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性生动形式论文-林美伶

形容词性生动形式论文-林美伶

导读:本文包含了形容词性生动形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栖霞方言,形容词性生动形式,聊斋俚曲

形容词性生动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林美伶[1](2009)在《山东栖霞方言形容词性生动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山东方言分区来看,栖霞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胶辽官话东莱小区,地处东区东莱片的中心地带,具有胶辽官话的基本特点,是胶东方言的一部分。本课题以山东栖霞方言口语为研究对象,选择最具地方特色最能体现栖霞方言个性的形容词性生动形式进行描写,力求揭示出山东栖霞方言形容词性生动形式在形式、意义、功能上的基本面貌和重要特点,为深入研究官话方言对历史的传承及现时的演进提供语言材料。本课题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栖霞和栖霞方言的概况;其次在诸位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形容词性生动形式进行了界定,明确指出其与形容词的简单形式、复杂形式、状态形容词、形容词生动形式的联系与区别;最后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第二章从形态结构上对山东栖霞方言形容词性生动形式展开描写,按照内部结构方式的不同将其划为四大类二十六小类,四大类包括前缀式、后缀式、重迭式、特殊重迭式。前缀式又细分为BA(来)式、老么A(B)/老AB式、没AB儿式;后缀式细分为AB式、AB_1B_1(来)式、AB_1(儿)B_1(儿)(来)式、ABC(来)式、A+BCD→ABCD式、AB+CD→ABCD式、A/AB来和什么样式;重迭式细分为A_1A_1来式、A_2A_2(来)式、AA儿来式/A儿A儿来式、A_1A_1B_1B_1(来)式、A_2A_2B_2B_2(来)式、A_1B_1A_1B_1式、BABA(来)式;特殊重迭式细分为一从来式、A儿B儿来式、AB_2B_2(来)式、AB_3B_3(来)式、AB_4B_4(来)式、ABAC式、A里A气式、A里AB式。第叁章从句法分布上对山东栖霞方言形容词性生动形式的语法特征展开描写。首先重点描写作谓语、状语、定语、情状补语的共同句法特征;其次对形容词性生动形式的共同句法功能所不能涵括的几种特殊格式(BA式、ABB式、A/AB来和什么样式、A里A气式、A里AB式)进行了补充说明;最后对形容词性生动形式的句法组合能力进行了简单描写。第四章从语义表现上对山东栖霞形容词性生动形式量域的规定性、时间的暂定性、情感的褒贬性叁个方面展开描写,在情感的褒贬性特征上选取AB_1B_1式、ABC来式、ABCD(来)式、ABAC式、A里A气式、A里AB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第五章从语用影响上对山东栖霞方言形容词性生动形式的口语化语体色彩、描绘性语用表达的精确性、以及描绘性语用表达的生动性、传神性叁个方面展开描写。第六章从明清时期山东方言代表性历史文献《聊斋俚曲》中收集形容词性生动形式445例,将其与山东栖霞方言现存826例形容词性生动形式进行历时比较,通过统计数据的对比力图揭示山东栖霞方言形容词性生动形式对清代鲁中地区形容词性生动形式的历时传承与演进。第七章为余论。(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09-06-07)

林美伶[2](2008)在《山东栖霞方言形容词性的生动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栖霞方言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容词性的生动形式,按照结构方式的不同列举了这些生动形式的类型,细致分析了它们的结构特点,简要归纳了它们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本文来源于《新余高专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形容词性生动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东栖霞方言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容词性的生动形式,按照结构方式的不同列举了这些生动形式的类型,细致分析了它们的结构特点,简要归纳了它们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容词性生动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1].林美伶.山东栖霞方言形容词性生动形式[D].浙江师范大学.2009

[2].林美伶.山东栖霞方言形容词性的生动形式[J].新余高专学报.2008

标签:;  ;  ;  

形容词性生动形式论文-林美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