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温和气单胞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乳杆菌,温和气单胞菌,群体感应,群体感应抑制剂
温和气单胞菌论文文献综述
吕欣然,颉宇,林洋,孙梦桐,张柏林[1](2019)在《植物乳杆菌XCT-1对温和气单胞菌群体感应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从辽宁葫芦岛农家腌芥菜中获得对温和气单胞群体感应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菌株XCT-1,该菌株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4 mg/mL菌株XCT-1代谢产物的粗提物对温和气单胞菌生物膜的抑制率为38%,显微镜观察显示其粗提物能够减少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菌株XCT-1粗提物不仅降低了温和气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量,而且使其生物膜结构疏松。菌株XCT-1粗提物经100℃30 min后其抑制活性保持不变,但经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后活性完全丧失。初步确定菌株XCT-1粗提物中的群体感应抑制成分为蛋白类物质,且具有热稳定性。研究表明菌株XCT-1粗提物中的蛋白类物质主要通过干扰温和气单胞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刘刚,游雅婷,刘代顺[2](2019)在《针灸所致温和气单胞菌血流感染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和气单胞菌是气单胞菌属中的一种,隶属于弧菌科,兼性厌氧,为革兰阴性菌[1]。经胃肠道感染是气单胞菌人感染最常见的途径,其次为伤口感染及血流感染,相对少见,其余部位感染较为罕见[2],而这些罕见部位的感染,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会给临床上的诊治带来困难。本文所报道的病例为针灸导致椎旁组织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原发灶细菌反复入血导致血流感染。本文对该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总结,结合文献对此类罕见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工作中对此类罕见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退休职工,因"发热2周"于2016年(本文来源于《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黄莉萍,杨成年,王建,张选召,赵嘉琪[3](2019)在《一例拉萨裸裂尻鱼源温和气单胞菌的鉴定及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密度的提高,养殖环境日益恶化,使得各种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频繁发生,给拉萨裸裂尻的养殖带来巨大压力,其中细菌性疾病对拉萨裸裂尻养殖的危害最大。本文介绍一例拉萨裸裂尻鱼源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并给出预防和治疗措施,供大家参考。一、发病症状2019年3月初,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9年09期)
任文萍,龚成,张肖洁,沈建忠,李莉娟[4](2019)在《长江江豚饵料鱼源温和气单胞菌的鉴定及毒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的多种饵料鱼暴发细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烂鳍、白尾等临床症状,严重威胁长江江豚的食物和水生环境安全。自患病的?条(Hemiculter leucisculus)等饵料鱼的肝、脾和肾中分离出多株菌株,其中分离株SS161012经16S rDNA、gyr B基因序列测定,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分析等方法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该菌编码溶血素(Hly)、外膜蛋白(Omp)、粘附素(Aha)、丝氨酸蛋白酶(Ahp)等毒力基因。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株SS161012可通过注射感染和划痕浸泡感染致试验鱼死亡,且创伤浸泡感染死亡率明显高于注射感染。药物敏感性测试显示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BD Phoenix~(TM)分析鉴定系统基本药物和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水产常用药物敏感。(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吕欣然,颉宇,林洋,孙梦桐,白凤翎[5](2019)在《植物乳杆菌XCT-1对温和气单胞菌群体感应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从辽宁葫芦岛农家腌芥菜中获得对温和气单胞群体感应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菌株XCT-1,该菌株经生理生化和16S r RNA序列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4 mg/mL菌株XCT-1代谢产物的粗提物对温和气单胞菌生物膜的抑制率为38%,显微镜观察显示其粗提物能够减少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菌株XCT-1粗提物不仅降低了温和气单胞菌生物膜的生成量,而且使其生物膜结构疏松。菌株XCT-1粗提物经100℃30 min后其抑制活性保持不变,而经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后活性完全丧失。初步确定菌株XCT-1粗提物中的群体感应抑制成分为蛋白类物质,具有热稳定性。研究表明菌株XCT-1粗提物中的蛋白类物质主要通过干扰温和气单胞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婷婷,马艳,崔方超,励建荣[6](2019)在《群体感应AHLs对大菱鲆体内温和气单胞菌致腐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温和气单胞菌(AS7)及添加不同种类的AHLs信号分子标准品(C4-HSL、C6-HSL和C8-HSL)的菌液接种于大菱鲆无菌鱼块中,通过测定其在4℃冷藏过程中新鲜度指标(感官评定、菌落总数、pH、K值、持水性)的变化,研究群体感应对温和气单胞菌体内致腐能力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添加C4-HSL和C8-HSL信号分子标准品,能够明显促进温和气单胞菌的生长,且对鱼块pH、K值、持水性及其品质变化影响较明显;而添加C6-HSL对其新鲜度指标均没有显着影响,说明群体感应可以通过AHLs来调控温和气单胞菌致腐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曾彦钦,林秋娟,潘平,陈震,林福忠[7](2019)在《蛙温和气单胞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漳州3个牛蛙养殖场分离出18株蛙温和气单胞菌菌株,分别进行了18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庆大霉素、氟苯尼考为相对高效药物;中效药物从高到低依次为阿米卡星、蒽诺沙星、新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低效药物有红霉素、强力霉素、多粘菌素;无效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阿莫西林、氨卞西林、头孢噻吩、杆菌肽、链霉素。(本文来源于《福建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1期)
