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改造论文-安韶雅,虎娟,张虹,孙放,马霞

质粒改造论文-安韶雅,虎娟,张虹,孙放,马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质粒改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质粒改造,植物基因表达载体,载体构建,二甲苯单加氧酶基因

质粒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安韶雅,虎娟,张虹,孙放,马霞[1](2018)在《用于植物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质粒改造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克服目前常用于植物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质粒所具有的酶切位点有限,目的基因片段难于插入和连接,缺少植物基因表达所必须的启动子、终止子、筛选标记等功能元件的缺点,本研究构建了一个用于植物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质粒载体pNULPGE200。该质粒载体引入了植物基因表达最常用的CaMV 35S启动子(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35S promoter)和NOS终止子(nopaline synthase terminator),以及之间的多克隆酶切位点MCS(multiple cloning site)。利用pNULPGE200构建植物基因表达载体,经PCR等方法克隆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直接连接到35S启动子与NOS终止子之间,使目的基因能够在植物体内稳定表达;同时该质粒载体还具有独立表达的卡那霉素NPT Ⅱ(n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Ⅱ)耐性基因和sGFP(synthetic green-fluorescent protein with S65T mutation)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可用于基因转化时的筛选。本研究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携带质粒的二甲苯单加氧酶(xylene monooxygenase)编码基因为材料,分别利用本文质粒载体和常规的质粒载体pBI121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验证了文中质粒载体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唐侣洋,魏东芝,杨忠,王玮[2](2014)在《启动子cbh1的改造与里氏木霉通用质粒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里氏木霉具有优异的表达及分泌异源蛋白的能力。本研究为了提高里氏木霉在工业生产中异源蛋白表达产量,对cbh1启动子中四处葡萄糖反馈抑制位点进行突变,并且成功构建两株定点插入型表达质粒pG与pH。在后续的报告基因红色荧光蛋白DsRed表达过程中,pG比pH表现出更优异的表达能力,并且异源蛋白基因被定点插入了cbh1基因位点而对该基因进行了敲除。pG质粒具有工业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14年04期)

唐偲洋[3](2012)在《启动子cbh1的改造与里氏木霉通用质粒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因为里氏木霉有着卓越的表达与分泌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近年来已经在工业应用中成熟。里氏木霉在工业中用来生产纤维素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因为它具有高等生物类似的蛋白修饰能力,因此具有能够表达哺乳动物蛋白的优异潜力。然而,如果利用里氏木霉表达某些外源的非丝状真菌蛋白,它的分泌效率会特别低。本研究的目标在于使用cbhl的启动子与终止子作为配套装置,来构建一组在里氏木霉中有效的外源表达质粒。cbhl启动子是里氏木霉中最强的启动子,根据文献报道,启动子上面有几个潜在的葡萄糖反馈抑制位点。本研究在于对cbhl启动子进行反馈抑制位点的突变来改进它的表达外源蛋白的效率并且以此构建里氏木霉的表达质粒。研究结果表明对启动子的改造能够提高启动子的表达外源蛋白的效率。我们目前的研究已经利用改进型启动子构建了4个二元质粒载体,其中两个随机插入型质粒Kg与Kh,以及两个定点插入型质粒Pg与Ph。结果表明新构建的质粒可以高效表达外源蛋白。对里氏木霉cbh1的突变改造非常有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2-12-14)

