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校本课程开发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校本课程,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吴清周,黄妙琼,林晨云,谢丹,林金铃[1](2019)在《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创新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开发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创意物理实验》中,我们发现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校本课程的开展.为了贯彻本课程开设的宗旨,笔者设计了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新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的课堂中,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本文来源于《物理通报》期刊2019年12期)
杜春燕[2](2019)在《基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以“纳米防晒化妆品创新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其中科技创新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通过开发与实施"纳米防晒化妆品创新课程",对基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开展行动研究,归纳出包括科学性、可行性、实践性在内的科技创新课程开发原则和任务驱动型的科技创新课程实施模式,为更多学校开发与实施科技创新课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参考》期刊2019年19期)
张文琼[3](2019)在《践行“叁五叁”校本模式 打造特色体育课程——谈“快乐啦啦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通过啦啦操校本课程在实施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阐述,通过叁个流程开发啦啦校本课程,以五条途径搭建啦啦操教学平台,利用叁种评价保障开展啦啦操教学,即以"叁五叁"模式,推进体育特色课程啦啦操的开展。(本文来源于《体育教学》期刊2019年09期)
杜春燕[4](2019)在《基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实践——以“纳米防晒化妆品创新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纳米防晒化妆品创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基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模式进行行动研究,归纳出包括科学性、可行性、实践性在内的科技创新课程开发原则,并实践了任务驱动型的科技创新课程实施模式,为丰富学校课程建设,开发切实可行的科技创新课程,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李欢欢,吴秉益,那杰[5](2019)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校本课程能够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又能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绝佳的平台。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众说纷纭,因此探索能够落实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21期)
莫秀成[6](2019)在《壮汉双语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壮汉双语教育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既可以保障民族语言的传承性,又能够融合汉语的使用能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多样性选择,也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很大的贡献。因此,壮汉双语学校的课程可发模式的科学性对我国实行双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以过渡性、保留性、母语递减式、多种教学模式达到壮汉双语教育的目的是目前少数民族教育转型的比较重要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对小学阶段的壮汉双语学校校本开发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双语教育的功能、双语教育的特征、课程的科学性开发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06期)
徐瑞芳[7](2018)在《馆校协作模式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上海科技馆馆校合作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各类科普场馆建设方兴未艾,蓬勃发展,教育也已成为博物馆的首要功能。馆校互动愈渐增多,正式与非正式教育组织协作的频繁涌现成为拓展学生学习科学的机会、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校本课程建设者的目光也聚焦到了场馆等社会资源。虽然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已有十余载岁月,但如何基于场馆资源开发课程,并从文本走向实践,这于馆校双方而言都是一种创新和挑战。文章将以上海科技馆馆校合作子项目——"校本课程开发"为例抛砖引玉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面向新时代的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第十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10-27)
黄宇,黄瑶[8](2018)在《跨学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环境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学校如何以跨学科的方式,建设校本课程已经成为环境教育研究领域一个需要讨论的课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开始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根据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六个方面有所改变。在课程结构方面,它提出当前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本文来源于《环境教育》期刊2018年10期)
杨静娟[9](2018)在《校本课程开发及模式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中存在的一种课程模式。在学校特色化发展、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过程中正逐渐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围绕校本课程建设、提炼开发原则和程序,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资源建设,关注校本课程的评价,并结合课程实施特点,对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及操作流程与优势进行剖析,有利于促进学校课程的健康成长,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品质,促进课程的高质量推进与建设。(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8年20期)
李雷莉[10](2018)在《馆校结合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探究——以对广西地区民间美术元素观摩研探活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是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围绕各民族各地域的民间美术元素所展开的讲授、分析和讨论是教学任务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真正认识了解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民间美术元素并将此应用于校本课程开发。因此,针对本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上,关键点就集中在如何巧设教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知识,以及使所理解的程度更深,更广更持久。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形态上丰富多样,展品种类和资料齐备。随着博物馆功能升级换代及资源拓展,其对民众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利用博物馆进行公众美术知识普及教育已经非常普遍,这些成功案例为高校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新的启发和途径。本题以课程主要内容之一,即广西地域民间美术元素的探究为例,分析学生在馆校结合的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学活动深入理解广西地区各民间美术元素知识的学习过程。以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思考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模式升级优化的有效做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8年07期)
校本课程开发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其中科技创新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通过开发与实施"纳米防晒化妆品创新课程",对基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开展行动研究,归纳出包括科学性、可行性、实践性在内的科技创新课程开发原则和任务驱动型的科技创新课程实施模式,为更多学校开发与实施科技创新课程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校本课程开发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吴清周,黄妙琼,林晨云,谢丹,林金铃.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创新式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实践[J].物理通报.2019
[2].杜春燕.基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以“纳米防晒化妆品创新课程”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19
[3].张文琼.践行“叁五叁”校本模式打造特色体育课程——谈“快乐啦啦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体育教学.2019
[4].杜春燕.基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实践——以“纳米防晒化妆品创新课程”为例[J].中国科技教育.2019
[5].李欢欢,吴秉益,那杰.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
[6].莫秀成.壮汉双语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中华少年.2019
[7].徐瑞芳.馆校协作模式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上海科技馆馆校合作项目为例[C].面向新时代的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第十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2018
[8].黄宇,黄瑶.跨学科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J].环境教育.2018
[9].杨静娟.校本课程开发及模式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8
[10].李雷莉.馆校结合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探究——以对广西地区民间美术元素观摩研探活动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