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键动态认证论文-陈功

击键动态认证论文-陈功

导读:本文包含了击键动态认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身份认证,行为特征,击键动力学,鼠标动力学

击键动态认证论文文献综述

陈功[1](2018)在《基于击键行为与鼠标行为的动态身份认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系统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身份认证作为保障信息资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静态身份认证技术依赖于密码、令牌等验证信息,存在着易被破解或窃取等安全隐患,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同时,静态认证手段无法对已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再确认,使恶意攻击者有机可乘。动态的身份认证是指在用户的活动时间内对其身份进行持续性识别的技术,能够对异常或恶意行为进行检测,与静态认证技术相辅相成,共同保障访问控制策略的实施。基于行为特征的生物认证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行为对其身份进行鉴别,是一种实现动态认证的有效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击键行为与鼠标行为的动态身份认证系统,能够根据用户使用键盘与鼠标的行为模式,实现对其身份的识别与认证。本文所提出的认证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子认证模块,分别实现对用户击键行为与鼠标行为的特征提取与分类。基于击键行为的认证模块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法对用户的击键特征空间进行降维,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基于鼠标行为的认证模块根据用户使用鼠标的行为模式提取相应特征,采用加权极限学习机对非平衡行为数据进行分类。身份认证系统对两个子模块的认证结果进行决策融合,最终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经实验测试,本文所提出的动态身份认证系统可达到99.76%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1)

李福祥,霍建秋,林慕清,唐晶,周福才[2](2014)在《一种面向击键动态身份认证的多模板选择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击键动态身份认证系统中,样本采集和模板建立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目前单模板击键认证系统存在无法使错误接受率和错误拒绝率都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的不足。为此将多模板思想引入击键认证过程中,在提出最大认证概率算法和最小认证概率算法后,提出均衡概率多模板选择算法,将两种错误率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实验同GMMS算法进行对比,并研究了模板数和模板样本数对认证结果的影响,最后与单模板认证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唐晶[3](2012)在《基于多模板的击键动态认证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击键动态认证技术作为一种基于行为的生物认证技术,不仅具有一般生物认证技术(如指纹识别,人脸检测,虹膜认证等)的标识唯一性、随身性等特点以外,还具有成本低、简单方便、公众可接受程度高等优点,是一个理想的生物身份认证技术。而对于任何生物认证系统来说,样本的采集以及模板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在击键认证系统中,由于人的自然击键行为也会受到周围环境以及心情变化的影响,这样如何选择最优的击键样本建立模板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认证精度。针对单模板的击键动态认证技术FRR/FAR都无法降到一个十分理想范围的缺陷,本文采用基于多模板的击键动态认证技术来降低两种错误率。对于多模板的选择,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FRR最低的最大认证概率匹配法MAP和基于FAR最低的最小认证概率匹配法LAP,但由于两者均无法把另外的一个对应的错误率降低到理想的范围,本文又提出了最优认证概率匹配法BAP多模板选择算法。BAP是通过一定的规则结合MAP和LAP算法的选择结果,将FRR和FAR都降低到一个折中的可接受的范围,从而本文认为BAP是一个理想的多模板选择算法。本文还对基于多模板的融合策略提出了加权的和均值规则和改进的与或规则来进一步的降低两种错误率。最后,本文给出了两种模板更新方法—周期性更新策略和非周期性更新策略。另外,本文通过应用程序对结果进行采集分析,将本文的算法与MMS和GMMS算法进行了比较,发现BAP算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认证性能。而在与不同的融合规则的对比中,发现本文提出的两种融合规则均优于现有的融合规则。(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2-06-18)

冀连有[4](2008)在《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击键动态认证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份认证作为信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网络化的发展、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大大提高、版权意识的增强等,传统的基于用户名密码对的认证方法体现出越来越多的缺点。常用的生物认证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用户名密码认证方式的缺陷,却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成本较高、实施复杂、用户接受程度较低等。而击键动态认证技术,作为生物认证技术的一种,由于其不但具备了一般生物认证技术的优点,如安全性较高、不易丢失、标识唯一性等,而且克服了一般生物认证技术的缺点。因此,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击键动态认证技术进行研究。通过使用HMM,建立击键动态认证的模型;并结合正态分布、最大似然估计等统计学知识,来计算模型中的参数;最终利用改进的前向算法,来解决模型的评估问题,使得建立的模型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针对击键特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问题,论文提出对用户击键特征模板进行动态更新的思想,并提出叁种更新策略——模板全部更新、模板部分更新、根据阈值更新(全部更新与部分更新相结合)。同时,为了降低同一用户不同次数输入时速度上的差异对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还提出对数值进行标准化的思想。最后,通过实验,发现根据阈值更新模板的方法,对系统的性能有显着提高——降低了系统的AFR(平均错误率)。同时,通过实验对训练样本数、样本中击键数、特征值、n字母组中的n值等参数的不同对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给出这些参数的参考值。另一方面,实验结果显示,对数值进行标准化的方法,并没有提高系统的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8-06-15)

击键动态认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击键动态身份认证系统中,样本采集和模板建立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目前单模板击键认证系统存在无法使错误接受率和错误拒绝率都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的不足。为此将多模板思想引入击键认证过程中,在提出最大认证概率算法和最小认证概率算法后,提出均衡概率多模板选择算法,将两种错误率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实验同GMMS算法进行对比,并研究了模板数和模板样本数对认证结果的影响,最后与单模板认证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击键动态认证论文参考文献

[1].陈功.基于击键行为与鼠标行为的动态身份认证[D].上海交通大学.2018

[2].李福祥,霍建秋,林慕清,唐晶,周福才.一种面向击键动态身份认证的多模板选择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

[3].唐晶.基于多模板的击键动态认证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2012

[4].冀连有.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击键动态认证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

标签:;  ;  ;  ;  

击键动态认证论文-陈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