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制剂制备论文-李言,金美玲,崔莹涛,李思瑶,孙嘉辉

缓释制剂制备论文-李言,金美玲,崔莹涛,李思瑶,孙嘉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缓释制剂制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缓释制剂,全反式维甲酸,多孔羟基磷灰石,缓释微球

缓释制剂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李言,金美玲,崔莹涛,李思瑶,孙嘉辉[1](2019)在《全反式维甲酸多孔羟基磷灰石缓释制剂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为维生素A的天然氧化代谢产物,是目前国内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的临床首选药物。同时临床显示用于治疗痤疮、扁平苔藓、白斑、多发性寻常疣及其他角化性皮肤病也有显着疗效[1]。该药具有多烯酸结构,脂溶性强,对湿度、温度尤其是光强度极其敏感,易发生异构化而失去疗效[2]。多数患者用药后病情获得缓解,但在持续用药过程中很快出现耐药性,复发几乎普遍发生,其原因可能是ATRA对参与其代谢的酶活性具有自身诱导作用,持续用药导致血药浓度逐步降低,导致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为达到减少给药次数,降低峰浓度,减轻不良反应的目的,目前文献已报道了多种ATRA(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3期)

李雪怡[2](2019)在《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运用现代制剂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制盐酸丁螺环酮(buspirone hydrochloride,BH)胃漂浮缓释制剂。对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剂和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制剂处方、缓释制剂的含量测定、缓释制剂的体外释药机理及特性进行研究。本课题为盐酸丁螺环酮新剂型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为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新型制剂。方法:1、制剂处方与制备工艺的研究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规定,确定制剂体外释放测定方法,并制定缓释制剂体外释药行为评价标准。以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的累积释放百分率为指标,通过其在不同溶出介质、溶出方法及转速条件下其释放行为的表现,确定最佳溶出条件。并以胃漂浮制剂起漂与续漂时间为基本标准,对其漂浮性能进行考察。首先由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制剂处方:对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分别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粘度和用量,微晶纤维素(MCC)、乳糖和碳酸氢钠(NaHCO_3)用量进行考察;对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胶囊,分别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粘度和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十六醇的用量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剂处方,并对优选处方进行验证,确定最佳制剂处方。2、HPLC法测定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的含量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3、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对缓释制剂的体外释药曲线进行零级释放模型、一级释放模型、Higuchi方程及Rigter-Peppas模型拟合,考察其释药机理;制备“体外释药量-pH-时间”叁维释放特性图,进行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结果:1、确定了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与胶囊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并制定了缓释制剂的体外释药评价标准。经漂浮性能考察、单因素试验筛选处方,再经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剂处方,得到缓释制剂最佳制剂处方。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片重约205mg,处方为盐酸丁螺环酮15mg、HPMC(K4M)70mg、MCC 25mg、乳糖50mg、碳酸氢钠45mg,采取粉末直接压片制备;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胶囊:净重约175mg,处方为盐酸丁螺环酮15mg、HPMC(K100M)100mg、HPMC(K15M)35mg、PVP 10mg、十六醇15mg,采取将混合粉末直接装入胶壳再经加温固化制得。两种制剂释放均匀性及工艺重现性的相似因子值均满足50≤?_2≤100。2、建立了HPLC测定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含量的方法,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准确、精密的方法。3、通过对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体外释放机制的研究,确定其体外释药为非Fick扩散,即通过扩散和骨架溶蚀共同作用。“释放度-pH-时间”叁维释放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pH环境对制剂释药行为无明显影响。结论:本课题对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和胃漂浮缓释胶囊进行了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研究。选择了科学合理的制备工艺与体外释药条件;考察漂浮性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剂处方,获得片剂及胶囊的最佳制剂处方;建立了缓释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并通过制剂体外释药曲线的拟合与“释放度-pH-时间”叁维释放曲线,研究其释药机理,确认其释药行为的稳定性;所制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的体外释药行为及其质量标准符合既定要求。该项研究为盐酸丁螺环酮新剂型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为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新型制剂。(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10)

朱颖,乔颖玉,杨钰娜,李凯龙,葛亮[3](2018)在《缓释制剂不同制备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缓释制剂是目前被医药领域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新型制剂。与普通制剂相比,缓释制剂具有提高病人顺应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以及减少用药总剂量等优点,使得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根据制备技术的不同,缓释制剂可分为骨架型、膜控型、渗透泵型以及双重缓释型制剂。本文阅读参考相关文献,整理与总结了由不同工艺所制备的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20期)

