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体的模拟论文-章平,黄傲霜,罗宏维

基于个体的模拟论文-章平,黄傲霜,罗宏维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于个体的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杂网络,合作,演化博弈,仿真模拟

基于个体的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章平,黄傲霜,罗宏维[1](2019)在《不同类型复杂网络中个体合作行为互动的演化博弈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NetLogo仿真平台,采用ABM方法设计仿真实验,研究了规则格子网络、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3种典型社会网络拓扑结构下合作的演化,比较何种网络更有利于合作的发生。引入网络规模、初始合作概率、背叛收益、邻居节点选择方式、交互规则等因素,研究上述变量如何影响合作的发生和持续,并比较其不同的演化结果,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以维持和促进合作。实验发现:规则格子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的共性更多,而无标度网络更有利于合作的进化。设计激励机制应充分考虑群体的社会网络结构影响,以制定出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合作发生并得以持续。(本文来源于《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曰嵩,白松麟,潘灵芝,官文江,焦俊鹏[2](2018)在《基于个体模型水温变动对东海鲐鱼补充量影响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鲐(Scomber japonicus)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种,在生长早期,水温变动对其资源量影响很大。运用基于个体的东海鲐鱼生长初期生态模型,模拟水温变动对其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一维条件下,鲐鱼的鱼卵仔幼鱼的生长和生存对水温较敏感,仔幼鱼所处的水温越接近适宜水温(20℃),对鲐鱼的生长和生存越有利,水温高(24℃)比水温低(16℃)对鲐鱼成长和生存更有利一些。叁维数值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增高,最终幼鱼的体长和存活量均呈"S"型增加,即水温降低不利于东海鲐鱼的仔幼鱼的生长和发育,原因是在死亡率最高的鲐鱼亲体产卵后15~60天(4月份)期间物理环境决定了鲐鱼最终的资源补充量,该期间仔幼鱼所处的平均水温往往低于最适合水温,所以水温的增高对东海鲐鱼仔幼鱼的生长和存活是有利的。(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8年06期)

冯浩栋,韩旭,罗华山[3](2018)在《个体微新风模式的数值模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个体微新风送风模式,该模式将新风与回风分解为两套独立系统。由集中式送、回风系统承担全空间的热湿负荷,由个体微新风系统负责个体呼吸区的清洁度。影剧院个体微新风可通过座椅上的送风口靠近人体呼吸区送出新鲜空气,改善人体面部微小区域的空气品质。以南京市某办公室为例,利用Airpak软件将个体微新风模式与单独背景空调送风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两种模式下办公室速度场、浓度场的分布。结果表明,个体微新风模式可以改善微环境舒适度,提高吸入空气品质。(本文来源于《洁净与空调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李曰嵩,潘灵芝,官文江,焦俊鹏[4](2018)在《基于个体的东海鲐鱼补充量年际变动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海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种,年际资源量波动较大,物理环境对其资源量的丰歉影响很大。本文运用基于个体的东海鲐鱼生长初期生态模型,模拟1978-2013年东海鲐鱼资源补充量。模拟发现,物理环境的变化确实能导致东海鲐鱼资源补充量的年际差异,并且在90年代后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资源补充量最多的2002年(1.8×10~9尾)与最少的1996年(6.5×10~8尾)相差1.15×10~9尾。产卵后的15~30d,即4月份鱼卵仔鱼所处的海洋物理环境对东海鲐鱼最终的资源补充量起到重要作用,4月底鱼卵仔鱼的存活量基本上决定了东海鲐鱼最终的资源补充量的多寡。4月份的水温是影响鲐鱼资源补充量的物理因素之一,4月份水温高有利于提高鲐鱼的资源补充量,相反,水温偏低不利于鲐鱼的资源补充量。4月份的台湾暖流的流速也是影响鲐鱼资源补充量的另外一个物理因素,4月份台湾暖流的势力强对东海鲐鱼最终资源补充量是有利的,相反,流速小对补充量较不利。4月份台湾暖流的水温、流速决定最终东海鲐鱼资源补充量。(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苏溪阳,张敏,于晨,李超,徐军[5](2016)在《升温对铜锈环棱螺形态及春季个体增补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暖已成为近几十年研究的热点,但是有关温度升高对螺类形态变化的研究还为数不多。利用中型室外模拟控制系统(Mesocosm)模拟百年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水生态系统,实验设置对照组与升温组两个处理,以此探求水体温度升高对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形态的影响。应用几何形态测量学得到铜锈环棱螺壳高、壳宽、轮廓面积与周长4个形态参数,并分别与质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种处理回归方程的差异,发现螺类周长随温度升高发生显着变化,同时升温增加了螺类春季个体增补数量。升温对于螺类形态变化影响体现在以下3方面:升温显着增加了铜锈环棱螺的密度,加剧了种群个体间竞争,促使性成熟个体趋于小型化;升温改变铜锈环棱螺食物质量,通过影响螺类生长过程对螺类形态变化产生作用;升温改变了水体p H值,进而影响螺类外壳的钙化率和水体中钙可利用程度,对螺类外壳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最终导致螺类形态变化。(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6年10期)

