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管胞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林木育种学,人工林,马尾松,管胞形态特征
管胞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卢翠香,项东云,陈健波,徐峰,任世奇[1](2012)在《人工林马尾松管胞形态特征及其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711.1μm,47.85μm,11.47μm,76.48,0.34,0.76,晚材分别为3 912.9μm,37.30μm,20.45μm,104.13,1.73,0.45;由髓心向外除早材管胞壁腔比、早材管胞腔径比无明显变化以及晚材管胞腔径比呈减小趋势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呈递增或递增稳定趋势。纵向上,马尾松全树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597.6μm,48.83μm,11.70μm,73.65,0.35,0.75;晚材分别为3 857.3μm,38.71μm,18.82μm,100.82,1.33,0.51;除管胞壁腔比和腔径比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随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谭健晖,黄永利,冯源恒,舒文波,卢翠香[2](2012)在《马尾松家系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马尾松初级种子园29个半同胞家系,研究木材管胞的年龄变异。结果表明:马尾松的管胞宽度、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管胞壁厚、壁腔比、柔性系数、刚性系数等7个指标在同年龄早晚材间均存在显着差异和极显着差异;管胞腔直径在不同年龄间差异不显着,在早晚材间差异极显着;管胞形态基本呈现出幼龄材品质优于中龄材,早材优于晚材的规律。用管胞长宽比、壁腔比和柔性系数3个指标评价马尾松的造纸制桨性能,均属优良的制浆用材;胸径年增长量与管胞形态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可作为造纸性能优劣的间接选择指标,尤其适用于大量遗传测定材料中的马尾松桨纸材家系的选择和改良,胸径年增长量越大,管胞的壁腔比越小,柔性系数越大,造纸性能越好;以纸浆性能和木材产量为前提确定马尾松家系的纸浆材合理采伐年龄为第15年。(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孙晓梅,楚秀丽,张守攻,丁彪,周德义[3](2011)在《落叶松种间及其杂种管胞特征及微纤丝角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落叶松属4个种及其以日本落叶松为母本的种间杂交组合的早晚材管胞形态和微纤丝角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各管胞特征值及微纤丝角基本符合甚至远超过较优纸浆材筛选要求;落叶松种间及其杂种早晚材管胞形态特征值差异显着或极显着,早、晚材管胞长变幅分别为3 164.45 3 865.26、3 318.51 4 200.87μm,早、晚材管胞长宽比变幅分别为57.10 72.93、117.95 146.50,早晚材管胞径向腔径变幅分别为38.9646.68、10.76 12.92μm,日本落叶松早晚材纤维长、纤维长宽比均显着高于华北、长白及兴安落叶松,从管胞特征值分析,日本落叶松较其它3种落叶松更具制浆造纸应用潜力;3个同母本种间杂交组合的多数指标表现出近母本且超父本的优势,尤其以日×长(R2)、日×兴(R3)杂种超父本的优势更为明显;早晚材管胞长度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之后逐步达到稳定值,属PashinⅡ型,早晚材管胞宽和早材管胞径向腔径则随年龄增长变化不大,而晚材径向腔径表现出随年龄增加缓慢下降的趋势。综合管胞特征径向变化趋势,初步确定落叶松纸浆材工艺成熟期为15 20年,超过20年晚材壁腔比增加,影响制浆造纸品质。(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李灵艳,刘云彩,冯弦,刘永刚[4](2009)在《不同种源思茅松人工林林木干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思茅、墨江、镇沅、景谷、宁洱5个种源13年生的思茅松人工林林木干材管胞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显微观测并对其的差异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种源间的思茅松人工林其林木干材各年轮的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在F0.05水平上差异不显着,在种源选择时可不考虑管胞形态特征等因子的影响;从其干材管胞长度和长宽比上看均符合造纸材的要求;种源内和种源间,其林木干材各管胞的形态特征值与年龄都有很好的相关性,由此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其回归效果较理想。(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09年02期)
白默飞,刘盛全,周亮,刘倩[5](2009)在《兴安落叶松管胞形态特征和微纤丝角及其径向变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林场选取的20年生兴安落叶松4株木材为材料,通过对其管胞长度和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和微纤丝角的测定和分析,探讨了兴安落叶松管胞形态特征和微纤丝角及其径向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兴安落叶松木材管胞长度的平均值为2125.43μm,管胞宽度的平均值为35.06μm,长宽比的平均值为60.67,壁腔比的平均值为0.33,微纤丝角的平均值为27.37°,兴安落叶松木材属于长纤维,是很好的制浆造纸纤维原料。(2)兴安落叶松管胞长度的平均值变异范围为2259.25~2032.25μm;管胞宽度为36.08~34.01μm;长宽比变异范围为64.81~56.39;壁腔比变异范围为0.3916~0.2917;微纤丝角变异范围为27.03°~27.97°,方差分析表明,兴安落叶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和微纤丝角株间差异不显着。