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异伦理论文-周宣丰

存异伦理论文-周宣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存异伦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世界主义思想,存异伦理,解构,重构

存异伦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宣丰[1](2018)在《世界主义视域下“存异伦理”的解构和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伦理,作为一个规范性概念,是对自我与他者关系的一种认知与定位,涉及到自我与他者关系范畴中的道德界定与价值判断,是随着它赖以存在的背景条件变化而变化的。翻译作为自我与他者遭遇的一个平台,作为译者言说自我和表征他者的一种话语实践,同样涉及到伦理问题。本文在世界主义的的视域下,从历史背景、哲学渊源、泛政治化立场和话语策略四个方面对"存异伦理"进行综合性探究和解构,并由此反观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世界主义伦理的当下回归对翻译伦理认知的影响以及对重构翻译对话伦理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8年05期)

杨平平[2](2018)在《翻译存异伦理视角下李清照词的两英译本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在中国词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词作也一直是海内外翻译研究的热点。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异质性因素。如何处理这些异质性因素?这不仅涉及到翻译策略的选择,更关系到翻译伦理的思考。以往对李清照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语言层面的分析,很少涉及伦理层面的研究。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存异伦理旨在保留原文语言文化层面的异质性,体现“存异”的伦理诉求,为翻译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翻译存异伦理为基础,以王红公和许渊冲的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译者选择原文本的动机、对原文本的呈现和对译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叁个层面对比分析了两译本对李清照词的不同再现,以此探究其不同的背后原因、对译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以及所呈现的伦理问题。研究发现,译者对原文本选择的动机分别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影响,选择动机的不同影响了译者翻译策略的不同,而这也将影响译者对原文本异质性因素的处理。在特定情况下,翻译中存异将会衍生出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开创一种异质性话语,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扩展和丰富了译语语言和文化。存异是一个辩证的角度,伦理更是缘起于哲学,因此本论文亦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他者”与“自我”的关系,以此说明在翻译中“存异”的合理性。最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文学翻译中保留源语的语言文化异质性是合理而且必要的。由于译者翻译动机和翻译策略的不同,其对原文本的再现也不尽相同。王红公着重于“传神”而不是语言层面的忠实,多采用创意性翻译,要求译文必须符合英语诗歌的规范;许渊冲旨在传播中国古典文化,其翻译多为异化翻译,故而更为忠实地再现了原文本的异质性。王红公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归化策略消除了很多异质因素,虽然译本可读性强,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原语语言文化的损失;许渊冲的译本则较多地保留了与英语诗歌不相符合的语言文化因素,使读者能接触到更准确的原语语言文化。总体来看,许渊冲的翻译更符合存异伦理的诉求。(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张萍[3](2018)在《鲁迅翻译思想中的“存异”伦理及现实价值——以小说《十月》译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的翻译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存异"伦理价值,而对这些伦理价值的挖掘,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研究鲁迅的翻译思想,而且可以为消除当代中国翻译界的暴力翻译、道德扭曲、社会属性缺失等诸多不良翻译现象提供指导。以鲁迅的"存异"翻译伦理为立足点,以《十月》的译文为个案,可以发掘出鲁迅翻译思想中的"存异"伦理及其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周闪闪,郭继东[4](2017)在《基于存异伦理的宋词英译策略研究——以朱纯深英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存异伦理作为翻译伦理的分支,要求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化特征,这对翻译实践及理论研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朱纯深是我国着名的翻译学者,英译的宋词具有较高的探究赏析价值。以存异伦理为依据,以朱纯深英译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考察存异伦理在宋词英译策略和方法上的体现,以期进一步说明在从事典籍英译的过程中,合理遵循存异伦理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郭继东,周闪闪[5](2017)在《存异伦理视角下宋词英译研究——以朱纯深英译《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实践及理论研究受一定的伦理规则制约。韦努蒂的存异伦理衍生自翻译伦理学,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努力保存原文的异质性因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词中的经典名作,朱纯深的英译本处处保留了中国特有的语言和文化色彩。本文以韦努蒂的存异伦理为理论基础,以朱纯深英译《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通过细化存异伦理之"异"来探究宋词翻译中的存异现象,分析朱纯深翻译过程中的技巧与特点,并进一步论证存异伦理与翻译实践的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江苏外语教学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赵晓婷[6](2017)在《存异伦理视角下中国英语的研究—中国特色词汇的新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全球化日益显着并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及扩展,中国文化的推广成为了迫切需要。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如何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文化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介向世界宣传中国,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肩负着对外宣传灿烂深远的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本文作者重新审视了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意义——让世界了解中国并且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从而提高国家的软实力。中国英语,是标准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一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价值和传统。本文作者从Lawrence Venuti的存异伦理视角研究了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中的中国英语。Venuti提出的存异伦理实质就是异化翻译,反对“同一化”。本文作者分析了纽约时报中的中国英语样本,并与之前的中国英语研究做了历时对比。最后对如何在翻译过程中释放语言剩余(中国英语)从而形成文化身份提出了意见。与此同时,作者指出随着中国英语的发展与走出国门,中国文化会逐渐被西方世界所熟知,这为中国进一步提高国际形象,融入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英语正逐渐成为英语语言和文化丰富和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6-30)

