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化作用与甘蓝类蔬菜的生育障碍(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董磊,刘艳,刘进,郭靖,刘新生[1](2021)在《咸阳春甘蓝适宜播种期精细化区划》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咸阳12个国家气候观测站1991—2020年近三十年最新气象观测资料,结合2020年咸阳旬邑春甘蓝生产试验数据,研究咸阳春甘蓝适播期精细化区划,以期为春甘蓝在咸阳规模种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影响春甘蓝营养生长阶段的主要气候因子,筛选出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12.0℃的天数2个精细化指标。结果表明,咸阳十二个县区都适宜春甘蓝生长,且春甘蓝适宜播种日期由南向北推迟,最早播种日期为2月13日(三原、泾阳、兴平、秦都、渭城渭河沿岸一带),最迟的为3月30日(旬邑县马栏镇、清源镇,长武县土家镇),最早与最晚播种日期跨度比较大相差45 d。
杨慧菊,胡靖锋,和江明[2](2019)在《甘蓝春化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春化作用是大部分高等植物成花转变的重要环节,甘蓝要通过春化作用才能进入生殖生长。从甘蓝春化的生态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入手,综述了甘蓝春化作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甘蓝春化作用相关机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甘蓝春化作用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栗延茹,于锡宏,蒋欣梅,马启友,连子豪[3](2018)在《春化有效积温对结球甘蓝春化相关物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结球甘蓝早熟品种8398和中熟品种京丰一号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7张真叶期的幼苗进行不同春化温度(7、11、15、19℃)处理,研究春化温度对结球甘蓝春化相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春化温度处理下春化有效积温量差异不显着,中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要求春化有效积温量高,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春化处理过程中逐渐增加,并在春化结束时达到最大值;硝酸还原酶和酯酶活性表现为春化初期无明显变化,但随着春化有效积温的增加其活性开始急剧增加,并于春化结束时达到峰值。
吴国平,王建华,王丽娟,毛忠良,陈智超,刘小风[4](2013)在《幼苗春化特性对结球甘蓝开花及繁种的影响》文中提出甘蓝属幼苗春化对从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的条件要求严格,早熟品种要生长到结球才能通过春化开花,开花率与结球率相当;中熟品种的开花率须比结球率约高10%;晚熟、特晚熟品种的开花率须比结球率约高20%。苏南地区早熟甘蓝品种繁种稳产的播期不能晚于9月25日,中熟品种不能晚于9月20日,晚熟品种不能晚于9月10日,特晚熟熟品种不能晚于9月1日。
董国云[5](2013)在《北方冬油菜光温生态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明确北方冬油菜的光温生态特性,以‘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和‘天油4号’五个品种为材料,于2010-2011、2011-2012两个试验年度,在长沙地区进行分期播种和人工光周期处理。结果表明:五个北方冬油菜在长沙地区8月15日至11月23日播种,均能通过花芽分化并完成整个生命周期,五个北方冬油菜品种的全生育期为165-270天,成熟期为5月6日至55月20日之间,且品种间无明显差异;五个北方冬油菜的花芽分化时间均在12月中旬以后,其苗前期与全生育期高度相关,二者有效积温的相关系数(R)大于0.99;五个品种的各播期的产量为629.63-1318.13kg/hm2,各产量结构间,单株角果数随播期的影响最大;五个品种的感温指数为6.28-8.23d/℃,16h长日现蕾促进率为0.5-7.7%,均属于冬性-弱感光型油菜。品种间‘陇油6号’和‘陇油7号’对光温的敏感性比‘陇油8号,、‘陇油9号’和‘天油4号’更强,与其抗寒性表现一致。
于锡宏,赵荣秋,蒋欣梅,栗延茹[6](2012)在《结球甘蓝春化相关基因VIN3反义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文中指出以pBI121植物表达载体和BoVIN3-1基因片段为基础,构建结球甘蓝春化相关基因VIN3反义植物表达载体。将BoVIN3-1基因片段反向插入355启动子与GUS基因之间的限制性酶切位点XbaⅠ和SmaⅠ中,构建含反义BoVIN3-1基因的工程质粒pBI35S-BoVIN3-1。通过花蕾微量注射法转化结球甘蓝,获得9株转化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其中5株为阳性植株,阳性株率55.6%。经春化处理的转反义基因植株与对照相比,春化一定程度被推迟。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转化植株在进行低温处理后仍有该基因少量表达,并随春化处理时间的延长转录水平升高,在第50天时表达量达到最高。
王凤娇,李丹,蒋欣梅,于锡宏,赵荣秋,梁楠[7](2012)在《春化有效积温对结球甘蓝春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以早熟品种"8398"和中熟品种"京丰一号"为试材,分别对"8398"的6、7、8片真叶期和"京丰一号"的7、8、9片真叶期的甘蓝幼苗进行7、11、15、19℃处理,研究不同温度下的春化有效积温和春化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蓝春化有效积温的基数为24℃;每个品种的同一叶龄下都有相同的春化有效积温,"8398"在6、7、8片叶龄下的有效积温分别为510.6、473.3、432.1℃,而"京丰一号"在7、8、9片叶龄下的有效积温分别为655.1、588.8、528.8℃;感受低温的叶龄越小,要求的有效积温越高.冬性越强的品种要求的有效积温越高.SOD、CAT和POD活性随着春化有效积温的增加而增加.
