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遗传框架图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梅花,AFLP,SSR,遗传图谱
遗传框架图谱论文文献综述
赵新宇[1](2010)在《SSR引物开发及梅花分子框架遗传图谱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梅花(Prunus mume Sieb.et Zucc)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在园林中应用广泛。目前梅花的相关研究涉及范围比较广,包括种质资源多样性、常规育种繁殖栽培、离体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等;分子标记在梅花品种分类研究中的应用较为深入,但尚未有梅花分子遗传图谱构建的报道。本实验以‘雪梅’为母本和‘粉皮宫粉’为父本,杂交得到的F1作为作图群体,在开发SSR标记的基础上,用AFLP和SSR标记构建梅花框架遗传图谱。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梅花F1作图群体的建立以‘雪梅’为母本、‘粉皮宫粉’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杂交子代群体56株。2.作图群体的AFLP分析对512对AFLP引物进行筛选,得到多态性较高、条带清晰的引物24对。利用筛选出的引物对F1群体进行多态性分析,得到167个标记,其中父本特有标记51个,母本特有标记56个,双亲共有标记73个。3.SSR引物来源。从蔷薇科基因组数据库(http://www.bioinfo.wsu.edu/gdr/)搜索和下载梅花同属近缘种SSR引物,主要为杏和桃SSR引物序列,并进行合成,得到引物89对;同时,利用父本‘粉皮宫粉’基因组DNA,采用FIASCO法结合磁珠富集法开发SSR引物。得到引物52对,其中含AG重复引物50对,含CAG重复引物2对。4.作图群体的SSR分析。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得到17对在F1群体中存在多态性、重复性强,且条带清晰的引物。对F1群体进行多态性分析得到12个多态性位点,其中父本4个,母本5个,双亲共有标记3个。5.框架遗传图谱的构建。利用JOINMAP3.0分别对父母本进行分析,构建框架遗传图谱。‘粉皮宫粉’图谱包含14个连锁群共有42个标记,覆盖基因组长度为305cM。‘雪梅’图谱包含14个连锁群共有48个标记,覆盖基因组长度为232cM。(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卢杰,吕媛媛,李杰勤,詹秋文,王敏[2](2009)在《高丹草SSR引物设计及分子遗传框架图谱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粱EST序列和BAC克隆,以Primer 5.0程序设计了10对高丹草SSR引物,结果发现有3对引物在皖草2号高丹草的亲本间表现多态性,其中2对来自BAC的引物可用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除以上10对SSR引物外,再选取已公布的245对高粱SSR引物,以180个皖草2号(TX623A×S722)的F2代单株作为构图群体,构建了一个包括4个连锁群、33个SSR标记的高丹草遗传图谱,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458.5cM,平均图距13.8cM。(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刘恩英[3](2008)在《簸箕柳×绵毛柳遗传框架图谱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簸箕柳295-2(S.suchowensis)×绵毛柳716(S.erioclada L)的F1杂交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杨树SSR(1656对)、柳树SSR(68对)、柳树SCAR(2对)和SRAP(100个组合)标记对该作图群体的94个单株进行遗传分析,获得了82个杨树SSR多态位点,24个柳树SSR多态位点,8个SCAR多态位点和105个SRAP多态性位点。利用获得的219个分子标记和两个性别形态(表型)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121个标记位点、35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图谱总图距为1633.1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8.58cM。估算柳树基因组的大小为2127.28cM,本图谱的基因组覆盖度为76.77%。该图谱为柳树控制重要性状的QTL定位、柳树遗传学研究和杨柳科的比较基因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在筛选的1826对分子标记中,发现有一个与雌性性别相关的标记(SCARAE08-780-5),并与雌性性别标记Sex-F定位于第1连锁群;雄性性别标记Sex-M被定位于第17连锁群。但是,在两个连有性别标记的连锁群上和其它筛选的众多分子标记中,没有发现其它与性别共分离或相关的标记,因此,柳树性别决定很可能是由多基因控制,而不一定存在性染色体。通过BLAST分析,发现柳树与杨树基因组存在一定的同线性和共线性,同时也发生了染色体重排。(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8-06-01)
张俊卫,黄翠娟,张金波,包满珠[4](2007)在《梅花分子框架遗传图谱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梅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嘉果,具有悠久的栽培与园林应用历史。为奠定梅基因组研究、基因克隆以及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分析的基础,以‘雪梅’ב粉皮宫粉’为杂交组合产生的43株 F_1代植株为作图群体,采用"双拟测交"理论(double pseudo-testcross)构建了梅花的分子框架遗传图(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1-01)
