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物质论文-文韬

酸碱物质论文-文韬

导读:本文包含了酸碱物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物质糖,乳酸甲酯,Zn-doped,SnO_2,In-doped,SnO_2,SBA-15

酸碱物质论文文献综述

文韬[1](2019)在《SnO_2基酸碱两性催化剂的设计、改性及其催化生物质糖制乳酸甲酯》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再生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开发是一项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的重要举措。将生物质转化为平台化合物,并进一步应用于食品、药物、能源和材料等领域,是实现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有效手段。生物质糖作为生物质中含量最多的组分,人们正广泛地研究如何通过简单的工艺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例如可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医药和涂料等领域的乳酸甲酯(MLA)。目前乳酸甲酯通常是经由生物发酵法得到的乳酸与甲醇在硫酸或其他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得到。这种方法对微生物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乳酸容易发生脱水、碳化等副反应,硫酸对设备腐蚀严重。生物质糖可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直接转化为乳酸甲酯,这完全契合了绿色化学精神,该方法应用规模扩大的核心是设计出高效、绿色环保且稳定的催化剂。本课题设计了Zn-doped SnO_2及In-doped SnO_2/SBA-15两种酸碱两性非均相催化剂,涉及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优化和表征,葡萄糖催化转化制备乳酸甲酯最优反应条件探究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考察。通过计算生物质糖的转化率和由糖转化为乳酸甲酯的产率考察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n掺杂SnO_2酸碱两性多功能催化剂。XPS表征证实Zn~(2+)成功掺入了SnO_2晶格中,Py-IR结果表明Zn~(2+)掺杂后产生了更多的Lewis酸位点及Br?nsted酸位点,NH_3-TPD显示Zn~(2+)掺杂引入了碱性位。通过改变Zn~(2+)的掺杂量和煅烧条件能够得到具有最佳酸碱强度和含量的催化剂。XRD与BET结果表明Zn~(2+)掺杂抑制了纳米晶的生长从而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Zn~(2+)摩尔比为20%且500℃煅烧4 h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最适宜的酸碱强度及含量,即弱酸含量、酸总量和强碱含量、碱总量同时达到最大值,此时催化剂具有最佳性能。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反应底物,在最优反应条件下进行催化反应,乳酸甲酯产率分别为60.3%、56.2%、72.6%。以葡萄糖为底物,催化剂重复使用8次后乳酸甲酯产率无明显下降趋势。(2)采用一锅法制备了In-doped SnO_2/SBA-15酸碱两性固体催化剂。小角XRD和TEM结果显示催化剂具有二维六方的孔道结构,EDX表征表明活性组分均匀负载在SBA-15孔道中。通过改变In~(3+)的掺杂量、活性组分负载量和煅烧条件来调节催化剂表面酸碱活性位的强度和含量。当In~(3+)摩尔比为20%同时活性组分负载量为8wt%时,制得的0.2IS/SBA-15(8%)比表面积为727 m~2/g,此时催化剂中弱酸含量、酸总量和强碱含量、碱总量同时达到最大值,性能达到最佳。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底物,在最佳反应条件下,MLA产率分别为64.2%、61.7%和73.8%。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利用催化剂8次后,其活性未发生明显改变。(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贺健[2](2019)在《催化生物质含氧化合物转移加氢转化酸碱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储量巨大、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替代传统的石化原料来生产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成为当前可持续化学和新能源领域研究的重点,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目前,木质纤维素通过一系列催化转化可获得许多小分子含氧化合物,这些含氧化合物可作为原料合成各类液体燃料和精细化学品。生物质基含氧化合物的加氢转化是合成生物燃料和精细化学品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在当前的加氢转化策略中,气态的氢气常被用作氢源。但是,目前工业上制备氢气主要依赖于化石资源;而且氢气的运输及储存成本很高;此外,氢气易燃易爆的性质也会给实际操作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采用液体氢源(如醇)替代氢气应用于生物质基含氧化合物的加氢转化则对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针对木质纤维素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衍生的共同产物(即糠醛(FF)和乙酰丙酸(LA)及其酯)的选择性加氢转化进行研究。采用以醇为氢源的催化体系,设计制备酸碱功能化异相催化剂,并应用于催化FF选择性加氢转化为糠醇(FAOL)、乙酰丙酸乙酯(EL)加氢-环化转化为γ-戊内酯(GVL)以及集成多步催化FF级联转化为GVL的研究。详细探讨了异相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催化机理以及重复使用性。本论文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次研发了无需预先还原的Ni~(2+)基催化剂(NiO、NFe_2O_4)在以异丙醇为氢源和溶剂的体系中,能高效催化FF选择性加氢转化为FAOL。并详细考查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不同醇作氢源等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开展了动力学研究以及检测反应产物的分布、并推测出可能的反应机理。NiO和NFe_2O_4都能重复使用多次而无明显活性下降,并且在催化其他醛类化合物的还原反应中均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2)采用沉淀-沉降法制备出一系列磁性酸碱双功能AlZr@Fe_3O_4复合材料,并通过多种表征技术详细探究了所得复合材料的物化性质及结构。在所有AlZr@Fe_3O_4复合材料中,Al_7Zr_3@Fe_3O_4(1/1)催化糠醛还原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而且在外部磁铁的作用下,AlZr@Fe_3O_4复合材料可快速从反应液中分离出来。(3)通过水热法分别成功制备出了海胆状和花瓣状的NiO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催化FF选择性加氢转化为FAOL。详细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不同醇作氢源、催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其中具有纳米尺寸颗粒的海胆状NiO(P)-300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120°C和3 h)能高效催化糠醛还原。通过中毒实验探讨了NiO(P)-300的催化机理。此外,海胆状NiO(P)-300催化剂在催化FF转化为FAOL的放大反应中依然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且重复使用多次后能保持稳定的催化活性及海胆状结构。(4)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了一系列不同Al/Zr摩尔比的酸碱双功能Al-Zr复合材料,并应用于催化EL加氢-环化制备GVL。实验结果表明,当Al与Zr的摩尔比为7比3、且煅烧温度为300°C时,对催化EL转化为GVL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借助于在空气中煅烧的再生操作,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多次而能基本维持其初始催化活性。(5)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不同Zr/B摩尔比的介孔酸碱双功能Zr-B材料。实验发现,当n(Zr)/n(B)=1/1时,ZrB复合材料在催化EL转化为GVL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中毒实验验证了Zr_1B_1催化剂中酸碱位点的协同效应对其优异的催化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并推测出了可能的催化机理。(6)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一系列具有Lewis-Br?nsted双酸性的Zr掺杂的介孔二氧化硅(KIT-5)材料,并采用多种表征技术详细探讨了Zr-KIT-5材料的物化性质及结构。然后将制备得到的Zr-KIT-5材料应用于催化FF级联转化为GVL。当n(Si)/n(Zr)=10时,Zr-KIT-5能高效催化FF级联转化为GVL。根据反应体系中检测到的中间体及副产物,推测出了可能的反应路径。(7)首次研发了以廉价易得的ZrOCl_2·8H_2O为催化剂、在异丙醇中催化FAOL或FF级联转化为GVL的反应体系,并分别能得到63.3%或52.1%的GVL产率。反应完后,回收的固体于550°C下煅烧后可得到空心微米棒状的ZrO_2材料(ZrO_2-(C));特别地,ZrO_2-(C)在催化生物质基醛或酮类化合物的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陈莉[3](2018)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中考化学复习的实践研究二——以身边的物质之金属、酸碱、盐化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中考化学知识的梳理复习,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够更好地解决综合性的化学问题,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显着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期刊2018年11期)