郭辉[8](2012)在《结球甘蓝抽薹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capitata L.)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顶芽和腋芽能形成叶球的一个变种,在世界各地普遍种植,是欧美各国的主要蔬菜,也是中国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目前,我国甘蓝每年的播种面积在100万公顷左右,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春甘蓝的播种面积大约为500万亩。但在春甘蓝的生产中常常受到气候影响而直接通过春化,花芽分化不能形成叶球,即发生未熟抽薹现象。本实验选用高代自交系LN-901(耐抽薹)和LN-905(易抽薹)为亲本,自交、杂交得到各个世代群体,对结球甘蓝抽薹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抽薹和开花期性状的主+多基因模型分析以及筛选与耐抽薹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主要结论如下:1、将获得的各世代材料种植并调查统计出各个群体的抽薹情况。F1群体全部抽薹,F1与耐抽薹亲本回交中抽薹和未抽薹符合1:1分离比;F2群体单株间出现分离,抽薹:未抽薹=254:70,经卡方检验(χ2=3.3826<5.99[χ2(0.05,2)]),分离比符合3:1,综上可知甘蓝抽薹的性状符合孟德尔分离的遗传规律,即易抽薹对于耐抽薹表现为显性遗传。2、结球甘蓝抽薹期性状通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表明,结球甘蓝抽薹期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E模型,即抽薹期性状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的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在86.13%~95.83%之间,多基因的遗传率小于3.46%,同时群体受环境变异的影响为4.15%-8.05%,说明结球甘蓝抽薹期性状的遗传由主基因起决定作用。3、结球甘蓝开花期性状通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表明,结球甘蓝开花期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D模型,即开花期性状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的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在83.10%~90.54%之间,多基因的遗传率小于6.13%,同时群体受环境变异的影响为1.04%~13.32%,说明结球甘蓝开花期性状的遗传也是由主基因起决定作用。4、用90对SSR引物和64对SRAP引物对亲本和F1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有27对SSR引物能在亲本和F1代中扩增出稳定的可重复性条带,占总引物的30%,共扩增出264条稳定的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为9.8条。其中有11对引物扩增出112条差异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42.4%,每对引物平均多态性带为10.2。同时有14对SRAP引物在亲本和F1代中可扩增出稳定的差异带,占总引物的18.8%,共扩增出79条稳定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为5.6。其中有3对引物扩增出26条多态性的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32.9%,平均多态性条带为1.9条。5、利用多态性SSR和SRAP引物对耐易抽薹混合基因池进行筛选,在27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一对引物(0111-E03)能在亲本和混合基因池中扩增出稳定的与耐抽薹基因连锁的特异条带,条带大小约为360bp,通过Mapmaker 3.0软件作图得到该标记的遗传距离为4.4cM。3对SRAP引物中只有1对(Me18-EmO2)能在耐易混合基因池中扩增出特异条带,特异条带在易抽薹基因池中。
赵荣秋[9](2012)在《甘蓝春化相关基因BoVIN3的克隆及分析》文中指出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tata L.)属于绿体春化型植物,幼苗需长到一定大小,方能感应低温通过春化。长时间低温处理促进植物开花的过程称为春化作用,在植物成花转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对春化的分子机理探讨方面也逐渐凸显出其本质,虽然对春化作用机理的理解呈现出一些轮廓,但春化作用分子调控的过程却还很不清楚。根据拟南芥及其芸薹属相关领域的研究报道,本试验重点针对开花网络核心基因FLC及其春化作用途径上游的关键基因VIN3进行研究,首次从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结球甘蓝中克隆了春化相关基因VIN3,通过生物软件对VIN3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并通过RT-PCR方法检测在结球甘蓝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春化作用的关系,以为研究结球甘蓝绿体春化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本试验中对自然条件下生长的甘蓝幼苗可以感受低温春化的形态标准研究表明:甘蓝中熟品种“光荣一号”可以感受低温春化的低限苗龄为13片叶,茎粗达到12.83±0.14mm,低温处理48d春化作用结束,开始进入花芽分化临界期。