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格栅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反射器,热变形计算,型面精度拟合
格栅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张弘弛,梁旭豪,钟业盛,泮世东,史丽萍[1](2019)在《复合材料格栅反射器结构热变形及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卫星通信领域反射器高精度和轻量化的要求,以某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反射器为应用背景,采用ABAQUS有限元模拟复合材料反射器的热变形并运用最小二乘拟合原理计算其型面精度RMS值,利用M55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热膨胀系数较小的特性设计出全复合材料格栅反射器结构.在相同工况的条件下,采用工业近景叁维测量方法对格栅反射器结构进行热变形实验测试,利用工作面变形的均方根RMS值来表征型面精度,并将测试值与模拟值进行比对发现两者吻合较好.最后对格栅结构反射器的装配误差,粘接方式,胶层厚度,蒙皮和筋条的铺层角度等影响型面精度RMS值的因素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粘接方式和胶层厚度是影响全复合材料格栅反射器型面精度的最主要因素,并且蒙皮与格栅结构的胶接更宜采用点粘方式,同时随着胶层厚度和装配误差的增大,型面精度呈现非线性的增长趋势.在相同工况、相同宏观结构尺寸的前提下,与碳纤维铝蜂窝夹层结构反射器结构相比,全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反射器的型面精度仅为0.455μm,型面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为高精度深空探测和信号传输提供了可靠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亚文,陈秉智,石姗姗,孙直[2](2019)在《格栅增强复合材料夹芯结构低速冲击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速动车组复合材料夹芯结构车体抗冲击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格栅增强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并对其进行低速冲击数值分析。首先建立了碳纤维铝蜂窝复合材料夹芯板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其精度及有效性,其次讨论了不同冲击能量、格栅密度、格栅厚度对格栅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在变形模式、冲击峰值力、能量吸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冲击能量下格栅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变形模式虽有不同,但各组分吸能占比保持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格栅间距的增加可在保持吸能量不变的同时改善夹芯板在低速冲击下的变形模式;格栅厚度的增加可显着提高结构的抗冲击能力,但其影响随格栅厚度增加而迅速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刘建良,梅志远,张焱冰,唐宇航,成天健[3](2019)在《浮力材料和橡胶格栅夹层板振动响应试验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究芯材对格栅夹层板振动的影响规律,[方法]以格栅夹层板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对比浮力材料格栅夹层板和橡胶格栅夹层板在不同状态下的振动响应差异,重点分析芯材对两型板抑振效果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空气中浮力材料格栅夹层板在中低频段(0~1 000 Hz)内的振动响应较低,橡胶格栅夹层板在高频段(1 000~3 000 Hz)内的振动响应较低;水中由于附加质量及附加阻尼效应的影响,夹层板体质量和芯材阻尼因素对板振动响应的影响程度被弱化,夹层结构的整体及板格局部弯曲刚度成为主导性影响因素,浮力材料格栅夹层板在全频段(0~3 000 Hz)内的振动响应均低于橡胶格栅夹层板的。[结论]为降低振动响应,格栅夹层板芯材的刚度应接近格栅的刚度;此外,芯材密度越小,阻尼越低,格栅夹层板在空气中和水中的振动响应差异就越大。(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吴峰[4](2019)在《散体材料与格栅界面宏细观力学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土工程中常使用筋材来提高散体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散体材料与筋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是研究的重点。随着离散单元法与测试技术的进步,筋土作用机理研究向细观方向发展,但筋材与散体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以致土工格栅的工程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针对目前筋材与散体材料界面作用机理不清的问题,本文选取土工格栅加筋砂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土工格栅与砂土相互作用的二维颗粒流模型。