李妍[7](2016)在《存异伦理视角下的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期望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与认同,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人民也迫切想要了解中国,因此,对外宣传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中文政治文献的英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因其内容的权威性、全面性和指导性历来倍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特别是其英译本是国外读者了解我国最新国情和发展动态最权威的窗口之一,其翻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国外读者能否准确地理解我国的国内政策,影响到中国文化能否顺利地“走出去”,进而影响到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因此,对其英译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英美霸权主义和“通顺翻译”长期占据西方翻译史的主流的历史背景下,美籍意大利着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存异伦理”,反对“同一化”,主张通过采用“少数化翻译”策略在译文中释放“语言剩余”,保留并彰显原作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从而塑造源语民族的文化身份,在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报告》翻译的实质是向国外受众传达中国声音的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存在不少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等“异质”因素,其协调势必逃不开道德伦理的束缚。本文以韦努蒂的存异伦理为理论视角,探究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策略,不单单落脚于归化、异化何者更能忠实传达原作的翻译方法选择的问题,而侧重从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高度来看待翻译策略问题,主张对待文化他者应采取的正确伦理态度——尊重差异,通过采用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译文中释放“中国英语”来凸显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从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本文首先探讨了存异伦理和政治文献翻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很少有学者将存异伦理用于指导政治文献的英译,从而为《报告》英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其次构建了论文的理论框架: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是一个以“异化”为核心,由最初的文本层次上的翻译方法上升到翻译与社会、政治等“大文化”层次上的“求异”的伦理道德态度的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此外,对《报告》的文体特征及英译影响因素也进行了描述。最后,通过文本分析,阐述存异伦理和异化翻译如何在《报告》英译中得到贯彻和体现,进而提出《报告》汉英翻译的翻译策略以供参考。研究表明:在《报告》汉英翻译中应秉持存异伦理,在文化层面上应采用异化翻译策略,而考虑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在语言层面上应进行归化处理,以更好地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软实力”,突显我国的文化身份。(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赵悦[8](2016)在《从存异伦理视角解读外宣材料翻译中的中国英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描述了外宣材料中国英语的重要性。中国英语之所以尤为重要,主要在于它能让外国人直接而非是通过二次解读了解中国文化,英语的解释说明某种程度上会阻碍文化的传播。所以本论文从劳伦斯韦努蒂翻译存异伦理的视角,探索中国英语在外宣材料中的重要性。他主张在译文中释放“文化剩余”以形成文化身份,在目标语中建立源语文化地位。本论文的例子主要来源于中国外宣报纸代表中国日报和英国的泰晤士报。以上两报的例子显示出中国英语在对外传播文化和丰富英语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韦努蒂理论的引导下,笔者希望能为外宣材料的翻译提供一些参考,以期通过语言的交流融合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的外宣部门在翻译这种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时,不应该一味地强调通过归化顺应西方文化,而是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去采用“中国英语”传播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中国英语”在外宣材料中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彰显中国独特的文化个性,也是能够获得国际话语权的一种手段。(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马亚芳[9](2016)在《从翻译存异伦理角度浅析葛浩文《丰乳肥臀》的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翻译伦理的制约和影响。着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存异伦理"就是翻译伦理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之一。莫言作为中国文学领域最有声望的作者之一,其作品在国内外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而莫言的小说在全世界的文化输出与其英语译者葛浩文的关系密不可分。作为莫言作品的首席英语译者,葛浩文很好地保留了莫言原作中的异质成分。本文将从存异伦理的角度浅析《丰乳肥臀》的英译本,进而为今后中国文化的输出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03期)

