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维时空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时空数据,数据挖掘,均值聚类,密度聚类
多维时空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郭名静,边少锋,单潮龙,熊鑫[1](2019)在《面向多维时空位置数据的动态加权聚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聚类算法在处理时空位置数据挖掘时面临的多维聚类问题,提出了动态加权聚类模型。该模型迭加利用经典k-均值和基于密度的DBSCAN聚类算法,通过计算最大轮廓系数确定合适的簇数目,按照划分初始簇类、识别和剔除噪声点、修正聚类簇中心点位置坐标3个步骤实现对大体量多维时空位置数据的聚类分析,提出了动态权重系数计算公式,优化了基于密度的DBSCAN聚类算法中相似度函数,并在Python3.7环境下以网络签到数据集实例仿真验算了该模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相较单一的传统聚类算法,该模型能综合利用多维非位置属性对时空位置数据点聚类,更合理界定聚类簇的归属数据点,对提升时空位置数据集聚类簇中数据点的聚类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胡勇,罗文,俞肇元,冯琳耀[2](2015)在《多维时空场数据的多模式张量表达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数据量及复杂度日益激增的多维时空场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分析是当前GIS必须解决的重要瓶颈。本文通过引入具有多维统一与坐标无关特性的张量数学结构,研究了多维时空场数据的多模式表达模型,实现了地学数据的张量表达以及面向分析的多维张量数据流与任务流构建。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管理与分析需求,通过定义基于原始张量、张量分解以及层次张量分解的叁类张量数据表达及应用模式,实现了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多维时空场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张量的多模式数据分析框架以及应用分析业务流模板。对上述关键技术进行算法实现并基于卫星测高数据对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与验证。结果显示,基于张量的新型海量时空场数据的多模式表达模型可以很好地支撑海量时空场数据的管理、分析与存储,并在存储空间占用,检索与分析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5年07期)
邬群勇,黄君毅,盛玲,唐曙光,王勤耕[3](2015)在《CALPUFF模型模拟结果的时空多维可视化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污染扩散模型数值模拟结果的时空多维可视化表达,能有效展示大气污染扩散空间分布,为快速高效辅助后期污染分析与应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CALPUFF模型能高效模拟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时空变化的扩散过程,而现有大气污染扩散模型模拟结果可视化表达普遍存在不能有效集成地理信息、缺失部分重要维度特征等问题。论文首先分析了CALPUFF模型,及其与组件式GIS紧密集成的技术方案,为模型模拟结果与地理信息集成提供了技术支持。然后,基于CALPUFF模型的数值计算模拟结果,详细研究了风场数据预处理及其矢量绘制方法,浓度场的数据预处理及其栅格渲染方法。在叁维地形场景下,探究了大气污染物的时空扩散模拟可视化表达方法,给出了CALPUFF模型模拟结果与叁维地形场景的集成表达策略。最后,通过组件式GIS,构建了福州市叁维地形场景,以大气污染CALPUFF扩散模拟结果为例,在WPF系统框架下,实现了风场和浓度场的时空动态模拟和空间层级多维可视化表达。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时空可视化技术方案能将CALPUFF模型模拟结果,有效集成叁维地形场景,实现模型模拟结果在时间维度上动态扩散和在空间维度上的层级分布,可为大气污染模拟结果的时空多维可视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仇宁海[4](2007)在《轨道交通安全系统多维时空模型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轨道交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复杂多变的运营环境下,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不断提高系统的服务水平和舒适度?而安全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关键问题,使得轨道交通安全系统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轨道交通安全特性进行了针对性分析,确定了影响轨道交通系统的四个安全因素,并根据轨道交通安全系统的系统构成,对系统的对象实体进行了定义。在分析轨道交通安全系统是一种具有混杂和时空特性的复杂系统的本质特点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轨道交通安全多维时空模型,该模型由叁个子模型组成,包括轨道交通时空动态系统模型——面向轨道交通安全系统的安全因素和结构单元关系的动态行为的描述;轨道交通安全时空仿真模型——面向轨道交通安全系统的动态行为模拟和再现;轨道交通安全时空数据模型——面向轨道交通安全系统的仿真和系统实现。这叁个子模型之间有机联系,是在不同的层面上对轨道交通安全系统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轨道交通安全系统在系统演化规律、安全预警、信息处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依据多维时空模型对轨道交通安全系统进行了时空动态演变的仿真实验,并进行了实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多维模型能较好地演绎轨道交通安全系统的动态行为,验证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结合在青藏铁路综合监控中心系统中的应用,说明该多维模型具有为应用系统提供了一种安全保障辅助决策支持的功能。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下一步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7-12-01)
多维时空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数据量及复杂度日益激增的多维时空场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分析是当前GIS必须解决的重要瓶颈。本文通过引入具有多维统一与坐标无关特性的张量数学结构,研究了多维时空场数据的多模式表达模型,实现了地学数据的张量表达以及面向分析的多维张量数据流与任务流构建。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管理与分析需求,通过定义基于原始张量、张量分解以及层次张量分解的叁类张量数据表达及应用模式,实现了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多维时空场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张量的多模式数据分析框架以及应用分析业务流模板。对上述关键技术进行算法实现并基于卫星测高数据对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与验证。结果显示,基于张量的新型海量时空场数据的多模式表达模型可以很好地支撑海量时空场数据的管理、分析与存储,并在存储空间占用,检索与分析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维时空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郭名静,边少锋,单潮龙,熊鑫.面向多维时空位置数据的动态加权聚类模型[J].测绘科学.2019
[2].胡勇,罗文,俞肇元,冯琳耀.多维时空场数据的多模式张量表达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5
[3].邬群勇,黄君毅,盛玲,唐曙光,王勤耕.CALPUFF模型模拟结果的时空多维可视化表达[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5
[4].仇宁海.轨道交通安全系统多维时空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