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特征论文-何颖,庄勤,陈哲,纪新博,陈菊明

延迟特征论文-何颖,庄勤,陈哲,纪新博,陈菊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延迟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尿病前期,β细胞,分泌延迟

延迟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何颖,庄勤,陈哲,纪新博,陈菊明[1](2019)在《糖尿病前期胰岛β细胞分泌延迟的特征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糖尿病前期(IGR)阶段β细胞胰岛素分泌延迟特征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IGR受试者27例及2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生化等一般项目评估,采用标准馒头餐试验,研究IGR者在空腹、进餐后30、60、120、180 min胰岛素、C肽分泌量及分泌时相等发生的变化,叁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水平。以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评估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结果 74.07%的IGR受试者分泌峰值延迟,其中13例峰值在餐后60 min,7例峰值在餐后120 min明显后移。而T2DM组27例受试者出现峰值延迟,13例峰值在餐后120 min延迟显着,13例峰值在餐后180 min,重度延迟;两组差异显着(P<0.05)。IGR组HOMA-β、空腹及多时段胰岛素分泌量明显高于T2DM组(P<0.05);HOMA-IR明显低于T2DM组(P<0.05);体重指数(BMI)、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P<0.05)。结论 IGR期临床特征不仅胰岛素分泌量增多,更有胰岛素分泌延迟,后者可能是餐后血糖增高的病理机制,是临床早期识别筛查T2DM高危人群的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孙宏英,段晋超,严昌武,杨小蓉,罗磊[2](2019)在《四川省绵阳市2014—2018年学生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学生结核病就诊延迟的特征,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4—2018年报告就读于我市的586例学生肺结核患者的登记资料进行分析,描述其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18年绵阳市586例学生肺结核患者中,就诊延迟的学生216例,就诊延迟率达到36.86%。延迟就诊天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4 (8,42)d。男性和女性就诊延迟率分别为34.36%(123/358)、40.79%(93/2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6,P=0.069);不同就读学历学生的就诊延迟率分别为:小学39.13%(9/23),初中42.70%(38/89),普高35.08%(114/325),职高40.48%(17/42),大学35.51%(38/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7,P=0.714);本地户籍学生就诊延迟率[38.45%(193/502)]高于外地户籍学生[27.38%(2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6,P=0.043)。学生延迟就诊率(36.86%)低于全人群[58.80%(10 002/17 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39,P=0.000);2014—2018年学生就诊延迟率分别为45.98%(40/87)、40.48%(34/84)、40.13%(61/152)、30.06%(49/163)、32.00%(32/100),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0.851,P=0.026)。发现方式中,转诊、因症就诊、追踪发现的患者就诊延迟率分别为38.78%(114/294)、41.72%(63/151)、49.28%(34/69),叁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6,P=0.274);但是健康体检发现的患者就诊延迟率[6.94%(5/72)]低于转诊发现的患者(χ~2=29.187,P=0.000)。结论绵阳市学生就诊延误率虽然低于全人群,并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特别是对于本地户籍、非健康体检发现的学生患者要加强监督管理。(本文来源于《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王晓君,付谦,张正斌,鲁周琴,田丹[3](2019)在《2008—2017年武汉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08—2017年武汉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专报系统,收集2008—2017年武汉市结核病患者的病案信息,分析64208名0~95岁结核病患者的就诊延迟情况,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武汉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天数中位数是10 (3,28)天,52.5%的结核病患者存在就诊延迟。2008—2017年,结核病患者的就诊延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性别及年龄组的就诊延迟率与总体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6-12)

张茜茜,丁瑞芳[4](2019)在《肾细胞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肾细胞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相关性,为肾细胞癌患者的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29例肾细胞癌患者进行就医延迟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问卷调查。结果就医延迟时间>3个月的有74人(57.36%);就医延迟患者的家庭气氛和疾病观念得分高于非就医延迟患者(P=0.013,P<0.001);肾细胞癌患者的疾病观念与就医延迟时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422,P_r<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细胞癌患者的疾病观念是影响就医延迟时间的主要因素(β=0.391,P_β<0.001)。结论就医延迟现象在肾细胞癌患者中较为普遍,患者的疾病观念是影响就医延迟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护理与康复》期刊2019年05期)