王会会[4](2017)在《热熔挤出和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制备布洛芬缓释制剂及其体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首先研究了乙基纤维素(EC)的熔融加工性能和塑化配方。在此基础上,采用热熔挤出法(HME)制备布洛芬(IBP)缓释颗粒,采用熔融沉积成型法(FDM)制备IBP缓释片,研究处方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和释药行为。本文可为HME和FDM技术在缓释制剂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第一部分以扭矩、模口膨胀率和机械性质为指标,研究七种增塑剂对EC熔融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叁乙酸甘油酯(GTA)、癸二酸二丁酯(DBS)、维生素E醋酸酯(VEA)、柠檬酸叁乙酯(TEC)、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均能降低EC热熔混合过程中的扭矩。其中,VEA、GTA、DBS和DBP则对挤出条的模口膨胀率无明显影响(膨胀率约为95%)。增塑剂均能提高挤出物的延展性和极限强度。其中,GTA效果最明显,DBS效果最差。通过熔融挤出操作过程和溶解度参数的计算,进一步评价EC和增塑剂的相容性。结果表明:挤出过程未发现两相分离情况,挤出物外观均一完整。增塑剂和EC的Δδt均小于7 MPa1/2,相容性良好。第二部分采用HME法制备IBP缓释颗粒,考察增塑剂、致孔剂和大小对挤出性能和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以VEA为增塑剂,用量为20%时,挤出操作性能最佳。以HPMC为致孔剂,用量为40%,大小为Φ2.O×2.0时,缓释颗粒24 h释药完全(Q24h>95%)。进一步以挤出温度、转速和混合时间为因素,以扭矩为指标,采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HME工艺参数。优化的IBP缓释颗粒具有良好的24 h体外释药行为(一级释药方程),释放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相结合。第叁部分采用FDM法制备含内部网格结构的IBP缓释片,考察处方、工艺和模型对外观和释药行为的影响。优化处方为:含药量为20%,致孔剂为HPMC,用量为25%;优化打印参数为:打印温度为178 °℃,打印速度为45 mm/s,层高为0.2 mm;优化模型为:填充密度25%和壁厚0.8 mm的网格圆柱体。优化的IBP缓释片具有良好的24 h体外释药行为(一级释药方程),释放机制为扩散和骨架溶蚀相结合。(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7-11-01)

贾倩[5](2017)在《卵泡刺激素缓释制剂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reproductivetechnology,ART),如体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tion,IVF)和胞浆内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卵泡刺激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的注射是实现超数排卵的必要步骤。目前临床上常用的FSH制剂,存在半衰期短、需多次注射、患者依从性差等局限性,因此,FSH缓释制剂的研究意义重大。缓释制剂因其使用便利,疗效佳,患者依从性好,安全性高而被人们广泛接受,其中基于生物降解和生物溶蚀系统的FSH缓释制剂是新型FSH制剂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国内外新型FSH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重组基因技术生产长效FSH的制剂,忽略了基于高分子化学等理论进行FSH缓释制剂的研制。其实,FSH缓释制剂的研究前景也十分广阔,其理论和应用研究在不孕不育的临床治疗和畜牧业的发展方面意义深远!透明质酸(Hyaluronan,HA)的衍生物透明质酸钠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药物缓释载体。本实验首先以透明质酸钠为辅料,将FSH荷载于透明质酸凝胶,得到FSH缓释制剂。并且基于卵巢增重法进行了FSH缓释凝胶的体内生物活性检测,并对透明质酸钠的使用浓度进行初步筛选;随后研究了FSH缓释凝胶对卵巢增重大鼠的卵巢和子宫发育的影响;然后基于超数排卵用昆明小鼠进行了药效学研究。最后,为探究未成熟卵巢增重小鼠的卵巢发育机制及超数排卵对于小鼠卵巢发育、卵泡成熟的影响,本实验还研究了卵巢发育过程中相关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的受体的表达变化,以探究FSH缓释凝胶对于卵巢和卵泡发育成熟的作用机制。上述研究表明,以透明质酸为基质制备得到的FSH缓释凝胶,体内生物活性高,单次注射即可达到市售FSH叁次注射的卵巢增重效果。且其超数排卵效果显着优于市售超排药物的作用和自然排卵。实验证明HA浓度为5mg/mL,FSH剂量为5IU的FSH缓释凝胶对于昆明小鼠的超数排卵效果为最佳。相关机制的研究,为阐明FSH的作用机理,及其药理作用和医药研究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制备成本低,药效好,低副作用的FSH缓释制剂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7-05-21)

