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精细流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速入水,Open,FOAM,涡旋结构,大涡模拟
精细流场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飞,黄荐,叶秉晟,王一伟,黄晨光[1](2019)在《航行体垂直入水开式空泡精细流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行体入水流场涉及到自由面大变形、非线性流动以及流固耦合等难题,是具有重要工程科学价值的前沿基础问题。本文在开源计算流体力学软件Open FOAM的基础上二次开发,构建了可压缩叁相含空化相变求解器,用于开展流场特性数值模拟研究。在典型工况下,发现水平液面空泡开口处存在涡环,进一步分析了气体侵入以及涡环对周围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涡旋作用处存在局部低压区,空泡形态变化后气体无法有效侵入空泡内部,导致空泡内压力降低,最终发生表面闭合现象。(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1-06)
吴里银[2](2018)在《超声速气流中液体横向射流流场精细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燃料垂直喷入超声速气流中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喷注方案的最基本形式,液体射流的喷注与破碎过程涉及复杂的可压缩气液两相流问题,仿真研究难度较大,本文通过高时空分辨率的高速纹影方法对射流前分离区结构、弓形激波结构进行连续捕捉,"看清"超声速气流中液体横向射流的流场结构(包括气体流场结构和液体流场结构),深入研究流场结构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振荡分布特性,特别针对弓形激波起始位置、弓形激波脱体距离、弓形激波角度、分离区大小等随工况参数的变化规律开展定量研究。同时基于PIV成像技术对射流/喷雾的瞬态结构进行冻结捕捉,根据流动结构特征对液体喷雾场进行分区研究。研究参数及其变化范围涉及:超声速来流马赫数2.1、总温300K、总压(642kPa~1010kPa)、液体喷孔直径(0.48~2.07mm)、距离喷孔的流向距离(10~125mm)以及液气动量比(0.11-10)。(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石俊强,陆浩源,丁姗姗,钟锦强[3](2018)在《旋转热对流中泰勒柱涡精细流场结构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热对流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许多工程问题中,旋转瑞利-贝纳对流是研究旋转热对流的流体力学模型。在强转动条件下,旋转瑞利-贝纳对流中的湍流结构主要表现为贯穿上下边界层的对流泰勒柱涡(convective Taylor column)。本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通过测量圆柱形对流腔体水平和竖直平面上的二维速度场,研究在瑞利数6.0*10~6≤Ra≤1.28~*10~9,泰勒数5.6~*10~7≤Ta≤4.21~*10~(11),普朗特数Pr=4.38条件下对流泰勒柱涡的精细流场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PIV测量结果显示,对流泰勒柱涡的直径D,涡量,以及角向速度分量的最大值V~*随着Ta的增大均以幂次律减小。其中在柱涡边界以内(r≤r_0)的角向速度剖面V_θ(r)具有自相似性V_θ(r)=C_0(r/r_0),幂指数与柱涡直径D和Ra无关,而依赖于Ta,从低转速下的0.7增加为高转速下的0.85。对比气旋涡与反气旋涡数据我们发现随着Ta的增加气旋涡平均涡量呈现从大于反气旋涡量到小于反气旋涡量,到最后与反气旋涡量相等的趋势,我们把这种现象的产生归结为旋转离心力的效应。通过竖直平面上的速度测量我们揭示对流泰勒柱的竖直速度分量剖面可由汉克尔函数描述,与前人理论模型的预言相符。(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何继善[4](2018)在《广域电磁法和拟流场法精细探测技术——以井工一矿水害探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井工一矿存在严重的老空区和水害。以往的单一勘探方法,如地震法、直流电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瞬变电磁法等,均未能探明老采空区范围和水害赋存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联合采用广域电磁法和井-地拟流场法的叁位一体立体式探测技术,并利用叁维反演电阻率资料精准获取富水区域和采空区的位置,确定了不同层位水的连通性,为井工一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结果合理、成效显着,释放了近4 km~2的可采面积。(本文来源于《Engineering》期刊2018年05期)