赵云鹏,向武[5](2019)在《泥炭沼泽中漆酶活性特征及其碳循环意义:基于延迟动力学测试新方法(MDD)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泥炭地仅占陆地面积的约3%,但却占据了陆地碳储量的近1/3(Page et al.,2011)。以低氧、低pH、低温和高含量酚类物质为特征的泥炭地积累了大量有机质。其中,木质素等难降解有机质在泥炭地中十分丰富。酚氧化酶(phenoloxdase)是目前少数已知的几类能降解木质素和复杂酚类物质的生物酶,它被认为在泥炭地碳循环中起到阀门作用(enzymic‘latch')(Freeman et al.,2001)。其中,漆酶(laccases)可能是最大一类酚氧化酶。然而,目前有关泥(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曾道兵,赵新湘,常婵[6](2019)在《钆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识别的隐性心肌梗死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钆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LGE-CMR)识别的隐性心肌梗死(UMI)特征及其与供血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0例,均无心肌梗死病史,且均行心脏磁共振(CMR)检查、冠脉造影(CAG)或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根据患者CMR检测发现心内膜下存在延迟强化灶者,为UMI组(n=12),其余患者被认定为无心肌梗死组(n=38)。分析UMI组患者LGE-CMR发现的心肌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大小及其与供血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50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UMI发生率为24.0%(12例),UMI主要位于心肌的侧壁7个节段(30.4%)、下壁11个节段(47.8%),右冠脉供血区发生梗死较多见(12个节段,20.0%),平均梗死面积比为(5.63±3.23)%。冠脉狭窄程度与UMI的发生率呈正相关(χ~2=52.521,P<0.001,列联系数C为0.241),冠脉狭窄程度≥75%相较于冠脉狭窄程度<75%,所支配的心肌发生UMI的风险更大(OR=6.2,95%CI:2.5~15.3,P<0.0001)。结论 :UMI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不少见, UMI主要位于心肌的下壁和侧壁,且梗死面积较小。重度冠脉狭窄(>75%)患者中UMI发生的概率明显增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韩丽娟[7](2019)在《冲动性与预谋性攻击行为男性服刑人员的延迟折扣及人格特征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冲动性是暴力犯罪人员重要的人格特质,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和行为决策方式。1991年,Barratt将攻击行为分为两类,即冲动性攻击行为和预谋性攻击行为,前者是指个体处于非理性的激动状态,而不加控制地发起攻击行为;而预谋性攻击则行为目的明确,是个体对其行为进行控制后的结果。这两种行为的区别与个体在跨期决策中的行为模式有关。延迟折扣任务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冲动性行为测量范式。该范式要求被试在“近期较小的奖励”和“远期较大的奖励”中做出选择,通过被试的选择倾向来推断个体的决策模式。当延迟时间较短时,人们更喜欢较大的奖励,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奖励的吸引力会逐渐降低。那些在较短延迟时间内改变偏好的人比那些较长延迟时间内改变的人决策时更冲动。而高延迟折扣被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冲动行为。已有的研究显示,自我控制能力与犯罪行为关系密切,犯罪行为和延迟折扣存在双向关系,较高的延迟折扣可以显着地预测一到两年的未来财产犯罪,暴力犯罪则预示一年后延迟折扣率会更高。目前国内对冲动性和预谋性攻击行为相关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人格相关特征、认知差异等方面,尚缺乏对两类暴力犯延迟折扣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以服刑期间的男性暴力罪犯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冲动组与预谋组的延迟折扣、人格特征,并探讨其相关性,旨在更好的了解两类男性暴力犯罪行为决策模式及人格特征的差异,针对其不同特点可给予合适的评估及有效的早期干预,为暴力犯的分类矫治提供心理学的依据。同时,希望通过研究发现与攻击性行为有关的预测因素,以早期识别攻击行为并结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及时干预,积极预防犯罪的发生。