郭绍东,梁恒,瞿芳术,朱雷,汪恂[4](2019)在《酸碱与农业生物质骨料对污泥脱水效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在不同pH条件下考察3种农业生物质即小麦秸秆粉末(WSP)、玉米秸秆粉末(CSP)及稻壳粉末(RHP)对污泥脱水的影响.采用毛细吸吮时间(CST,tCS)及污泥比阻(SRF,FSR)等表征污泥脱水性能,用粒径和Zeta电位考察污泥性质的变化,通过离心液浊度,胞外聚合物质(EPS)含量、束缚水和泥饼结构来解释协同作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当pH控制在3时,污泥脱水效果最好,深度脱水后泥饼含水率下降到61. 5%;分别投加WSP、CSP及RHP时,污泥FSR分别下降到7. 32×10~8,7. 41×10~8及8. 29×10~8s2/g. pH小于2或pH从8升高到11时tCS和FSR都显着升高;在投加0. 75 g/g DS WSP、CSP及RHP后,也不能改善污泥脱水效果. pH低于2或者碱性条件使污泥释放更多有机物质和浊度,污泥脱水效果恶化严重.酸及生物质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机理为酸(pH=3)促进污泥分解EPS释放束缚水,而生物质作为骨料提供水分孔道.(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莉,倪刚[5](2018)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中考化学复习的实践研究叁——以身边的物质之金属、酸碱、盐化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中考化学知识的梳理复习,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使其能更好地解决综合性的化学问题,从而显着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来源于《教育界(基础教育)》期刊2018年03期)

