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甾体酯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雌激素硫酸转移酶,甾体硫酸酯酶
甾体酯酶论文文献综述
姜展红,吴宜勇,张毅[1](2010)在《雌激素硫酸转移酶与甾体硫酸酯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雌激素硫酸转移酶(estrogen sulfotransferase,EST)和甾体硫酸酯酶(steroid sul-fatase,ST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0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ST和STS表达水平;RT-PCR检测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EST mRNA和STS mRNA表达水平。并选择同期10例其他原因子宫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子宫内膜中,ES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9/10),STS蛋白无表达;子宫内膜癌中,ES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3%(53/100),STS蛋白阳性表达率57%(57/100)。子宫内膜癌组EST蛋白和STS蛋白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子宫内膜癌组EST mR-NA均值下降,STS mRNA、STS mRNA/EST mRNA的均值上升(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可能与EST、STS的表达及STS/EST的变化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姜展红,吴宜勇[2](2009)在《雌激素硫酸转移酶和甾体硫酸酯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宫内膜癌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硫酸转移酶、甾体硫酸酯酶在体内雌激素合成与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雌激素硫酸转移酶、甾体硫酸酯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生殖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5期)
姜展红[3](2009)在《雌激素硫酸转移酶和甾体硫酸酯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年轻化。子宫内膜癌被认为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发病与长期大量雌激素刺激有关。但临床上在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低下或无外源性雌激素补充的绝经后妇女亦可患病。以往认为雌激素硫酸结合物(estrogen sulfoconjugate, ES)是雌激素的代谢终产物,近来的研究观点认为ES是具有生物活性雌激素的前体,参与体内雌激素的调节。雌激素硫酸转移酶(estrogen sulfotransferase, EST)将雌激素硫酸化为ES从而使雌激素失活,而甾体硫酸酯酶(steroid sulfatase,STS)使无活性的ES水解为有活性的雌激素,因此认为上述两个酶(EST、STS)影响着雌激素的代谢调节。关于EST、STS在乳腺癌中的研究比较多,至今对EST、STS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报道较少,本文意在研究EST、STS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关系。第一部分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析目的:了解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临床表现及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的特点及其病理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组织切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的表达特点,分析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病理差异。结果:子宫内膜癌109例中,ER、PR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8例及86例。绝经前患者36例,Ⅰ期29例(80.6%),Ⅱ期5例(13.9%),Ⅲ期2例(5.6%)。高分化(G1)12例(33.3%)、中分化(G2)21例(58.3%)、低分化(G3)3例(8.3%)。ER和PR的阳性患者分别为25例(69.4%)和32例(88.9%)。绝经后患者73例,Ⅰ期57例(78.1%),Ⅱ期7例(9.6%),Ⅲ期3例(4.1%),Ⅳ期6例(8.2%)。高分化16例(21.9%)、中分化46例(63%)、低分化11例(15.1%)。ER和PR的阳性率分别为53例(72.6%)和54例(74%)。经分析,高危因素、临床分期、病理分化及类型、ER、PR阳性率在绝经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癌不论是绝经前还是绝经后患病,90%以上都是子宫内膜样腺癌,ER阳性率均70%左右,PR阳性率均大于70%。第二部分雌激素硫酸转移酶与甾体硫酸酯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目的:了解EST、STS在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EST、STS在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使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切片10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例中的EST、STS表达水平,探讨EST、STS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2、使用RT—PCR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10例及正常内膜组织9例中的EST.STSD的RNA水平,从分子水平了解EST、STS的变化。结果: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对照组EST阳性率90%,STS阳性率0%;子宫内膜癌组EST阳性率为53%6,STS阳性率为57%,经分析,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2、RT—PCR检测显示,对照组RNA含量EST0.24±0.15,STS 0.08±0.06,STS/EST0.75±1.21;内膜癌组RNA含量EST0.07±0.06,p<0.05,STS0.27±0.15,STS/EST8.08±9.22,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与EST.STS及STS/EST表达变化有重要的相关性。2、本研究从石蜡包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提取了EST.STS的RNA,表明石蜡包埋组织也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材料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2009-08-01)
汤树良[4](2003)在《王贝母中新的甾体生物碱及其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曾从百合科植物王贝母(Fritillaria imperialis)中分离出1个抗胆碱能生物碱鄂贝乙素。本次又从中分离出2个新的藜芦碱型生物碱(1、2)和3个已知甾体生物碱地不容碱(3)、persicanidine(4)、西贝母碱(5),并对其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期刊2003年05期)
肖丽仁[5](1996)在《甾体硫酸酯酶抑制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与子宫内膜癌属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常发生在绝经期以后。这时卵巢不再分泌雌激素,内源性雌激素主要是外周组织中合成的雌酮、雌二醇、雄烯二醇。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抗内分泌药主要是雌激素抬抗剂如他莫昔芬(tamoxifen)和芳香酶抑制剂如福美坦(formest(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期刊1996年05期)
甾体酯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子宫内膜癌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硫酸转移酶、甾体硫酸酯酶在体内雌激素合成与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雌激素硫酸转移酶、甾体硫酸酯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甾体酯酶论文参考文献
[1].姜展红,吴宜勇,张毅.雌激素硫酸转移酶与甾体硫酸酯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
[2].姜展红,吴宜勇.雌激素硫酸转移酶和甾体硫酸酯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J].生殖医学杂志.2009
[3].姜展红.雌激素硫酸转移酶和甾体硫酸酯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
[4].汤树良.王贝母中新的甾体生物碱及其胆碱酯酶抑制活性[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
[5].肖丽仁.甾体硫酸酯酶抑制剂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