秦西宁[10](2014)在《存异伦理视角下葛浩文英译《青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两种语言文化的不平等地位,这便决定了译者会不可避免地受到道德伦理观念的制约。因此,译者对不同文化中的异质因素的态度就成为了对其进行道德伦理视角评价的依据。美国着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Venuti)曾提出“ethics of difference”(存异伦理),并从文本选择与翻译策略两个维度阐述了引入原语异质因素对译入语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产生于西方后殖民批评语境的存异伦理理论在中国现代文学外译的背景下同样可以找到适合其发展的土壤。着名翻译家葛浩文对毕飞宇的小说《青衣》的英译较大程度地做到了保留汉语异质文化和融入英语读者之间的平衡。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葛浩文英译本进行存异伦理视角的解析以验证存异伦理理论的适用性。在对《青衣》原文文本和葛浩文英译文本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着重解析了译者为实现存异而采取的具体翻译策略,并从语言形式、文化特色、写作手法叁个层面加以概括总结并从中得以启示。这对使我们的文化输出如何更好地进入英语世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存异伦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在中国词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词作也一直是海内外翻译研究的热点。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异质性因素。如何处理这些异质性因素?这不仅涉及到翻译策略的选择,更关系到翻译伦理的思考。以往对李清照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语言层面的分析,很少涉及伦理层面的研究。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存异伦理旨在保留原文语言文化层面的异质性,体现“存异”的伦理诉求,为翻译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翻译存异伦理为基础,以王红公和许渊冲的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译者选择原文本的动机、对原文本的呈现和对译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叁个层面对比分析了两译本对李清照词的不同再现,以此探究其不同的背后原因、对译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以及所呈现的伦理问题。研究发现,译者对原文本选择的动机分别受到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影响,选择动机的不同影响了译者翻译策略的不同,而这也将影响译者对原文本异质性因素的处理。在特定情况下,翻译中存异将会衍生出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开创一种异质性话语,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扩展和丰富了译语语言和文化。存异是一个辩证的角度,伦理更是缘起于哲学,因此本论文亦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他者”与“自我”的关系,以此说明在翻译中“存异”的合理性。最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文学翻译中保留源语的语言文化异质性是合理而且必要的。由于译者翻译动机和翻译策略的不同,其对原文本的再现也不尽相同。王红公着重于“传神”而不是语言层面的忠实,多采用创意性翻译,要求译文必须符合英语诗歌的规范;许渊冲旨在传播中国古典文化,其翻译多为异化翻译,故而更为忠实地再现了原文本的异质性。王红公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归化策略消除了很多异质因素,虽然译本可读性强,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原语语言文化的损失;许渊冲的译本则较多地保留了与英语诗歌不相符合的语言文化因素,使读者能接触到更准确的原语语言文化。总体来看,许渊冲的翻译更符合存异伦理的诉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存异伦理论文参考文献

[1].周宣丰.世界主义视域下“存异伦理”的解构和重构[J].当代文坛.2018

[2].杨平平.翻译存异伦理视角下李清照词的两英译本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3].张萍.鲁迅翻译思想中的“存异”伦理及现实价值——以小说《十月》译文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周闪闪,郭继东.基于存异伦理的宋词英译策略研究——以朱纯深英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郭继东,周闪闪.存异伦理视角下宋词英译研究——以朱纯深英译《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7

[6].赵晓婷.存异伦理视角下中国英语的研究—中国特色词汇的新表达[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7].李妍.存异伦理视角下的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策略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

[8].赵悦.从存异伦理视角解读外宣材料翻译中的中国英语[D].华东师范大学.2016

[9].马亚芳.从翻译存异伦理角度浅析葛浩文《丰乳肥臀》的英译[J].青年文学家.2016

[10].秦西宁.存异伦理视角下葛浩文英译《青衣》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标签:;  ;  ;  ;  

存异伦理论文-周宣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