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性能预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INPACK,民航气象数值预报,性能测试
性能预报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陈瑶,王凤伟[1](2019)在《民航气象数值预报系统高性能集群平台性能测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性能集群计算机进行气象数值预报计算,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有效途径,而对高性能集群的计算能力进行客观评估,是掌握设备性能、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同时也对硬件选型、项目规划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现有的民航气象数值预报平台上,利用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基准测试算法LINPACK,对平台的浮点计算能力进行了测试,评估了现有系统的性能,为进一步提高集群性能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19年17期)
杜娟,李曼,辛渝,马玉芬,琚陈相[2](2018)在《2017年乌鲁木齐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预报性能检验和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乌鲁木齐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运用MET检验工具,对2017年各季节业务模式预报性能进行客观检验。结果表明:(1)2 m温度日间预报温度整体偏低;冬季预报温度偏高,其他3个季节温度预报整体偏低。10 m风速所有季节预报风速均偏大。相较2016年,2017年冬季和秋季2 m温度预报精度提高,春季和夏季预报误差增大;春季和秋季10 m风速预报精度提高,冬季和夏季预报误差增大。(2)夏季、秋季高空温度预报误差小,在3.0℃以内,温度预报整体呈冷偏差;不同季节高空位势高度随高度增加误差增大,误差约在6.5~12.0 gpm,预报高度比实际高度偏低;不同季节高空U、V风随高度增加误差先增大后减小,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4~6.2 m/s和1.8~5.2 m/s,U风预报整体比实况偏小,V风预报整体比实况偏大。(3)日间Ts评分高于夜间;冬季大阈值降水漏报率较高,12.1 mm阈值降水Bias评分仅为0.2,秋季大阈值降水空报率较高,12.1 mm阈值降水Bias评分在2.0以上,夏季空、漏报率较低;在新疆地区,4个时段中14—20时、20时—次日02时空报站点数多于漏报,14—20时空报率最高,02—08时漏报率最高,08—14时晴雨预报以漏报为主。相较2016年,2017年降水Ts评分整体提高。(本文来源于《沙漠与绿洲气象》期刊2018年06期)
陈良吕,杜钦,赵磊[3](2018)在《重庆风暴尺度集合预报系统降水预报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重庆风暴尺度集合预报系统业务存档的2017年8月1~31日逐日08时起报的模式预报资料及相应的观测资料对该系统的降水预报进行了检验评估及综合分析,综合各种检验结果,总体而言:该系统集合平均和概率匹配平均等集合预报产品相对于控制预报表现出了较明显的优势;小雨和中雨量级降水集合平均的TS评分优于概率匹配平均;大雨和暴雨量级降水概率匹配平均的TS评分优于集合平均;各预报时效的Talagrand分布均表现出实况落在第11个概率区间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概率区间,需要在今后的科研和业务中加以关注;Outlier评分介于0.12~0.26;降水概率预报检验方面,各个降水量级的预报失误概率Brier评分和相对作用特征技巧评分AROC均较为理想。总体而言,该系统在降水预报方面相对于单一的确定性预报而言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本文来源于《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陈良吕,吴钲,高松[4](2017)在《重庆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预报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017年6~8月重庆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逐日20时起报的预报资料及相应的观测资料对该系统的预报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0h Pa位势高度、850h Pa温度和2m温度的集合平均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均优于控制预报,集合离散度均明显低于集合平均的均方根误差,Talagrand分布均呈现出"J型"或"U型"分布,500hPa位势高度和850h Pa温度Outlier评分介于0.26~0.32,2m温度的Outlier评分普遍较高,总体介于0.33~0.67;降水预报方面,集合平均和概率匹配平均相对于控制预报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小雨和中雨量级降水集合平均的TS评分明显优于概率匹配平均;大雨和暴雨量级的降水概率匹配平均的TS评分明显优于集合平均;0~24小时和24~48小时累计降水的Talagrand分布呈现出一定的"U型"分布且0~24小时更为明显,其余时效较为理想,Outlier评分随预报时效的延长而减小,最高0.31,最低0.20;降水概率预报检验方面,各个降水量级的Brier评分和相对作用特征技巧评分AROC均较为理想。