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输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非线性损伤,光反向传输,数字反向传输
传输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陈志江[1](2017)在《光路传输损伤的质量评估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年来,我们见证了多媒体传输设备的革命性发展,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而这些应用的使用也需要越来越多的网络带宽,因此传统的光网络需要升级来满足日益增大的网络容量需求。对于光纤骨干传输网而言,单通道传输速率从目前的10Gbit/s提升至40Gbit/s乃至100Gbit/s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为了进一步减少通信成本,增加通信带宽容量和速率,人们开对新型调制进行了广泛研究。DP-16QAM由于拥有更高的频谱效率(理论频谱效率可达8bits/HZ)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除了采用新型的调制方式以外,目前无线通信领域中成熟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成为了高速光通信传输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主要围绕以上两个研究热点:(1)新型调制信号DP-16QAM(2)CO-OFDM系统进行展开研究。研究了新型调制信号DP-16QAM的传输损伤情况及其补偿方法,以及各种调制信号在CO-OFDM系统中传输性能表现。通过仿真的方式,研究了采用光反向传输(OBP)和数字反向传输(DBP)损伤补偿下的DP-16QAM调制信号,在传输1600km后信号误码率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OBP、DBP都能很好的补偿系统的损伤,但OBP不能根据实际链路情况灵活调节补偿的范围,当链路有所变化时,原先的补偿系统就不再适用;DBP虽可以灵活的调节各项补偿的参数,但要获得高性能的系统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再对比分析采用两种结合方式时系统误码率的变化情况,得出OBP与不同计算步长DBP的结合方式,未能改善系统的性能。而OBP与不同反向传输距离DBP的结合方式,较单独使用DBP的系统,能以更短的反向传输补偿距离获得更低的误码率。最后对CO-OFDM系统进行了系统的仿真分析,选用数字补偿方式研究了BPSK、QPSK、4QAM、16QAM以及64QAM信号在CO-OFDM系统中的传输情况。仿真实验表明CO-OFDM系统中调制阶数越低,发射功率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越小。且综合考虑传输距离、误码率、传输速率等因素后,认为QPSK的综合性能较为突出。所以CO-OFDM系统采用QPSK调制信号能获得很好的系统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10-26)
耿杨,金家义,孟洛明[2](2016)在《基于压缩编码和传输损伤的视频QoE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缩编码和网络传输造成的图像显示质量的损伤是影响业务体验质量(QoE)的重要因素,为此通过对视频流图像显示损伤的量化分析,建立了面向视频流媒体应用的QoE无参考评估方法,通过量化可测的客观质量指标对视频QoE进行评估.在无参考评估方法中,引入了能够反映视频流数据在通过网络传输前图像显示质量的客观参数.通过这种方法,在不需要反馈的前提下为评估过程提供了一个参考指标,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阎兆鹏,聂敏,杨光[3](2015)在《光纤信道中量子信令的传输损伤及修复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计算错误量子态与总量子态的比值,引入误态率的概念,分析产生误态的原因,建立量子信令传输损伤模型。通过采用量子中继和全光纤偏振控制器,提出一种量子态均衡策略。分析该策略对损伤模型的影响,对量子态在光纤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和色散进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本策略可以降低误态率,增加量子信令传输误态率低于3%阈值时的有效传输距离。(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姜伟[4](2014)在《WDM光网络中基于传输损伤的绿色保护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分复用光网络因其超高的传输速率、巨大的带宽容量以及较高的灵活性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能耗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降低能耗已经成为光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论文主要研究了WDM光网络中基于传输损伤的绿色节能保护方案,在考虑传输损伤的同时把节能思想引入专用和共享分段保护机制中,设计出有效的算法,并通过仿真对算法性能进行评测。论文分析了WDM光网络的发展概况及其关键技术,着重对光网络的传输损伤、绿色节能技术和保护策略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采用波长分层图模型设计出基于传输损伤的节能专用分段保护算法(IPDSP),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依据采用节能策略还是节能和阻塞性能之间平衡策略,IPDSP可分为IPDSP-Dif和IPDSP-Mix两种算法。