甘蓝植株只有接受低温诱导达到春化饱和程度才能启动相应基因表达,所以本试验需采用可以感受低温春化的幼苗进行春化处理,以备下一步克隆春化相关基因VIN3。根据拟南芥VIN3基因的mRNA序列(NM-125121.3)的ORF编码区,设计了VIN3基因的特异引物,以甘蓝RNA及DNA为模板克隆BoVIN3基因的cDNA和DNA序列。克隆得到两条甘蓝春化相关基因BoVIN3的cDNA ORF编码区序列,各1680bp,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Q394927和JQ394928,可编码由56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与拟南芥VIN3基因在核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达到85.55%和79.95%;与拟南芥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0.72%和72.96%。同时获得BoVIN3基因的部分基因组片段,1405bp,GenBank登录号为JQ394929。利用DNAMAN等软件以及在线分析程序对BoVIN3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甘蓝BoVIN3-1、BoVIN3-2蛋白长度均为560AA,分子量约分别为62.116KD和62.434KD,等电点分别为6.56和5.63;通过磷酸化位点预测其蛋白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通过NCBI保守结构域预测程序得知该蛋白具有PHD结构域。半定量RT-PCR表达分析表明BoVIN3受春化作用的诱导,只在感应低温的茎尖生长点表达,在其它部位不表达,并且其转录产物随春化时间延长逐渐积累,在春化42d时达到峰值;而在不同浓度GA3和KT诱导下不表达;FLC受春化作用的抑制,并且BoVIN3受诱导表达后才能使FLC的表达受到抑制,暗示在结球甘蓝中BoVIN3基因可能参与春化调控开花的生物学过程,属于春化特异基因,只响应低温诱导而转录。以pBI121植物表达载体和BoVIN3-1基因片段为基础,构建反义植物表达载体。将BoVIN3-1基因片段反向插入355启动子与GUS基因之间的限制性酶切位点XbaI和SmaI中,构建含反义BoVIN3-1基因的工程质粒pB135S-BoVIN3-1。利用转反义基因技术,即转化BoVIN3-1的反义片段进行了BoVIN3-1的功能分析,通过花蕾微量注射法转化甘蓝,观察到经春化处理的转反义基因植株与对照相比,春化一定程度被推迟,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甘蓝BoVIN3-1基因可能直接参与了春化过程。
李娜[10](2011)在《甘蓝耐抽薹性遗传分析及春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文中指出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是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一种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作物,在我国周年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甘蓝生产上,先期抽薹现象时有发生,是春季甘蓝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选育耐先期抽薹品种和新种质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对育种目标性状遗传规律的了解有助于应用适当的育种方法对目标性状进行有效选择,提高育种效率,加速育种进程。本试验以耐先期抽薹程度不同的甘蓝自交系及其配制的不同组合为材料,对结球甘蓝抽薹期性状与农艺性状相关性、春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规律以及指标变化和春化时间的相关性、甘蓝抽薹期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以外叶数,球形指数,紧实度,叶球比,中心柱长为自变量,抽薹期为依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农艺性状和抽薹期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结果表明:甘蓝叶球紧实度对抽薹期影响最大,相关系数呈现显着正相关。另外中心柱长和抽薹期呈现显着负相关,其他性状与抽台期之间相关性不显着。2、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Ⅰ对4个耐抽薹程度不同的甘蓝材料的抽薹期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得到:耐抽薹自交系LN-0901和LN-0913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较高,宜用于杂种优势育种。抽薹期性状主要由加性遗传效应基因控制,广义遗传力为96.42%,狭义遗传力为67.68%,在育种实践中宜于进行早期世代选择。