总体而言,该系统相对于单一的确定性预报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本文来源于《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李曼,杜娟,辛渝,马玉芬,琚陈相[5](2017)在《2016年乌鲁木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预报性能客观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ET检验工具对乌鲁木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DOGRAFS v1.0在2016年各季节中的预报性能进行客观检验评估,主要检验要素有2 m温度、10 m风、500 hPa形势场等,并与2015年同期预报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16年该系统对各个季节2 m温度预报以冷偏差为主,午间偏低幅度较大;夏季性能最优,冬季性能最差。对10 m风预报以正偏差为主,平均误差在1.0 m/s以内;各季节预报性能无明显差异。(2)2016年该系统对500 hPa位势高度和温度预报以负偏差为主;位势高度预报性能夏季最优、秋季最差;温度预报性能夏季最优、冬季最差。24 h预报时效的预报性能整体优于48 h预报时效。(3)2016年晴雨预报效果较好,夏季降水评分最高、冬季最低。随降水阈值增大、TS评分降低,系统对夏季午后至夜间降水预报评分较高。(4)2015年各要素预报偏差的变化特征与2016年相似,2016年预报性能整体优于2015年。(本文来源于《沙漠与绿洲气象》期刊2017年05期)
潘留杰,薛春芳,张宏芳,陈小婷,王建鹏[6](2016)在《两个集合预报系统对秦岭及周边降水预报性能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美国大气环境预报中心(NCEP)集合预报系统(EPS)降水量预报资料,CMORPH(NOAAClimate PredictionCenter Morphing Method)卫星与全国3万个自动气象站降水量融合资料,基于技巧评分、ROC(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分析等方法,对比两个集合预报系统对秦岭及周边地区的降水预报性能。结果表明:两个系统均能较好表现降水量的空间形态,对于不同量级降水,ECMWF集合预报系统0~240 h控制及扰动预报优于NCEP集合预报系统,但NCEP集合预报系统264~360 h预报时效整体表现更好;ECMWF集合预报系统0~120 h大雨集合平均优于NCEP集合预报系统,两个系统集合平均的预报技巧整体低于其控制及扰动成员预报,这种现象ECMWF集合预报系统表现更为显着;ECMWF集合预报系统降水预报概率优于NCEP集合预报系统。ROC分析显示,随着预报概率的增大,ECMWF集合预报系统在命中率略微下降的情况下,显着减小了空报率,NCEP集合预报系统则表现出高空报、高命中率。(本文来源于《应用气象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付翯翯,邹早建[7](2016)在《螺旋桨-扭曲舵系统水动力性能数值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FD方法对由螺旋桨和扭曲舵组成的桨-舵系统的水动力进行数值计算,采用非定常RAN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使用滑移网格模拟螺旋桨旋转。对由B4-70型螺旋桨和常规舵组成的桨-舵系统进行数值计算,和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数值方法的有效性;以某螺旋桨及NACA剖面常规舵、扭曲舵、带舵球的扭曲舵和带端板的扭曲舵4种舵型为对象的桨-舵系统进行数值预报,分析舵型对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舵表面压力分布以及不同舵角下舵升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设计工况扭曲舵能提高敞水效率的效果;大舵角时,扭曲舵可以提高舵升力;选择扭曲舵的时候,要考虑与螺旋桨的配型问题。(本文来源于《船海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陈树芳[8](2015)在《隧道含水构造超前预报系统发射机设计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基础工程的建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隧道修建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修建难度最高的国家,为了避免隧道建设中突水、涌泥等地质灾害,国内外诸多科研工作者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隧道含水构造激发极化超前预报技术,在极大提高隧道施工中地质超前预报准确性的同时,也对激发极化仪,尤其是激化电流源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恒压源设计、单供单点输出设计等已无法满足新的需求。本论文密切结合隧道含水构造超前预报系统需求,设计实现多路输出大功率高精度且适应性强的恒流发射机,为电法勘探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能量源。本论文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将发射机系统细分为逆变模块、恒流模块、主控板叁个大的功能模块,并分别设计实现,各部分独立,最大程度减少干扰,提高发射机可靠性和准确性。逆变模块采用DC/DC-DC/AC多级方案,将蓄电池组48V直流输入转换为220V 50Hz工频交流电供给恒流模块;恒流模块采用基于开关技术的PWM脉宽调制设计方案,实现0~5 00m A恒流输出,最大输出电压600VDC;主控板采用基于MSP430F149微处理器的设计,采用多通道高精度AD、DA芯片实现输出控制和信号采集,通过串行通信方式接收来自接收机或上位机的控制信号并进行状态反馈。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主控板与其他功能模块之间的电气隔离,提高了主控板的可靠性;通过优化算法设计,使得逆变模块和6路恒流模块在主控板的协调控制下,实现6路恒流输出,各路恒流输出可分别控制,恒流输出路数可选,输出方式为恒流输出和脉冲输出。充分考虑隧道含水构造超前预报施工现场的需要,加入48V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防短路保护电路,并设置相应的指示灯和保护程序,在实现发射机基本功能的同时,提高了对操作人员的人身保护。通过试验探究,本设计实现的多路恒流发射机各项指标达到隧道含水构造超前预报系统的需求指标,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4-15)