李兴鹏[5](2007)在《鹅掌楸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连锁框架图谱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鹅掌楸属在植物系统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当前利用DNA分子标记对其开展相关研究的报道很少,且仅局限于RAPD标记,开发能用于鹅掌楸属的分子标记进行研究可为鹅掌楸属树种遗传学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本研究开发了一批适用于鹅掌楸属树种遗传学研究的EST-SSR分子标记,优化了SRAP反应程序,并用筛选得到的多态EST-SSR与SRAP标记,以杂交鹅掌楸(S×BM)F1代群体为材料,构建了鹅掌楸遗传连锁框架图谱。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北美鹅掌楸EST数据库信息,设计出176对EST-SSR引物,其中,132对引物在北美鹅掌楸中有效扩增,72对扩增出多态,占有效引物的54.5%;有108对在鹅掌楸中有扩增产物,49对扩增出多态,引物的通用率为81%,多态率为37.1%。利用木兰科近缘种玉兰检测其通用性,71对引物在玉兰中有扩增产物,19对扩增出多态,引物在玉兰中的通用率为53.8%,引物多态率为14.4%;有14对引物在叁个物种中都可以扩增出多态,占有效引物的10.6%。2、首次将SRAP标记用于鹅掌楸,并通过梯度实验确定了其最佳反应体系:20 uL反应体系中,模板40 ng,正负引物浓度各为0.4 uM,Mg~(2+)浓度2.0 mM,每种dNTPs浓度都为0.2 mM, rTaq酶1 U;PCR扩增程序分两步,第一步5个循环,36℃退火;第二步35个循环,52℃退火,最后72℃温育7~10 min。扩增的产物在6% PAGE胶上分离检测,银染法显带。实验证明扩增效果较好,条带丰富,稳定性强,重复性好。3、利用筛选出的多态SSR与SRAP引物,对鹅掌楸种间杂交F1代群体中186个个体进行检测。总共获得分离位点135个,其中35对SSR多态引物,检测到38个多态位点,平均每对引物1.05个多态位点;42对SRAP多态引物得到97个SRAP多态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2.31个多态位点。4、鹅掌楸遗传连锁框架图谱构建用JOINMAP2.0进行,取LOD=3时得到83个标记,构建44个连锁群。其中,两个及两个以上标记的连锁群有18个,共有57个标记分布其中。图谱中,最大连锁群图距为104.8 cM,最小连锁群图距为17.7 cM,平均连锁群图距为45.6 cM,总图距为820.2 cM;各连锁群中,标记数最多的有6个,最少的的有2个标记,平均每个连锁群标记数为3.17个;最大标记间距45.4 cM,最小标记间距2.6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4.4 cM。(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7-06-01)
刘贤德,刘晓,郭希明,高其康,张国范[6](2005)在《皱纹盘鲍遗传连锁框架图谱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皱纹盘鲍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的地区,目前年产量已达4000-5000吨。目前,对于皱纹盘鲍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形态、生理及养殖方面,而关于遗传尤其是分子遗传方面的研究甚少,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关皱纹盘鲍遗传连锁图谱的报告。本研究运用拟测交策略结合RAPD、AFLP和微卫星标记技术进行皱纹盘鲍遗传图谱的构建。实验所用的皱纹盘鲍家系建于2000年5月,以来自日本宫城县海区的1个野生皱纹盘鲍(标记为J)为母本、中国大连付家庄海区的1个野生皱纹盘鲍(标记为C)为父本构(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摘要》期刊2005-09-01)
杨俊品,荣廷昭,黄烈健,唐海涛,向道权[7](2004)在《玉米分子遗传框架图谱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 4 8 2× 5 0 0 3的 1 6 6个F2 单株为作图群体 ,利用 1 35个RFLP探针和 1 31对SSR引物对亲本 4 8 2、5 0 0 3之间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 ,筛选出 1 0 9个RFLP多态性探针和 81对SSR多态性引物用于F2 群体分析 ,利用上述 1 0 9个RFLP标记和 81个SSR标记 ,构建了具 1 90个RFLP、SSR标记 1 99个标记位点的玉米分子遗传图谱 ,覆盖整个基因组 2 984 1cM ,标记间平均间距 1 5 1cM。(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遗传框架图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高粱EST序列和BAC克隆,以Primer 5.0程序设计了10对高丹草SSR引物,结果发现有3对引物在皖草2号高丹草的亲本间表现多态性,其中2对来自BAC的引物可用于遗传连锁图谱构建。除以上10对SSR引物外,再选取已公布的245对高粱SSR引物,以180个皖草2号(TX623A×S722)的F2代单株作为构图群体,构建了一个包括4个连锁群、33个SSR标记的高丹草遗传图谱,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458.5cM,平均图距13.8c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传框架图谱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新宇.SSR引物开发及梅花分子框架遗传图谱的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0
[2].卢杰,吕媛媛,李杰勤,詹秋文,王敏.高丹草SSR引物设计及分子遗传框架图谱构建[J].中国草地学报.2009
[3].刘恩英.簸箕柳×绵毛柳遗传框架图谱的构建[D].南京林业大学.2008
[4].张俊卫,黄翠娟,张金波,包满珠.梅花分子框架遗传图谱的构建[C].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7
[5].李兴鹏.鹅掌楸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连锁框架图谱构建[D].南京林业大学.2007
[6].刘贤德,刘晓,郭希明,高其康,张国范.皱纹盘鲍遗传连锁框架图谱的构建[C].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摘要.2005
[7].杨俊品,荣廷昭,黄烈健,唐海涛,向道权.玉米分子遗传框架图谱构建[J].作物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