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课程故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冰糖,秋梨膏,水果榨汁机
课程故事论文文献综述
杨燕瑜[1](2019)在《一起来做棒棒糖——小班课程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活动缘起这天,几个幼儿对着"甜蜜糖果屋"里的麦芽糖垂涎叁尺:"我在我爷爷奶奶家吃过这种,很甜的。""我也吃过,比糖果还甜。""好想吃啊!""可是这么大罐,怎么吃啊?"……于是,教师把整罐麦芽糖带到全班幼儿面前,准备满足他们的愿望——品尝甜甜的麦芽糖。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正勋:"是蜂蜜。"恺文:"不是,我奶奶说这是‘妹雷糕’(闽南话)。"康宁:"是麦芽糖,我老早以前就吃过了。"泽炫:"我也吃过,很甜的(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季俊昌,张桂玲[2](2019)在《用快乐开启孩童慧心的璀璨花园——山东省东营市海河幼儿园真实演绎的快乐课程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一所建园22年来一直朝着"快乐"方向快乐前行的幼儿园。因为,这里始终有一群愿意为了孩子去播种快乐、创造快乐的追梦人。22年,虽然经历了叁任园长,但逐梦快乐的接力棒,却在她们手中完成了一次次完美的传递——"播种快乐,收获幸福",一直是她们初心不改、矢志践行的办园理(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期刊2019年27期)
陈新雯[3](2019)在《儿童视角下的支持性课程建设——以大班“我和南瓜的课程故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园的围墙边有一块空地,里面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草。孩子们发现这里是一个适合种植的地方,于是心动不如行动,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拔草、松土,整理出一块小小的种植地。"我们可以种什么呢?""青菜。""红薯。"……孩子们众说纷纭,最后决定种南瓜,因为其他的植物小朋友都尝试种过了。于是"我和南瓜的故事"便由此展开。一、思考在先,预设课程我园大部分幼儿在农村长大,对于田园种植有(本文来源于《好家长》期刊2019年60期)
陆婧[4](2019)在《小亭新筑——中班探秘亭子的课程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班幼儿开始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遇到困难会想办法商量解决,虽然有时也会争得面红耳赤,老师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在"我是文明小天使"系列活动中,我和孩子们来到了幼儿园旁边的中山公园走了一圈,就有孩子说:"老师,我走累了,能不能休息一下!"去哪休息呢?"有老奶奶坐在那里,我们能去坐一会吗?"大家赶紧走上台阶坐下来,边休息边四处打量:"这个柱子好粗呀!""为什么有翘起来的角?""怎么顶上画了菊花?""这个花纹好漂亮!上面(本文来源于《今日教育(幼教金刊)》期刊2019年05期)
周珊[5](2019)在《小故事里有“深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深入理解环境教育的新内涵,我们以“环保教育”为立足点,以跨学科活动为特征,启动“教育影响一个孩子,迁移带动一个家庭,启发感化整个社区”的环境教育工程,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使其萌发热爱(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报》期刊2019-05-24)
陈俊宏[6](2019)在《情到深处 花香四溢——我的德育校本课程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也许人的一生会不断流浪,千山万水走过,但最终休憩的地方,一定是心灵安顿之所。在这茫茫世间,有什么地方,会比童年所在的家乡更能安顿我们的灵魂呢?若是问起第九小学的孩子们,你对家乡的印象如何?他们一定会热情而深情地唱起这首《123456之最美攀枝花》!唱给攀枝花这片热土上的我们,唱给世界及祖国千千万万的朋友,更是唱给每一颗热爱故土的心灵。(本文来源于《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陈新雯[7](2019)在《儿童视角下的支持性课程建设——以大班“我和南瓜的课程故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童年研究中,儿童是作为被研究对象而存在的。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出现了"儿童视角"这种把儿童作为研究主体的新研究方向,倡导新的儿童观,主张儿童作为自身生活的专家,倾听幼儿的声音,彰显其作为研究主体的生活体验和意义建构。支持性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是基于儿童立场,转变教师观念,追随幼儿经验,满足幼儿需要,并在教师支持下主动和谐发展的园本性课程,其建设的核心意义在于幼儿主体价值的实现,促进幼儿健康自由地成长。文章以大班"我和南瓜的课程故事"为例,基于幼儿的观察视角,探索支持性课程的建设。(本文来源于《教育界(教师培训)》期刊2019年05期)
许寿凤[8](2019)在《“活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故事——豆豆生长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故事背景小班四月份开展的园本课程主题是"豆豆乐",在本主题中教师会和幼儿、家长共同探索不同豆豆的生长秘密。活动前,在家长的支持下,幼儿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豆豆带到幼儿园来,特别用心的家长还将不同品种的豆豆分类,并用图片和文字做好标记。活动中,每位幼儿都能了解、认识身边常见的5~6种豆豆(黄豆、蚕豆、绿豆、红豆、黑豆、扁豆等)。然而这些并不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们利用班级自(本文来源于《好家长》期刊2019年28期)
曹晓萍[9](2019)在《折纸与游戏“嫁接”的课程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游戏化的语言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激起孩子的折纸兴趣,将折纸方法蕴藏其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初步学会折纸的基本步骤。1现实困惑在一个叫做"牙齿咔咔咔"的主题课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用纸折"嘴巴",这个活动契合主题,能够帮助幼儿更加深入课程,难度系(本文来源于《今日教育(幼教金刊)》期刊2019年03期)
徐燕萍[10](2019)在《记录课程故事,探寻“班本课程”新高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班级幼儿、教师就是课程实践的主体,现阶段班本课程建设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转变思路,带来课程的改革,从单一的课到课程,从局部到整体,在课程故事中解放幼儿,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课程故事的理解、现实问题及巧构班本课程新思考叁方面进一步分析探讨,旨在推进课程有效开始和实施,教师幼儿共同受益。(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综合版)》期刊2019年03期)
课程故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这是一所建园22年来一直朝着"快乐"方向快乐前行的幼儿园。因为,这里始终有一群愿意为了孩子去播种快乐、创造快乐的追梦人。22年,虽然经历了叁任园长,但逐梦快乐的接力棒,却在她们手中完成了一次次完美的传递——"播种快乐,收获幸福",一直是她们初心不改、矢志践行的办园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课程故事论文参考文献
[1].杨燕瑜.一起来做棒棒糖——小班课程故事[J].幼儿教育研究.2019
[2].季俊昌,张桂玲.用快乐开启孩童慧心的璀璨花园——山东省东营市海河幼儿园真实演绎的快乐课程故事[J].山东教育.2019
[3].陈新雯.儿童视角下的支持性课程建设——以大班“我和南瓜的课程故事”为例[J].好家长.2019
[4].陆婧.小亭新筑——中班探秘亭子的课程故事[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9
[5].周珊.小故事里有“深意”[N].语言文字报.2019
[6].陈俊宏.情到深处花香四溢——我的德育校本课程故事[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
[7].陈新雯.儿童视角下的支持性课程建设——以大班“我和南瓜的课程故事”为例[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
[8].许寿凤.“活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故事——豆豆生长记[J].好家长.2019
[9].曹晓萍.折纸与游戏“嫁接”的课程故事[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9
[10].徐燕萍.记录课程故事,探寻“班本课程”新高度[J].新课程(综合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