陈克清[4](2011)在《一.两型TNF-α正向信号与脂筏关系的探讨 二.TNFR1及其突变体重组质粒的构建和pTriEx4.0载体多克隆位点的改造以及叁聚体突变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脂筏是存在于细胞生物膜上的特殊微区,富含胆固醇、鞘脂等脂质,并负载着相关蛋白,如GPI锚定蛋白、小窝蛋白( caveolin)等。它是一种动态结构,漂浮在无序的细胞膜脂质双层中。由于其特殊的生化组成和特性,脂筏被认为是细胞膜上多种生物学活动活跃进行的结构域,其为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提供募集平台,在信号转导、细胞骨架重建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NF-α首先以跨膜的形式(tmTNF-α)表达在细胞表面,经TNF转化酶的作用,被剪切释放出分泌型TNF-α(sTNF-α),两型TNF-α的作用不尽相同。前期工作提示tmTNF-α的-47位半胱氨酸是棕榈酰基化位点,tmTNF-α部分定位在脂筏内,但tmTNF-α介导的胞毒效应与脂筏的关系尚不清楚。此外,TNFR1也有部分定位在脂筏内,sTNF-α与脂筏内外的TNFR1结合,传递的信号是否一致也尚不清楚。为明确两型TNF-α与脂筏的关系,从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脂筏结构和用脂筏破坏剂破坏完整的脂筏结构两方面入手,研究脂筏在两型TNF-α介导的正向信号中的作用。其主要结果如下:1.破坏靶细胞的脂筏可增强sTNF-α介导的杀伤,却抑制tmTNF-α的胞毒效应:本课题组前期实验中,以脂筏破坏剂MCD破坏HeLa细胞(靶细胞)的脂筏,可显着增强sTNF-α的胞毒效应(p<0.01),却明显抑制tmTNF-α的杀伤作用(p<0.05)。为了进一步说明两型TNF-α作用的变化是脂筏引起的,而不是MCD本身的影响,我们用另一种脂筏破坏剂胆固醇氧化酶(cholesterol oxygen oxidoreductase,ChOx)处理靶细胞,结果显示,靶细胞用胆固醇氧化酶处理后,其效应与MCD一致,脂筏破坏后使sTNF-α的胞毒效应增加约44% (p<0.01),而使tmTNF-α的胞毒下降约30% (p<0.05)。提示脂筏在两型TNF-α的胞毒效应中发挥不同作用,脂筏可促进tmTNF-α对靶细胞的胞毒作用,而抑制sTNF-α的杀伤作用。2.破坏脂筏导致效靶细胞的粘附受抑制,从而阻断tmTNF-α的胞毒作用:用MCD(10mM)破坏HeLa细胞(靶细胞)的脂筏45min后,发现粘附在HeLa细胞上的效应细胞-T24细胞(稳转野生型tmTNF-α,tmTNF-α-pIRES2-EGFP)明显减少,由约100个细胞/视野下降至约30个细胞/视野。提示效靶细胞间粘附下降是导致MCD阻断tmTNF-α的胞毒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即脂筏促进tmTNF-α的胞毒作用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效靶细胞间的粘附作用。3.破坏脂筏使sTNF-α介导的生存信号通路NF-κB活性下降:观察脂筏破坏前后对sTNF-α介导的生存信号-─NF-κB通路活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经sTNF-α(400ng/ml)作用30min,MCD未处理组与MCD处理组相比较,ELISA检测HeLa细胞的NF-κB活性明显下降,且western blot显示NF-κB的抑制因子ΙκB-α表达增加,胞核中的p65表达水平明显减少。由于NF-κB活化介导生存信号,提示脂筏破坏后,可抑制NF-κB活化介导的生存信号,从而增强sTNF-α的胞毒作用,即脂筏抑制sTNF-α的杀伤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促进sTNF-α介导的生存信号NF-κB的活化。4.破坏脂筏使sTNF-α介导的凋亡信号TNFR1内化增加: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转染TNFR1和抑制内化突变体Y236A-TNFR1的293T细胞在未刺激下绿色荧光蛋白主要在膜上表达; sTNF-α刺激后,转染TNFR1细胞绿色荧光蛋白在胞浆内有明显聚集和表达,转染Y236A-TNFR1基本仍在膜上表达。提示sTNF-α可以导致TNFR1的内化,Y236A-TNFR1-pEGFP-N1质粒构建成功,可抑制TNFR1的内化功能。sTNF-α作用于TNFR1,既可激活NF-κB通路介导生存信号,也可介导杀伤信号。转染TNFR1组,其sTNF-α的杀伤率明显增加一倍(p<0.01),而转染抑制TNFR1内化的Y236A-TNFR1质粒组,其杀伤率与对照组无差别,仅为19.3% (p<0.01)。提示sTNF-α的胞毒由TNFR1内化介导。为观察脂筏破坏后sTNF-α的胞毒增加是否与TNFR1内化有关,用MCD预处理高表达TNFR1的THP1细胞,再用sTNF-α刺激1h,流式细胞仪检测胞膜表面TNFR1的表达,发现脂筏破坏后,膜上TNFR1表达下降34% (p<0.05),荧光显微镜检测证实了这一结果,sTNF-α作用于转染TNFR1-pEGFP-N1的293T细胞时,脂筏破坏后内化的TNFR1比未破坏组明显增加。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D破坏脂筏并不影响细胞内总的TNFR1表达。