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媒介人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媒介伦理,数据新闻,工具性,技术化
媒介人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昌凤[1](2019)在《工具性兼人性:技术化时代的媒介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常常被看作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人的活动,兼具工具性和人类学的特质。正如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一文中所言:"技术不仅是手段。技术是一种展现方式。"新技术的运用不只是一个传统的物质、能量、信息转化的过程,更体现了其深刻的社会化,并带来了社会的技术化。在信息传播领域,新技术正在不断革新媒介形态、内容生产与分发、传受关系、信息功能,乃至新闻原则、传播理念,最终形成新型的媒介与人、与社会的关系,技术化了的媒介,正在革新伦理、更新价值观念。挑战是巨大的,问题也非常复杂多面,如何准备应对这场革命呢?在媒介伦理的层面,我们需要重视技术在媒介使用中的工具性与人性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新闻与写作》期刊2019年04期)
张勇军[2](2018)在《新媒体时代媒介用户需求的人性之维》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不再是单纯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他们成为决定媒介生存的根本性力量。因此,要研究用户,就要将他们当作一个个生动的、面孔清晰的人。从人性的贪婪、懒惰、自私对应的价值、便利、优选叁个维度,去分析用户的真实需求。通过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才可能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增强粘性,实现用户价值的创造。(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苏雨,阎秀萍,范雅琳[3](2016)在《媒介融合下的iPad生存及人性化关联——兼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下的人性化媒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是传媒学界和业界一直在大力探索的热点话题。专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下的人性化媒介研究——以移动互联网终端iPad为例》植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着眼于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深入探讨移动终端iPad个案。运用媒介进化理论来研究iPad,这对于学界的iPad媒体理论研究和业界的iPad媒体运营实践均有启发意义,可谓"管窥媒介融合之现在,启迪媒介融合之未来"。(本文来源于《新媒体研究》期刊2016年17期)
陈功[4](2016)在《保罗·莱文森的人性化趋势媒介进化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罗·莱文森的人性化趋势媒介进化理论的内核有叁个层面:从媒介进化本身规律看,媒介使用功能越来越符合人类感官愉悦的要求,媒介外形设计越来越符合人性审美需求;从人性化的角度看,媒介必然沿着人类传播要求的方向进化;从媒介与自然关系的传播效果看,媒介必然朝着不断消弥时空障碍的方向进化。同时,该理论分析了媒介进化非人性化的一面:意外的后果。媒介进化人性化趋势实质是一种技术乐观主义,是对人之于媒介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的强调,凸现人类之于媒介的能动需求。(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徐志伟,李林燕[5](2015)在《残疾人性议题的媒介表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如何看待残障人士的性与身体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作者通过对残障人士的媒介表征的分析指出,社会主流话语更愿意接受无性化又乐观向上的残疾人形象。接着,本文从身体研究的视角出发,指出社会大众对残障人士的想象与认知受到了身心二元对立观念的影响,而要打破这种霸权性的思考方式,残障人士社群应当积极发声,勇敢表达自身的欲望与诉求,进而参与到自身性话语的生产与争夺过程之中。(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5年15期)
景义新,沈静[6](2014)在《媒介进化论视域下的人性化媒介探析——以移动互联网终端iPad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媒介进化论及人性化理论观照下,分别从人性化媒介、人性化诉求、人性化形态、人性化消费和人性化反思等方面,对iPad媒介展开多层面的分析。iPad兼具移动网络终端和媒体融合平台,对印刷媒体、广播电视、电脑终端和手机终端的不足均进行了有效补救,成为最新的补救性媒介。iPad遵从媒介进化的人性化趋势,实现着自身媒介化的延伸,以"终端统一"的新形态打开了媒介融合的崭新局面;运用全景式的媒介手段再现真实世界,不仅满足人的全面信息需求,而且体现对人主体价值的尊重。iPad媒体与以往媒体的形态有着显着不同;iPad媒体的消费采用"应用"模式,充分体现了消费者主权。iPad的媒体传播功能为人们提供了人性化的信息体验。然而人对媒介的依存性越来越深,使媒介异化为左右人本身的异己力量,越是人性化的媒介就越容易导致人的异化,消除iPad导致的异化现象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来源于《新闻与传播评论》期刊2014年00期)
