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310006
【中图分类号】R742.1;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18-01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enigninfantileconvulsionsassociatedwithmildgastroenteritis,BICE)继日本学者Morooka于1982年首次提出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首诊容易与病毒性脑炎、癫痫等相混淆。本文对2016年9月1日-2016年11月30日于本院急诊留观的轻度为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患儿57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7例患儿均为2016年9月1日-2016年11月30日因急性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于我院急诊留观。57例患儿既往均无抽搐病史。观察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效果及预后。
1.2BICE诊断标准(1)婴儿既往健康;(2)惊厥发作时不发热,可有轻度脱水,但无明显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3)常发生在冬季急性胃肠炎病程的第1~5日;(4)惊厥基本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可为单次或多次发作;(5)发作间歇期脑电图正常;(6)血清电解质、血糖、脑脊液检查正常。
2.结果
2.1一般情况:57例患儿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最小者4个月,最大者3岁,平均年龄1.7岁。
2.2惊厥表现惊厥发生于肠系统症状第1天者6例(10.5%),第2天者33例(57.9%),第3天者13例(22.8%),第4天者3例(5.3%),第5天2例(3.5%)。惊厥一般发生于胃肠系统症状的前3天,占90%以上。一次病程期间发作次数不等,发作1次者48例(84.2%),2次者6例(10.5%),3次及以上者3例(5.3%)。惊厥持续时间55例在5分钟之内,占96.5%,另外2例持续时间亦在10分钟之内。
2.3检查结果留观期间57例患儿行脑电图、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2例提示蛛网膜下腔囊肿,1例提示脑外间隙略增宽,余均未见明显异常。
2.4治疗及结果患儿留观后9例水合氯醛灌肠,15例安定(0.3-0.5mg/kg)静脉推注,21例鲁米那(5mg/kg)肌肉注射,2例应用水合氯醛后仍有惊厥发作,再次给予应用鲁米那后未在出现惊厥症状。10例自然止惊,未应用镇静药物。同时给予纠酸、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治疗。53例患儿好转回家,4例患儿住院治疗。
3.讨论
BICE是婴幼儿惊厥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研究认为与婴幼儿细菌和病毒感染后导致的免疫损伤有关,其中以轮状病毒为其最主要的病原体。有文献显示轮状病毒感染的BICE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的白介素SL-2R、L-6、L-8水平均异常升高,提示儿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存在免疫失衡并同时导致神经细胞的病理生理改变。[1]Kawashima等研究发现,病毒感染诱导的NO水平升高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密切,NO代谢产物在RV导致的BICE患儿血清和CSF中显著升高,而在细菌脑膜炎、脑炎、热性惊厥及健康对照组儿童中正常。[2]
BICE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意见。研究认为利多卡因是控制BICE患儿惊厥效果最好的药物,有效率可以达到100%。给予苯巴比妥肌肉注射510mg/kg治疗效果优于安定[3],但不及利多卡因。本文收治的患儿发作时给予鲁米那及安定止惊治疗效果良好,复发率低,随访患儿一般状况良好,无生长发育影响。
BICE为一良性过程,复发率低,且惊厥发作持续时间短,无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绝大多数无须抗癫痫治疗,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胜等,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白介素检测意义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0(32):第3612-3614页.
[2]Tanabe,T.,etal.,Clinicaltrialofminimaltreatmentforclusteringseizuresincasesofconvulsionswithmildgastroenteritis.BrainDev,2011.33(2):p.120-4.
[3]Okumura,A.,etal.,Apilotstudyonlidocainetapetherapyforconvulsionswithmildgastroenteritis.BrainandDevelopment,2004.26(8):p.52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