提示脂筏破坏可使sTNF-α介导的TNFR1的内化增加,结合胞毒实验,进一步提示脂筏破坏后sTNF-α的胞毒增加的另一机制是TNFR1内化增多,从而增强杀伤信号,即脂筏抑制sTNF-α的杀伤作用机制之二是通过减弱杀伤信号,即减少TNFR1的内化。5. sTNF-α和tmTNF-α分别促进生存或死亡分子募集至脂筏内:用sTNF-α和tmTNF-α分别刺激HeLa细胞10min,提取脂筏,进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TNF-α可导致其下游生存信号分子TNFR1、TRADD、RIP和TRAF2向脂筏内聚集,tmTNF-α则可募集凋亡信号分子TNFR1、TRADD、FADD和Caspase-8至脂筏内;而非刺激状态下这些信号分子主要分布在脂筏外。提示sTNF-α以脂筏为平台募集抗凋亡复合物TRADD-RIP-TRAF2,介导抗凋亡信号,抵抗杀伤;而tmTNF-α则以脂筏为平台募集凋亡复合物TRADD-FADD-Caspase-8,传递凋亡信号,介导杀伤。结论:脂筏作为信号转导平台,在两型TNF-α的胞毒效应中发挥不同作用,脂筏可促进tmTNF-α对靶细胞的胞毒作用,其机制为:脂筏参与效靶细胞的粘附,从而促进tmTNF-α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同时,tmTNF-α在脂筏内可募集凋亡信号TRADD-FADD-Caspase-8,以介导凋亡和杀伤信号。脂筏可抑制sTNF-α的杀伤作用,其机制为:脂筏一方面可使sTNF-α介导的生存信号─NF-κB活化上调,另一方面还可使sTNF-α介导的凋亡信号─TNFR1的内化减少,且sTNF-α以脂筏为平台募集抗凋亡复合物TRADD-RIP-TRAF2,介导抗凋亡信号,从而使靶细胞抵抗杀伤。一.TNFR1及其突变体重组质粒的构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NFR)包括TNFR1和TNFR2两型,相对分子量分别为55kD和75kD的蛋白质。TNF-α只有与两型TNFR结合,才能发挥生物学效应。sTNF-α通过TNFR1的胞浆结构域募集不同的信号复合物介导细胞生存或凋亡。tmTNF-α也可以通过TNFR1诱导胞毒效应,由于tmTNF-α是锚定在细胞膜上的II型蛋白,通过细胞与细胞接触介导细胞凋亡,其与TNFR1结合后诱导的凋亡信号途径可能不同于sTNF-α。本项目拟通过TNFR1胞浆段的内化区( internalization domain, TRID, 235-243aa)、中性鞘磷脂酶区(neutral sphingomyelinase domain, NSD, 338-348aa)和死亡结构域(death domain, DD, 356-441aa)叁个功能结构域来研究TNFR1介导tmTNF-α凋亡的信号途径。采用RT-PCR法获得TNFR1全长基因,重迭PCR法分别获得抑制内化的Y236A-TNFR1、缺失中性鞘磷脂酶的ΔNSD-TNFR1及缺失死亡结构域的ΔDD-TNFR1基因。然后,将TNFR1全长及突变基因定向克隆到pEGFP-N1载体,为后续细胞生物学提供实验工具。二.pTriEx4.0载体多克隆位点的改造在本课题组的科研工作中,需要将相同的目的基因克隆到不同功能和特点的表达载体上。使用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每更换一次载体,都要从头构建,需经历PCR扩增,酶切,连接,转化,鉴定和DNA测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PCR引物合成及DNA测序分析耗时较长,且PCR扩增目的片段时,会出现碱基突变和缺失,容易导致分子克隆的失败,这无疑会加大工作量,影响实验顺利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同一的目的基因在不同的表达载体快速切换,本课题组设计了一套载体改造方案。其基本策略是:以pEGFP-N1的多克隆位点(multiple clone site, MCS)替换需改造质粒pTriEx 4.0的原有MCS。因pEGFP-N1的MCS很短,不方便酶切回收的操作,故在其EcoRI处先插入一段238bp的小片段,再用此延长的MCS取代需被改造载体的MCS,将延长的238bp小片段切除后即构建成功。叁.Δ115-118-tmTNF-α-pIRES2-EGFP-XhoI突变体的构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细胞因子,主要有单核巨噬细胞产生。TNF-α属于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该家族成员虽然生物学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中的氨基酸序列的46-58、119-130、150-157等区域高度同源(保守结构域);另外它们必须以同源叁聚体形式与其相应受体结合才能介导生物学效应。前期工作已证实tmTNF-α三聚体的形成与氨基酸序列中高度保守序列有关,因此,我们进一步推测tmTNF-α保守序列邻近的氨基酸是否也影响TNF-α三聚体的形成,从而影响tmTNF-α的生物学效应。