方法研究前对主要研究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统一相关测试的指导语,在监狱民警的协助下对伴有攻击行为的男性暴力犯进行整群抽样。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冲动性-预谋性攻击量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延迟折扣任务等对进行测试。利用中文版冲动性-预谋性攻击量表测试结果,将有攻击行为的暴力犯分为冲动组和预谋组,将测试数据录入SPSS 17.0软件,比较两组的人格特征和延迟折扣率,并对延迟折扣率和人格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共测试120名,部分测试问卷内容不全,或答题较随意,最终得到有效被试90名,其中冲动组51名,预谋组39名。结果(1)在延迟折扣任务中,冲动组延迟折扣率k值(0.0278±0.0555)显着大于预谋组(0.0042±0.00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4,P=0.004)。(2)冲动组的宜人性(35.84±4.076)、尽责性(37.04±4.829)低于预谋组(38.46±5.529,42.31±5.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7,P=0.011;t=-4.634,P<0.01)。(3)相关性分析显示,k与大五人格各维度均无显着性相关(P>0.05)。结论同男性预谋性攻击行为暴力犯相比,男性冲动性攻击行为暴力犯有更快的延迟折扣倾向,且大五人格测试中,宜人性和尽责性偏低。(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陈红芳,高美[8](2018)在《2011—2016年南京市江宁区结核病流行特征及2016年发现延迟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011—2016年南京市江宁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分析2016年结核病发现延迟的影响因素,为江宁区今后的结核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对江宁区2011—2016年登记的结核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组内对比采用χ2检验。利用2016年登记的结核病进行发现延迟影响因素的分析,其中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2011—2016年,江宁区共登记结核病患者2 452例,发病率为42.03/10万,其中新发涂阳患者814例,占活动性肺结核的33.20%;涂阴患者1 381例,占56.32%。结核病患者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男、女比例为2.14:1;主要的发病年龄段为25~34岁、55~64岁,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0.8%、15.91%;发病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分别占20.5%、11.2%;2016年江宁区结核病发现延迟率为93.5%,其中就诊延迟率为51.4%,确诊延迟率为45.7%;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均显示,首诊单位是影响江宁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的主要因素;年龄和首诊单位是影响确诊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年龄、职业、患者来源、户籍地址、首诊单位等均不是影响发现延迟的因素。结论 2011—2016年江宁区的结核病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但耐多药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男性、农民、工人、25~34岁、55~64岁人群是结核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学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高危群体。江宁区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延迟状况十分严重,首诊单位影响就诊延迟,年龄和首诊单位影响确诊延迟,发现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尚不能确定。今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应继续加大结核病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工人等人群结核病的知晓率,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降低病人发现和就诊延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医》期刊2018年12期)