3、相对同一指标来说,抽薹性有显着差异的4类材料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低温春化处理阶段,三个指标都呈现上升的趋势,达到峰值;在常温处理阶段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另外,具有不同抽薹特性的甘蓝品种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出现量的差异,耐抽薹的甘蓝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丁易抽薹的甘蓝品种,而可溶性糖含量在低温处理阶段,易抽薹材料低于耐抽薹材料,在常温处理阶段易抽薹材料要高于耐抽薹材料。4、选取抽薹性有差异的四类甘蓝材料为试材进行低温春化处理,以低温春化处理过程中的三个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值为自变量,低温春化处理时间为依变量进行通径分析得到: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低温春化时间呈现极显着相关。但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和低温春化时间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因甘蓝耐抽薹性不同而差异比较大
二、春化作用与甘蓝类蔬菜的生育障碍(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春化作用与甘蓝类蔬菜的生育障碍(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咸阳春甘蓝适宜播种期精细化区划(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方法 |
2 旬邑春甘蓝种植概况 |
2.1 旬邑春甘蓝种植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
2.2 旬邑春甘蓝栽培的表现 |
3 春甘蓝在咸阳规模栽培适播期的确定 |
3.1 春甘蓝适播期指标的建立 |
3.2 春甘蓝最早适宜播种期精细化区划图制作 |
4 结论与讨论 |
(2)甘蓝春化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甘蓝的春化特性 |
2 甘蓝春化的生理生化物质 |
3 甘蓝春化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4 展 望 |
(3)春化有效积温对结球甘蓝春化相关物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播种育苗与春化处理 |
1.2.2 春化结束期的确定 |
1.2.3 春化有效积温基数与有效积温的计算 |
1.2.4 相关指标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结球甘蓝不同春化处理下的春化有效积温 |
2.2 春化有效积温对结球甘蓝春化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3 春化有效积温对结球甘蓝春化过程中NR和EST活性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4)幼苗春化特性对结球甘蓝开花及繁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叶片生长与结球相关性 |
2.2 茎粗与结球甘蓝开花率的相关性 |
2.3 结球率和开花率相关性 |
3 小结 |
(5)北方冬油菜光温生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北方冬油菜的研究现状 |
2.2 作物的光温生态特性 |
2.3 分期播种试验研究进展 |
2.3.1 分期播种试验的研究与应用 |
2.3.2 分期播种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2.4 春化作用对油菜发育的影响 |
2.4.1 不同春性材料对春化作用条件的要求 |
2.4.2 不同春化类型作物感受低温的时期 |
2.5 作物发育过程中的C、N含量 |
2.6 光周期试验的研究进展 |
2.6.1 光周期试验的研究与应用 |
2.6.2 光周期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2.7 油菜的产量与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关系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参试材料与来源 |
1.2 试验设计 |
1.2.1 分期播种试验设计 |
1.2.2 光周期试验设计 |
1.3 观察记载项目 |
1.3.1 生育期记载 |
1.3.2 叶龄动态调查 |
1.3.3 花芽分化观察 |
1.3.4 农艺性状考察及产量测定 |
1.3.5 生长情况调查及干物质积累 |
1.3.6 C、N含量的测定 |
1.3.7 气象数据 |
2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1 不同播种期对北方冬油菜品种的影响 |
1.1 不同播期条件下北方冬油菜的生育期 |
1.1.1 不同播期各北方冬油菜品种的成熟期及全生育期 |
1.1.2 不同播期各油菜品种的生育进程 |
1.1.3 不同播期各品种各生育阶段的分布 |
1.2 各北方冬油菜品种的感温性 |
1.2.1 不同播期各油菜品种花芽分化的时期 |
1.2.2 不同播期各油菜品种花芽分化的条件 |
1.2.3 不同播期五个油菜品种的平均有效积温 |
1.2.4 不同播期五个油菜品种的感温指数 |