本课题采用重叠PCR方法将119-130保守序列邻近的115-118位氨基酸缺失,并将突变体分别克隆和亚克隆至pcDNA3.0和pIRES2-EGFP-XhoI载体,然后,将Δ115- 118-pIRES2-EGFP-XhoI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做后续细胞生物学实验,为tmTNF-α分子结构和功能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对tmTNF-α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部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1. TNFR1及突变体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1.1 TNFR1及突变体重组体的构建:以THP1的cDNA为模板,用RT-PCR法获得TNFR1全长基因,用XhoI和BamHI对目的基因和pEGFP-N1载体进行双酶切,并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DH5α,通过卡那抗性挑选阳性克隆。以TNFR1- pEGFP-N1为模板,用重迭PCR法获得Y236A-TNFR1-pEGFP-N1、ΔNSD-TNFR1- pEGFP-N1和ΔDD-TNFR1-pEGFP-N1叁个突变体。1.2阳性克隆的鉴定:通过菌落PCR及上述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初步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进一步DNA测序分析,确认除预期突变外,无任何其它点突变,移码及缺失突变。2. pTriEx 4.0载体改造2.1 pEGF-N1/238重组体的构建:以tmTNF-α-pcDNA3.0为模板,PCR扩增238bp的片段,并在此片段两端引入EcoRI酶切位点,对此PCR产物和pEGFP-N1载体同时进行EcoRI单酶切,将酶切产物回收纯化后,经T4DNA连接酶连接,使238bp插入pEGFP-N1载体原有的多克隆位点中,以构建MCS延长238bp片段的pEGFP-N1载体(pEGFP-N1/238),将连接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细菌,挑选阳性克隆。以菌落PCR初步筛选阳性克隆,并经EcoRI酶切鉴定,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1/ 238)经酶切后得到约238bp的目的片段,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表明pEGFP-N1载体多克隆位点的成功延长。2.2 pTriEx 4.0/MCS-238重组体的构建:以pEGFP-N1/ 238为模板,PCR扩增已延长238bp的MCS片段(将其命名为MCS-238),并在MCS-238上下游两端分别引入NcoI和EcoR81I双酶切位点(下游引物还引入His标签)。对PCR产物和pTriEx 4.0载体分别进行双酶切,对酶切回收产物以T4DNA连接酶进行连接,转化DH5α感受态细菌,挑选阳性克隆。筛选结果显示:重组质粒经NcoI和EcoR81I双酶切得到约350bp的目的片断,与所连接的目的基因大小一致,提示pTriEx 4.0/MCS-238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已将pEGFP-N1载体的MCS-238成功置换入pTriEx 4.0载体中。2.3 238bp延长片段的切除和pTriEx 4.0 His-N1重组体的构建:将pTriEx 4.0/ MCS -238重组体中的238bp延长小片段经EcoRI单酶切去除。连接转化后通过菌落PCR进行初步鉴定,经DNA测序分析显示改造后的pTriEx 4.0载体中置入的pEGFP-N1载体MCS基因序列无突变和移码,pTriEx 4.0 His-N1载体构建成功。3. tmTNF-α-pcDNA3.0影响叁聚体形成突变体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3.1重组体的构建:以tmTNF-α-pcDNA3.0质粒为模板,用重迭PCR法缺失突变115-118位氨基酸,用BamHI和XhoI对目的基因和pcDNA3.0载体进行双酶切,并用T4 DNA连接酶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DH5α,通过其氨苄抗性挑选阳性克隆。3.2阳性克隆的鉴定:通过菌落PCR及上述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初步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进一步DNA测序分析,证实点突变获得成功,仅在预计位点发生突变,其余核苷酸序列与野生型TNF-α序列相同。3.3Δ115-118-tmTNF-α-pIRES2-EGFP-XhoI突变体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将荧光载pIRES2-EGFP-XhoI质粒用Bgl II和XhoI进行顺序酶切,另外将上述突变体重组质粒用BamHI和XhoI进行双酶切,取前者酶切的大片段和后者小片段用T4连接酶连接,再转化入DH5α,通过卡那抗性挑选阳性克隆。以菌落PCR筛选阳性克隆。(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1-01)

