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载波复用技术论文-赵燕

副载波复用技术论文-赵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副载波复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灵活光网络,子载波信号,可配置的光分叉复用器,频域均衡

副载波复用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赵燕[1](2018)在《灵活光网络中子载波复用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宽带业务的发展,如数据中心业务、大数据业务等,需要光网络具有超大容量、动态灵活和业务自适应等特点。传统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WDM)系统栅格固定,使得波长利用率低、光信号不灵活。因此,细频谱粒度、弹性光路的灵活光网络,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满足未来业务需求。针对弹性光网络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域复用的子载波粒度光信号传输技术,它将固定栅格均分成细粒度的栅格,通过在网络节点上下路,实现网络资源的按需分配。同时,电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使用,支持不同的子载波粒度信号进行独立的调制方式、传输速率等动态配置,从而使传输系统具有细粒度、高灵活性等优点。此外,为满足在网络的传输需求,本文重点对比了基于导频的频域均衡和基于训练序列的时域均衡的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频率啁啾导频信号的信道估计和频域均衡的算法。同时,为了满足子载波粒度弹性光网络对频隙和路由配置的灵活性需求,本文还通过仿真详细研究了子载波粒度光信号的可配置的光分叉复用器(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ROADM)、传输距离和调制阶数等因素对传输性能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灵活光网络中(Elastic Optical Network,EON)中,将50GHz间隔划分为较细的栅格(如12.5GHz)的子载波信号。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环境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光网络节点的激光器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波长或者频率的漂移。根据ITU.T-WDM,激光器随机波长抖动变化为±2.5GHz,这对于波长间隔50GHz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对于细频率栅格灵活分配的子载波系统,其信道间隔变小,随机波长抖动引起的子载波频率的漂移有可能带来载波间干扰(Inter Carrier Interference,ICI),致使系统性能下降。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随机波长抖动对细频谱栅格的子载波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2种灵活栅格弹性光网络中降低激光器随机波长抖动影响的方法。不仅进行了理论建模,而且进行了仿真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席思雨[2](2017)在《面向小包传输的通用滤波多载波复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4G的商用,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提上日程并且成为国内外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通用滤波多载波复用技术(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 Technique,UFMC)是5G中的热点候选波形技术,UFMC技术具有带外泄漏小,时频效率高等优势,被认为是可以替代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的一种新波形。物联网以及机器类通信将在5G通信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与4G通信系统相比,5G系统拥有鲜明的特征,在5G中,将会出现大量机器之间的互连或者机器设备与人之间的互连。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小包通信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面向小包传输的通用滤波多载波复用技术。论文首先研究了 UFMC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且简要介绍了其它5G候选波形技术基于滤波器组的多载波波形(Filter Bank Multi-carrier,FBMC)和资源块滤波正交频分复用波形(Resource Block Filter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RB-F-OFDM),然后论文从功率谱密度,误块率以及瞬时平均功率比等性能比较了 OFDM,FBMC,RB-F-OFDM 和 UFMC 技术。接着介绍了小包场景的搭建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当符号数较少时UFMC的时频效率高于OFDM和FBMC,因此UFMC技术是适用于小数据包传输的波形。为了解决小包场景中多用户的接收端检测问题,本文中提出了将波形UFMC 与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交织多址(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IDMA),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Access,SCMA)进行结合,并且重点介绍了叁种多址方式的系统原理。考虑到UFMC的瞬时平均功率比性能较差,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波形——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通用滤波多载波复用技术(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 UFMC,DFT-S-UFMC)来改进 UFMC 的 IAPR 性能。本文给出了DFT-S-UFMC的系统模型以及算法实现,通过仿真可以看出DFT-S-UFMC的IAPR性能优于UFMC。最后介绍了小包场景中UFMC-IDMA和UFMC-SCMA系统的实现原理,并且搭建LTE链路级仿真平台比较了在小包场景下UFMC-FDMA,UFMC-IDMA和UFMC-SCMA的误块率性能,相同条件下仿真得出叁种方式中UFMC-SCMA的BLER性能最好,UFMC-FDMA的BLER性能最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7-03-01)

毛凯波[3](2012)在《基于微波光子滤波器的RoF系统副载波解复用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正负系数可变微波光子滤波器的RoF系统副载波解复用实验方案,并实现了两路加载数据信号的副载波解复用。首先,论文介绍了微波光子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微波光子滤波器的基本原理。然后,论文理论分析了基于两个Mach-Zehnder调制器的微波光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如果使用相同的射频信号驱动两个工作在相反斜率偏置点的MZM,它们输出光信号的相位正好相反,这样可实现负系数微波光子滤波器。反之,当两个MZM工作在相同斜率偏置点,它们输出光信号的相位相同,这样可实现正系数微波光子滤波器。根据这一理论,我们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一个自由频谱范围等于0.6GHz的正负系数可变微波光子滤波器。接着,论文对RoF系统副载波复用和解复用技术做了理论分析,并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正负系数可变微波光子滤波器,成功实现了RoF系统的副载波解复用。我们对2.4GHz和2.7GHz这两路副载波都加载了100Mbps的开关键控(OOK)数据信号,通过实验验证了只需简单地调节MZM的偏置电压,就可以很好地选出一路副载波而抑制另一路副载波,同时数据信号也得到了很好地恢复。最后,论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该实验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3-12)