汤伟[6](2017)在《机械化学技术制备硫辛酸增溶体系及其缓释制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辛酸(LA)被誉为“万能抗氧化剂”,是用来治疗糖尿病引发的神经病变的一线药物。但是在临床应用上,LA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特殊的五元环结构易引发聚合反应,降低其生物活性;LA的血浆半衰期只有30 min,想要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就要频繁的大剂量给药,增加了患者的身体和经济负担。本论文针对以上问题,将机械化学技术应用于制剂领域,结合固体分散体技术、包合物技术等制备了LA增溶体系,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其溶出速率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制备缓释固体分散体,调控LA的释放速率;制备LA缓释片,改善患者的顺应性,主要内容如下:(1)简要介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理,综述了常见药物增溶策略并简要介绍了机械化学技术的发展史及相关应用。(2)采用机械化学技术制备硫辛酸与甘草酸二钠的固体分散体,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体外溶出及溶解度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体系能极大的提高其溶出速率和增加水溶性。(3)采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了LA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物,并基于p H调控技术,制备了硫辛酸、羟丙基-β-环糊精与碳酸钠的叁元复合物体系。试验表明LA叁元复合物能够显着地提高了LA的溶解度,其中,LA在水中的溶解度能够达到34.7 mg/mL。(4)采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了LA缓释固体分散体,并对缓释载体材料及其处方进行了优化。制备的缓释固体分散体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能够在12 h内缓慢释放。(5)在LA缓释固体分散体基础上,制备了硫辛酸缓释片,确定了最佳处方工艺。建立起硫辛酸缓释片中有关物质的HPLC检测方法,并对缓释片进行稳定性考察,确定其贮存条件,建立其质量标准。(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虢红梅,杨建林[7](2015)在《头孢拉定缓释制剂的制备及释放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头孢拉定为第1代半合成头孢菌素,为了满足临床特殊用途,进行缓释片的研究。方法采用羟丙甲纤维素(HPMC)、丙烯酸树脂Ⅱ号等缓释材料制备头孢拉定缓释制剂,并考察丙烯酸树脂Ⅱ号含量、剂型、释放介质等对体外累积释放率的影响。结果头孢拉定缓释片体外释药测定结果符合缓释制剂要求。结论头孢拉定缓释片与Higuchi方程拟合较好(在p H=1.2人工胃液中线性回归系数为0.988 7,在p H=7.4人工肠液中为0.993 5),是骨架溶蚀和药物扩散的综合效应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5年17期)

胡辰[8](2014)在《普通高血压药物缓释制剂用材料的制备技术与释药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富贵病”之一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对人体的心脏、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而高血压的治疗除了运动和食疗等非药物治疗外,只能依靠药物来治疗。而目前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仅能做到控制其发展,难以根治,这就决定了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长期服药。但长期服药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多,副作用加强,因此对于高血压药物缓释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多。本课题在团队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巧妙的结合具缓释能力的纳米丝素蛋白和具备自组装能力的微米丝素蛋白,对高血压药物进行包裹、干燥、压片制备出载药缓释制剂用材料。对其的缓释能力、毒性及等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首先,分别制备出材料纳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聚乙二醇(SFP/PVA/PEG)和SF/C2H5OH/(卡托普利);然后,将二者依比例在一定的条件下结合制备出高血压药物缓释制剂用材料。对其进行宏观形貌、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表征研究,结果显示:药物缓释材料质量差异小、均一,成功制备出的药片具有潜在的缓释能力(具备较大的孔洞或缝隙)。衍生化分光光度法在409nm对卡托普利含量进行测定,其标准曲线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并以此来研究其体外释药,结果显示:相比于市售的卡托普利片,自制的卡托普利片释放片在模拟胃、肠液中释放缓慢,均符合缓释制剂的动力学方程(Peppas释放动力学),适合开发为缓释制剂;释放后的药片具有均一孔洞,大小为1μm-10μm,推测其释放的机制应该是扩散或者扩散、溶蚀的共同作用。细胞毒性试验研究显示,细胞生长良好,缓释材料的浸提液及释放液等细胞毒性评级均为0级或1级,在安全范围内,未构成细胞毒性,符合生物材料细胞相容性要求;全身急性毒性、亚急性全身毒性研究发现,笼边观察、体重相对增长率、脏器系数、大体病理学检查等观察结果均无异常,显示其无毒,符合医疗器械生物安全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普通高血压药物缓释制剂用材料具备良好的缓释能力,且安全无毒,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4-03-20)

包留住,胡伟亮,石士杰[9](2013)在《茶碱缓释制剂的制备及释放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茶碱是一种临床上使用多年的有效平喘药,国内的测定方法,对选送的各产品含量、含量均匀度和释放外已有多种茶碱缓释制剂上市。由于茶碱治疗由较度进行测定,然后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其中释窄,严格拄制级释制剂释放度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放度是评价的重点。(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3年05期)