孙永杰,熊言林,王苏荣,马晓梅,马勤勤[6](2017)在《数轴在书写含铝元素物质与酸碱反应方程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书写含铝元素物质与酸碱反应的相关化学方程式是同学们学习化学的一个难题。通过数轴法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轻易地掌握有关含铝元素物质与酸碱反应的相关化学方程式。(本文来源于《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李晓乐[7](2017)在《固体酸碱催化剂的改性及其催化裂解液化生物质(棉杆、马尾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世界各国不断追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其对能源的消耗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目前世界各国对能源的获取主要来自化石燃料,这也使得有限的化石资源急剧减少,能源压力日益凸显,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化石资源的保护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寻求一种新的安全清洁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要课题。作为一种最具有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前景的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的能量。生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储存量极为丰富,其通常包括农作物,农作物废弃秸秆,森林工业废弃物,水生植物等等。长久以来生物质被直接燃烧使用以获取能量,不仅造成大量的浪费更对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因此,通过裂解、液化等化学转化技术使之变为生物燃料或者高品值化学品这一研究引起相关科学家的重视。作为快速裂解技术中的微波辅助裂解技术、微波辅助催化液化技术、高压液化技术,近年来在生物质裂解应用方面取得了相当快的进展。本文以棉花秸秆、马尾藻等生物质作为原料,分别研究了微波裂解技术、微波辅助液化技术、以及高压水热液化技术对于生物质的转化工艺,以及生物油的主要成分、特点、性能。1.以棉花秸秆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裂解技术将棉花秸秆转化为生物油,研究其裂解工艺。利用单因素实验法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微波辅助裂解棉杆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裂解过程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1800W、反应时间24min和反应温度550℃。在此条件下,微波辅助裂解棉花秸秆的生物油产率最高达到32.47%,热值15.47MJ/Kg。GC-MS数据分析显示该生物油成分中含有大量的长链羧酸酯及含酚类芳香化合物。2.以棉花秸秆为原料,以固体酸HZSM-5分子筛和改性HZSM-5分子筛作为催化剂,研究了微波辅助催化液化棉花秸秆制取生物油工艺。文中分子筛催化剂的使用代替了过去生物质液化反应中传统的强腐蚀性酸碱催化剂。研究发现,在棉杆的微波辅助催化液化反应中,芳香化学品的产量由传统加热棉杆时的8.4%增加到14.0%,0.02-Fe-HZSM-5作为催化剂时其棉杆的液化率较HZSM-5作为催化剂时提高了19.7%。3.以海洋植物马尾藻为原料,以改性固体酸HY分子筛作为催化剂,研究了马尾藻的微波辅助液化工艺。以不同浓度的硝酸铁溶液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对HY分子筛催化剂进行改性,在马尾藻液化工艺研究中发现,改性HY分子筛酸性位点较原始HY分子筛明显增加。改性HY分子筛作为催化剂时马尾藻的液化产率较未改性HY分子筛作为催化剂时提高了15.2%,同时改性HY分子筛的存在减少了液化油中的含氧化合物。4.木质素是棉杆生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由大量含苯环结构单体组成的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其性质稳定难以降解液化。本文采用高压水热液化技术,以固体碱水滑石为催化剂,研究棉杆木质素液化制取化学品。研究发现,固体碱水滑石催化剂能有效的促进了棉杆木质素中β-O-4键的断裂,在5%-Ni/HTCs改性水滑石催化下棉杆木质素的液化产率达到87.93%,GC-MS数据分析显示液化产物中成分绝大多数是芳香化合物,其中2-甲氧基苯酚以及2-甲氧基苯酚衍生物含量高达47.74%。(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7-06-01)

