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溢出论文-梁琦,王斯克

工资溢出论文-梁琦,王斯克

导读:本文包含了工资溢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最低工资标准,空间溢出,劳动力,资源错配

工资溢出论文文献综述

梁琦,王斯克[1](2019)在《最低工资标准、空间溢出与劳动力错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劳动力错配指数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劳动力错配程度在逐年缓解;东、中部地区劳动力错配程度远低于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和城市群中的城市比其他城市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更为合理。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表明:在国家层面,最低工资标准加剧了城市的劳动力错配,但其空间溢出效应显着改善了城市的劳动力错配;在城市群层面,最低工资标准的溢出效应加剧了成熟型城市群中城市的劳动力错配,改善了发展型城市群中城市的劳动力错配。(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春明,江小敏,李宏兵[2](2019)在《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关联与技能工资溢价——基于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我国行业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匹配至微观个体层面,基于产业关联视角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水平溢出效应整体促进了员工工资水平的提升,且对高技能员工的提升作用更大,即存在技能工资溢价;但这种水平溢出效应同员工工资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其中低技能员工的拐点要小于高技能员工,但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还未达到这一拐点。进一步地,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前向溢出效应提升了下游行业员工工资水平,且对下游行业高技能员工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但通过后向溢出效应却降低了上游行业员工的工资水平。(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2019年02期)

刘佳欢[3](2018)在《FDI对中国内资工业企业工资的溢出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1999~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选取了技术水平、人均资本以及可能与企业工资支付水平相关的企业规模、外资企业就业比例共四个自变量,就外资工业企业对中国内资工业企业工资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理论分析表明,FDI对我国内资工业企业工资的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工资外溢和技术外溢两种渠道产生,工资外溢是指由于外资企业中高素质劳动力获得的收入水平较高,内资企业也必须随着提高薪酬支付水平以防止高素质劳动力流失;技术外溢效应指整个部门工艺水平的提升使得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得以提高,其工资支付随之提高。实证研究结果显示,(i)外资企业工资对内资企业工资支付水平具有十分显着的正向影响;(ii)在部分工业细分行业中,如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中,外资企业支付工资的影响程度超过其余变量的影响;(iii)劳动力市场工资外溢对内资企业工资的提升作用大于潜在的技术外溢效应,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结果相符。最后,为缩小地区间、行业间工资差距,本人在吸引外资、促进劳动力有效流动、提升内资企业竞争力等方面为政府提出了可行性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新兴经济体研究会2018年会暨第6届新兴经济体论坛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集(下)》期刊2018-11-16)

陈瑛[4](2018)在《城市工资溢价:规模聚集效应与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发现城市工资规模优势在城市层级数据不存在。考虑异质性后对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研究显示,中国城市工资溢价主要发生在特大及超大城市,聚集经济效应与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是城市工资溢价的两类作用机制。而这两类效应也主要发生在特大及超大城市。二元分割条件下,相比较于体制内,体制外部门聚集了更多高生产率的劳动者而产生更高的工资溢价;跨越体制的交流与学习机制使得城市人力资本对个体工资的溢出效应在体制内外无显着差异。城市工资溢价主要发生在特大及超大城市的特征表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仍然滞后,大城市不足的问题依然显着,提升大城市及以下城市的聚集效应与溢出效应、消除制度性壁垒的差异是完善城市体系的主要方向。(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罗伟,刘晨,葛顺奇[5](2018)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工资溢出和关联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中国劳动力收入是衡量利用外资绩效的核心,也是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管理制度的关键。本文以制造业企业工资为切入点,从行业内工资溢出和行业间工资前后向关联的视角进行研究,通过构建企业工资决定模型,区分了影响企业工资的技术外溢和市场竞争途径。研究发现,外资企业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的工资溢出和关联效应均显着小于0,其中通过市场竞争途径产生的负向工资效应远高于通过技术外溢途径产生的影响,对上下游企业的工资关联效应是对行业内企业工资溢出效应的数倍;工资溢出和关联效应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资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投资动机。(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期刊2018年05期)

苏嘉慧[6](2017)在《从技术溢出的角度考察FDI对我国城乡工资差距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进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数量有了较快的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FDI的利用上逐渐成熟,FDI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FDI除了作为资本进入东道国,它还能带来技术溢出。技术溢出会通过示范效应、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人员流动效应以及研发合作效应等发生,对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及劳动力素质产生影响。同时,我国是一个城乡发展差异巨大的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就是其中一方面。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来源中,工资性收入是最主要的一部分,因此我国城乡收入的差异主要在于工资性收入的差异。不少研究表明,FDI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影响我国的城乡工资差距,技术溢出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将从技术溢出的角度考察FDI对城乡工资差距的影响,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分析FDI技术溢出的发生途径、传导渠道、吸收能力因素和影响我国城乡工资差距的机制等。论文利用2000-2014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FDI技术溢出的增加能够起到缩小城乡工资差距的作用。人力资本和R&D存量作为吸收能力因素,对FDI技术溢出影响城乡工资差距的过程起到了显着的中间作用,表现为FDI技术溢出经过这两种吸收能力识别、获取和消化后都扩大了城乡工资差距。对于四大经济区域,实证结果更为复杂。FDI技术溢出对城乡工资差距的影响仅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显着,但经过R&D存量的吸收后,四大经济区域的FDI技术溢出都对城乡工资差距产生了显着的影响,从而证明了这一吸收能力因素的重要性。另外,本文加入的其他经济因素对各地区城乡工资差距的显着性、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也呈现较大的差异性,这是由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所导致。文章的最后将针对分析结果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4-01)

