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杂芳香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属有机框架,荧光传感,硝基芳香化合物
金属杂芳香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李江,韩森,陈团结,苟召曦,张琦[1](2019)在《两个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对硝基芳香化合物在气/液相的荧光传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2个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d_2(DDCPB)(DMF)_2(H_2O)]_n(CHD-1)和{[Zn_2(DDCPB)(DMA)_2]·DMA}_n(CHD-2)(H_4DDCPB=1,1′∶3′,1″-叁联苯-3,3″,5,5″-四羧酸)。荧光测试表明:2个化合物均能在气/液两相中高效地选择性识别系列硝基芳香化合物(NACs)。溶液中NACs对2个化合物的荧光有较高的淬灭率,其淬灭常数可通过定量实验计算。CHD-1和CHD-2对溶液中的NACs显示出高选择性、优异的灵敏度和低检测限。基于2个化合物的薄膜检测对硝基苯(NB)和2-硝基甲苯(o-MNT)蒸气时也具有高灵敏度。此外,详细讨论了化合物的荧光传感机理。(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晓勇[2](2018)在《过渡金属催化芳香化合物偶联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药物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功能材料领域,偶联类芳香化合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对于该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也日渐成熟,也找到了很多简单有效的方法,其中利用过渡金属催化一元芳香化合物的C-C偶联优势明显,其高效选择性远优于其它方法,因而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但是,相关C-C偶联反应机理尚不明确,导致该类反应对于底物和催化剂的选择有较大的局限性。为此,基于实验室在芳香类化合物C-C偶联反应的研究积累和相关反应机理的文献的报道结果的综合分析,本论文从计算化学的角度对两类特定偶联反应的机理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详细分析了铜催化的吲哚自偶联反应的微观机理,在B3LYP-DGDVP全电子基组水平上,对铜催化的N-甲基吲哚偶联反应的反应路径中的所有化合物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在同水平下对其做了振动分析。将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表征结果相结合,验证了反应机理的正确性并得出相关结论:CuCl催化的N-甲基吲哚偶联反应为自由基型偶联过程,自由基的生成是得到目标产物的必经过程,实验上也证实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自由基捕捉剂后无目标产物生成;CuCl催化N-甲基吲哚偶联反应的活化能垒低于CuCl2,因此对该反应CuCl的催化效果更好,对两种催化剂进行对比试验也得到相同的结果;N-甲基吲哚中的取代甲基对能否得到目标产物有重要影响,将甲基替换成氢原子进行实验发现生成了迫使催化过程终止的中间产物,表征得到该产物结构与计算结果相同。(2)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详细分析了钯催化的2,4-二甲基苯甲酸自偶联反应的微观机理,在B3LYP基组水平上(Pd采用赝势基组SDD),对Pd催化的2,4-二甲基苯甲酸偶联反应的反应路径中的所有化合物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在同水平下对其做了振动分析。将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表征结果相结合,验证了反应机理的正确性,并从能垒的角度说明了脱羰过程为该反应的速控步骤。(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倩倩[3](2015)在《无金属参与氮杂芳香化合物的双磷酯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无过渡金属参与的氮杂芳香化合物双磷酯化反应,高效地合成了四氢喹啉双磷酯化产物。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氮杂环有机膦化合物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药物科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及有机合成方法学等。传统合成氮杂环有机膦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亲核加成、亲核取代、过渡金属催化偶联等。需要经过底物修饰,反应历程复杂及金属残留等问题,使得氮杂环有机膦化合物的应用受到限制,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来构筑这类化合物。我们研究了无过渡金属参与的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双磷酯化反应,以高达95%的收率合成了一系列四氢喹啉双磷酯类化合物(Scheme 1)。该反应中无需底物的修饰、强酸及过渡金属等,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环境友好、一步完成等优势,打破了喹啉环的芳香性,以优秀的区域选择性实现了1,2,3,4-四氢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并同时在四氢喹啉类衍生物中引入两个含磷基片,拓展了氮杂环有机膦化合物的研究范围。2.依据实验结果,理论计算及相关文献报道,推测反应可能的机理如下:(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5-01)
戚自松,董亚丽,李亚明,段春迎[4](2012)在《过渡金属催化芳香化合物叁氟甲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芳香化合物叁氟甲基化反应迅速发展,底物适用范围不断扩展,新方法、新型叁氟甲基化试剂的应用也不断涌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芳香化合物叁氟甲基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卤代芳香化合物的叁氟甲基化,芳香硼酸的叁氟甲基化和芳烃C—H活化叁氟甲基化反应。此外,对过渡金属催化叁氟甲基化反应中涉及的机理也进行了详细地讨论。(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2年11期)
朱从青,朱军,曹晓宇,夏海平[5](2012)在《金属桥位稠环芳香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芳香性是有机化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近年来,芳香性的转变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用四个硅原子替代环丁二烯中四个碳原子可以实现反芳香性到非芳香性的转变[1];用一个主族金属原子(Pb)替代环戊二烯中一个碳原子则可以实现非芳香性到芳香性的转变[2]。我们发现用一个过渡金属(M)替代高反芳香性戊搭烯(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期刊2012-10-19)
吕翠萍,沈其龙,刘丹[6](2012)在《过渡金属催化的芳香化合物叁氟甲基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向芳香化合物分子中引入叁氟甲基在制药,农用化学品和有机材料的砌块合成中有重大的意义.由于过渡金属催化的反应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性广等优点,最近几年,逐渐被科学家应用到芳香化合物的叁氟甲基化中,成为追捧的热点.综述了近几年在利用过渡金属对芳香化合物进行的叁氟甲基化中取得的重大进展.(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2年08期)