雷雪平,耿毅,邓龙君,甘维熊,黄小丽[8](2019)在《长丝裂腹鱼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4月,四川省西昌某养殖场养殖的长丝裂腹鱼暴发一种以体表、内脏器官出血及角膜浑浊为特征的传染病。为探究此次疫病的病因,自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LXP170412,在脑心浸液琼脂上28℃培养48h,形成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的圆形菌落,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了其病原性;通过表型特征特性测定、16S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LXP170412为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温和气单胞菌LXP170412对强力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敏感,对头孢拉定、新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恩诺沙星、青霉素、罗红霉素等耐药。试验证实,温和气单胞菌为此次流行病的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婷婷,崔方超,马艳,励建荣[9](2018)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大菱鲆温和气单胞菌群体感应AHLs产生规律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腐败大菱鲆中分离的温和气单胞菌(AS7)为研究对象,利用(GC-MS)定量研究环境条件(NaCl浓度、温度、碳源、p H)以及培养时间对菌株AS7信号分子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条件下产生的AHLs种类和含量明显不同,在32 h时AHLs分泌总量达到峰值514.4μg/L,其中,C4-HSL和C6-HSL为主要的信号分子;当pH=8时,AHLs分泌总量最大,即582.6μg/L,其主要的信号分子为C8-HSL和C10-HSL;当NaCl质量分数0.7%时,AHLs分泌总量达到最大值595.3μg/L,C8-HSL和C10-HSL为主要信号分子;菌株AS7利用碳源分泌AHLs的能力大小排序:蔗糖>麦芽糖>葡萄糖>乳糖>果糖>木糖。当木糖为碳源时,信号分子分泌量达到最低值221.1μg/L;当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为碳源时,信号分子分泌量达到峰值,分别为671.4,623.3μg/L和598.7μg/L;C8-HSL和C10-HSL为优势信号分子;在25℃和28℃,AHLs的分泌量达到峰值,分别为582.6μg/L和585.2μg/L。研究表明,温和气单胞菌AHLs的分泌是受菌体密度和环境因素的双重调控。(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张新艳[10](2018)在《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快速PCR方法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根据GenBank数据库已发表的气单胞菌属16S rDNA序列,设计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16S rDNA序列的特异保守区,建立这2种菌的快速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仅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得到了特异性扩增,而几种常见弧菌科水产病原菌,包括豚鼠气单胞菌、易损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和鳗弧菌并未得到特异性扩增,说明设计的引物可以用于这2种病原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可以为水产动物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的快速检测、病害预警和病原调查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22期)
温和气单胞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温和气单胞菌是气单胞菌属中的一种,隶属于弧菌科,兼性厌氧,为革兰阴性菌[1]。经胃肠道感染是气单胞菌人感染最常见的途径,其次为伤口感染及血流感染,相对少见,其余部位感染较为罕见[2],而这些罕见部位的感染,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会给临床上的诊治带来困难。本文所报道的病例为针灸导致椎旁组织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原发灶细菌反复入血导致血流感染。本文对该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进行总结,结合文献对此类罕见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工作中对此类罕见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退休职工,因"发热2周"于2016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和气单胞菌论文参考文献
[1].吕欣然,颉宇,林洋,孙梦桐,张柏林.植物乳杆菌XCT-1对温和气单胞菌群体感应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刘刚,游雅婷,刘代顺.针灸所致温和气单胞菌血流感染一例[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
[3].黄莉萍,杨成年,王建,张选召,赵嘉琪.一例拉萨裸裂尻鱼源温和气单胞菌的鉴定及治疗[J].科学养鱼.2019
[4].任文萍,龚成,张肖洁,沈建忠,李莉娟.长江江豚饵料鱼源温和气单胞菌的鉴定及毒力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5].吕欣然,颉宇,林洋,孙梦桐,白凤翎.植物乳杆菌XCT-1对温和气单胞菌群体感应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19
[6].李婷婷,马艳,崔方超,励建荣.群体感应AHLs对大菱鲆体内温和气单胞菌致腐能力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9
[7].曾彦钦,林秋娟,潘平,陈震,林福忠.蛙温和气单胞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J].福建畜牧兽医.2019
[8].雷雪平,耿毅,邓龙君,甘维熊,黄小丽.长丝裂腹鱼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检测[J].水产科学.2019
[9].李婷婷,崔方超,马艳,励建荣.不同培养条件下大菱鲆温和气单胞菌群体感应AHLs产生规律及影响因素[J].中国食品学报.2018
[10].张新艳.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快速PCR方法检测[J].现代农业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