邱金晶,陈锋,董美莹,余贞寿[9](2014)在《快速更新同化预报系统预报性能的检验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全省1800多个包括区域自动站在内的站点观测资料,从时间演变、空间分布及统计检验3个方面,其中统计检验不仅包括区域平均评估指标的累加检验,还考察了检验量的空间分布,评价浙江省快速更新同化预报系统对2013年夏季总体预报水平,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预报出2013年夏季降水和温度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降水预报总体偏强,模式对杭绍地区、浙东南沿海一带、丽水南部的24 h累计降水预报效果优于其它地区。在相同级别的12 h累计降水预报中,预报水平基本随着预报时效的减小而稳步提升。24 h平均2 m气温和24 h最高2 m气温预报普遍存在低估现象。浙北地区、金衢盆地、浙东沿海地区高温事件预报效果相对较好。(本文来源于《浙江气象》期刊2014年04期)
孙鑫[10](2014)在《高分辨率快速循环同化预报系统在内蒙古地区汛期预报性能检验和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国气象局制定的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选择了内蒙古地区119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和12个探空观测站,检验并分析了高分辨率快速循环同化预报系统24h内地面和高空要素预报性能。结果表明:该模式提供的0~24h要素预报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用性,降水、温度和探空要素预报在0~12h内一致性最好,模式预报性能随预报时效的延长有减弱趋势,但在业务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气象》期刊2014年05期)
性能预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乌鲁木齐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运用MET检验工具,对2017年各季节业务模式预报性能进行客观检验。结果表明:(1)2 m温度日间预报温度整体偏低;冬季预报温度偏高,其他3个季节温度预报整体偏低。10 m风速所有季节预报风速均偏大。相较2016年,2017年冬季和秋季2 m温度预报精度提高,春季和夏季预报误差增大;春季和秋季10 m风速预报精度提高,冬季和夏季预报误差增大。(2)夏季、秋季高空温度预报误差小,在3.0℃以内,温度预报整体呈冷偏差;不同季节高空位势高度随高度增加误差增大,误差约在6.5~12.0 gpm,预报高度比实际高度偏低;不同季节高空U、V风随高度增加误差先增大后减小,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4~6.2 m/s和1.8~5.2 m/s,U风预报整体比实况偏小,V风预报整体比实况偏大。(3)日间Ts评分高于夜间;冬季大阈值降水漏报率较高,12.1 mm阈值降水Bias评分仅为0.2,秋季大阈值降水空报率较高,12.1 mm阈值降水Bias评分在2.0以上,夏季空、漏报率较低;在新疆地区,4个时段中14—20时、20时—次日02时空报站点数多于漏报,14—20时空报率最高,02—08时漏报率最高,08—14时晴雨预报以漏报为主。相较2016年,2017年降水Ts评分整体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能预报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陈瑶,王凤伟.民航气象数值预报系统高性能集群平台性能测试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
[2].杜娟,李曼,辛渝,马玉芬,琚陈相.2017年乌鲁木齐区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预报性能检验和评估[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8
[3].陈良吕,杜钦,赵磊.重庆风暴尺度集合预报系统降水预报性能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8
[4].陈良吕,吴钲,高松.重庆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预报性能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7
[5].李曼,杜娟,辛渝,马玉芬,琚陈相.2016年乌鲁木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预报性能客观检验[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7
[6].潘留杰,薛春芳,张宏芳,陈小婷,王建鹏.两个集合预报系统对秦岭及周边降水预报性能对比[J].应用气象学报.2016
[7].付翯翯,邹早建.螺旋桨-扭曲舵系统水动力性能数值预报[J].船海工程.2016
[8].陈树芳.隧道含水构造超前预报系统发射机设计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5
[9].邱金晶,陈锋,董美莹,余贞寿.快速更新同化预报系统预报性能的检验与分析[J].浙江气象.2014
[10].孙鑫.高分辨率快速循环同化预报系统在内蒙古地区汛期预报性能检验和评估[J].内蒙古气象.2014