未本美,张智勇,戴志群,张开诚[7](2011)在《氯磷灰石负载金属卤化物催化芳香化合物的Friedel-Crafts苄基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氯磷灰石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氯磷灰石负载金属卤化物固体酸催化剂,通过IR,XRD对载体和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对芳香化合物与苄基氯、苄基溴和苄基醇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结果表明,溴化锌负载氯磷灰石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而且催化剂易回收和重复使用,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活性没有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1年03期)
徐纪敏[8](2010)在《过渡金属催化的含氮芳香化合物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氮芳香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他们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活性分子和有机材料结构中。因此,含氮芳香化合物的合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几十年来,这类化合物的合成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尽管如此,随着这类化合物应用的扩大,需要发现更多简单高效的合成方法。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邻芳基取代吡啶、芳基取代哌啶、多芳基取代中氮茚、叁芳胺等几类含氮芳香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建立了一种全新的钯催化的N-苯甲酰甲基吡啶盐直接邻位芳基化体系。该体系的显着特点是反应结束后活化基团能够从芳基化的底物自动离开。同位素实验表明反应通过C-H活化的途径进行。实验和DFT计算表明N-苯甲酰甲基起到了两个关键作用:1)通过形成叶立德活化吡啶分子;2)通过与钯的配位控制芳基化的位置。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Pd/C-PtO_2双金属催化氢化体系,实现了对芳基取代吡啶的催化氢化。在偕二氯化合物存在条件下,利用Pd/C较强的催化氢化去氯能力和PtO_2对吡啶环较强的还原能力,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芳基取代哌啶盐酸盐。建立了一种新型的2,3-二芳基取代中氮茚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以2-甲基-N-苯甲酰甲基吡啶盐和溴代芳烃作为底物,在Pd(OAc)_2/PPh_3催化体系的作用下,实现了2,3-二芳基取代中氮茚的合成。这种方法是对目前所存在的取代中氮茚合成方法的重要补充。建立了一种叁芳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加热,不使用配体和碱,只需在Cu(OAc)_2的作用下,邻氨基苯酚和芳香硼酸在甲醇中常温搅拌就可制备叁芳胺化合物。此外我们讨论了邻氨基苯酚作为底物的特殊性。另外,本论文还开发了一种简单、高效、通用的苯酚类化合物的合成体系。这个体系反应条件简单,只需采用易得的苯硼酸作为原料,在简单铜催化剂的作用下室温水中即可短时间内高产率的制备苯酚化合物。(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0-04-01)
金属杂芳香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药物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及功能材料领域,偶联类芳香化合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对于该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也日渐成熟,也找到了很多简单有效的方法,其中利用过渡金属催化一元芳香化合物的C-C偶联优势明显,其高效选择性远优于其它方法,因而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但是,相关C-C偶联反应机理尚不明确,导致该类反应对于底物和催化剂的选择有较大的局限性。为此,基于实验室在芳香类化合物C-C偶联反应的研究积累和相关反应机理的文献的报道结果的综合分析,本论文从计算化学的角度对两类特定偶联反应的机理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详细分析了铜催化的吲哚自偶联反应的微观机理,在B3LYP-DGDVP全电子基组水平上,对铜催化的N-甲基吲哚偶联反应的反应路径中的所有化合物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在同水平下对其做了振动分析。将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表征结果相结合,验证了反应机理的正确性并得出相关结论:CuCl催化的N-甲基吲哚偶联反应为自由基型偶联过程,自由基的生成是得到目标产物的必经过程,实验上也证实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自由基捕捉剂后无目标产物生成;CuCl催化N-甲基吲哚偶联反应的活化能垒低于CuCl2,因此对该反应CuCl的催化效果更好,对两种催化剂进行对比试验也得到相同的结果;N-甲基吲哚中的取代甲基对能否得到目标产物有重要影响,将甲基替换成氢原子进行实验发现生成了迫使催化过程终止的中间产物,表征得到该产物结构与计算结果相同。(2)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详细分析了钯催化的2,4-二甲基苯甲酸自偶联反应的微观机理,在B3LYP基组水平上(Pd采用赝势基组SDD),对Pd催化的2,4-二甲基苯甲酸偶联反应的反应路径中的所有化合物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在同水平下对其做了振动分析。将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表征结果相结合,验证了反应机理的正确性,并从能垒的角度说明了脱羰过程为该反应的速控步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杂芳香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李江,韩森,陈团结,苟召曦,张琦.两个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对硝基芳香化合物在气/液相的荧光传感(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2].张晓勇.过渡金属催化芳香化合物偶联反应机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张倩倩.无金属参与氮杂芳香化合物的双磷酯化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5
[4].戚自松,董亚丽,李亚明,段春迎.过渡金属催化芳香化合物叁氟甲基化反应[J].化学进展.2012
[5].朱从青,朱军,曹晓宇,夏海平.金属桥位稠环芳香化合物的合成[C].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2012
[6].吕翠萍,沈其龙,刘丹.过渡金属催化的芳香化合物叁氟甲基化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2
[7].未本美,张智勇,戴志群,张开诚.氯磷灰石负载金属卤化物催化芳香化合物的Friedel-Crafts苄基化反应研究[J].有机化学.2011
[8].徐纪敏.过渡金属催化的含氮芳香化合物的反应研究[D].清华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