王雪辉,谷国锋,王建康[7](2016)在《产业集聚、空间溢出效应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2004~2013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的地区工资水平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虽然相关性逐年减弱但仍非常显着;制造业集聚对本地区工资水平有显着负影响,服务业集聚和共同集聚显着促进本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产业集聚过程中相邻地区间经济差距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整体上大于单纯的地理空间上相邻对其的影响,制造业集聚的溢出效应不显着,服务业集聚有显着的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共同集聚的直接效应显着为正,而间接效应显着为负,因此共同集聚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增大城市地区工资水平差距。(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蔡宏波,钱叶粲,李爱军[8](2016)在《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工资溢出效应——基于中国长叁角地区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中国长叁角地区2003-2007年26428个企业的(4046个外资企业和22382个内资企业)面板数据,从行业(20个二位数制造业行业)和区域(长叁角地区18个城市)层面就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工资的工资溢出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工资的影响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溢出和潜在的技术溢出两种渠道产生:从行业层面看,同一区域的外资企业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冲击和工资溢出效应对同一行业内资企业的工资产生显着影响,且前者对内资企业工资的提升作用大于后者;从区域层面看,不同城市内资企业的工资受到本地和相近区域外资企业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2016年05期)

刘灿妍[9](2015)在《FDI对企业工资的溢出效应及企业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1999-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微观企业面板数据,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来探讨FDI与企业间员工收入差距的关系。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探讨FDI的工资溢出效应和FDI与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关系;二是探讨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FDI与企业间员工收入差距的关系,并且按所有制、行业和地区进行了分组讨论,研究FDI调节企业间员工收入差距的所有制差异、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这也是本文的重要创新点。检验结果表明:首先,FDI通过劳动力和资本渠道产生了正向工资溢出效应,通过产品渠道产生了负向工资溢出效应。同时,FDI通过劳动力渠道扩大了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员工收入差距,通过资本渠道和产品渠道缩小了不同企业间员工收入差距;其次,从整个劳动力市场来看,FDI通过劳动力渠道和产品市场渠道缩小了企业间员工的收入差距而通过资本渠道扩大了企业间员工收入差距,但是资本渠道的影响力较小。最后,从对模型的所有制分组检验、行业分组检验和地区分组检验,可以看出FDI影响企业间收入的叁条渠道在不同的所有制、行业和地区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5-06-30)

马精微[10](2015)在《中部地区FDI的工资溢出效应及政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六省的GDP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中部塌陷”的现象。要实现中部崛起,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吸引外资,充分发挥外资的促进作用是一项重要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中国已经成为最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东道国。但是FDI在我国的地域分布高度不平衡,呈“东高西低”的格局。许多中外学者的研究表明,FDI带来的工资溢出效应会影响东道国的平均工资水平,探讨FDI对中部地区的工资溢出效应具有缩小与发达地区收入差距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阅读和数据搜集整理,对我国FDI的现状和中部地区工资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部地区区位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出工资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和效应结果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实用的政策建议,以便更高效的利用外来资本,引进技术,提高人才层次,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工资溢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将我国行业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匹配至微观个体层面,基于产业关联视角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水平溢出效应整体促进了员工工资水平的提升,且对高技能员工的提升作用更大,即存在技能工资溢价;但这种水平溢出效应同员工工资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其中低技能员工的拐点要小于高技能员工,但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水平还未达到这一拐点。进一步地,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前向溢出效应提升了下游行业员工工资水平,且对下游行业高技能员工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但通过后向溢出效应却降低了上游行业员工的工资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资溢出论文参考文献

[1].梁琦,王斯克.最低工资标准、空间溢出与劳动力错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2].赵春明,江小敏,李宏兵.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关联与技能工资溢价——基于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9

[3].刘佳欢.FDI对中国内资工业企业工资的溢出效应研究[C].新兴经济体研究会2018年会暨第6届新兴经济体论坛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集(下).2018

[4].陈瑛.城市工资溢价:规模聚集效应与人力资本溢出效应[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

[5].罗伟,刘晨,葛顺奇.外商直接投资的工资溢出和关联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2018

[6].苏嘉慧.从技术溢出的角度考察FDI对我国城乡工资差距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7

[7].王雪辉,谷国锋,王建康.产业集聚、空间溢出效应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

[8].蔡宏波,钱叶粲,李爱军.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工资溢出效应——基于中国长叁角地区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6

[9].刘灿妍.FDI对企业工资的溢出效应及企业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5

[10].马精微.中部地区FDI的工资溢出效应及政策建议[D].武汉科技大学.2015

标签:;  ;  ;  ;  

工资溢出论文-梁琦,王斯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