曹华妹,魏东,蔡珠华,赵爱华,秦洁[5](2008)在《改造的HPV16型E7基因重组穿梭质粒的构建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卡介苗(BCG)基因组DNA及宫颈癌组织提取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19kD抗原的胞壁区及其上游调控元件(19ss)基因序列和HPV16型E7基因序列。先将19ss基因与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质粒pMV261重组,得到重组质粒pMCW。再将E7基因克隆至pMCW,得到重组质粒pMCW-E7。最后用PCR引物定点诱变法突变E7基因与转化有关的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MCW-mE7。对重组质粒pMCW-mE7用PCR扩增、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19ss基因及突变的E7基因正确插入穿梭质粒pMV261。成功构建了重组穿梭质粒pMCW-mE7。(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08年01期)

胡海涛,赵志强,杜琳,谢贵林[6](2006)在《重组白喉毒素表达质粒H21G-his序列分析及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源自国外的重组白喉毒素表达质粒H21G-h is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H21G-h is的基因并测定核苷酸序列,确证重组白喉毒素表达质粒H21G-h is的突变位点;对表达载体多克隆位点上下游的功能序列进行测定,确定组氨酸标签位置;在基于对载体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改造质粒,除去组氨酸标签,表达天然蛋白;利用pET表达系统重新构建新的非融合表达载体,并对表达量进行比较,为该蛋白作为载体用于多糖结合疫苗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06年04期)