并将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从细观和宏观条件分析了格栅的加固机理和增强理论,揭示了颗粒运动对加筋-土界面的影响机理。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基于二维颗粒流程序二次开发不同形状的团颗粒进行界面剪切试验,通过对比室内试验的结果,研究了颗粒形状对筋-土界面宏观力学表现下的细观剪切性能,结果表明:由于上盒中法向应力以及颗粒自身重力的影响,使上盒中颗粒间的咬合和嵌锁程度大于下盒中颗粒的咬合和嵌锁程度,筋-土界面两侧土体的扰动范围不同。(2)运用离散元软件PFC~(2D)进行格栅筋土直剪试验颗粒流数值模拟,研究同一法向应力下不同的剪切状态,并借助设置在试样中方块的变形对加筋土剪切过程中的受力及变形宏细观特性进行全面分析,揭示筋-土界面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方块中粒间接触力大小与方块到格栅的距离相关,方块与格栅距离越大粒间接触力越小,在筋-土界面区域内颗粒运动状态决定试样的剪胀性,离格栅较近的颗粒以旋转为主,离格栅较远的颗粒以平动为主。(3)为了研究循环剪切荷载对筋-土界面影响,应用离散元方法进行一系列循环剪切试验模拟,得到不同密实度和不同循环次数下试样内部颗粒的运动信息,探究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试样内部颗粒的运动状态与筋-土界面剪切特性的发展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剪切次数增加,密砂试样剪切应力的循环圈逐渐向内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软化特点,试样整体的竖向位移也会增加也会出现明显的剪胀现象;随着循环剪切次数增加,发生颗粒旋转的区域没有显着增加,剪切带的厚度影响也不明显;试样越密实筋-土界面颗粒发生旋转也越难,在相同剪切次数下密实试样有更细的剪切带,剪切应变更小,剪切刚度更大。(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9-05-30)
鞠博文,郝旭峰,史耀辉,徐宏涛,唐靳梅[5](2019)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格栅反射面研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某太赫兹天线高精度、高稳定的需求,采用线膨胀系数极低的全碳纤维格栅结构制备半径为1.2m的反射面。文章首先运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全碳纤维格栅结构反射面的热变形情况,以验证格栅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其次,选择殷钢作为模具材料、M55J/氰酸脂复合材料作为反射面材料,采用热压罐成型工艺,在中温条件下分别固化内、外蒙皮与格栅板;再次,采用数控铣削加工形状各异的格栅筋板,并在筋板上开槽以实现格栅结构的拼装;最后,在常温条件下,利用重物加压的方式实现低应力胶接,并采用高精度摄影测量技术检测反射面的初始面型精度及热变形后精度。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反射面降温70℃条件下的热变形为1.2μm;采用摄影测量检测30℃初始面型精度(RMS)为5.5μm,-40℃环境下面型精度(RMS)为7.8μm。文中所述工艺方法对制备高精度、高稳定复合材料天线反射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空间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蒋诗才,石峰晖[6](2019)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格栅结构的吸波/承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在复合材料格栅结构的基础上,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吸波/承载一体化复合材料格栅结构。以等格栅为单胞结构,研究了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单胞边长和结构高度对格栅结构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高度的增加增强了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吸波性能,而单胞边长变化对格栅结构吸波性能的影响较小。除此之外,当结构高度和单胞边长匹配时,获得展宽的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吸收频带,最大吸收峰频率为16.2GHz,最大吸收峰反射率为-17.35dB,反射率小于-10dB的频段为11.5GHz~18GHz。叁点弯曲单胞名义剪切应力和单胞名义压缩强度分别为5.62MPa和61.5MPa。(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郭留雨[7](2019)在《含分层缺陷复合材料格栅加筋结构压缩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材料格栅加筋结构具有轴向承载能力高、抗失稳能力强、比刚度和比强度高、空间结构形式开放等主要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复合材料格栅加筋结构内部经常会出现分层缺陷,分层缺陷的存在降低了结构的压缩强度和刚度,影响结构的完整性,导致结构在服役时出现承载能力弱化现象,极大的限制了复合材料格栅加筋结构的应用。