进行了系统的转角误差分析与受力分析,验证了多轴转向系统可视化设计软件的合理性,为后续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6-06-30)
周红妮,冯樱,赵慧勇,朱林[7](2015)在《基于iSIGHT集成技术的某重卡双轴转向机构多目标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东风某重卡汽车在使用中存在的轮胎异常磨损问题,利用ADAMS/View对双轴转向机构进行建模与运动学仿真。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MDO)软件i SIGHT,实现ADAMS/View运动学仿真集成,并建立机构优化分析流程。采用正交数组DOE分析法和NSGA-II遗传算法实现了该双轴转向机构的多目标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各车轮转角误差大大减小,有效解决了车轮异常磨损问题。(本文来源于《汽车零部件》期刊2015年06期)
高峰[8](2015)在《多轴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研究及转向机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操纵稳定性作为评价汽车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影响驾驶员操控汽车的难易程度,而且也决定了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在工程建设任务日益繁重的今天,对多轴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已成为主流趋势。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重型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概况,明确了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方法,为后续地研究理清了思路。此外,分别介绍了双轴汽车的转向原理及多轴转向汽车的转向原理。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多轴转向汽车线性叁自由度操纵模型,为接下来整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着重介绍了某五轴双前轴转向重型汽车的建模过程。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在ADAMS/Car中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包括悬架、转向、车身、驾驶室、动力总成和轮胎子系统模型的建立。对装配后的整车模型进行约束分析、平衡悬架钢板弹簧刚度验证、整车静平衡分析和车轮同向激振分析,验证了模型安装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在ADAMS/Car中,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操纵稳定性试验内容,对整车模型进行转向盘角阶跃输入、转向盘角脉冲输入、转向回正性、稳态回转和蛇形五项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车的瞬时响应特性较好,操纵稳定性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其次,分析讨论了不同质心位置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地降低质心高度和前移质心位置可以提高操纵稳定性。最后,应用ADAMS对双前轴转向机构中的转向摇臂机构和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了优化,依据优化结果修改和完善整车模型,通过再次进行仿真试验表明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得到改善。本文针对模型车操纵稳定性和转向机构优化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对于实际样车转向机构的设计与操纵稳定性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期刊2015-03-01)
陈尧,马力,王翠[9](2014)在《多轴重型特种平板车新型转向机构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多轴重型特种平板车转向机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转向机构,进行了机构的原理分析和原型设计,建立了多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新型机构特别适用于宽体独纵梁多轴特种重型平板车,具有结构简单、布置方便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期刊2014年02期)
王翠,马力,邓小禾[10](2012)在《多轴平板车转向机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液压模块组合挂车转向机构的研究,提出了面向构件力和转角协调的优化设计方法,给出了两纵列任意轴线车辆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根据所提出的方法和模型,在ADAMS中对典型的6轴线车辆建立了优化仿真分析模型。分析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转角协调的基础上,考虑力的协调是可行的,且拉杆的受力情况可以得到较大改善。(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期刊2012年05期)
多轴转向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多轴式无轨钢包车转向运动特性进行分析,以车辆基本转向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钢包车在"八"字形转向时各车轮的理论转向角度公式,以转向轮的实际转向角与理论转向角的最小误差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多轴式车辆转向机构的优化数学模型。采用仿真与优化软件对典型六轴式钢包车转向机构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前各车轮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协调性不足,经过优化之后车轮组协调性得到显着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轴转向机构论文参考文献
[1].王成志,王云超.双前轴转向机构的运动分析及优化设计[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9
[2].于宾,但斌斌,任中立,耿会良,张吉胜.多轴式无轨钢包车转向机构仿真与优化设计[J].现代制造工程.2018
[3].鲜前,黄松和.基于ADAMS的多轴车辆前叁桥转向机构优化分析[J].建筑机械.2017
[4].陈前有,常健.多轴汽车的转向机构优化设计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
[5].高岩,王龙江,曹静.多轴汽车转向机构优化设计[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
[6].李喆.多轴转向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及转向性能试验[D].西安理工大学.2016
[7].周红妮,冯樱,赵慧勇,朱林.基于iSIGHT集成技术的某重卡双轴转向机构多目标优化[J].汽车零部件.2015
[8].高峰.多轴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研究及转向机构优化[D].辽宁工业大学.2015
[9].陈尧,马力,王翠.多轴重型特种平板车新型转向机构的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4
[10].王翠,马力,邓小禾.多轴平板车转向机构优化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2
标签:车辆工程; 转向系统; 双前轴转向系; Ackermann转向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