李永彬[8](2017)在《生物质多孔碳的制备及在酸碱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电容器(ECs),也被称为超级电容器,现在已经被用作为大功率电子装置和数码装置等的驱动电源。究其原因是它杰出的功率密度(Pd),长的循环寿命,与环境友好以及快速充放电。相比于电池,ECs的致命弱点是其能量密度(Ed)相对较低(大约是5 Wh kg-1),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通过开发和构筑新的与酸碱电解液匹配的功能化多级孔先进碳材料(材料与酸碱电解液的匹配包括电极材料的孔径大小和电解液离子尺寸相匹配,电极材料的润湿性和电解液的物性相匹配,电极材料的表面官能团和电解液相互作用的匹配等等)实现高性能ECs。酸、碱电解液因其成本低、安全可靠、环保、电导率高并易与碳材料表面的官能团发生相互作用诱发赝电容效应等因素,因此常用作ECs的电解液。传统上常用不可再生的石油和煤炭资源为原料来合成ECs的碳材料,其制备工艺复杂,有时使用有毒的化学试剂来完成。故而迫切希望选择一条使用低成本、可再生的原料来合成碳材料的工艺路线。近年来,生物质制备ECs电极材料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生物质是天然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均匀的孔隙率,丰富的原位杂原子掺杂(主要是N,O,B,S,P等)以及自然完美的层次结构。这不仅可以提供高的接触表面积、快速的电解液离子缓冲层和运输通道,而且还提供了一个额外的通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的赝电容、高的润湿性,确保了高的Ed。本文以农林废弃生物质为碳源制备多级孔先进碳材料,并将其组装成酸碱ECs器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红薯干茎叶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出具有3D碳纳米环结构的高性能ECs电极材料。材料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以及表面元素含量可以通过控制活化温度和活化剂用量来调控。用性能最好的材料BSL-KC-1:4-700组装ECs器件,实现了材料和强酸强碱电解液的完美匹配,展示了优异的性能。在1 mol L-1 H2SO4电解液中在1 A g-1和30 A g-1的电流密度下,电极电容分别为532.5 F g-1和264.0 F g-1,电容保持率分别为95.1%(1000个循环)和91.7%(一万个循环);对称ECs器件的Ed为25.8 Wh kg-1,Pd为13068.0 W kg-1。在6 mol L-1KOH的电解液中,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分别为350.0 F g-1,电容保持率分别为95.06%(1000个循环后)和91.1%(一万个循环);对称ECs器件的Ed为24.5W h kg-1Pd为12918.0 W kg-1。因此我们这项工作不但给出了利用廉价、环保的废弃生物质材料在温和条件下制备高性能ECs器件的电极材料的方法,而且也展示了材料潜在商业化应用前景。2.以凤尾花为碳源,KOH为活化剂设计并制备出了3D的多级孔结构碳材料,并探讨了活化温度和活化剂比例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其中样品CCVSK4-700展示出高的BET比表面积(2675.3 m2g-1),高的比电容(555 F g-1)。3.棕榈废弃生物质经过碳化和KOH活化后,制备了可调控的3D多级分孔结构碳材料,其比表面积高达3156.4 m2g-1,孔体积为1.45 cm2g-1。其中样品FTHWK4-700在1 mol L-1 H2SO4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 A g-1的电容高达562 F g-1,对称ECs器件的Ed为29.3 Wh kg-1,Pd为9703.4 W kg-1。另外,在6 mol L-1 KOH电解液中,在电流密度为1 A g-1时电容为415 F g-1。(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谢逸俊,林晓丰,林燕娟,潘迪琛,李祥[9](2015)在《酸碱对剩余活性污泥中氮磷类物质破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量大,难以被处理处置,目前已成为污水厂自身的严重污染源。用不同浓度的HCl溶液、Na OH溶液分别对城市污水厂剩余活性污泥进行处理后,对其中溶解性氮、磷物质的破解释放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泥水体积比相同的条件下,同浓度Na OH溶液对污泥NH4+-N的释放效果好于HCl溶液,但对溶解性PO43--P的释放质量浓度低于HCl溶液;两种方法中NH4+-N的最大释放质量浓度分别是106.0、153.4 mg/L,PO43--P的释放质量浓度分别是133.5、126.3 mg/L。研究为进一步污泥资源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王卫红[10](2014)在《利用物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质性质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文中以初中化学"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应用"复习教学为例,探讨了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以浓硫酸泄漏情境素材入手,引导学生梳理有关酸碱盐性质、反应与应用等知识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有意义的知识结构,再基于知识结构进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酸碱盐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并促进学生理解物质性质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教学仪器与实验》期刊2014年11期)