范俊红,张二强[10](2012)在《盐酸坦洛新缓释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坦洛新缓释片的处方、工艺,对其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选用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亲水凝胶型骨架材料,湿法制粒制备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小杯桨法测定其释放度。结果优化处方组成为羟丙甲基纤维素(15M)占处方量的40%,羟丙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为5∶1,淀粉/乳糖为2∶1,乙基纤维素的用量为2mg/pcs;优化处方的缓释片体外释放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程,释放度符合设计要求。结论本研究所制得盐酸坦洛新骨架缓释片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制备工艺合理,简单易行,可以满足盐酸坦洛新的临床需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2年25期)

缓释制剂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课题运用现代制剂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制盐酸丁螺环酮(buspirone hydrochloride,BH)胃漂浮缓释制剂。对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剂和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制剂处方、缓释制剂的含量测定、缓释制剂的体外释药机理及特性进行研究。本课题为盐酸丁螺环酮新剂型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为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新型制剂。方法:1、制剂处方与制备工艺的研究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规定,确定制剂体外释放测定方法,并制定缓释制剂体外释药行为评价标准。以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的累积释放百分率为指标,通过其在不同溶出介质、溶出方法及转速条件下其释放行为的表现,确定最佳溶出条件。并以胃漂浮制剂起漂与续漂时间为基本标准,对其漂浮性能进行考察。首先由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制剂处方:对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分别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粘度和用量,微晶纤维素(MCC)、乳糖和碳酸氢钠(NaHCO_3)用量进行考察;对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胶囊,分别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粘度和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十六醇的用量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剂处方,并对优选处方进行验证,确定最佳制剂处方。2、HPLC法测定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的含量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3、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对缓释制剂的体外释药曲线进行零级释放模型、一级释放模型、Higuchi方程及Rigter-Peppas模型拟合,考察其释药机理;制备“体外释药量-pH-时间”叁维释放特性图,进行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结果:1、确定了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与胶囊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并制定了缓释制剂的体外释药评价标准。经漂浮性能考察、单因素试验筛选处方,再经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剂处方,得到缓释制剂最佳制剂处方。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片重约205mg,处方为盐酸丁螺环酮15mg、HPMC(K4M)70mg、MCC 25mg、乳糖50mg、碳酸氢钠45mg,采取粉末直接压片制备;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胶囊:净重约175mg,处方为盐酸丁螺环酮15mg、HPMC(K100M)100mg、HPMC(K15M)35mg、PVP 10mg、十六醇15mg,采取将混合粉末直接装入胶壳再经加温固化制得。两种制剂释放均匀性及工艺重现性的相似因子值均满足50≤?_2≤100。2、建立了HPLC测定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含量的方法,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准确、精密的方法。3、通过对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体外释放机制的研究,确定其体外释药为非Fick扩散,即通过扩散和骨架溶蚀共同作用。“释放度-pH-时间”叁维释放特性的研究表明,不同pH环境对制剂释药行为无明显影响。结论:本课题对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和胃漂浮缓释胶囊进行了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研究。选择了科学合理的制备工艺与体外释药条件;考察漂浮性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剂处方,获得片剂及胶囊的最佳制剂处方;建立了缓释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并通过制剂体外释药曲线的拟合与“释放度-pH-时间”叁维释放曲线,研究其释药机理,确认其释药行为的稳定性;所制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的体外释药行为及其质量标准符合既定要求。该项研究为盐酸丁螺环酮新剂型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为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新型制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缓释制剂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1].李言,金美玲,崔莹涛,李思瑶,孙嘉辉.全反式维甲酸多孔羟基磷灰石缓释制剂的制备[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2].李雪怡.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制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3].朱颖,乔颖玉,杨钰娜,李凯龙,葛亮.缓释制剂不同制备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

[4].王会会.热熔挤出和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制备布洛芬缓释制剂及其体外评价[D].浙江工业大学.2017

[5].贾倩.卵泡刺激素缓释制剂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D].华侨大学.2017

[6].汤伟.机械化学技术制备硫辛酸增溶体系及其缓释制剂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7].虢红梅,杨建林.头孢拉定缓释制剂的制备及释放特征研究[J].中国药业.2015

[8].胡辰.普通高血压药物缓释制剂用材料的制备技术与释药机理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

[9].包留住,胡伟亮,石士杰.茶碱缓释制剂的制备及释放度测定[J].生物技术世界.2013

[10].范俊红,张二强.盐酸坦洛新缓释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

标签:;  ;  ;  ;  

缓释制剂制备论文-李言,金美玲,崔莹涛,李思瑶,孙嘉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