宋巍,李欢欢,郭婷,王湘,王淼[9](2018)在《金钱激励延迟任务下抑郁症自杀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其与心理痛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心理痛苦,特别是痛苦逃避预测重性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潜在神经电生理指标。方法:选取被试62人,包括抑郁自杀未遂组(MDD-SA, N=9)、抑郁自杀意念组(MDD-SI, N=24)和健康控制组(HC, N=29)。所有被试填写BDI-II(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TDPPS(叁维心理痛苦量表)、BSI-W(贝克自杀意念量表-最严重时)和BSI-C量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最近一周),并采用金钱激励延迟(Monetary Incentive Delay, MID)范式对被试进行ERP检测,关注结果反馈阶段所诱发的FRN和LPP波幅。结果:MDD-SA组的BSI-W、BSI-C、TDPPS总分和痛苦逃避维度分显着高于MDD-SI和HC组。奖励条件下接受负反馈时所诱发的FRN波幅值与痛苦体验得分显着负相关,接受正反馈所诱发的LPP与BDI-II得分显着负相关。中性条件下接受正反馈所诱发的LPP与BDI-II、TDPPS总分、痛苦体验和痛苦逃避得分显着负相关。接受正反馈时:MDD-SA组惩罚条件所诱发的LPP波幅>中性条件;MDD-SI组奖励条件所诱发的LPP波幅>惩罚和中性条件,但惩罚和中性条件之间差异不显着;HC组奖励条件诱发的LPP波幅>中性>惩罚条件。结论:痛苦逃避得分可作为区分高自杀风险重性抑郁症患者的行为学指标。惩罚条件下的LPP的波幅可能是与痛苦加工过程密切相关的神经电生理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许婷,陈志毅,冯廷勇[10](2018)在《腹内侧前额叶-上顶叶,腹侧纹状体-额上叶静息态功能连接动态特征对延迟折扣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在近期获益与长远目标间进行衡量并做出决策的过程称之为跨期选择。在跨期选择中,对立即小奖赏而不是延迟大奖赏的偏好通常被定义为延迟折扣。现实生活中,延迟折扣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对教育、职业以及财政投入的普遍渗透。既有研究对于延迟折扣神经基础的讨论目前尚存争议,而静息态功能连接时变特征与延迟折扣的关系并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通过招募两批独立被试分别完成经典金钱折扣任务,并结合滑动时间窗相关分析的方法,以探究延迟折扣与静息态功能连接时变特征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延迟折扣与腹内侧前额叶(ventral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上顶叶(superior parietal cortex,SPL),腹侧纹状体(ventral striatum,VS)-额上叶(superior frontal cortex,SFG)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时变特征呈显着正相关。采用不同的分析参数后,这些结果在样本二中得到较为一致的重复与验证。此外,本研究亦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技术,以考察不同脑区静息态功能连接(即vm PFC-SPL,VS-SFG)时变特征对延迟折扣的独立预测能力。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内侧前额叶-上顶叶静息态功能连接时变特征更为显着地预测了个体延迟折扣的高低。综上所述,这些结果说明,腹内侧前额叶-额上叶静息态功能连接较高的时变特征,反映了灵活的连接模式,而这一连接模式可能促进了对长远价值信号以及自我控制偏好的编码。(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延迟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学生结核病就诊延迟的特征,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4—2018年报告就读于我市的586例学生肺结核患者的登记资料进行分析,描述其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18年绵阳市586例学生肺结核患者中,就诊延迟的学生216例,就诊延迟率达到36.86%。延迟就诊天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4 (8,42)d。男性和女性就诊延迟率分别为34.36%(123/358)、40.79%(93/2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6,P=0.069);不同就读学历学生的就诊延迟率分别为:小学39.13%(9/23),初中42.70%(38/89),普高35.08%(114/325),职高40.48%(17/42),大学35.51%(38/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7,P=0.714);本地户籍学生就诊延迟率[38.45%(193/502)]高于外地户籍学生[27.38%(2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6,P=0.043)。学生延迟就诊率(36.86%)低于全人群[58.80%(10 002/17 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39,P=0.000);2014—2018年学生就诊延迟率分别为45.98%(40/87)、40.48%(34/84)、40.13%(61/152)、30.06%(49/163)、32.00%(32/100),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0.851,P=0.026)。发现方式中,转诊、因症就诊、追踪发现的患者就诊延迟率分别为38.78%(114/294)、41.72%(63/151)、49.28%(34/69),叁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6,P=0.274);但是健康体检发现的患者就诊延迟率[6.94%(5/72)]低于转诊发现的患者(χ~2=29.187,P=0.000)。结论绵阳市学生就诊延误率虽然低于全人群,并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特别是对于本地户籍、非健康体检发现的学生患者要加强监督管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延迟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何颖,庄勤,陈哲,纪新博,陈菊明.糖尿病前期胰岛β细胞分泌延迟的特征及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孙宏英,段晋超,严昌武,杨小蓉,罗磊.四川省绵阳市2014—2018年学生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特征分析[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9

[3].王晓君,付谦,张正斌,鲁周琴,田丹.2008—2017年武汉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C].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4].张茜茜,丁瑞芳.肾细胞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9

[5].赵云鹏,向武.泥炭沼泽中漆酶活性特征及其碳循环意义:基于延迟动力学测试新方法(MDD)的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6].曾道兵,赵新湘,常婵.钆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识别的隐性心肌梗死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J].中国循环杂志.2019

[7].韩丽娟.冲动性与预谋性攻击行为男性服刑人员的延迟折扣及人格特征的比较[D].安徽医科大学.2019

[8].陈红芳,高美.2011—2016年南京市江宁区结核病流行特征及2016年发现延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18

[9].宋巍,李欢欢,郭婷,王湘,王淼.金钱激励延迟任务下抑郁症自杀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及其与心理痛苦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

[10].许婷,陈志毅,冯廷勇.腹内侧前额叶-上顶叶,腹侧纹状体-额上叶静息态功能连接动态特征对延迟折扣的预测[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标签:;  ;  ;  

延迟特征论文-何颖,庄勤,陈哲,纪新博,陈菊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