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波动性血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初发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大柴胡汤,胰岛素强化治疗
波动性血糖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生,刘晓琦,韩昕,张炜,徐晶晶[1](2019)在《大柴胡汤对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初发肝胃郁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疗效及血糖波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对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初发肝胃郁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疗效和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健康教育、饮食及运动干预,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中药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大柴胡汤,日1剂。治疗2周后,观测两组患者血糖及血糖稳定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最大血糖波动幅度、餐后血糖波动幅度等血糖波动性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低血糖发生例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能进一步降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初发肝胃郁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能减少血糖波动性。(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韩昕[2](2019)在《清热化湿方对湿热互结型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性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湿热互结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清热化湿方,观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波动指标以及中医症状,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湿热互结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清热化湿方,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变化、血糖值、血糖波动指标(SDBG、PPGE、LAGE),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内治疗前后、两组间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评价清热化湿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分别较治疗前有改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总积分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患者单项症状积分组内比较P<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在脘腹胀满、口渴不欲饮、头身困重、倦怠乏力、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方面,均为P<0.05,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在心胸烦闷方面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中医证候有效率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10%、56.67%,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经检验分析显示:Z=-2.467,P=0.014<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经28天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4.两组血糖波动指标,组内比较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两组低血糖发生率经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本研究整个过程两组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采用清热化湿方联合胰岛素能有效降低血糖,较少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临床试验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运用验证。(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23)
韩松梅,金昕晔,臧丽,孙迪,宋凌云[3](2019)在《磷酸西格列汀对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降糖疗效和血糖波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肽基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抑制剂磷酸西格列汀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降糖疗效和血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发初治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9%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DPP-4抑制剂(磷酸西格列汀)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稳定性指标。结果 DPP-4抑制剂组45例,对照组4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无糖尿病家族史、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1c)、胰岛素分泌指数(homeostasismodel assessment-β,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C肽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均> 0.05)。治疗7 d后,DPP-4抑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血糖[(9.36±1.21) mmol/L vs (10.01±1.48) mmol/L,P=0.024]、空腹血糖[(8.76±1.10) mmol/L vs (9.37±1.59) mmol/L,P=0.034]、餐后血糖[(9.94±1.48) mmol/L vs (10.71±1.74) mmol/L,P=0.025]、血糖标准差[(2.52±0.63) mmol/L vs (2.91±0.90) mmol/L,P=0.021]、最大血糖波动幅度[(9.34±2.19) mmol/L vs (10.52±2.78) mmol/L,P=0.026]、餐后血糖波动幅度[(2.59±0.78) mmol/L vs(3.01±1.16) mmol/L,P=0.042]、平均血糖波动幅度[(5.11±1.31) mmol/L vs (5.83±1.53) mmol/L,P=0.017]等血糖波动性指标显着降低,血糖波动次数[(6.02±1.88)次vs (7.17±1.77)次,P=0.004]、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1.26±0.51) mmol/L vs (1.50±0.43) mmol/L,P=0.024]、低血糖发生例数[3例(6.67%) vs7例(14.29%),P <0.001]等指标也显着降低。结论 DPP-4抑制剂能进一步降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并能减少血糖波动性。(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徐午侠,龚菊娣[4](2018)在《波动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波动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80)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研究组(40例),一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的高血糖稳定;研究组患者的高血糖具有波动性,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心肌梗死7例,心律失常4例,心绞痛6例,心力衰竭4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50%(21/40);对照组患者中心肌梗死1例,心律失常1例,心绞痛1例,心力衰竭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4/40)。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动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充分重视。(本文来源于《糖尿病新世界》期刊2018年24期)
茹欣,刘婉,高珊[5](2018)在《不同医学营养治疗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不同医学营养治疗方法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影响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93例老年T2DM患者,将93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低GI膳食组31例,DF水溶性膳食纤维组31例,叁组均给予不同的医学营养指导手段,干预其为一个月。干预前后观察并实时记录各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肾功能、血糖波动及胰岛素抵抗情况等指标。结果:各组给予干预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低GI组和DF水溶性膳食纤维组干预后血糖波动性指标有明显下降。干预后低GI膳食租和DF水溶性膳食租血糖标准差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指标。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基础上,给予低GI膳食替代治疗或者添加水溶性膳食纤维进行营养治疗,对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糖波动性有明显作用。(本文来源于《健康之路》期刊2018年03期)
