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损伤定位论文-李成,陈功轩,铁瑛,牛冬冬

梁损伤定位论文-李成,陈功轩,铁瑛,牛冬冬

导读:本文包含了梁损伤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压电阻抗技术,无损检测,损伤定位,相关系数

梁损伤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李成,陈功轩,铁瑛,牛冬冬[1](2016)在《基于压电阻抗技术的铝梁损伤定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识别铝梁结构损伤位置,运用压电阻抗技术对铝梁进行了损伤定位试验研究.用精密阻抗分析仪在不同频率段下对无损及自制损伤孔两种情况下的阻抗实部信号进行测量,并用pearson相关系数处理试验数据,通过多次试验找到了阻抗实部相关系数值与压电陶瓷传感器(piezoceramic transducer,PZT)和损伤之间距离近似成线性关系的适测频率段.并在适测频率段内进行铝梁损伤定位试验,损伤孔及裂纹位置的探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从而证实了该方法应用于铝梁损伤定位的有效性,可为无损检测的损伤定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刘增华,曹瑾瑾,张龙,何存富,吴斌[2](2015)在《基于机电阻抗与超声导波技术的复合材料梁损伤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机电阻抗与超声导波技术,结合数据融合算法,实现了复合材料梁结构的损伤定位研究.首先,利用2种方法各自的损伤监测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损伤指数的数据融合算法,用于表征结构的变化情况;其次,运用2种方法单独进行损伤评估,均可以实现损伤在较大范围内的定位,但定位不准确;最后,运用综合损伤指数对结构损伤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这种通过数据融合得到的综合损伤指数能较为准确地识别缺陷所在位置,实现了损伤的定位评估.(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包振明,马骏,林哲,赵德有,王任众[3](2013)在《简支梁损伤定位的直接指标法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损伤诊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判断结构损伤的位置。损伤会使结构的模态参数发生改变。应变模态比固有频率和振型对局部损伤更加敏感。基于应变模态差分原理的损伤定位直接指标法ISMSD(Strain Mode Shape Difference)具有不需原始模态数据的优点。本文通过应用该方法对假定两处损伤的钢质非贯穿裂纹简支梁在几种不同损伤程度状况下损伤位置直接损伤指标值计算。由直接指标值的大小正确地判定损伤位置,尤其是损伤量较小时。(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3年05期)

王艺霖[4](2013)在《基于曲率的单跨梁损伤定位新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基于曲率进行损伤识别的方法一般都需要同时利用结构在损伤前、后的状态信息,但对于大部分实际梁结构,完好状态下的状态信息往往已不可获取。为此,提出基于曲率的新指标——相邻差分曲率差值,对它在单跨梁损伤定位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该指标不需要结构在完好状态下的信息,而且对测点处及其附近出现的损伤都可以识别出来。给出新指标的应用方式以及提高鲁棒性的3种方式。算例证明,新指标不仅适用于理想的简支梁,也适用于支座支承的单跨梁。(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3年08期)

郑明[5](2009)在《基于智能算法的梁损伤定位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房屋建筑、公路交通等工程事故的频繁发生,工程质量的好坏引起了人们的日益重视。然而工程结构中由于初始缺陷的存在及荷载和环境的共同作用,经长期的累积导致的性能下降甚至安全隐患容易被忽视,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甚至是安全事故。梁作为承重构件在整个工程结构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梁的损伤定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目前梁损伤定位采用的主流技术包括基于振动的损伤检测和基于智能方法的损伤检测。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大规模并行分布处理、高度的容错性和鲁棒性及自学习自适应能力,从而成为梁损伤定位的有效手段。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网络是研究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神经网络。由于基本的BP算法收敛速度慢,出现了对基本BP算法的各种改进技术,其中采用了数值优化技术的LMBP算法是最快的一种BP算法。由于其基于梯度的搜索策略,BP算法极易陷入局部最优点。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一种群智能算法,具有很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将其用于训练神经网络可以克服BP算法的极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然而在粒子群优化算法中,早熟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制约了算法的性能。人工免疫系统中抗体抑制机制和基因变异机制能够有效的维持抗体的多样性,疫苗接种机制利用先验知识指导搜索过程,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本文将免疫算子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构造了一种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四个基准测试函数使用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试算,并与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免疫算子的引入有效克服了算法容易早熟的缺陷,增强了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明显改善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性能。本文使用这种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来训练前向神经网络,结果与基准函数测试类似,免疫算子的引入改善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性能。本文还将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各种BP算法进行了比较,并使用LMBP算法对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训练后的网络进行进一步的训练,既利用了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结果早期的全局搜索能力,又利用了LMBP算法后期的局部精细搜索能力,网络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使用训练后的网络对桁架梁进行损伤定位仿真,仿真结果能够对损伤定位起到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实现了桁架梁的损伤定位仿真系统。(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9-04-01)