IPDSP-Dif鼓励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分别聚合在不同光纤中,并尽可能使用处于激活状态的资源来建立连接,从而可让更多设备休眠来降低网络总能耗。尽管IPDSP-Dif具有较低的网络能耗,但其阻塞率性能有所降低。与IPDSP-Dif不同,IPDSP-Mix在建立连接时尽管也鼓励多使用激活资源,但允许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经过相同的光纤,有利于缩短路径长度,节省波长资源,可在节能和阻塞率性能之间进行折中。由于专用分段保护机制占用资源较多,资源利用率低,而共享分段保护机制中保护路径之间可以共享带宽资源,资源利用率可显着提高。本文又研究了基于传输损伤的节能共享分段保护算法(IPSSP),依据节能还是节能与阻塞率性能平衡两种不同的优化目标,设计出IPSSP-Dif算法和IPSSP-Mix算法,并进行了仿真评测。二者都能够提高保护资源的共享率,有利于节省波长资源,因此,阻塞率较低。与IPSSP-Dif相比,IPSSP-Mix能更好地在网络能耗和阻塞率之间取得折中。(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4-05-01)
王欣[5](2014)在《考虑传输损伤的话音质量客观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业务的迅猛增长,人们试图利用网络承担多媒体业务的传输。网络电话(VoIP)就是基于此思想,通过网络实现语音通话。但是网络的非实时不可靠性使得通话质量无法保证。所以研究VoIP网络中能够有效的感知语音质量评估模型或方法,用以监控VoIP质量使之能保持一定的服务水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传输损伤的客观评价模型,在得到总体得分的基础上,找出造成系统传输质量下降的关键因素,给予用户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具体工作如下,其中(2)—(5)为主要创新部分。(1)研究当前话音质量评价方法,总结优缺点和测量范围;研究VoIP系统组成和协议结构,总结系统中影响话音传输质量的关键因素;(2)基于P.563和E-Model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传输损伤的评价模型,模型包含修正P.563模型和双向损伤两部分,该评价模型在多种损伤条件下均保持0.8左右的主观结果相关性;(3)根据E-Model中各损伤类损伤程度的计算方法,设计一套映射标准对不同损伤类的损伤程度统一量化为MOS分值,使得用户能够直观获得导致通话质量下降的关键因素;(4)提出一种基于信号相关性的收听者回声检测和参数估计方法,添加到P.563修正模型中,使修正后的P.563模型对于本文构建的收听者回声损伤语音库的评价相关性由原来的0.6101提高至0.875;(5)对一种基于频域相关的回声参数提取算法进行改进,在原有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双端通话状态判断、延时估计有效性判断和回声强度估计部分,并对执行速度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实现网络参数和延时参数的获取方法,并对提取效果进行验证;(6)构建标准测试语音库和损伤语音库,搭建网络仿真环境,并软件实现算法功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03-06)
张静[6](2013)在《下一代网络环境下话带数据传输损伤及容错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NGN采用分组交换方式,以VoIP技术为基础,涉及SIP、H.323等网络通信协议和各类语音压缩编码技术,其业务主要依赖IP网络承载。但是,尽力而为的IP网络存在固有的数据丢失、延时和抖动等传输损伤,对基于传统电路交换的话带信息传输质量,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而带外信令方式,进一步加剧了传输质量控制的复杂度。本文重点研究NGN环境下的话带数据传输损伤,设计具有一定质量保障的端到端传输控制方法及流程。本文分析了现行融合网络的一般架构,采用Simulink仿真模拟出典型的端到端通信系统,为一个实际系统中的DTMF信号传输构建了VoIP传送的实验环境,研究了编码方式、网络负载、传输时延及抖动等损伤特性。在此基础上,针对损伤因素设计了差错重传和冗余编码的解决方案,以降低应用层消息的传输出错率。实验结果显示,当单个DTMF码传输出错率小于10%时,3选2重复码和2码长帧结构的停止等待控制方案,消息出错率降低到5%以下。本文进一步搭建了试验测试床,对所提方案进行了验证。该实验床应用了Opensips,Partysip等SIP服务器,并运用wireshark工具分析SIP通信过程。运用自行开发的流量发生工具模拟网络负载,针对不同的编码方式和带外/带内传输方式,分析DTMF传输损伤的产生机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论相吻合。研究表明,网络负载大于70%时,所有编码后的数据通道均不可用。较轻负载(小于20%)时,DTMF单码错误率小于10%,因此可以确保所提二种方案的有效性。以8%消息出错率为目标,则对于双倍冗余DTMF信号,G.729编码通道适用于小于30%的负载环境,G.711编码通道适用于小于60%的负载环境。(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2-01)