(3)兴安落叶松木材管胞长度的径向变化模式为PanshinII型;管胞宽度、长宽比径向变化为从髓心到树皮逐渐增加;壁腔比径向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微纤丝角径向变化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王大鹏,徐有明,史玉虎,胡兴宜,徐自学[6](2007)在《日本花柏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管胞长度自髓心向外,1~11a迅速增加,11a后管胞长度增加缓慢,11~26a保持相对稳定,26a后有少许的波动;管胞长度沿树干自基部向上逐渐增加,3.3~5.3m处达到最大,然后向上变短,树冠区域管胞长度最短。管胞直径与胞壁厚度在径向上变异模式基本相同,径向上从髓心向外先增加后稳定,但是胞壁厚度变化幅度比较平稳;轴向上管胞直径先有少许的增加后减少,胞壁厚度则基本呈减少趋势。管胞长宽比径向变异与管胞长度的类似,也是在11a后趋向稳定。管胞壁腔比在径向上先增加后减少,但是相对于其它性状来说,其变异模式波动较大。日本花柏平均管胞长度为1.94mm,管胞直径为27.8μm,胞壁厚度4.89μm,长宽比61.0,壁腔比0.192,为优良的造纸原料。其木材幼龄期为11a,且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差异大。(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王大鹏[7](2007)在《日本花柏木材管胞解剖特征与基本密度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日本花柏人工林木材晚材率、解剖特征(管胞形态、微纤丝角)和基本密度的径向与轴向变异规律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日本花柏木材幼龄期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年轮宽度在径向上从髓心向外基本呈递减趋势。其中1~9a下降较快,9a之后变化逐渐趋向平稳。在轴向上,年轮宽度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晚材率在径向上与年轮宽度变化不同,呈递增趋势,而且10~13a是其变化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期。在轴向上,晚材率的变化规律也不明显。日本花柏早材管胞长度、管胞直径、胞壁厚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1.93mm、33.3μm、4.15μm、51.39、0.131和0.884,晚材平均值分别为2.07mm、23.0μm、5.67μm、73.55、0.256和0.798。径向上,管胞长度从髓心向外先是呈直线增加,11a之后增加的速度放慢,管胞长度趋向于稳定,26a后管胞长度有少许的波动,整体上管胞长度在不断增加;管胞直径与胞壁厚度在径向上变异模式基本相同,径向上从髓心向外先增加后稳定,但是胞壁厚度变化幅度比较平稳;管胞长宽比径向变异与管胞长度的类似,也是在11a后趋向稳定;管胞壁腔比的变异模式与管胞长度的变异不同,管胞壁腔比从髓心向外先降低,10a之后略为稳定。壁腔比整体呈下降趋势,末端变化起伏较大。轴向上,管胞长度从树干基部0.3m起,往上沿树干逐渐增加,3.3~5.3m处达到最大,再往上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树冠顶端达到最小值。其轴向变异,沿着树干方向往上呈“短—长—短”的变化模式,属于常见的针叶材管胞长度轴向变异模式;管胞直径从树干基部0.3m起,沿树干方向先增加,在1.3~3.3m处达到最大值,然后往上逐渐减小,在树冠顶端处达到最小值;管胞胞壁厚度从树干基部起,沿树干方向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管胞长宽比与管胞长度轴向变化相似;管胞壁腔比的轴向变异,从基部向上先下降,然后稳定,最后呈上升状态。从髓心向外无论早材还是晚材,微纤丝角都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逐渐的减少。1~13a下降较快,13a后下降趋势变缓。径向上早、晚材均符合“急剧减小—缓慢减小—稳定”模式。同一年轮中,早材的微纤丝角值明显大于晚材的。微纤丝角度甲均值为20.29°,早材平均值为20.98°,晚材平均值为19.59°,早材比晚材大1.39°。日本花柏木材微纤丝角的轴向变异模式:早、晚材微纤丝角上从基部向上先减少,达到最小值后又逐渐增加,在树冠附近达到最大值。日本花柏木材基本密度为0.334g/cm~3。基本密度径向上从髓心到树皮呈下降趋势。1~11a迅速下降,11a之后下降趋势相对平缓。Panshin和Zeeuw将木材密度变异模式分为叁类,本树种属于第叁类。即髓心附近密度大于树皮的,密度自髓心到树皮以直线或曲线形式下降。日本花柏基本密度轴向变异从基部向上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再增加。总体而言树干基部木材密度最小,树冠木材密度最大。管胞长度株间变异明显小于株内变异。株间壁腔比变异系数范围为0.5%~10.4%,更是明显的小于株内变异。其余指标管胞直径、胞壁厚度、长宽比、腔径比、基本密度、浸提物含量等的株间与株内变异系数相比,也是株间小于株内,只是没有管胞长度、管胞壁腔比那么的显着。密度从髓心到树皮的径向变异曲线是逐渐向下的,而晚材率却为波动着上升。对它们进行相关性的比较,密度和晚材率总体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301。而密度和浸提物含量之间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452,在α=0.01的水平上正相关性显着。这充分说明浸提物含量对密度的影响大,日本花柏木材基本密度径向上从髓心向外呈递减趋势主要是受浸提物的影响。基本密度与管胞长度、管胞直径、胞壁厚度、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7、-0.9530、-0.9054、-0.8266、0.6504和-0.7783,各项指标均达到α=0.01的显着水平,表明基本密度与管胞长度、管胞直径、胞壁厚度、长宽比和腔径比呈显着负相关,而与壁腔比呈显着正相关。日本花柏木材管胞微纤丝角与管胞长度、管胞直径、胞壁厚度、长宽比和腔径比均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4、-0.9022、-0.8212、-0.8746和-0.7995。