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赞助论文-赵小华

文化赞助论文-赵小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赞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俄罗斯东正教,莫斯科商人,俄罗斯文化赞助人

文化赞助论文文献综述

赵小华[1](2019)在《莫斯科商人文化赞助活动内在动因探析——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俄罗斯文学和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群星璀璨、熠熠生辉。然而文化的繁荣和兴盛,文化价值的传承,所依靠的不仅仅是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默默支持他们创作的文化赞助人同样功不可没。尤其是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里,莫斯科商人慈善家和文化赞助人在促进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方面功用显着。莫斯科商人成为这一时期俄罗斯科学文化发展重要推动力的前提,是其所拥有的雄厚经济实力。但与此同时,个人的内在精神动因则更为重要,主要包括叁个方面:根深蒂固的东正教信仰;赢得社会尊重,提升社会地位的心理需求;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这叁方面因素共同激励着富有的莫斯科商人企业家们广泛开展各种慈善和文化赞助活动,促进了俄罗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来源于《俄罗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徐望[2](2016)在《大工业时代的文化赞助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生产的市场赞助模式在工业时代得以形成,主要缘于:第一,物质消费文化产生;第二,新的产品分配与传播形式发展。这时的文化生产不仅在批量化、大众化的生产模式上开启了"文化工业"的时代,更在经营形式上确立了"文化商业"的主流趋势——文化与资本、消费、市场、经济联姻,呈现出很大程度的"资本化"趋势。理解这些,对于我们今天从文化与资本结合的角度研究文化产业、文化经济、文化消费具有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6年04期)

杨晓霞[3](2015)在《招摇的文化赞助人:对民国上海社交名人邵洵美的另一种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邵洵美,长期被视为招摇的富家子、失败的民国出版家,这种评价有失公正。他一生以爱书人的热情从事出版,不惜投入全部财产以实现自己"看书而做书"的人生理想。在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的出版过程中,他为上海的文学新人、小众作品及窘困的文人提供了慷慨的资助,实际发挥了赞助上海文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5年19期)

程永明[4](2015)在《企业的文化赞助——以日本企业mecenat协议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政府投入的不足,公共艺术文化活动常常在资金、场所、设施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日本企业mecenat协议会将致力于公共艺术文化的企业界人士组织起来,通过捐赠等方面,有力地支持了日本公共艺术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经济与文化的有效融合。其组织形态、运营模式对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公共艺术文化赞助机制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日本问题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杨聃[5](2015)在《续写“梅第奇式”传奇 奢侈品接力文化赞助》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机构一直领跑艺术赞助事业,据ieg sponsorship report的数据显示,2014年投入到艺术赞助领域的资金预计为9.27亿美元,其中金融机构的投入高于平均水平的22.3倍。这样的数据并不稀奇,毕竟“银行家”和艺术从文艺复兴时期就以“文化赞(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营报》期刊2015-01-12)

王蕾[6](2014)在《浅析法国文化赞助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法国文化发展史中,文化赞助对于法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有着不可估量的功绩。进入到21世纪后,法国建立了完善的现代文化赞助制度来促进本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的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而中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得不到有效保护的现状都表明一个事实:现在文化事业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已经无法满足公共文化需求。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文化赞助体系,完善中国的文化赞助制度应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不管是新兴的企业文化赞助还是经典的个人文化赞助,国家应在发挥其在文化事业保驾护航的作用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人们投身于文化事业的积极性,通过改革来完善我国的文化赞助制度,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促进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法国作为着名的文化大国,有着完善和发达的文化赞助制度,而中国的文化赞助尚处于起步阶段。论文将通过对两国的文化赞助体制和功能相似的文化机构:法语联盟和孔子学院;卢浮宫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比较来证明在中国大力发展文化赞助的必要性,力图为完善中国的文化赞助体系提出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4-06-18)