周淑琴,张守法,张伟,张洪涛[6](2018)在《姜黄素对波动性高血糖处理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DNA氧化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波动性高血糖导致内皮细胞DNA氧化损伤及姜黄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波动性高糖(11.0与25.0 mmol/L每12 h交替)与恒定性高糖(25 mmol/L高糖培养基)及不同浓度姜黄素(2.5、5.0、10.0μmol/L)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活性氧浓度,胞内8-羟基脱氧鸟苷浓度及彗星率反应细胞DNA氧化损伤程度,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总抗氧化能力。结果高血糖,特别是波动性高血糖,显着加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表现为显着升高的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及8-羟基脱氧鸟苷浓度和氧化DNA损伤(P<0.05)。姜黄素可剂量依赖性地显着减轻波动性高血糖所致上述氧化损伤(P<0.05)。结论姜黄素能明显抑制波动性高血糖所致氧化DNA损伤,保护内皮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刘静,刘芳会,赵一楠,颜迪恩,高秀莹[7](2017)在《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探索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的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及低血糖发生率。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门诊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9(男58、女31)例,年龄69.0(66.0~73.0)岁,分为A组(HbA1c<6.5%,n=25)、B组(HbA1c≥6.5%,n=64),均佩戴72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根据CGMS监测结果分析组间血糖(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陈丹,张伟斌,吴敏华[8](2017)在《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性及其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结直肠癌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性及其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结直肠癌发病情况及发生结直肠癌患者转移情况进行检测统计,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并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比较不同结直肠癌发病情况和转移情况、患者的血糖波动性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其血糖波动性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其血糖波动性与结直肠癌及其转移的关系。结果患者结直肠癌发生率及发生结直肠癌患者转移率分别为21.82%(36/165)和30.56%(11/36)。与无结直肠癌发生患者比较,有结直肠癌发生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癌相关糖抗原199(CA199)和癌相关糖抗原242(CA242)等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升高(P<0.05)。发生结直肠癌且出现转移患者的血清CEA、CA199和CA242水平和MAGE亦高于其无转移患者(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MAGE与其血清CEA、CA199和CA242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均呈正相关(r=0.796、0.842、0.815、P<0.05)。Spearman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MAGE与其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生结直肠癌患者转移情况亦呈正相关(r=0.855、0.806,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性与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严格控制血糖波动可能为老年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7年21期)
王丹,黄琦[9](2017)在《人参皂苷对波动性高血糖大鼠肾脏Nrf2及NQO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对波动性高血糖大鼠肾脏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2,Nrf2)及醌氧化还原酶1(quinone oxidoreductase l,NQO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n=8)和糖尿病模型组(n=40)。高脂饲料喂养糖尿病模型组大鼠2周后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之后随机分为稳定高糖组(SH组,n=8)和波动性高糖组(FH组,n=32),FH组错时注射葡萄糖、胰岛素制备血糖波动大鼠模型。2周后,将FH组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低剂量组(LG组),中剂量组(MG组),高剂量组(HG组)及波动性高糖组(BG组),予人参皂苷低中高剂量(14、28、56mg/(kg·d))干预相对应的模型组8周。实验结束后切取肾脏组织,用western blot和RT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Nrf2和NQO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SH组Nrf2和NQO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SH组相比,BG组Nrf2和NQO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BG组相比,人参皂苷治疗组Nrf2和NQO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人参皂苷能够进一步促进波动性高糖状态下Nrf2及NQO1蛋白及mRNA表达,通过增加NQO1的含量,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保护波动性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损伤。(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曹立平[10](2016)在《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Hb A1c<9.0%者44例,Hb A1c≥9.0%者56例。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异系数(CV)再次对患者进行分组,包括血糖平稳组及血糖波动组,划分标准参照CV=0.29。测定空腹血糖值、Hb A1c、血脂各指标,观察各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了解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结果 CV值≥0.29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均高于CV值<0.29组。四组以Hb A1c≥9.0%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最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波动性高血糖患者易诱发糖尿病肾病,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积极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维护患者的健康。(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6年12期)
波动性血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湿热互结型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清热化湿方,观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波动指标以及中医症状,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湿热互结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清热化湿方,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变化、血糖值、血糖波动指标(SDBG、PPGE、LAGE),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内治疗前后、两组间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评价清热化湿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分别较治疗前有改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总积分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患者单项症状积分组内比较P<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在脘腹胀满、口渴不欲饮、头身困重、倦怠乏力、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方面,均为P<0.05,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在心胸烦闷方面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中医证候有效率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10%、56.67%,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经检验分析显示:Z=-2.467,P=0.014<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经28天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4.两组血糖波动指标,组内比较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两组低血糖发生率经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本研究整个过程两组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采用清热化湿方联合胰岛素能有效降低血糖,较少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临床试验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运用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动性血糖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生,刘晓琦,韩昕,张炜,徐晶晶.大柴胡汤对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初发肝胃郁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疗效及血糖波动性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9
[2].韩昕.清热化湿方对湿热互结型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性的临床观察[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9
[3].韩松梅,金昕晔,臧丽,孙迪,宋凌云.磷酸西格列汀对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降糖疗效和血糖波动性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
[4].徐午侠,龚菊娣.波动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相关性[J].糖尿病新世界.2018
[5].茹欣,刘婉,高珊.不同医学营养治疗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J].健康之路.2018
[6].周淑琴,张守法,张伟,张洪涛.姜黄素对波动性高血糖处理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DNA氧化损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7].刘静,刘芳会,赵一楠,颜迪恩,高秀莹.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7
[8].陈丹,张伟斌,吴敏华.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性及其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结直肠癌的关系分析[J].广东医学.2017
[9].王丹,黄琦.人参皂苷对波动性高血糖大鼠肾脏Nrf2及NQO1表达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7
[10].曹立平.2型糖尿病患者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临床医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