张铮文,寇艳红,刘建胜[4](2011)在《恒包络载波复用技术在Compass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的GPS和新建的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都采用恒包络载波复用技术实现了同一频点上多个导航信号的恒包络调制。根据Compass系统最新公布的导航信号及频率计划,B1、B2、B3每个频段都将发播4个下行导航信号,目前这些信号的功率分配及复用方式尚未确定。为了在不额外增加星上高功率发射载荷实现难度的前提下,提高频谱利用率和功率利用率,研究高效实用的恒包络载波复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针对Compass系统叁个频段的信号设计,提出了功率分配及最优复用方式建议。本文首先比较了适用于4个信号的恒包络载波复用技术——互复用(Interplex/CASM)、多数表决(Maiority-Vote)及AltBOC调制技术;然后根据接收机PLL(锁相环)热噪声误差和数据解调误码率的边界条件,确定了信号数据及导频通道的功率分配范围,提出了两种可行的分配方案;本文接着对Compass叁个频段可以采用的复用方式分别进行了分析:对于B1频段,首先由优选的B1-C信号MBOC实现方式确定了B1-C信号的数据及导频通道功率分配比,在此基础上对B1信号两种不同的功率分配方案下互复用和多数表决方法的复用效率进行了比较;对于B3频段,则首先确定了B3信号的数据/导频通道功率比,并对B3-A信号不同功率分配方案下的复用效率进行了比较;对于B2频段,则比较了叁种复用技术的复用效率,表明在各信号功率分配相同的条件下,采用AltBOC方式的复用效率最高。最后,本文提出了Compass叁个频段宜采用的最优复用方法及其实现方式建议,并给出了所建议方式下合成信号的功率谱。(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期刊2011-05-18)

副载波复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4G的商用,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已经提上日程并且成为国内外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通用滤波多载波复用技术(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 Technique,UFMC)是5G中的热点候选波形技术,UFMC技术具有带外泄漏小,时频效率高等优势,被认为是可以替代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的一种新波形。物联网以及机器类通信将在5G通信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与4G通信系统相比,5G系统拥有鲜明的特征,在5G中,将会出现大量机器之间的互连或者机器设备与人之间的互连。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小包通信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面向小包传输的通用滤波多载波复用技术。论文首先研究了 UFMC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且简要介绍了其它5G候选波形技术基于滤波器组的多载波波形(Filter Bank Multi-carrier,FBMC)和资源块滤波正交频分复用波形(Resource Block Filter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RB-F-OFDM),然后论文从功率谱密度,误块率以及瞬时平均功率比等性能比较了 OFDM,FBMC,RB-F-OFDM 和 UFMC 技术。接着介绍了小包场景的搭建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当符号数较少时UFMC的时频效率高于OFDM和FBMC,因此UFMC技术是适用于小数据包传输的波形。为了解决小包场景中多用户的接收端检测问题,本文中提出了将波形UFMC 与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交织多址(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IDMA),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Access,SCMA)进行结合,并且重点介绍了叁种多址方式的系统原理。考虑到UFMC的瞬时平均功率比性能较差,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波形——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通用滤波多载波复用技术(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 UFMC,DFT-S-UFMC)来改进 UFMC 的 IAPR 性能。本文给出了DFT-S-UFMC的系统模型以及算法实现,通过仿真可以看出DFT-S-UFMC的IAPR性能优于UFMC。最后介绍了小包场景中UFMC-IDMA和UFMC-SCMA系统的实现原理,并且搭建LTE链路级仿真平台比较了在小包场景下UFMC-FDMA,UFMC-IDMA和UFMC-SCMA的误块率性能,相同条件下仿真得出叁种方式中UFMC-SCMA的BLER性能最好,UFMC-FDMA的BLER性能最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副载波复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赵燕.灵活光网络中子载波复用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2].席思雨.面向小包传输的通用滤波多载波复用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

[3].毛凯波.基于微波光子滤波器的RoF系统副载波解复用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

[4].张铮文,寇艳红,刘建胜.恒包络载波复用技术在Compass系统中的应用研究[C].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2011

标签:;  ;  ;  ;  

副载波复用技术论文-赵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