管胞微纤丝角与壁腔比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20。日本花柏微纤丝角和管胞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来预测其管胞微纤丝角的变化。综合考虑了晚材率、管胞形态、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等的径向变异规律,可以基本确定日本花柏木材的幼龄期为11a左右。通过对幼龄材与成熟材比较,发现二者之间不仅在管胞形态方面而且其它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同,可以看出幼龄材的材性与成熟材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张令峰,裴飞飞,汪佑宏[8](2006)在《采脂用马尾松径向管胞形态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采脂材利用效率,对采脂后的马尾松材管胞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管胞长度平均值为3.12 mm;早、晚材管胞直径分别为37.79μm和37.28μm;早、晚材管胞腔径分别为29.78μm和21.77μm,晚材比早材管胞腔径下降了26.89%;早、晚材柔性系数分别为0.7826和0.5685,晚材柔性系数比早材下降了27.36%;早、晚材双壁厚分别为8.01μm和15.51μm,晚材比早材双壁厚增大了93.60%。采脂用马尾松可作为优良的造纸原料。(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郭明辉,闫丽,李海英,王金满[9](2005)在《培育措施对人工林樟子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培育措施的人工林樟子松管胞形态特征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探讨了培育措施对人工林樟子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培育措施(初植密度、间伐强度、坡向、坡位)对樟子松人工林木材的绝大多数管胞形态特征指标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初植密度对管胞长度、管胞直径的影响差异显着;间伐强度和坡位对管胞直径的影响差异显着;坡向对管胞长度、管胞直径、长宽比的影响差异都达到显着水平;其余指标差异不显着.可选择1 5m×1 0m、轻度间伐、阳坡、坡下林分进行定向培育,加快树木生长,从而培育高产、优质的樟子松用材林(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王挺良,林金国,陈天文[10](2002)在《南方红豆杉人工林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南方红豆杉人工林木材管胞形态的制定和分析,揭示了南方红豆杉木材管胞形态特征及其随轮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木材管胞长度和长宽比随着轮龄的增大而增大,至32~34年生以后趋于平稳,南方红豆杉人工林的工艺成熟期为32~34年,南方红豆杉人工林木材可作为林产工业的纤维材料使用。(本文来源于《林业勘察设计》期刊2002年01期)
管胞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马尾松初级种子园29个半同胞家系,研究木材管胞的年龄变异。结果表明:马尾松的管胞宽度、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管胞壁厚、壁腔比、柔性系数、刚性系数等7个指标在同年龄早晚材间均存在显着差异和极显着差异;管胞腔直径在不同年龄间差异不显着,在早晚材间差异极显着;管胞形态基本呈现出幼龄材品质优于中龄材,早材优于晚材的规律。用管胞长宽比、壁腔比和柔性系数3个指标评价马尾松的造纸制桨性能,均属优良的制浆用材;胸径年增长量与管胞形态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可作为造纸性能优劣的间接选择指标,尤其适用于大量遗传测定材料中的马尾松桨纸材家系的选择和改良,胸径年增长量越大,管胞的壁腔比越小,柔性系数越大,造纸性能越好;以纸浆性能和木材产量为前提确定马尾松家系的纸浆材合理采伐年龄为第15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管胞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卢翠香,项东云,陈健波,徐峰,任世奇.人工林马尾松管胞形态特征及其变异[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
[2].谭健晖,黄永利,冯源恒,舒文波,卢翠香.马尾松家系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异[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
[3].孙晓梅,楚秀丽,张守攻,丁彪,周德义.落叶松种间及其杂种管胞特征及微纤丝角的变异[J].林业科学研究.2011
[4].李灵艳,刘云彩,冯弦,刘永刚.不同种源思茅松人工林林木干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差异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9
[5].白默飞,刘盛全,周亮,刘倩.兴安落叶松管胞形态特征和微纤丝角及其径向变异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
[6].王大鹏,徐有明,史玉虎,胡兴宜,徐自学.日本花柏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变异[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
[7].王大鹏.日本花柏木材管胞解剖特征与基本密度的变异[D].华中农业大学.2007
[8].张令峰,裴飞飞,汪佑宏.采脂用马尾松径向管胞形态特征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
[9].郭明辉,闫丽,李海英,王金满.培育措施对人工林樟子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
[10].王挺良,林金国,陈天文.南方红豆杉人工林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