因此,分析分层缺陷对格栅加筋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破坏进程的影响,对推动复合材料格栅加筋结构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依据分层缺陷在格栅加筋结构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情况,系统的设计格栅加筋结构中分层缺陷的分布情况,对预置分层缺陷的试验件进行轴压实验,观察不同分层缺陷情况对格栅加筋结构的压缩承载能力、分层扩展以及结构破坏模式的影响。在轴压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商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一步扩展建立含分层缺陷的复合材料格栅加筋结构模型,采用渐进失效分析方法并基于Hashin失效准则和内聚力模型模拟结构的失效过程。通过汇总分析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详细探究不同类型分层缺陷对复合材料格栅加筋结构承载性能、分层扩展及破坏模式等方面的影响规律。结合实验与模拟的结果可知:蒙皮及接触面位置分层缺陷的存在降低了结构的压缩承载能力,其程度与分层缺陷的具体分布位置有关,并与分层缺陷的面积成一定的比例,纵向加强筋与蒙皮接触面位置的分层缺陷对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程度总体上最为明显,分层缺陷对结构的破坏模式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杨志韬[8](2019)在《增强型复合材料多级格栅结构的压缩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材料格栅结构是一种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刚度和可设计性强等优异性能的新型轻质复合材料夹芯结构,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水下无人潜航器通常借助轻质材料提供其下潜上浮的浮力,其浮力材料多采用玻璃微珠/环氧复合材料,但其密度大,耐水压性差,提供的浮力小,密度小于0.3g/cm~3的玻璃微珠浮力材料一般只能在水下200m的海洋中正常工作,难以满足水下无人潜航器的技术要求。本课题旨在探讨将这种力学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应用于水下无人潜航器浮力结构中的可行性。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但在低密度区域,其格栅壁易发生弹性屈曲失效,承载能力不高。为解决此问题,本文采用多级结构的设计思想,在单向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之间加入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设计并制备增强型复合材料多级格栅结构的芯子,研究该结构的面外压缩、面内压缩和耐水压性能,并揭示其在叁种工况下的失效模式。基于多级结构设计思想,采用嵌锁组装工艺设计并制备增强型复合材料多级格栅结构。首先对结构的面外压缩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面外压缩性能不稳定,主要是因为PMI泡沫加工精度不够,导致多级结构增强效果欠佳,进而基于多级格栅优化设计理论,扩宽最优泡沫厚度区间,提高了多级格栅结构面外压缩性能的稳定性,解决了PMI泡沫因加工精度不够导致的力学性能不稳定的问题。然后,通过理论预报、数值仿真和实验手段,研究不同等效密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多级格栅结构面外压缩性能,绘制格栅结构面外压缩性能与等效密度关系的曲线预报,等效密度在0.04g/cm~3~0.2g/cm~3之间时,格栅结构的面外压缩强度从12.34MPa线性增加到53.30MPa,实验结果与之相符。因而得到面外压缩强度随等效密度增加而增大的结论,且其比面外压缩强度达到200×10~3m~2/s~2,与复合材料四边形蜂窝相比,其比面外压缩强度提高了3倍以上。仿真和实验结果发现格栅壁复合材料压溃失效和Wrinkling失效的同时发生是其主要的失效模式,与理论预报结果相吻合。随后,本论文推导了增强型复合材料多级格栅结构在面内压缩载荷下的理论预报公式,绘制了该结构的面内压缩失效机制图,根据失效机制预报图设计试件尺寸,制备试件并对其面内压缩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失效机制图的准确性。最后,测试实验了增强型复合材料多级格栅结构在水压环境下的耐水压性能,其耐水压力达到18.0±1.3MPa,进一步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揭示静水压力下增强型复合材料多级格栅结构的失效机理。研究发现复合材料面板在压缩过程中首先凹陷,进而对PMI泡沫从侧面造成挤压破坏,导致增强型复合材料多级格栅结构提前失效,这是其耐水压性不如面外压缩性能的主要原因。同密度玻璃微珠材料能承受6MPa左右的水压,本文设计的增强型复合材料多级格栅结构的耐水压性能达到18MPa,与之相比提高3倍。说明将力学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格栅结构应用于水下无人潜航器中,可大幅提升浮力结构力学性能,同时减轻结构重量与体积,使得深海无人平台可以搭载更多有效载荷,提高其续航能力等综合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3-01)