郭爽,赵敬德,李林林,王金龙[6](2016)在《稳态环境下个体送风人体热舒适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空调能效和人体的热舒适性,工位空调(TAC,Task Ambient Conditioning),即个体送风,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了在常规空调提供的稳态环境下,个体送风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在不同的背景温度、送风温度以及送风速度等边界条件下,对人体周围的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人体的热舒适性指标PMV。与传统空调模式的对比,个体送风在保证人体热舒适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送风温度和背景环境温度,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6年07期)

马亮[7](2015)在《面向应急管理的个体宏观出行及微观运动行为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是社会中自主行为的个体,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同时由个体组成的群体是突发事件的承灾载体,因此使用仿真建模手段探索突发事件发生、发展中人在其中的作用以及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并为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提供决策支撑时,对个体行为的建模仿真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重点研究了个体行为的两个方面,个体宏观出行行为和个体微观运动行为。这两种个体行为都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如宏观出行行为对大范围内的流行病传播影响巨大,而微观运动行为在人群紧急疏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别对此两种个体的典型行为进行了建模研究,用以支持相应领域的人工社会的构建。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建立了个体宏观出行行为模型。首先设计了层次化的个体行为模式配置机制,为使用更加精细的环境人口数据对个体出行规律进行建模提供了便利,进而能够提高模型的真实性。然后提出了时空约束下个体活动链的生成算法,经实例验证,生成的个体活动链具有良好的异质性。最后以通用离散事件仿真引擎为原型,设计了在仿真应用层面的事件撤销方法,解决了应急管理领域对仿真执行中个体活动事件撤销的应用需求。(2)以长沙火车站为具体应用案例,建立了人工车站。以实地调查的火车站广场环境与人流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人工车站的环境模型与正常情形下的个体微观运动模型。环境建模中重点关注了出入口建模,使用排队论模型对出入口的人流进行描述,在保证模型准确度的同时提高了模型执行效率。人群建模方面,设计了分块人群初始化方法,并考虑了热点区域对人群密度的影响,使用OD矩阵描述个体进入广场的目的地选择过程,使用社会力模型模拟个体的局部运动,并对人群中的群组进行了模拟。在个体的路径规划方面,设计了一种基于扩展影响力的静态路径规划方法,能够考虑动态人群密度及其它动态影响个体移动的因素对个体路径规划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一套普适的基于网格的个体动态环境感知方法。(3)以沙林毒气攻击为应急背景,基于BDI框架,对个体紧急疏散过程进行建模。首先使用高斯烟团模型对沙林毒气的扩散进行模拟,并建立了有害气体对个体的伤害模型,提出了健康指数的概念。基于沙林毒气对个体影响时效性的考虑,建立了个体对其危害感知的叁种模型,使用恐慌度对个体的心理恐慌程度进行了量化,并基于恐慌度的变化建立了个体的愿望转变模型。紧急疏散情景下个体的局部移动建模使用恐慌情形下的社会力模型,个体的逃生出口选择决策行为考虑了个体的记忆能力以及从众倾向。(4)以建立的人工社会为基础,对沙林袭击位置、沙林释放量、沙林释放持续时间因素对人群的伤害效果进行了计算实验。首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的合理性做出了说明。然后建立了人群健康状态评估指标,包括健康指数期望,健康指数0.95分位点,以及沙林毒气影响总人数,重伤人数和致死人数。以这些指标为依托,对沙林毒气袭击背景下人群健康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建立了综合指标?。通过实验发现,沙林释放速度和释放处人群密度和沙林对人群健康状态的影响密切相关,提出了应对沙林毒气攻击的相关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11-01)

薛惠元,仙蜜花[8](2015)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收支平衡模拟与预测——基于个体法的一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个体法,通过构建基金收支平衡精算模型,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收支平衡情况做出了模拟和预测,发现未来城乡居保个人账户基金存在收支缺口。个人账户收益率、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60岁城乡居民的平均预期余命是影响城乡居保个人账户基金收支平衡的决定性因素;缴费档次、政府缴费补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缴费年限虽然不能决定基金收支平衡,但却会影响基金缺口的大小。为实现城乡居保个人账户基金收支平衡,建议适时调整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拓宽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渠道,尽快实现城乡居保基金省级管理,设立城乡居保风险储备金,适时延迟城乡居民养老金领取年龄。(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管理》期刊2015年10期)