1.3 不同播期条件下北方冬油菜品种的生长状况 |
1.3.1 不同播期条件下各油菜品种的株高 |
1.3.2 不同播期条件下各油菜品种的根颈粗 |
1.3.3 不同播期条件下各油菜品种的绿叶数及总叶数 |
1.3.4 不同播期条件下各油菜品种的出叶速度 |
1.3.5 不同播期条件下各油菜品种的干物质含量 |
1.3.6 不同播期条件下各油菜品种的碳、氮含量 |
1.4 不同播期条件下各油菜品种的产量及产量结构 |
1.4.1 不同播期条件下各油菜品种的产量表现 |
1.4.2 不同播期条件下各油菜品种的产量结构 |
2 不同光周期对北方冬油菜的影响 |
2.1 不同品种冬油菜的感光性 |
2.2 不同光周期下北方冬油菜产量及产量结构 |
第四章 讨论及小结 |
1 北方冬油菜的光温特性 |
2 北方冬油菜的生育特性 |
3 北方冬油菜的抗寒机理 |
4 北方冬油菜的产量及产量结构 |
5 北方冬油菜引种南方需注意的问题探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结球甘蓝春化相关基因VIN3反义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试验材料 |
1.2菌株与试剂 |
1.3结球甘蓝VIN3基因反义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1.4花蕾微量注射法获得结球甘蓝转反义BoVIN3-1基因植株 |
1.5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及其春化时间的观察 |
2结果与分析 |
2.1结球甘蓝VIN3基因反义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2.2植物表达载体pBI35S-BoVIN3-1导入农杆菌EHA105 |
2.3转化植株的抗性筛选及PCR检测 |
2.4转化植株的RT-PCR检测及春化时间观察 |
3结论与讨论 |
(7)春化有效积温对结球甘蓝春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 料 |
1.2 方 法 |
1.2.1 播种育苗与绿体春化处理 |
1.2.2 春化结束期的确定 |
1.2.3 春化有效积温的基数确定与有效积温的计算 |
1.2.4 春化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
2 结果分析 |
2.1 结球甘蓝不同春化温度处理下的有效积温 |
2.2 春化有效积温对甘蓝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的影响 |
2.3 春化有效积温对甘蓝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的影响 |
2.4 春化有效积温对甘蓝过氧化物酶 (POD) 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8)结球甘蓝抽薹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结球甘蓝概况 |
1.2 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多基因分析 |
1.2.1 数量性状的分类 |
1.2.2 控制数量性状的主-多基因遗传系统 |
1.2.3 数量性状的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 |
1.3 DNA分子标记技术 |
1.3.1 主要DNA分子标记多态性的分子基础 |
1.3.2 常用分子标记技术 |
1.3.3 SSR标记 |
1.3.4 SRAP标记 |
1.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 |
1.4.1 近等基因系分析法 |
1.4.2 BSA法 |
1.5 分子标记技术在芸薹属作物中的应用 |
1.5.1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
1.5.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1.5.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1.5.4 种质资源鉴定 |
1.5.5 其他重要农艺性状的标记 |
1.5.6 抽薹性状的分子标记 |
第二章 引言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2 研究主要内容 |
2.3 预期结果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 材料 |
3.1.1 植物材料 |
3.1.2 试剂及药品配制 |
3.1.3 试验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试验材料的获得 |
3.2.2 试验材料的种植 |
3.2.3 抽薹性状的遗传分析 |
3.2.4 抽薹开花期性状的调查方法 |
3.2.5 结球甘蓝抽薹开花期性状的主+多基因模型分析 |
3.2.6 试验材料DNA的提取 |
3.2.7 DNA池的构建 |
3.2.8 SSR分析 |
3.2.9 SRAP分析 |
3.2.10 引物筛选、连锁分析及遗传距离估算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抽薹性状的遗传分析 |
4.2 结球甘蓝抽薹和开花期性状的主+多基因模型分析 |
4.2.1 甘蓝六世代抽薹期性状的统计分析 |
4.2.2 甘蓝六世代抽薹期遗传模型的选择与分析 |
4.2.3 甘蓝抽薹期最佳E模型的遗传参数估计 |
4.2.4 甘蓝六世代开花期性状的统计分析 |
4.2.5 甘蓝六世代开花期遗传模型的选择与分析 |