姜增国,闵志华[6](2006)在《基于小波包分析的简支梁损伤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包节点能量(WPCE)比值aji(n)的结构损伤定位方法,采用其比值向量aji(n)和曲率向量aji(n)”2个指标作为损伤定位的依据,从而做到对于结构损伤的无模型定位,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06-04-01)

张杨[7](2006)在《基于自振频率的梁损伤定位动力检测理论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的、人为的各种作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当这些损伤累积到一定的程度,结构的性能会呈大幅的下降,从而影响这些结构的正常使用,甚至可能酿成重大的工程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对这些结构进行损伤的识别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和总结了工程结构动力检测的基本理论、研究状况和现有的动力检测方法,通过对比各种方法的优劣,指出利用结构损伤前后自振频率变化识别结构损伤的可行性及其优点。其次,对结构局部振动中梁的自振频率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边界条件对梁的自振频率的影响。随后,通过对叁种边界条件的梁模型损伤前后自振频率的分析,结合梁损伤定位识别的原理,分别建立了简支梁、固接梁和弹性约束边界梁损伤定位通用频率指纹库,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指纹库用于梁损伤定位的有效性和通用性。最后,设计和制作了四根钢梁模型,在这四个模型上面制造损伤,通过模态测试分析技术获得模型损伤前后的前5阶频率,结合本文建立的梁损伤定位通用频率指纹库,成功地识别出了损伤的位置,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梁损伤定位通用频率指纹库用于梁损伤定位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期刊2006-03-01)

张杨,李国强[8](2005)在《通用频率指纹库在固接梁损伤定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上推导了基于梁的自振频率数据进行损伤定位的基本原理,得出了一些梁的基于频率数据定义的动力参数(任意两阶频率变化比)仅是损伤位置的函数,而与损伤的程度无关的结论。随后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利用任意两阶频率变化比作为损伤定位的参数,建立了两端固接梁损伤定位通用频率指纹库,建立的过程中还考虑了损伤程度对指纹库的影响。最后通过两个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指纹库用于固接梁损伤定位的有效性和通用性,从而为工程中任意固接梁的损伤定位找到了一个标尺。(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梁损伤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机电阻抗与超声导波技术,结合数据融合算法,实现了复合材料梁结构的损伤定位研究.首先,利用2种方法各自的损伤监测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损伤指数的数据融合算法,用于表征结构的变化情况;其次,运用2种方法单独进行损伤评估,均可以实现损伤在较大范围内的定位,但定位不准确;最后,运用综合损伤指数对结构损伤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这种通过数据融合得到的综合损伤指数能较为准确地识别缺陷所在位置,实现了损伤的定位评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梁损伤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李成,陈功轩,铁瑛,牛冬冬.基于压电阻抗技术的铝梁损伤定位试验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

[2].刘增华,曹瑾瑾,张龙,何存富,吴斌.基于机电阻抗与超声导波技术的复合材料梁损伤定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

[3].包振明,马骏,林哲,赵德有,王任众.简支梁损伤定位的直接指标法应用[J].船舶工程.2013

[4].王艺霖.基于曲率的单跨梁损伤定位新指标[J].工业建筑.2013

[5].郑明.基于智能算法的梁损伤定位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9

[6].姜增国,闵志华.基于小波包分析的简支梁损伤定位方法[C].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06

[7].张杨.基于自振频率的梁损伤定位动力检测理论与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6

[8].张杨,李国强.通用频率指纹库在固接梁损伤定位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

标签:;  ;  ;  ;  

梁损伤定位论文-李成,陈功轩,铁瑛,牛冬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