张潇尹,闫伟奇,曹军[9](2015)在《北京地区PM2.5个体暴露水平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模拟计算不同季节不同人群的PM2.5暴露水平。方法结合单人逐日跟踪实验获取的微环境PM2.5实测浓度和北京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网站所发布的35个监测站点大气PM2.5浓度,建立不同微环境(住宅、办公室、教室等)中PM2.5浓度与大气环境浓度的回归方程,结合问卷调查获得人群日常行为模式,建立模型。通过Matlab软件随机生成大气环境浓度模拟值,计算采暖季和非采暖季、不同年龄段人群PM2.5的暴露水平。最后将模拟结果与跟踪实验实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非采暖季与采暖季的个体日均暴露水平中位数实测结果分别为29.84~40.79和47.71~62.11μg/m3,模型计算结果分别为32.99~37.60和43.10~46.61μg/m3,个体暴露水平与当日大气环境浓度比值大部分介于0.5~0.6之间,实测与模拟计算结果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型模拟结果显示,<18岁人群暴露水平偏高,18~25岁和26~55岁人群暴露水平非常接近。采暖季室内暴露比例(77%~81%)高于非采暖季比例(73%~77%)。18~25岁人群因锻炼所造成的暴露比例(5%)略高于其他年龄组(3%~4%)。结论本研究的建模方法可用于估算目标人群的大气PM2.5暴露水平。采暖季日均暴露水平高于非采暖季,室内暴露占绝大比例,各年龄段人群在暴露水平以及暴露来源分布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刘会玉,林振山,齐相贞,刘金雪,许晓娟[10](2015)在《基于个体的空间显性模型和遥感技术模拟入侵植物扩张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个体的空间显性模型和遥感技术,以互花米草为例,模拟了自1997到2010年的种群扩张动态,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与潮间带高程的影响;并通过全局敏感性分析揭示了种子扩散、成体存活率、有性和无性繁殖等种群统计学特征对互花米草种群扩张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发现:1)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共同决定互花米草种群快速扩张;2)潮间带高程和土地利用变化显着影响模型预测的精度,对互花米草种群扩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3)成体存活率与种子长距离扩散是影响互花米草种群扩张速度最重要的因素;无性繁殖比有性繁殖对种群扩张的影响更大;种子长距离扩散比本地扩散更为重要,同时,小概率的种子长距离扩散事件对种群扩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经济有效地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扩张,应该抑制种子的长距离扩散和移除种子长距离扩散形成的位于入侵前沿的小斑块。(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5年23期)

基于个体的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本鲐(Scomber japonicus)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种,在生长早期,水温变动对其资源量影响很大。运用基于个体的东海鲐鱼生长初期生态模型,模拟水温变动对其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一维条件下,鲐鱼的鱼卵仔幼鱼的生长和生存对水温较敏感,仔幼鱼所处的水温越接近适宜水温(20℃),对鲐鱼的生长和生存越有利,水温高(24℃)比水温低(16℃)对鲐鱼成长和生存更有利一些。叁维数值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增高,最终幼鱼的体长和存活量均呈"S"型增加,即水温降低不利于东海鲐鱼的仔幼鱼的生长和发育,原因是在死亡率最高的鲐鱼亲体产卵后15~60天(4月份)期间物理环境决定了鲐鱼最终的资源补充量,该期间仔幼鱼所处的平均水温往往低于最适合水温,所以水温的增高对东海鲐鱼仔幼鱼的生长和存活是有利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于个体的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章平,黄傲霜,罗宏维.不同类型复杂网络中个体合作行为互动的演化博弈模拟[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9

[2].李曰嵩,白松麟,潘灵芝,官文江,焦俊鹏.基于个体模型水温变动对东海鲐鱼补充量影响模拟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8

[3].冯浩栋,韩旭,罗华山.个体微新风模式的数值模拟与分析[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8

[4].李曰嵩,潘灵芝,官文江,焦俊鹏.基于个体的东海鲐鱼补充量年际变动模拟研究[J].海洋学报.2018

[5].苏溪阳,张敏,于晨,李超,徐军.升温对铜锈环棱螺形态及春季个体增补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

[6].郭爽,赵敬德,李林林,王金龙.稳态环境下个体送风人体热舒适数值模拟[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6

[7].马亮.面向应急管理的个体宏观出行及微观运动行为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

[8].薛惠元,仙蜜花.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收支平衡模拟与预测——基于个体法的一项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

[9].张潇尹,闫伟奇,曹军.北京地区PM2.5个体暴露水平模拟[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5

[10].刘会玉,林振山,齐相贞,刘金雪,许晓娟.基于个体的空间显性模型和遥感技术模拟入侵植物扩张机制[J].生态学报.2015

标签:;  ;  ;  ;  

基于个体的模拟论文-章平,黄傲霜,罗宏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