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林文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岭山,蔡威廉,玉泉路,《中国小说史略》
林文铮论文文献综述
龚玉和[1](2013)在《杭州玉泉路1号与林文铮的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杭州的玉泉路口,沿一条小路向上攀,便会见到林荫深处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孤立小屋,前面竖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杭州市历史文保建筑,蔡元培之女蔡威廉与女婿林文铮旧居,建于二十世纪叁十年代。"蔡元培先生的女婿林文铮(1902-1989年)是着名的美术理论家、作家,一生着述丰硕,在学术史具有相当影响力。(本文来源于《杭州(生活品质版)》期刊2013年04期)
詹颖[2](2007)在《从引领运动到“缺席”历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20世纪早期的艺术理论家、艺术批评家林文铮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运动实践。林文铮是我国最早一批留法归来的美术史论家之一,在西方艺术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他的艺术思想处于一种多元交汇、中西融合的状态,在当时颇具超前性,许多观点即使现在看来也仍有启发价值。他留下的艺术论着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史研究中的重要文献。林文铮在蔡元培的影响下,与林风眠一起担起了艺术救国的重任,在“艺术运动”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对其兼容并蓄、辩证理性的艺术思想、慷慨激昂的艺术运动精神、坎坷人生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梳理,这一系统研究填补了目前国内现代艺术史研究中的空白,极具史料价值;这一研究还带有强烈的反思精神,在更广阔的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个人的命运得失,从而引发对当下的思考,也带有艺术社会学的研究性质。本文的研究采用了以比较学方法为主脉的综合研究法,通过多方面史料文献的查证、实地采访和考察,并在综合这些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各个角度的比较分析来凸显林文铮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意义。本文认为,林文铮的史学意义在于,他的艺术理论着述为中国现代艺术学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文献资料,他的艺术活动实践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艺术运动精神是中国20世纪早期艺术民主的自觉体现。尤其重要的是,本文通过对林文铮史学意义的探究,更引出关于他在现代艺术史研究中“缺席”的追问,这是以前研究者所没有涉及的角度。本文通过对林文铮的思想转变、生活变故、机遇旁落等各方面原因的分析、论证,指出林文铮在艺术舞台上的消失并非单方面原因造成,而是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多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从而较为真实、全面的呈现了林文铮从“引领”艺术运动到“缺席”历史研究的人生历程,还原了一个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和应有的地位。以此作为视角,本文更着意于引发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当下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3-01)
郑朝[3](1992)在《林文铮的艺术理论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文铮教授是我院创始人、首任教务长,他于1989年10月5日辞世,于今二年多了。文铮先生晚年否极泰来,回到西湖玉泉故居颐养天年,我便有机会常去看望请教他。先生知识渊博,记忆力极强,谦谦风度,使我受益良多。他曾嘱我为他找一本旧着《何谓艺术》(上海光华书局印行),久未能得。去年他病重住医院,又提此事,我与友人终于在某图书馆尘封中觅得此书,遂复印一本给他。先生手捧旧着,神色灿然,置诸枕下,直至弥留。《何谓艺术》自序有云:“现在编成这本小册子不过是想在中国艺术的歧路上树立一块小小的指路碑,以便(本文来源于《新美术》期刊1992年01期)
杭杰[4](1985)在《马岭山房一老翁——访蔡元培之婿林文铮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不久前,笔者在杭州西子湖畔访问了蔡元培先生的长婿林文铮教授。林老今年已八十四岁高龄,但仍精神矍铄,步履稳健,谈笑自若哩!林老的住宅坐落在玉泉附近的马岭山上,这幢小楼房一九叁五年建成时,蔡元培夫妇曾专程来此贺喜,并小住了几天。蔡元培很喜欢这里幽静的环境,推窗能见南北两高峯,故赐名「马岭山房」。一九八○年,林老从南京大学退休回杭州后就住在这里。林老原籍广东梅县,一九二○年去法国留学。回忆起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日子,林老告诉我说,当年他在巴黎大学之所以研究法国文学史和西洋美术史,就是受蔡元培先生(本文来源于《今日中国(中文版)》期刊1985年09期)
林文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20世纪早期的艺术理论家、艺术批评家林文铮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运动实践。林文铮是我国最早一批留法归来的美术史论家之一,在西方艺术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他的艺术思想处于一种多元交汇、中西融合的状态,在当时颇具超前性,许多观点即使现在看来也仍有启发价值。他留下的艺术论着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史研究中的重要文献。林文铮在蔡元培的影响下,与林风眠一起担起了艺术救国的重任,在“艺术运动”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对其兼容并蓄、辩证理性的艺术思想、慷慨激昂的艺术运动精神、坎坷人生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梳理,这一系统研究填补了目前国内现代艺术史研究中的空白,极具史料价值;这一研究还带有强烈的反思精神,在更广阔的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个人的命运得失,从而引发对当下的思考,也带有艺术社会学的研究性质。本文的研究采用了以比较学方法为主脉的综合研究法,通过多方面史料文献的查证、实地采访和考察,并在综合这些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各个角度的比较分析来凸显林文铮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意义。本文认为,林文铮的史学意义在于,他的艺术理论着述为中国现代艺术学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文献资料,他的艺术活动实践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的艺术运动精神是中国20世纪早期艺术民主的自觉体现。尤其重要的是,本文通过对林文铮史学意义的探究,更引出关于他在现代艺术史研究中“缺席”的追问,这是以前研究者所没有涉及的角度。本文通过对林文铮的思想转变、生活变故、机遇旁落等各方面原因的分析、论证,指出林文铮在艺术舞台上的消失并非单方面原因造成,而是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多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从而较为真实、全面的呈现了林文铮从“引领”艺术运动到“缺席”历史研究的人生历程,还原了一个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和应有的地位。以此作为视角,本文更着意于引发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当下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文铮论文参考文献
[1].龚玉和.杭州玉泉路1号与林文铮的故事[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3
[2].詹颖.从引领运动到“缺席”历史[D].四川大学.2007
[3].郑朝.林文铮的艺术理论与实践[J].新美术.1992
[4].杭杰.马岭山房一老翁——访蔡元培之婿林文铮教授[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