王璐[7](2014)在《论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文化赞助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艺复兴运动激发了整个西方社会对文学和艺术的重视,在西方艺术领域开创了一个黄金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对文化产业赞助数量的增多,尤其是意大利涌现出许多着名的赞助家族。在这个父权居上的社会里,为数不多的女性赞助人同样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凡的影响。女性赞助人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她们以小群体或者个人的方式出现,直接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尽管她们赞助的目的各不相同,自我发展的空间也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女性借助赞助方式,在文化领域获得相对的独立地位,支持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前进的浪潮。本文主要以女性赞助人为中心,以具体的历史人物、事物为范例,采用历史学、社会学等多种方法,在史料的基础上对女性赞助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本文通过详细梳理赞助现象的发展脉络和走向,探究文艺复兴时期女性赞助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状况,凸显女性赞助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地位和贡献。本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主要探究赞助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第二章详细系统地分析了女性赞助人的赞助行为和活动方式。第叁章介绍了女性赞助人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女性赞助人对启蒙时期文化的影响以及女性赞助人权利的局限性,从而肯定女性赞助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价值和地位。(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4-05-01)

刘国华,王红国[8](2013)在《文化赞助中的关系衰落问题研究:社会网络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赞助日趋普及,文化赞助也有了崭新的空间和机遇。文化赞助相对于体育赞助而言,在赞助领域中尚属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很大,面临的挑战也很多,细节考虑也会更多。文化赞助商和赞助团体之间的关系如何维持并更好地发展是双方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赞助牵涉到双方利益,会有许多因素左右着关系的稳定发展。本文试图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关注赞助商、被赞助团体与消费者的关系网络,研究导致文化赞助中关系衰落的因素。(本文来源于《上海管理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汤宇星[9](2011)在《冒襄的遗民世界(二)——文化赞助:陈维崧与冒氏家乐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文的论述中,我们曾经提到冒襄为了纪念故友戴重抗清绝食殉节,在水绘园中为其修建了一座碧落庐,并且热情邀请其遗孤戴本孝、戴移孝兄弟来水绘园居住、读书。由此(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1年03期)

简彪[10](2010)在《文化赞助:没有规则就难以持久》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非文化类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文化领域。虽然业务范围不包括文化,但他们用冠名、赞助、举办活动等各种方式,倾注着对文化的关注,也试图让自己的企业文化拥有更多的文化气息。   文化赞助和文化捐助有所不同。文化捐助是无(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0-09-15)

文化赞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化生产的市场赞助模式在工业时代得以形成,主要缘于:第一,物质消费文化产生;第二,新的产品分配与传播形式发展。这时的文化生产不仅在批量化、大众化的生产模式上开启了"文化工业"的时代,更在经营形式上确立了"文化商业"的主流趋势——文化与资本、消费、市场、经济联姻,呈现出很大程度的"资本化"趋势。理解这些,对于我们今天从文化与资本结合的角度研究文化产业、文化经济、文化消费具有的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赞助论文参考文献

[1].赵小华.莫斯科商人文化赞助活动内在动因探析——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J].俄罗斯研究.2019

[2].徐望.大工业时代的文化赞助模式研究[J].学理论.2016

[3].杨晓霞.招摇的文化赞助人:对民国上海社交名人邵洵美的另一种解读[J].新闻界.2015

[4].程永明.企业的文化赞助——以日本企业mecenat协议会为例[J].日本问题研究.2015

[5].杨聃.续写“梅第奇式”传奇奢侈品接力文化赞助[N].中国经营报.2015

[6].王蕾.浅析法国文化赞助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D].外交学院.2014

[7].王璐.论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文化赞助人[D].辽宁大学.2014

[8].刘国华,王红国.文化赞助中的关系衰落问题研究:社会网络视角[J].上海管理科学.2013

[9].汤宇星.冒襄的遗民世界(二)——文化赞助:陈维崧与冒氏家乐班[J].荣宝斋.2011

[10].简彪.文化赞助:没有规则就难以持久[N].中国文化报.2010

标签:;  ;  ;  

文化赞助论文-赵小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