4.2.6 甘蓝开花期最佳D模型的遗传参数估计 |
4.3 结球甘蓝耐抽薹基因的分子标记 |
4.3.1 试验材料DNA的检测结果 |
4.3.2 SSR引物筛选 |
4.3.3 抽薹标记的群体验证及连锁距离的确定 |
4.3.4 SRAP引物筛选 |
第五章 讨论 |
5.1 结球甘蓝抽薹性状的遗传分析 |
5.1.1 抽薹性状的遗传分析 |
5.1.2 甘蓝抽薹和开花期性状的主+多基因模型分析 |
5.2 结球甘蓝耐抽薹基因的分子标记 |
5.2.1 试验材料DNA的提取质量 |
5.2.2 SSR引物筛选结果 |
5.2.3 SRAP引物筛选结果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球甘蓝抽薹性状的遗传分析 |
6.2 结球甘蓝抽薹期性状的主+多基因模型分析 |
6.3 结球甘蓝开花期性状的主+多基因模型分析 |
6.4 结球甘蓝耐抽薹基因的分子标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9)甘蓝春化相关基因BoVIN3的克隆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趋势 |
1.2.1 结球甘蓝的发育特性 |
1.2.2 植物开花调控的遗传途径 |
1.2.3 PHD锌指蛋白与FLC在植物开花中的关键作用 |
1.2.4 反义RNA技术 |
1.2.5 十字花科植物的外源基因直接转化技术 |
1.2.6 基于PCR技术的植物基因分离方法 |
2.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菌株及T/A克隆载体 |
2.1.3 酶及生化试剂 |
2.1.4 主要试验仪器 |
2.1.5 药品配制 |
2.2 试验方法 |
2.2.1 甘蓝春化过程中生长锥的观察 |
2.2.2 甘蓝春化相关基因BoVIN3的克隆 |
2.2.3 BoVIN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4 半定量RT-PCR研究BoVIN3基因的表达特性 |
2.2.5 半定量RT-PCR研究FLC基因的表达特性 |
2.2.6 BoVIN3-1基因植物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
2.2.7 花蕾微量注射法获得转反义BoVIN3-1基因甘蓝植株 |
2.2.8 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及其春化时间的观察 |
3.结果与分析 |
3.1 甘蓝不同生长状态对低温感应的影响 |
3.2 甘蓝BoVIN3基因的克隆 |
3.2.1 甘蓝BoVIN3基因DNA的克隆 |
3.2.2 甘蓝BoVIN3基因cDNA的克隆 |
3.3 甘蓝BoVIN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3.3.1 甘蓝BoVIN3氨基酸序列分析 |
3.3.2 甘蓝BoVIN3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 |
3.3.3 甘蓝BoVIN3蛋白保守结构域预测 |
3.3.4 甘蓝BoVIN3基因蛋白分析 |
3.4 半定量RT-PCR分析BoVIN3基因表达特性 |
3.4.1 低温处理下BoVIN3基因在甘蓝各组织中的表达特性 |
3.4.2 不同浓度GA_3处理下BoVIN3基因在甘蓝茎尖中的表达特性 |
3.4.3 不同浓度KT处理下BoVIN3基因在甘蓝茎尖中的表达特性 |
3.5 半定量RT-PCR分析FLC基因表达特性 |
3.6 反义表达载体pBI35S-BoVIN3-1的构建及转化甘蓝的研究 |
3.6.1 反义BoVIN3-1基因片段的获得 |
3.6.2 CaMV35S组成型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 |
3.6.3 pBI35S-BoVIN3-1质粒直接转化农杆菌 |
3.6.4 最适卡那霉素筛选浓度的确定 |
3.6.5 转化植株的筛选 |
3.7 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及其春化时间观察 |
3.7.1 转化植株的PCR检测 |
3.7.2 转化植株的RT-PCR检测 |
3.7.3 转化植株的春化时间观察 |
4.讨论 |
4.1 甘蓝春化相关基因BoVIN3的获得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4.2 甘蓝BoVIN3的表达与春化的关系 |
4.3 反义BoVIN3-1基因片段对春化的抑制作用 |
4.4 反义表达载体pBI35S-BoVIN3-1对甘蓝转化的研究 |
4.5 本试验待完善之处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
5.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甘蓝生长锥分化图片 |
缩略词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10)甘蓝耐抽薹性遗传分析及春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数量遗传体系 |
1.1.1 植物数量遗传体系检测方法 |
1.1.2 植物遗传中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研究 |
1.2 配合力 |
1.2.1 配合力概念 |
1.2.2 配合力的测定方法和分析方法 |
1.3 抽薹性状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
1.3.1 抽薹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