酸碱物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储量巨大、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替代传统的石化原料来生产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成为当前可持续化学和新能源领域研究的重点,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目前,木质纤维素通过一系列催化转化可获得许多小分子含氧化合物,这些含氧化合物可作为原料合成各类液体燃料和精细化学品。生物质基含氧化合物的加氢转化是合成生物燃料和精细化学品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在当前的加氢转化策略中,气态的氢气常被用作氢源。但是,目前工业上制备氢气主要依赖于化石资源;而且氢气的运输及储存成本很高;此外,氢气易燃易爆的性质也会给实际操作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采用液体氢源(如醇)替代氢气应用于生物质基含氧化合物的加氢转化则对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针对木质纤维素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衍生的共同产物(即糠醛(FF)和乙酰丙酸(LA)及其酯)的选择性加氢转化进行研究。采用以醇为氢源的催化体系,设计制备酸碱功能化异相催化剂,并应用于催化FF选择性加氢转化为糠醇(FAOL)、乙酰丙酸乙酯(EL)加氢-环化转化为γ-戊内酯(GVL)以及集成多步催化FF级联转化为GVL的研究。详细探讨了异相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催化机理以及重复使用性。本论文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次研发了无需预先还原的Ni~(2+)基催化剂(NiO、NFe_2O_4)在以异丙醇为氢源和溶剂的体系中,能高效催化FF选择性加氢转化为FAOL。并详细考查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不同醇作氢源等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开展了动力学研究以及检测反应产物的分布、并推测出可能的反应机理。NiO和NFe_2O_4都能重复使用多次而无明显活性下降,并且在催化其他醛类化合物的还原反应中均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2)采用沉淀-沉降法制备出一系列磁性酸碱双功能AlZr@Fe_3O_4复合材料,并通过多种表征技术详细探究了所得复合材料的物化性质及结构。在所有AlZr@Fe_3O_4复合材料中,Al_7Zr_3@Fe_3O_4(1/1)催化糠醛还原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而且在外部磁铁的作用下,AlZr@Fe_3O_4复合材料可快速从反应液中分离出来。(3)通过水热法分别成功制备出了海胆状和花瓣状的NiO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催化FF选择性加氢转化为FAOL。详细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不同醇作氢源、催化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其中具有纳米尺寸颗粒的海胆状NiO(P)-300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120°C和3 h)能高效催化糠醛还原。通过中毒实验探讨了NiO(P)-300的催化机理。此外,海胆状NiO(P)-300催化剂在催化FF转化为FAOL的放大反应中依然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且重复使用多次后能保持稳定的催化活性及海胆状结构。(4)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了一系列不同Al/Zr摩尔比的酸碱双功能Al-Zr复合材料,并应用于催化EL加氢-环化制备GVL。实验结果表明,当Al与Zr的摩尔比为7比3、且煅烧温度为300°C时,对催化EL转化为GVL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借助于在空气中煅烧的再生操作,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多次而能基本维持其初始催化活性。(5)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不同Zr/B摩尔比的介孔酸碱双功能Zr-B材料。实验发现,当n(Zr)/n(B)=1/1时,ZrB复合材料在催化EL转化为GVL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中毒实验验证了Zr_1B_1催化剂中酸碱位点的协同效应对其优异的催化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并推测出了可能的催化机理。(6)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一系列具有Lewis-Br?nsted双酸性的Zr掺杂的介孔二氧化硅(KIT-5)材料,并采用多种表征技术详细探讨了Zr-KIT-5材料的物化性质及结构。然后将制备得到的Zr-KIT-5材料应用于催化FF级联转化为GVL。当n(Si)/n(Zr)=10时,Zr-KIT-5能高效催化FF级联转化为GVL。根据反应体系中检测到的中间体及副产物,推测出了可能的反应路径。(7)首次研发了以廉价易得的ZrOCl_2·8H_2O为催化剂、在异丙醇中催化FAOL或FF级联转化为GVL的反应体系,并分别能得到63.3%或52.1%的GVL产率。反应完后,回收的固体于550°C下煅烧后可得到空心微米棒状的ZrO_2材料(ZrO_2-(C));特别地,ZrO_2-(C)在催化生物质基醛或酮类化合物的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酸碱物质论文参考文献

[1].文韬.SnO_2基酸碱两性催化剂的设计、改性及其催化生物质糖制乳酸甲酯[D].华中农业大学.2019

[2].贺健.催化生物质含氧化合物转移加氢转化酸碱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贵州大学.2019

[3].陈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中考化学复习的实践研究二——以身边的物质之金属、酸碱、盐化肥为例[J].新课程(中).2018

[4].郭绍东,梁恒,瞿芳术,朱雷,汪恂.酸碱与农业生物质骨料对污泥脱水效能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5].陈莉,倪刚.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中考化学复习的实践研究叁——以身边的物质之金属、酸碱、盐化肥为例[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

[6].孙永杰,熊言林,王苏荣,马晓梅,马勤勤.数轴在书写含铝元素物质与酸碱反应方程式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7

[7].李晓乐.固体酸碱催化剂的改性及其催化裂解液化生物质(棉杆、马尾藻)的研究[D].聊城大学.2017

[8].李永彬.生物质多孔碳的制备及在酸碱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9].谢逸俊,林晓丰,林燕娟,潘迪琛,李祥.酸碱对剩余活性污泥中氮磷类物质破解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5

[10].王卫红.利用物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为例[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4

标签:;  ;  ;  ;  ;  ;  

酸碱物质论文-文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