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磷素吸收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磷肥,棉田,磷素有效性,吸收分配
磷素吸收有效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波浪,盛建东,蒋平安[1](2009)在《两种磷肥对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及吸收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磷肥不同用量对棉花全生育期磷素有效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显着的增加棉田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以及磷素活化系数,同时也能增加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两种磷肥比较显示,过磷酸钙对棉田土壤全磷含量、磷素活化系数、干物质积累和吸磷量的贡献与磷酸二铵相差不大,只有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贡献显着优于磷酸二铵,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棉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分别是施用磷酸二铵肥料的7.95,4.35,2.81和2.95倍。(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翁伯琦,唐建阳,陈炳焕,刘中柱[2](1991)在《稻—萍—鱼系统中红萍氮素吸收利用及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以红萍为饵料,鱼类对红萍氮素消化吸收、转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草鱼和尼罗罗非鱼对红萍氮素的消化和吸收率约为60%,其中30%红萍氮素转化为鱼体动物蛋白,另外约30%氮素排出体外。在田间条件下,尼罗罗非鱼摄食红萍,每季平均增长率约为41—40%。稻田养鱼,以萍喂鱼,鱼粪肥田,萍体氮素得以吸收利用,效益明显。在稻萍鱼体系中,当季红萍氮素的总利用率可达45—50%,而红萍单作肥料处理其利用率仅为30—36%,第二季作物对红萍残留氮素回收率可达7.83—9.64%,比红萍单作肥料处理高3.33—4.11%。第二季残效明显优于红萍压施处理,晚季稻谷产量的增产率可达13—25%,比压施红萍作肥料处理高7—8%。(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1991年01期)
磷素吸收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报道以红萍为饵料,鱼类对红萍氮素消化吸收、转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草鱼和尼罗罗非鱼对红萍氮素的消化和吸收率约为60%,其中30%红萍氮素转化为鱼体动物蛋白,另外约30%氮素排出体外。在田间条件下,尼罗罗非鱼摄食红萍,每季平均增长率约为41—40%。稻田养鱼,以萍喂鱼,鱼粪肥田,萍体氮素得以吸收利用,效益明显。在稻萍鱼体系中,当季红萍氮素的总利用率可达45—50%,而红萍单作肥料处理其利用率仅为30—36%,第二季作物对红萍残留氮素回收率可达7.83—9.64%,比红萍单作肥料处理高3.33—4.11%。第二季残效明显优于红萍压施处理,晚季稻谷产量的增产率可达13—25%,比压施红萍作肥料处理高7—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素吸收有效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波浪,盛建东,蒋平安.两种磷肥对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及吸收分配的影响[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9
[2].翁伯琦,唐建阳,陈炳焕,刘中柱.稻—萍—鱼系统中红萍氮素吸收利用及有效性研究[J].生态学报.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