1.3.2 抽薹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 |
1.3.3 抽薹分子机理的研究 |
1.4 春化作用的生理生化代谢变化 |
1.4.1 春化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1.4.2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
1.4.3 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
1.4.4 耐抽薹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
第二章 引言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三章 甘蓝主要农艺性状与抽薹期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和分析 |
2.1 农艺性状之间相关性分析 |
2.2 农艺性状与抽薹期性状的通径系数分析 |
2.3 农艺性状与抽薹期性状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四章 甘蓝抽薹期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和分析 |
2.1 甘蓝杂交组合抽薹期均值分析 |
2.2 随机区组方差分析 |
2.3 抽薹期性状配合力方差分析 |
2.4 抽蔓期性状配合力分析 |
2.5 群体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
第五章 温光诱导甘蓝抽薹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与低温春化时间的通径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取样 |
1.4 指标的测定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和分析 |
2.1 甘蓝幼苗在温光处理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2.2 甘蓝幼苗在温光处理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2.3 甘蓝幼苗在温光处理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
3 甘蓝叶片中生理生化指标含量与低温春化时间的通径分析 |
3.1 甘蓝易抽薹材料JD-904叶片中生理生化指标含量与低温春化时间的通径分析 |
3.2 甘蓝较易抽薹材料JD-907叶片中生理生化指标含量与低温春化时间的通径分析 |
3.3 甘蓝较耐抽薹材料JD-906叶片中生理生化指标含量与低温春化时间的通径分析 |
3.4 甘蓝耐抽薹材料JD-914叶片中生理生化指标含量与低温春化时间的通径分析 |
第六章 讨论 |
6.1 甘蓝农艺性状对抽薹期的影响 |
6.2 甘蓝抽薹期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
6.3 甘蓝植株中生理生化变化对甘蓝进入低温春化感受态和春化时间的影响 |
6.3.1 甘蓝植株中含氮化合物变化对甘蓝进入低温春化感受态和春化时间的影响 |
6.3.2 甘蓝植株中可溶性糖变化对甘蓝进入低温春化感受态和春化时间的影响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四、春化作用与甘蓝类蔬菜的生育障碍(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咸阳春甘蓝适宜播种期精细化区划[J]. 董磊,刘艳,刘进,郭靖,刘新生. 陕西农业科学, 2021(06)
- [2]甘蓝春化作用研究进展[J]. 杨慧菊,胡靖锋,和江明. 湖南农业科学, 2019(11)
- [3]春化有效积温对结球甘蓝春化相关物质的影响[J]. 栗延茹,于锡宏,蒋欣梅,马启友,连子豪.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1)
- [4]幼苗春化特性对结球甘蓝开花及繁种的影响[J]. 吴国平,王建华,王丽娟,毛忠良,陈智超,刘小风.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6)
- [5]北方冬油菜光温生态特性研究[D]. 董国云.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6]结球甘蓝春化相关基因VIN3反义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J]. 于锡宏,赵荣秋,蒋欣梅,栗延茹. 中国蔬菜, 2012(20)
- [7]春化有效积温对结球甘蓝春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王凤娇,李丹,蒋欣梅,于锡宏,赵荣秋,梁楠.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2(04)
- [8]结球甘蓝抽薹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研究[D]. 郭辉. 西南大学, 2012(10)
- [9]甘蓝春化相关基因BoVIN3的克隆及分析[D]. 赵荣秋. 东北农业大学, 2012(02)
- [10]甘蓝耐抽薹性遗传分析及春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D]. 李娜. 西南大学,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