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计算机辅助导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骨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导航论文文献综述
黄璞,王倩[1](2019)在《浅述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应用于骨科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在临床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利用CT及MRI等技术获得疾病图像与数据,在计算机中处理,模拟手术过程,利用导航技术,实现叁维定位,为手术提供依据,保障手术的精确性。本文探讨导航系统工作原理及导航系统分类、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0期)
吕欣蔚,李龙江[2](2019)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颌面部创伤、异物残留、肿瘤和畸形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导航技术具有提高手术精度、缩短手术时间、避免重要组织损伤的优点。本文对导航技术的功能实现、影响精准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周晓枢,袁伟,夏茂盛,朱悦[3](2019)在《3D打印结合计算机辅助导航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计算机导航模拟技术在骨科住院医师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住院医生随机分组,每组20人,两组用同一教师进行授课、演示。以腰椎骨折为示范病例,利用影像资料打印等比例3D模型。实验组在教师授课演示后,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对3D模型进行模拟椎弓根螺钉置入操作,每人6次;对照组采用徒手对3D模型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操作,每人6次。操作结束后对每人进行问卷调查与考核。结果实验组置钉准确度和置钉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教学方法评价实验组(94.2±5.4)分,对照组(86.3±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教师评价实验组(93.5±6.0)分,对照组(90.4±4.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课程感兴趣的百分比实验组90%,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操作考核指标实验组(91.1±5.2)分,对照组为(84.6±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培训评价和考核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规培医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反响较好。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让规培医生快速掌握指定操作,提高动手能力。计算机辅助导航让规培医生操作更规范、置钉时间更短、螺钉准确度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24期)
虞宵,郭东升,周晓强,李志强,徐人杰[4](2019)在《红外线计算机辅助导航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红外线计算机导航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苏州市立医院关节外科住院因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导航组和常规组。导航组患者采用红外线计算机导航下的TKA,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TKA。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软组织平衡、功能评分及术后影像资料。[结果]导航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其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导航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的AKSS及Oxfor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术后下肢力线误差、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及软组织平衡分离变量均小于常规组(P<0.05);导航组患者置入假体的α、β、γ、δ角度偏差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红外线计算机导航辅助下TKA安装假体的位置角度更为精准。(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沈华婷,徐康鑫[5](2018)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治疗上颌骨纤维骨病变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7例上颌骨纤维骨病损患者应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进行精准治疗。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8~48个月。额面部CBCT检查示临床愈合,所有患者双侧面部对称;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感染、眶下区麻木等并发症。对患者术前的健康教育和术前准备,术后注重病情观察、伤口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来源于《天津护理》期刊2018年06期)
徐闯,张亚庆,黄博,周跃[6](2018)在《基于O-arm~的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应用基于O-arm的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我科应用基于O-arm的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26例,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33~76岁,平均59. 4岁。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根据术后6个月复查影像学结果评价椎管扩大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62. 2±24. 0) min,术中出血量(282. 7±117. 0) m L,术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 0~46. 4个月,平均22. 8个月,术前JOA评分8. 1±2. 7,末次随访JOA评分13. 4±2. 7,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 <0. 05),术后改善率(58. 2±30. 4)%。患者术后6个月患者影像学资料提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见骨性融合,未出现再关门情况及神经损害加重的情况。结论应用基于O-arm的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开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其手术方式安全可行,临床效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余婧爽,王旭东[7](2018)在《计算机辅助导航及内镜技术联合正颌手术治疗髁突骨软骨瘤伴颌骨畸形的数字化治疗流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生于髁突骨软骨瘤常导致患者严重的咬合关系紊乱和明显的颌骨不对称畸形。近年来,我科采用导航及内镜技术联合正颌手术矫治髁突骨软骨瘤伴颌骨畸形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旨在对该数字化治疗流程进行报道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收治的50例单侧髁突骨软骨瘤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2.5岁。治疗流程如下:(1)叁维数字化手术设计、模拟及手术导板的制作:所有患者术前CT数据导入ProPlanCMF2.1(Deputy Synthes/Johnson-Johnson,美国),进行颅颌面骨骼的叁维重建。