任娟,聂敏,刘晓慧[7](2012)在《量子纠缠信令传输损伤模型及修复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量子纠缠信令在自由空间传输时的损伤模型,提出了信令传输损伤度与传输距离的关系,给出了量子信令的中继方案和信令损伤修复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收、发两端望远镜的孔径数值、传输因子和载体光子的波长叁个参数一定的情况下,传输损伤度与距离、定位损耗密切相关,定位损耗的变化对信令传输损伤度影响很小。因此,影响信令传输损伤度的主要因素是通信距离,量子信令在自由空间的远距离传送需要增加中继器。(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易运晖,聂敏,裴昌幸[8](2012)在《量子信令传输损伤概率模型及修复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多级分层量子信令网络的信令交换需要,提出了基于纠缠交换、局部幺正变换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信令直接传输方法.分析了量子信令损伤的因素以及修复策略,提出了量子信令传输损伤的概率模型(P模型).所提出的概率模型体现了非理想经典信道和噪声背景对信令的影响,计算性复杂度低.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量子信令交换方法适合于多级量子信令网中信令传输的要求,对拦截-测量-转发、截获-替换、增加附属位等攻击具有很强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蒋树嵩,王辉[9](2010)在《ASON中基于传输损伤的RWA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由和波长分配(RWA)算法是ASON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由于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传输损伤,这将会影响到不同连接请求的公平性。对现有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在保证公平性的同时,尽量降低网络的阻塞率。仿真表明该算法能有效的降低阻塞,提高资源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0年08期)
吴祥波[10](2010)在《WSON中面向传输损伤自适应控制的信令扩展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波长交换光网络(WSON)采用智能化控制平面解决了波长通道和网络资源的动态配置问题,是下一代光网络重要发展方向之一。WSON的透明传输特点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提高了传输容量。但同时,物理损伤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信号传输质量。论文考虑在WSON中引入可调谐光器件,并通过控制平面对其进行自适应的调节,提高传输质量、降低建路阻塞率。基于这种功能需求,论文设计了WSON中面向传输损伤自适应控制的信令扩展方案。论文对WSON信令扩展的研究在自适应多业务光网络(AMSON)平台上实现。AMSON控制平面主要由叁部分组成:信令模块,路由模块和链路资源管理模块。信令模块是论文的研究重点。论文的主要工作:(1)研究了WSON GMPLS控制平面协议栈,尤其对RSVP-TE信令协议做了详细的分析。(2)针对可调谐光器件并结合WSON控制平面和传输损伤信息,论文提出了两种WSON信令扩展方案,详细设计了信令流程和消息包的扩展。(3)基于信令扩展方案,论文提出了两种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代码设计方案,一种是多线程程序设计实现,另外一种是单线程程序设计实现。(4)在AMSON实验平台上实现信令协议软件并进行功能测试,验证其满足传输损伤自适应控制的功能需求。(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0-01-13)
传输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压缩编码和网络传输造成的图像显示质量的损伤是影响业务体验质量(QoE)的重要因素,为此通过对视频流图像显示损伤的量化分析,建立了面向视频流媒体应用的QoE无参考评估方法,通过量化可测的客观质量指标对视频QoE进行评估.在无参考评估方法中,引入了能够反映视频流数据在通过网络传输前图像显示质量的客观参数.通过这种方法,在不需要反馈的前提下为评估过程提供了一个参考指标,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输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陈志江.光路传输损伤的质量评估与性能分析[D].南京邮电大学.2017
[2].耿杨,金家义,孟洛明.基于压缩编码和传输损伤的视频QoE评估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6
[3].阎兆鹏,聂敏,杨光.光纤信道中量子信令的传输损伤及修复策略[J].通信学报.2015
[4].姜伟.WDM光网络中基于传输损伤的绿色保护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5].王欣.考虑传输损伤的话音质量客观评测[D].北京邮电大学.2014
[6].张静.下一代网络环境下话带数据传输损伤及容错技术[D].南京邮电大学.2013
[7].任娟,聂敏,刘晓慧.量子纠缠信令传输损伤模型及修复策略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12
[8].易运晖,聂敏,裴昌幸.量子信令传输损伤概率模型及修复策略[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
[9].蒋树嵩,王辉.ASON中基于传输损伤的RWA算法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0
[10].吴祥波.WSON中面向传输损伤自适应控制的信令扩展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