李淑萍,康洁[7](2006)在《农杆菌Ti质粒的改造及其衍生的质粒载体》一文中研究指出Ti质粒是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的重要部件,它是农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野生型Ti 质粒虽然是植物基因工程的一种天然载体,但把它用作常规的克隆载体却存在4点缺陷,为了使Ti质粒适于基因工程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造。改造Ti质粒方法目前有:共整合载体和双元载体。(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06年05期)

张尧,江军,王洛夫[8](2005)在《前列腺特异性启动子rPB的改造及其载体质粒的构建和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构建一个前列腺特异性的、可启动针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的改良启动子并测定其活性。方法 选择前列腺特异性启动子rPB ,通过两次PCR对其进行改造,用维甲酸反应元件(RARE)替代雄激素反应元件(ARE)或直接插入RARE ,构建成为不同拷贝条件的rPB DR ,并与质粒连接。转染细胞后,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结果 通过电泳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构建成功。结论 根据实验设计,构建出的rPB DR应具有在维甲酸的调控下,针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特异性启动基因治疗的功能,现构建成功不同拷贝条件的rPB DR ,证实实验设计构想,同时通过活性测定比较各种拷贝条件的rPB DR启动子活性的优劣,为下一步与治疗基因的连接及功能测定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10期)

冯尔玲,王恒梁,林云,廖翔,苏国富[9](2001)在《宋内志贺氏菌I相大质粒的定向改造和诱动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全细胞PCR克隆了宋内志贺氏菌侵袭性I相大质粒上的virG基因的部分片段 (virG ) ,并用天冬氨酸半醛脱氢酶基因 (asd)取代了virG 的中间部分 ,随之插入自杀性诱动质粒pXL2 75中 ,获得重组质粒pKNVA1。通过细菌间交配和体内同源重组 ,pKNVA1整合至I相大质粒中 ,在另一温度敏感的结合转移质粒pTH10的帮助下 ,共整合质粒被诱动转移至福氏志贺氏菌FWL0 1和大肠杆菌X6 0 97中 ,并通过氯霉素富集和蔗糖反选择使自杀质粒pKNVA1从大质粒上脱落下来 ,玻片凝集试验和大质粒电泳图谱证实了宋内I相大质粒的成功诱动转移 ,表明这是一种定向转移大质粒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01年03期)

陈勇,周光宏,刘清,吉传义[10](2000)在《猪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初级克隆质粒的改造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猪 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 (beta2 adrenergicreceptor,β2 AR)基因初级克隆质粒 (pMDAR)在 β2 AR基因 5′端外侧含有 2个EcoRⅠ酶切位点。用EcoRⅠ酶切消化和T4DNA连接酶连接后 ,获得了具有EcoRⅠ单一酶切位点的改造质粒。对经过修饰后的质粒进行了多酶切和 β2 AR基因片段回切等方法鉴定。(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00年04期)

质粒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里氏木霉具有优异的表达及分泌异源蛋白的能力。本研究为了提高里氏木霉在工业生产中异源蛋白表达产量,对cbh1启动子中四处葡萄糖反馈抑制位点进行突变,并且成功构建两株定点插入型表达质粒pG与pH。在后续的报告基因红色荧光蛋白DsRed表达过程中,pG比pH表现出更优异的表达能力,并且异源蛋白基因被定点插入了cbh1基因位点而对该基因进行了敲除。pG质粒具有工业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质粒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1].安韶雅,虎娟,张虹,孙放,马霞.用于植物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质粒改造及其应用[J].生命科学研究.2018

[2].唐侣洋,魏东芝,杨忠,王玮.启动子cbh1的改造与里氏木霉通用质粒载体的构建[J].工业微生物.2014

[3].唐偲洋.启动子cbh1的改造与里氏木霉通用质粒载体的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2

[4].陈克清.一.两型TNF-α正向信号与脂筏关系的探讨二.TNFR1及其突变体重组质粒的构建和pTriEx4.0载体多克隆位点的改造以及叁聚体突变体的构建[D].华中科技大学.2011

[5].曹华妹,魏东,蔡珠华,赵爱华,秦洁.改造的HPV16型E7基因重组穿梭质粒的构建与鉴定[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8

[6].胡海涛,赵志强,杜琳,谢贵林.重组白喉毒素表达质粒H21G-his序列分析及改造研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6

[7].李淑萍,康洁.农杆菌Ti质粒的改造及其衍生的质粒载体[J].生物学通报.2006

[8].张尧,江军,王洛夫.前列腺特异性启动子rPB的改造及其载体质粒的构建和活性测定[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05

[9].冯尔玲,王恒梁,林云,廖翔,苏国富.宋内志贺氏菌I相大质粒的定向改造和诱动转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

[10].陈勇,周光宏,刘清,吉传义.猪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初级克隆质粒的改造与鉴定[J].畜牧与兽医.2000

标签:;  ;  ;  ;  

质粒改造论文-安韶雅,虎娟,张虹,孙放,马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