根据叁维测量及影像分析,确定髁突切除范围,设计最佳截骨平面并确定手术方案,将设计模型数据以STL格式输出,在正向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Geomagic Spark2013(Geomagic公司,美国)和逆向建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Geomagic Studio2013(Geomagic公司,美国)设计中间咬合导板、终末咬合导板以及颏成型导板,并在在叁维打印机Project 3510SD(3SD公司,美国)打印手术导板的叁维打印;(2)导航准备:将术前叁维数字化模型数据以STL格式导入AccuNavi2.0(UEG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导航系统,与导航系统重建的叁维模型进行匹配,重现截骨设计,用于术中引导患侧髁突切除;(3)手术过程:术中在内镜辅助下,采用导航技术引导术者按照叁维设计的截骨线切除肿瘤,以确保肿瘤的完全切除,并尽最大可能保存正常髁突功能,同期利用叁维打印导板引导上下颌骨的精确截骨及移动以矫正颌骨畸形;(4)术后正畸治疗及随访评估:术后行CT检查,采用ProPlan CMF 2.0软件将术后CT叁维模型与术前虚拟截骨模型进行匹配,分别在虚拟截骨平面和实际截骨平面上取对应4个点,乙状切迹和下颌支后缘与髁突截骨平面交点分别定为最前点和最后点,两点连线的中垂线与截骨平面内外侧边缘交点分别定为最内点和最外点,测量虚拟与实际截骨平面上对应点间的直线距离,分析髁突切除术截骨误差。研究结果:50例患者均按术前计划完成髁突骨软骨瘤切除以及正颌手术矫正面部不对称畸形,手术过程顺利。术后CT显示肿瘤切除完整,术前设计与实际手术的截骨量基本一致,总体手术精度较高,其中最前点的截骨误差最小,平均为0.7±1.02mm;最后点的截骨误差最大,平均为2.71±1.58 mm;最外点和最内点的误差平均分别为0.77±1.24和1.56±1.34mm。术后3~18个月的随访期内,肿瘤无复发,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的面部对称性。研究结论:导航及内镜技术联合正颌手术矫治髁突骨软骨瘤伴颌骨畸形的数字化治疗流程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蓝璘,贺洋,安金刚,张益[8](2018)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部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颌面部异物取出术中的作用及疗效,总结技术流程及临床常规操作。研究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7年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1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27岁。术前经叁维CT扫描,并将Dicom数据导入BrainLab Iplan导航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叁维重建及术前设计。根据异物在颌面部与骨组织的位置关系分为叁类:(1)骨内异物,异物嵌入骨组织或者完全穿通骨组织;(2)骨旁异物,异物位于骨组织边缘;(3)软组织异物,异物完全位于软组织内。术中根据疾病具体类型、病程及异物位置设计不同的切口和手术入路。采用BrainLab Navigation系统实时观察及引导手术操作,评价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颌面部异物取出的有效性及精确性。研究结果: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11例患者的异物均能顺利定位和取出,术中未发现毗邻神经、血管及其他重要解剖结构损伤,术后功能及外形未见明显影响。研究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有利于提高颌面部异物取出术的精确性、微创性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赵守卫,钱浩亮,江宏兵,程杰,杜一飞[9](2018)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颧上颌骨骨折复位固定的初步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介绍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下的颧上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技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研究方法:选取10例单侧颧上颌骨骨折的患者,术前拍摄锥形束CT(CBCT)并将数据导入AccuNavi软件,采用镜像原理规划骨折复位,实时导航技术对术中骨折端复位进行精确指导。术后1个月拍摄CBCT,在横断、矢状以及冠状面3个维度上,测量患侧和健侧参考点间的差值,评价治疗效果。研究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成功完成所有患者的复位固定;术前CT数据分析显示患侧与健侧差值范围0.037~9.257 mm,术后数据分析显示患侧与健侧差值范围0~3.49 mm,术后较术前差值明显减小(P<0.001),提示术后复位良好;术前各维度健患侧差值2~4 mm比例为33.9%(61/180),4~6 mm比例为7.8%(14/180),>6 mm比例为6.1%(11/180);术后各维度上健患侧差值均<4 mm,其中2~4 mm比例为3.3%(6/180)。研究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可用于指导颧上颌骨骨折的精准复位,在叁维方向上获得满意的面部对称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虎小毅,屠军波,侯成群[10](2018)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单侧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治疗在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择2014.01~2017.12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单侧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28例。术前行薄层CT扫描,并将CT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导航设计软件,进一步在计算机中将健侧颧骨颧弓镜像至患侧,最终完成患侧颧骨颧弓复位的虚拟模型。再在此模型上行术中导航,辅助引导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及固定。术后均行CT复查,叁维测量颧骨颧弓位置并与术前设计位置进行比较评估手术效果。研究结果:手术实施顺利,术中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最终完成了骨折的复位固定。术后对颧骨颧弓关键标志点间距同术前设计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术后结果与术前设计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效果满意。研究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有助于引导术中骨折端的复位固定,能有效提高单侧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复位的精确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计算机辅助导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颌面部创伤、异物残留、肿瘤和畸形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导航技术具有提高手术精度、缩短手术时间、避免重要组织损伤的优点。本文对导航技术的功能实现、影响精准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计算机辅助导航论文参考文献
[1].黄璞,王倩.浅述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应用于骨科的进展[J].心理月刊.2019
[2].吕欣蔚,李龙江.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进展[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9
[3].周晓枢,袁伟,夏茂盛,朱悦.3D打印结合计算机辅助导航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4].虞宵,郭东升,周晓强,李志强,徐人杰.红外线计算机辅助导航的全膝关节置换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5].沈华婷,徐康鑫.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治疗上颌骨纤维骨病变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8
[6].徐闯,张亚庆,黄博,周跃.基于O-arm~的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评价[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8
[7].余婧爽,王旭东.计算机辅助导航及内镜技术联合正颌手术治疗髁突骨软骨瘤伴颌骨畸形的数字化治疗流程的建立[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8].蓝璘,贺洋,安金刚,张益.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口腔颌面部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9].赵守卫,钱浩亮,江宏兵,程杰,杜一飞.计算机辅助导航下颧上颌骨骨折复位固定的初步临床研究[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10].虎小毅,屠军波,侯成群.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单侧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