何万敏[7](2015)在《媒介伦理学框架中的人性尊重——“姚贝娜去世”新闻之争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是短暂的花朵,也是最长久的琥珀……"当演唱这首《心火》的青年歌手姚贝娜撒手西去时,一场因此引发的新闻伦理之争,成为刚跨入2015年的中国媒体事件,令人不得不重新考量媒体伦理学所涉命题。深圳晚报引发的争议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2015年1月16日16时55分病逝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年仅33岁。仅仅一分钟后,深圳晚报通过新浪官方微博抢先发布快讯。据公开报道,姚贝娜2014年12月(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5年08期)
王智[8](2014)在《论“人的主体性”与媒介的关系——中国媒介语境下对哈贝马斯“私人性”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以来,学界的研究和争鸣集中在"中国有没有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理论适不适合中国的历史发展与现实,以及如何改造和应用""新媒体语境下,公共领域塑造的可能性"这叁个问题上。实质上是在探讨"公共领域"理论对中国具体的解释能力。抛开各执一词的研究现状不谈,对"公共领域"的研究应该回归到对核心概念的把握当中。(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4年10期)
梁颐[9](2014)在《媒介是人性主导的技术——媒介环境学者芒福德、莱文森理论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介技术在影响人类的同时,促使人们思考媒介技术与人性的关系。媒介环境学派领军人物刘易斯·芒福德和保罗·莱文森对这个问题都有独特角度出发的思考。芒福德认为媒介技术是生命生物意义上的延伸,从而将自然生命与媒介相连。技术可以有利于人性,也可以不利于人性,互联网技术的文化编码是女性,有利于人性,是对生命的复兴。莱文森也将媒介技术与生命相连,将人性与媒介进化结合思考。芒福德和莱文森都对生物及其在环境中的存在规律给予重视。从媒介发展的角度讲,媒体不仅不能改变人性,还要依人性而改变,媒介作为人性主导的技术而存在。(本文来源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石长顺,柴巧霞[10](2013)在《人性化智能化:电视媒介的进化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视频、IPTV、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智能电视、云电视、社交电视、iPad等视听新媒体的出现,不断拓展着电视的内涵和外延。它们不仅为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触点,更预示了电视媒介的进化方向——越来越人性化,这将是视听新媒体的共同特征。伴随着电视媒介进化的,还有电视的形态、理念、运营及组织文化的重塑。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是摆在所有电视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来源于《视听界》期刊2013年03期)
媒介人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不再是单纯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他们成为决定媒介生存的根本性力量。因此,要研究用户,就要将他们当作一个个生动的、面孔清晰的人。从人性的贪婪、懒惰、自私对应的价值、便利、优选叁个维度,去分析用户的真实需求。通过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才可能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增强粘性,实现用户价值的创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媒介人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昌凤.工具性兼人性:技术化时代的媒介伦理[J].新闻与写作.2019
[2].张勇军.新媒体时代媒介用户需求的人性之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
[3].苏雨,阎秀萍,范雅琳.媒介融合下的iPad生存及人性化关联——兼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下的人性化媒介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
[4].陈功.保罗·莱文森的人性化趋势媒介进化理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徐志伟,李林燕.残疾人性议题的媒介表征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
[6].景义新,沈静.媒介进化论视域下的人性化媒介探析——以移动互联网终端iPad为例[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4
[7].何万敏.媒介伦理学框架中的人性尊重——“姚贝娜去世”新闻之争的启示[J].青年.2015
[8].王智.论“人的主体性”与媒介的关系——中国媒介语境下对哈贝马斯“私人性”的再认识[J].视听.2014
[9].梁颐.媒介是人性主导的技术——媒介环境学者芒福德、莱文森理论解析[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10].石长顺,柴巧霞.人性化智能化:电视媒介的进化方向[J].视听界.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