单庆布,张淑杰[9](2019)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格栅横向传热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先进复合材料格栅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国内外已经开始了相关设计与研究。本文以碳纤维六边形蜂窝夹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叁维各向异性热传导理论及复合材料的一般理论,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同时考虑热传导和热辐射两种传热形式对温度场的影响作用,利用有限元模型计算温度场,归纳计算结果,讨论了面板厚度、格栅厚度、复合材料发射率以及胞元结构长径比对结构温度场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碳纤维复合材料格栅结构与传统的铝蜂窝夹芯结构传热模式不同,热辐射占据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格栅热传导的最大权重。(本文来源于《高科技纤维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张琛,潘峰,万铜铜[10](2018)在《机场沥青道面玻纤土工格栅层间材料的抗剪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取合理的机场沥青道面层间结构与材料参数,以陕西某民用机场道面工程为依托,基于室内抗剪性能试验及量化分析手段,对玻纤土工格栅型层间材料组合进行性能对比及影响因素分析,并推荐适用于机场沥青道面的玻纤土工格栅层间结构与材料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洒布量和试验温度对沥青道面层间材料抗剪性能的影响均显着;对于70#基质沥青+玻纤土工格栅和SBS改性沥青+玻纤土工格栅两种层间材料组合,沥青洒布量对抗剪性能的影响大于试验温度的影响,而对于橡胶改性沥青+玻纤土工格栅层间材料组合,则结果相反;在相同的试验温度下,SBS改性沥青+玻纤土工格栅的抗剪性能最强,其次是橡胶改性沥青+玻纤土工格栅,70#基质沥青+玻纤土工格栅的抗剪性能相对最弱;通过抗剪性能对比和经济性分析,推荐陕西地区机场沥青道面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玻纤土工格栅作为层间材料,其最佳沥青洒布量为0.8 kg/m~2.(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格栅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高速动车组复合材料夹芯结构车体抗冲击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格栅增强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并对其进行低速冲击数值分析。首先建立了碳纤维铝蜂窝复合材料夹芯板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其精度及有效性,其次讨论了不同冲击能量、格栅密度、格栅厚度对格栅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在变形模式、冲击峰值力、能量吸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冲击能量下格栅增强复合材料夹芯板变形模式虽有不同,但各组分吸能占比保持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格栅间距的增加可在保持吸能量不变的同时改善夹芯板在低速冲击下的变形模式;格栅厚度的增加可显着提高结构的抗冲击能力,但其影响随格栅厚度增加而迅速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格栅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张弘弛,梁旭豪,钟业盛,泮世东,史丽萍.复合材料格栅反射器结构热变形及精度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2].张亚文,陈秉智,石姗姗,孙直.格栅增强复合材料夹芯结构低速冲击仿真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3].刘建良,梅志远,张焱冰,唐宇航,成天健.浮力材料和橡胶格栅夹层板振动响应试验对比研究[J].中国舰船研究.2019
[4].吴峰.散体材料与格栅界面宏细观力学机理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
[5].鞠博文,郝旭峰,史耀辉,徐宏涛,唐靳梅.碳纤维复合材料格栅反射面研制进展[J].空间电子技术.2019
[6].蒋诗才,石峰晖.碳纤维复合材料格栅结构的吸波/承载性能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9
[7].郭留雨.含分层缺陷复合材料格栅加筋结构压缩力学性能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8].杨志韬.增强型复合材料多级格栅结构的压缩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9].单庆布,张淑杰.碳纤维复合材料格栅横向传热影响因素分析[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9
[10].张琛,潘峰,万铜铜.机场沥青道面玻纤土工格栅层间材料的抗剪性能研究[J].河南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