于安斌,叶金铭,王友乾[5](2018)在《舵空化的精细流场及其非定常水动力性能数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深入研究舵空化时的精细流场及其非定常水动力性能的相关规律,[方法]针对某型船的桨、舵模型进行建模,采用结构化网格、SST k-ω湍流模型和流体体积(VOF)方法对舵空泡进行计算。针对舵空泡问题进行实船观测试验,将舵空泡的计算结果与实船舵空泡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对舵空泡的周期性变化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基于空化和非空化2种状态对3种舵角下的舵空泡进行计算。[结果]结果显示,当空化范围较小时,空化对舵力时均值的影响较小,随着空化范围的增加,空化对舵力时均值的影响明显变大,尤其是舵效显着降低;一旦发生空化,舵非定常力的脉动幅值将大幅增加,且空化范围越大,舵非定常力的脉动幅值越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评估空化发生后舵的水动力性能及舵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武军林,魏岗,徐峻楠[6](2017)在《下凹内孤立波致流场精细结构的PIV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大型重力式分层流水槽中对内孤立波致流场结构进行测量,获得内孤立波流场分布变化的精细结构。研究表明:在密度分层流体中PIV技术可实现对大幅面内孤立波诱导流场的精细测量以及准确描述波动结构的特征;水平流速在上下层方向相反且在跃层处最小,水平剪切在波谷附近最强;垂向流动在波前、后分别为上升和下沉流,两者在距离波谷1/4~1/2波长位置取得最大值;随着振幅增大,流场增强且实验结果与KdV、eKdV和MCC理论模型对应波幅适用范围的描述相吻合。(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期刊2017-08-08)
唐先武,张达,张昌武[7](2017)在《我实现超声速流场“精细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2月13日电 (唐先武 通讯员张达 张昌武)长期以来,超声速流场“看不见、摸不着”,一直被视为困扰相关空天武器、航空航天和导弹装备研制的瓶颈难题。解放军防空兵学院13日宣布,该院教员田立丰参研的“超声速流场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PLS)试验(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7-02-14)
姚潇[8](2016)在《全回转调距导管桨水动力特性及精细流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天燃气资源、石油资源以及广袤的岛礁资源,对海洋的利用逐步由海洋运输转变为海洋资源的开发,这就对船舶、海洋平台以及半潜平台自身的航行、操作、动力定位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回转推进器其推进和操纵性能的优劣,对船舶进行原地回转、横向移动、急停、倒车、拖航等运动时影响最为剧烈。对全回转调距导管桨水动力特性及精细流场的分析,对改善船舶的推进性及操纵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工程实际中全回转调距导管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基于Fine-Marine软件对全回转调距导管桨进行实尺度的数值模拟,分别考虑导管螺旋桨在敞水和船尾工作时,在不同螺距比、不同回转角度情况下的水动力特性以及流场情况,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分析结果如下:(1)对研究成熟、资料全面的No.19A+Ka系列导管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进行模拟验证。在相同进速系数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平均误差为2.342%,最大误差为4.3%,不超过5%,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因此本文研究所选用的计算模型与方法具有可行性。(2)建立全回转调距导管桨计算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螺距比P/D=1.0的全回转调距导管桨分别在叶梢间隙C为6mm、10mm、14mm、18mm时的水动力性能进行评价,综合考虑总推进效率,总推力系数,导管推力系数以及加工制造的难易程度四个主要因素,选出最佳的叶梢间隙值C=14mm。(3)本文对敞水条件下的全回转调距导管桨水动力性能进行预报,在进速范围内,不同螺距比的调距导管桨其水动力特征参数分布规律相似,且随着螺旋桨螺距比的增大,其特征参数的最大峰值以较大幅度提升。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螺距螺旋桨的盘面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随着进速系数的增大,叶面的正压逐渐减小,叶背的负压也逐渐减小;叶面处的速度线主要集中在叶梢区域,沿叶梢区域逐步向内扩散,叶背处的速度线集中在叶背边缘区域,从叶背逐步向外扩散,在同一螺距比条件下,进速系数越大,叶背处的速度线分布越均匀。(4)验证分析船后调距导管桨在船后无偏转时的水动力性能,螺距比P/D=0.6~P/D=1.4不同螺距情况下的船舶阻力都呈规律的波动,波动幅度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趋缓,在t=4s时船舶阻力值基本稳定。螺距比P/D=1.4时,其导管螺旋桨推力值达到最大,其螺旋桨推力系数、导管推力系数和螺旋桨转矩系数均大于敞水状态下模拟的计算值,在船体伴流的影响下,船后导管桨的推力增长值要远大于船体阻力值。同时,精细分析各个盘面敞水和船后条件下的流场情况,敞水与船后各个剖面的速度分布情况相似,但船后各个剖面的盘面速度都要大于敞水条件下的盘面速度,在桨叶附近和叶梢位置表现的最为明显。(5)针对船后全回转调距导管桨偏转条件下水动力性能的研究,选取螺距比为P/D=1.0船后全回转调距导管桨,对偏转30°、60°、90°大偏转角度下的水动力性能进行计算分析,在船后导管桨偏转30°时,其水动力数值变化规律与敞水和船后未偏转时变化趋势相似;在船后导管桨偏转60°和90°时,在中高进速区,螺旋桨推力系数、螺旋桨转矩系数、导管推力系数区别于敞水和小偏转角度下随着进速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船后导管桨偏转角度愈大,其水动力系数呈逆转上升趋势。船后导管桨在横向偏转90°时相比于偏转30°时的总推力系数在不同进速系数下有1.61%~92.7%不同程度的增长。(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6-12-31)
赵士振,田真,张霞[9](2016)在《“叁高”油区围追堵截剩余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个被誉为“层层高含水、井井高含水”的“叁高”开发老区,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的技术人员正试图让它再创效益,给出的方案就是流场转换。流场转换的目标是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油藏采收率。这也是低油价形势下老区实现效益开发的有效途径。目前,东辛采油厂已经逐(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6-04-18)
朱杨柱,易仕和,孔小平,何霖[10](2015)在《带喷流超声速后台阶流场精细结构及其运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纳米示踪的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PLS)对带超声速喷流的后台阶流动精细结构进行了研究.来流马赫数为3.4,喷流实测马赫数为2.45,而名义马赫数为2.5.结果清晰地揭示了激波、剪切层、混合层、Kelvin-Helmholtz涡、羊角涡及湍流大尺度结构等大量典型流场结构.基于大量流场精细结构图像,对典型位置处的结构进行了空间两点相关性分析,在喷流混合层前端涡结构小于湍流充分发展的尾端,结构角相对也小.喷流工作时,模型台阶下游表面由一薄层气膜覆盖.获得了模型流向和不同高度展向平面内的流场结构,对照纹影试验结果,分析了流动特点及时间演化规律.采用微型压力扫描系统测试了模型表面的压力系数分布,靠近喷流下游处压力系数区域0.0146.针对NPLS图像做了流动的分形维数的分析,发现在流动初始阶段分形维数接近于1,越靠下游分形维数越高.(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精细流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液体燃料垂直喷入超声速气流中是超燃冲压发动机喷注方案的最基本形式,液体射流的喷注与破碎过程涉及复杂的可压缩气液两相流问题,仿真研究难度较大,本文通过高时空分辨率的高速纹影方法对射流前分离区结构、弓形激波结构进行连续捕捉,"看清"超声速气流中液体横向射流的流场结构(包括气体流场结构和液体流场结构),深入研究流场结构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振荡分布特性,特别针对弓形激波起始位置、弓形激波脱体距离、弓形激波角度、分离区大小等随工况参数的变化规律开展定量研究。同时基于PIV成像技术对射流/喷雾的瞬态结构进行冻结捕捉,根据流动结构特征对液体喷雾场进行分区研究。研究参数及其变化范围涉及:超声速来流马赫数2.1、总温300K、总压(642kPa~1010kPa)、液体喷孔直径(0.48~2.07mm)、距离喷孔的流向距离(10~125mm)以及液气动量比(0.11-1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细流场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宇飞,黄荐,叶秉晟,王一伟,黄晨光.航行体垂直入水开式空泡精细流场研究[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9
[2].吴里银.超声速气流中液体横向射流流场精细结构研究[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3].石俊强,陆浩源,丁姗姗,钟锦强.旋转热对流中泰勒柱涡精细流场结构的测量[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4].何继善.广域电磁法和拟流场法精细探测技术——以井工一矿水害探测为例[J].Engineering.2018
[5].于安斌,叶金铭,王友乾.舵空化的精细流场及其非定常水动力性能数值计算[J].中国舰船研究.2018
[6].武军林,魏岗,徐峻楠.下凹内孤立波致流场精细结构的PIV测量与分析[C].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上册).2017
[7].唐先武,张达,张昌武.我实现超声速流场“精细测量”[N].科技日报.2017
[8].姚潇.全回转调距导管桨水动力特性及精细流场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6
[9].赵士振,田真,张霞.“叁高”油区围追堵截剩余油[N].中国石化报.2016
[10].朱杨柱,易仕和,孔小平,何霖.带喷流超声速后台阶流场精细结构及其运动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